飛雲

個人隨感,評論,筆記,回憶,思緒,點滴。
個人資料
飛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無為而果、不教之教 ——《讓孩子自己去打拚》書摘2

(2010-02-25 14:35:04) 下一個
無為而果、不教之教

    教子成功的第二個關鍵:潛移默化、以身作則。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訓練固然非常關鍵,但是人們常常講:有其父必有其子。這不僅指父母的遺傳,同時包括了父母的言傳和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孩子產生影響。家長們經常會認為他們自己一些不恰當的言行無關緊要,或者認為孩子正在做他自己的事情,所以沒有聽見、沒有看見他們的所言、所行。事實上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我們需要認真地想一想:在孩子上學以前,你教過他(她)多少組詞造句?我想不會很多。但是,學齡前兒童和父母的交談毫無困難。這樣的交談能力是從哪裏來的呢?是孩子從模仿父母中學來的。這隻是一個例子而已,事實上孩子對父母的模仿不僅有語言,而且包括父母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不要以為孩子專心於他自己的事情而沒有注意到父母的言行。實際上孩子的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可以邊玩邊聽,甚至是假裝玩、側耳聽,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所以說打鐵必須本身硬,父母言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視。甚至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的言行、方法和手段,將來都會被孩子搬來再去教育他們自己的孩子。我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教育孩子的許多做法,無論對錯,不是我們有意無意地從我們的父母那裏學來的嗎?

    有時候父母會抱怨孩子難以管教,因為孩子經常會說類似這樣的話:“你為什麽能那樣做而我不能呢?你為什麽能說那樣的話卻不讓我講呢……”經常的情況是,父母親以蠻橫來回答:“因為我們是父母。”或者說:“因為我們是大人……”這樣,孩子是不會服氣的。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父母要盡量和孩子講道理。此外,父母一定也會犯錯誤,特別是管錯或冤枉了孩子。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妨承認錯誤並說“對不起”。父母不承認錯誤、堅持錯誤,表麵上維護了父母的尊嚴,但是卻讓孩子學會了不僅在家裏胡攪蠻纏、無理攪三分,而且在外麵也死不認錯、文過飾非或諉過於人。我們中國人比較普遍地有“不認錯”、“不道歉”的“傳統”,一代代父母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死不認錯,護的是“麵子”,傷的是“裏子”,從長遠來看是得不償失的。

    當然了,父母的尊嚴還是需要維護的。孩子以言行冒犯父母的尊嚴、挑戰父母的權威是絕對不能被允許的。

    如果父母經常以寬容的態度論事和對待與自己有過節的人,潛移默化中你的孩子將會學會寬容。如果父母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和家庭,孩子將會學會認真。如果父母以憐憫的心對待有困難的人,孩子將學會愛人。如果父母不寬容別人,卻要求孩子原諒朋友,孩子將學會虛偽。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工作馬馬虎虎,卻要求孩子認真做事,孩子將學會敷衍。如果父母沒有憐憫之心,卻要求孩子去愛人,孩子將學會奸詐。

    好多事情不需要自己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去“教育”孩子,因為父母自己就是榜樣。所以,要想孩子好,自己必須先做得正,因為父母的言行就是榜樣。在家裏,父母的點點滴滴、一言一行無論是不是直接針對孩子都是很重要的。這種教育的效果是“潤物細無聲”的。

    父母之間如果不得不談一些孩子不宜的話題時,一定要避開孩子,哪怕孩子隻有三歲。過去的傳統家庭,父母討論問題都不讓孩子在場,以免孩子一知半解地聽到後去外麵講,給父母造成尷尬或麻煩。

    父母在家裏的爭論是難免的,但是爭論時最好也避開孩子。如果實在無法避開,也應保持理性。父母互相指責、推卸責任、不講理等都會給孩子樹立壞榜樣。相反,如果父母雙方遇事能夠在孩子麵前心平氣和地協商,則對孩子將來對待問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乃至孩子長大後的夫妻關係都大有好處。

    氣質高貴的父母,即使暫時窮困潦倒,孩子也很難淪為無賴。

    素質低下的爹娘,就算一時腰纏萬貫,子女也很難成為精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