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

個人隨感,評論,筆記,回憶,思緒,點滴。
個人資料
飛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閑話道歉

(2009-05-10 15:19:27) 下一個
      人做錯了事大致有幾種反應:一曰以新錯掩蓋、糾正舊錯,二曰尋找借口死不認錯,三曰沉默,四為認錯道歉。 侯寶林當年有個相聲說,某人找裁縫想做個大褂,不料裁縫下剪手重把布頭剪壞了。裁縫對來取衣的人說:您看這布,做個上衣挺合適,某人同意了。可是裁縫又犯了一個錯,就勸某人做個坎肩,某人勉強同意。當最後一次來取坎肩時,裁縫尷尬地勸某人說:您幹脆就做個手帕得了!。這個笑料是以新錯掩蓋、糾正舊錯。  
      最近有大陸學者、美術考古學專家××誤將台北圓山飯店男廁一幅王寵的扇麵書法複製品視為真跡。當被指出謬誤後依然堅持要麽是真跡,要麽是高級複製品。最後實在防守不住,就對記者說誤判是“因為沒有打開玻璃看”。這個和寫錯字埋怨墨水顏色有一拚,是為尋找借口死不認錯。
       沉默是個比較複雜的灰色地帶。有可能默認錯了,也許還有些不服氣。日本之於二戰大概接近於此列。
       最後就是光明磊落、徹底認錯道歉。就像德國反省其二戰那樣。
      人不可能不犯錯,認錯表示自己知錯,可以贏得諒解、順帶好的聲譽。所以認錯道歉是為智。有錯不認錯者以為隻要自己堅持不認錯就可以蒙混過關,其實大謬不然。如為尊者或當權者,別人不認真追究隻是出於禮貌、顧忌或膽怯不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因此掩蓋錯誤為大不智。以新錯掩蓋、糾正舊錯就更為不堪了。
      由於文化背景使然,我們並不多見國人認錯道歉,更常見的反而是文過飾非和以錯糾錯,人與人以及家庭夫妻關係中也常如此。本來大度道歉可以取得諒解,但人們卻往往輕視別人對自己錯誤的判斷力、反其道而行之。當然不道歉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多少也和對方有關。可以想象,如果做錯的一方道歉,卻導致事後經常被提出來批判、取笑;導致道歉方的大度被隨意透支,最終會使認錯方“接受教訓”不再認錯,甚至以錯糾錯、衝突升級。所以,要學會真誠接受對方的道歉、諒解對方的錯誤。道歉與寬容的結合才能達到穩定的和諧,反之就必是自找麻煩、升級矛盾之道。
      作為強勢方的當權者當然也會出錯,但卻無法像普通人那樣奢求民眾的諒解。出錯時當權者無條件認錯道歉是明智的,文過飾非是愚蠢的,以錯糾錯是危險的;從中到西概莫能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