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動,有動才有“活”!

(2008-11-29 15:00:50) 下一個
把給guolan的回帖搬過來:

下麵是guolan的帖子:陳醫生評估
昨天拿到了陳醫生的評估結果,聽了陳醫生的解釋,有很多問題豁然開朗。陳醫生真的是一個很專業的醫生,他能夠把表象下麵的深層原因找出來,讓我明白了均兒的問題的根本症結所在。
均兒的發展曲線很讓人感到疑惑,基礎的很差,也就是先天具備的很差。後天經過幹預後,發展曲線又呈現出良好的態勢。陳醫生稱之為醫學上很少見的“雙曲線”。陳醫生肯定了後天幹預的效果,同時也指出了均兒的根本問題:就是基礎的東西幾乎沒有。也就是我基本都在拚命的做一些高階的幹預,但是低階的基礎的都沒有涉及到。他感到很奇怪,在這麽差的基礎上,居然後麵有這樣的發展。他一下子就看出了我花了大力氣,但是“事倍功半”。現在當務之急就是“重建”,從頭開始構建孩子的感覺,隻有感覺正常化,孩子才能有良好的發展。就好比是一台電腦,輸入設備出問題了,電腦自然接受不到正確的信息,當然處理器處理出來的結果也是錯誤的,輸出的自然也是錯誤的。這些都是密切聯係的,一關套一關,牽一發而動全身啊。再從頭看均兒的很多問題,其實不難找到答案。
我想象均兒真的是挺不容易的,他好像別困在一個很深很深的井裏麵,在他上麵,還有很多很多的雜質或許是泥土,我就在井口拚著命想救他,但是畢竟離得太遠了,有時會戳出一個小洞,他能夠看見一絲陽光穿透進去,他就從這個小洞中伸出他的小手,因為他自身是想出來的。想到這點,我的心真的很疼。我的寶貝,希望媽媽能夠戳出更多的洞來。
我帶孩子太安靜了,整個報告呈現出靜態,所以陳醫生建議我要重新安排比率,動的活動要大大增加,隻有通過各種“活化”,才能讓孩子的感覺複蘇,才能使輸入這一關完善。值得反思的地方太多了,要做的事情也太多了。但是現在我心裏也有了底,知道我該往哪個方向努力了。但願真的能做到陳醫生所說的“事半功倍”,也希望能出現他說的半年後可能會出現的大變化。


guolan ,

你好!

可喜的是:知道了問題症結就可以“對症下藥”!以前缺乏“活動”,現在開始來得及的。正常孩子也是在“玩”和“活動”中慢慢學習長大的。

我比你幸運的是我有一個typical的女兒。知道他們同齡時期的差距,也可以比較他們的思維方式。女兒是屬於那種非常喜歡體育運動的孩子,我們簡直把她當男孩子養。今年暑假,因為她很喜歡baseball,我給她報名參加了baseball camp(夏令營)。烈日炎炎之下,從早晨8:30到下午4:00整整7個半小時,在烈日下流汗打球。每天早晨出門前我給她塗防曬霜,在她背包裏放了防曬霜,還一再交待她吃完午餐後要再塗。結果,五天下來都沒有塗。她告訴我她的camp裏19個隊員除了有兩個女孩,全都是男孩。沒有人塗防曬霜,所以她就不塗!(要是小P,我交待他該做的事,隻要他接受,他才不會去觀察別人有沒有塗,絕對“照塗不誤”!這就是我兩個寶貝的差別!)一星期下來,露在外麵的皮膚全曬得通紅脫皮,看了令人心疼!不過,那絕對鍛煉她的意誌和社交。這一代孩子太缺乏“苦”煉,所以我堅信:偶爾讓他們吃點“苦”,對他們的人生一定有幫助。

 我還讓姐姐去參加一周的網球夏令營。學到不少好玩的遊戲,回來就教小P玩。那一周,每天我帶小P去觀摩姐姐打網球。我曾給Kwenma發信寫過:這幾天我女兒在參加tennis camp,我每天都帶他一起去。他在旁邊看和聽,聽coach講話,他也copy,還跟著姐姐們學他們的打球動作。昨天在網球場看到一隻小螞蟻,先跟螞蟻說“Hi,little ant!"然後,我就訓練他說幾個星期前剛學過的那幾句問話:“What are you doing ,little ant?" "Where are your sisters and brothers?""Who is your mum?" "Why are you alone?" "How could you crawl so fast?" "Where are you going ?" "Do you want to let me touch you ?I want to touch you and feel your body!" "Let me play with you since you are so lonely!"他把我所有的話都copy 了一遍。津津有味地看了很久,還真跟那隻小螞蟻玩了起來,他拿手去擋住螞蟻的去路。今天又在網球場上看見了一條蚯蚓,他在我的引導下,又開始問了一遍所有的問題,然後,又饒有興致地玩了許久,還問我“為什麽earthworm 比little ant要爬得慢?“我都被他問倒了!總之,隨時隨地都可以教他東西,關鍵是要他願意和你玩,即隻要你和他能engage了,你就可以很容易地讓他學新東西,屢試不爽!

姐姐的夏令營結束後,小P的這幾個“what,where,who,why ,how”都初步掌握!他還一個勁地問我“When I could play tennis ball like 姐姐?”我說要等到7歲,小P皺起眉頭說“Oh, so long time. I can't wait!”可以說小P的運動項目都是跟著姐姐“走”。姐姐學scooter,小P也躍躍欲試!等姐姐會騎兩個輪子的scooter,小P就學會了騎三個輪子的那種;姐姐瘋狂於baseball,小P也瘋狂,他倆討論起棒球,三個base怎麽跑,怎樣算是homerun,頭頭是道,我至今也是雲裏霧裏;姐姐練滑板車,小P緊跟其後,學得象模象樣,有板有眼!姐姐學打Wii,小P雖然沒有姐姐學得快,有些運動項目因為怕輸,還不敢嚐試,幾次下來後,如今不但全都嚐試,這幾天打網球還老勝了姐姐,大有“後來居上”的風度。所有這些運動項目對小P都是一種很好的刺激!無論是大腦還是社交語言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要說“陳達德醫生說得非常有道理,因為有明證。我們這種孩子很多感統係統都與正常孩子不一樣,所以格外需要各種‘活動’來刺激加強,他們才有可能適應或發育得更好!”多多地“玩”,在玩中他們才有交流的欲望,也才可能更好的發展他們的各種能力!

    另外一點要提醒的是,最好能找一個他接納的同伴來玩,我想方老師強調的玩伴理論就是:基於同齡人的玩樂才是真正自然的“樂趣”,孩子更容易接受學習。小P的玩伴一開始就是他姐姐,現在慢慢擴展到他的同學和朋友的孩子。在玩樂中,他的社交和情感漸漸趨向於成熟起來。

加油啊!
小P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