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真木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際憑掌握,刹那化永恒。
個人資料
正文

文體與文明

(2010-09-01 09:05:15) 下一個


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宋元戲曲史自序》)。

他解釋說: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人間詞話》)。就是說,某種文體給前人寫“絕”了,後人隻好“遁而作他體”。

在下鬥膽,就此討教於大眾方家:文體的世代更迭,是不是還跟物質文明的程度有關?

造紙術之前,字是寫在竹簡上的,言簡意賅的文言文就成了不二選擇。為節省篇幅,連標點都免了。所以有“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的笑話。就這樣,辦個貪官汙吏的案子,還“罄竹難書”呢?洋洋數十萬言的小說就更不用提了。

就算後來有了紙和印刷術,寫文章,出書,“藏之名山,傳之後世”,仍然是極少數人的殊榮。“京城紙貴”,書不是人人都出得起的。讀詩詞選本,常見“某人有某集,失傳”。就連開一代詞風的李後主也僅得三十餘首傳世,令人扼腕。

直到現在有了網絡,才真正實現了人人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不管文章好壞,立即全文發表。網絡成了誰都可以來宣泄一番的公共設施,誰還會“苦吟”,“推敲”呢?還是“梨花體”來得爽。

在現代社會近乎瘋狂的快節奏下,已經沒幾個人能沉下心來寫嚴肅,有分量的作品。就算你寫出來了,又有誰有時間,有耐心去讀呢?

在下以為,在一定程度內(物質)文明與文化正相關,峰值(唐宋?)後兩者就開始分離,即負相關,現代的物質文明基本是反文化的。根據“藝術是吃飽後打的響嗝”定律:山頂洞人,吃不飽,不打嗝;唐人宋人,半饑半飽,時饑時飽,不打嗝則已,一打則精妙絕倫,非同凡響;現代人,吃得太多太飽,打嗝太多太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