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照片 - 淞滬會戰

(2021-08-22 10:53:25) 下一個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采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淞滬會戰於1937年8月13日打響,導火索是發生在8月9日的"虹橋機場事件"。

 

此時北平和天津已經淪陷,在北平淪陷後的第二天,即7月30日,國民黨高級將領張治中就向蔣介石提出:先消滅駐紮在上海的日軍,以絕後患。

 

圖為8月下旬,上海軍工路上的日軍敢死隊。

 

1937年8月12日,張治中率國軍精銳87師、88師及兩個重炮團共2萬多人到達上海。

 

此時,上海駐紮著日軍6個大隊的海軍陸戰隊及其他武裝共4000多人,位於虹口的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和位於楊浦軍工路的公大紗廠為其主要軍事據點。

 

圖為上海軍工路上受傷的日本兵。

 

張治中部隊本想在日本援軍到達上海之前消滅日本駐滬部隊,穩定大後方後再北上抗日。

 

但是,駐滬日軍憑借其精良的武器裝備和堅固的工事,使中國軍隊屢攻不下。

 

圖為進攻上海閘北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員。

 

兩軍鏖戰十日之後,8月23日,鬆井石根率領2個師團作為上海派遣軍的先頭部隊登陸上海。

 

之後,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幾乎都到達上海,國軍70萬將士在上海繼續與日軍拚殺。

 

圖為上海閘北市區,進入市民家中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狙擊手。

 

日軍登陸後,開始進攻寶山、月浦、羅店、蕰藻浜中方陣地。

 

尤其是在羅店,雙方展開拉鋸戰,雙方為了爭奪此地,各自死亡9000多人,羅店血流成河。

 

圖為死守十字橋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太田部隊士兵。

 

中國軍隊傷亡之慘烈,可以稱得上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當時形容羅店拉鋸戰中國軍是拿人海填火海。

 

中國的精銳部隊被送進日本陸海空三軍火力的熔爐之中去,一個師上去之後,兩天就打光了

 

圖為上海十字橋戰場。

 

201旅旅長蔡炳炎,率兩個營奪回羅店,蔡炳炎和兩個團長陣亡,營長、連長犧牲過半,蔡是繼黃梅興後中國軍隊在淞滬戰場犧牲的第二個將軍。

 

圖為淞滬巷戰,日軍設在街頭的工事。工事後麵拍照的是日軍隨軍攝影師。

 

日軍是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黃浦江和外海上的日軍大炮炮艦,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轟炸機、以及陸軍火炮,將上海炸成一片火海。

 

圖為上海巷戰情景。

 

起初,國民黨空軍在淞滬會戰上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國軍有約200架飛機和少量中小型艦艇,日本有約390架飛機,海軍艦艇30餘艘,其中航母3艘。

 

然而,中國軍隊沒有進行過陸海空協調作戰的訓練。

 

圖為上海巷戰中的海軍陸戰隊士兵。

 

整個淞滬會戰期間,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本飛機230多架,擊落日本飛行人員327人。

 

然而由於中國飛機都為進口,很難進行補充,到中後期基本被日軍空軍壓製住了。

 

圖為掩護日軍進攻劉家行陣地的戰車。

 

9月6日,第三戰區發布第二期作戰計劃:上海戰區以持久抗戰為目地,限製登陸之敵發展,力求各個擊破之效。

 

中國軍隊做好了準備進行防禦作戰的準備。然而,日本軍隊卻不斷地在各地登陸。

 

圖為在國軍火力下穿過吳淞河,進攻劉家行陣地的19個日軍藤田部隊敢死隊士兵。

 

曾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的馮玉祥在自己的回憶錄裏寫到:"我們的部隊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三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5個小時死了三分之二。這個戰場就像大爐一般,填進去就融化了。"

 

圖為進行吳淞渡河作戰的日本士兵。

 

 

淞滬會戰進入10月底,中國軍隊雖然處於被動地位,但仍然控製著上海。

 

此時,日軍在淞滬前線已有28萬兵力。

 

此前日軍一直將主力放在華北尋求和中國軍隊決戰,如今日軍決定將戰略重點轉向華中、華東。圖為日軍在閘北商務印書館附近與國軍激戰。

 

每天日軍的第一個事情,就是轟炸機拚命轟炸,接著海軍艦炮、重型艦炮猛攻。

 

到10月26日,大場宣告失守。

 

圖為日軍在閘北商務印書館附近與國軍激戰。

 

大場失守以後,中國軍隊放棄北站和江灣陣地,向蘇州河南岸轉移。

 

圖為日軍在閘北商務印書館附近與國軍激戰。

 

此時,蔣介石已得知,國聯要在11月初在日內瓦開會,屆時將接受中國控訴。

 

蔣認為為了獲取國際輿論的同情與支持,有必要留下少量兵力,堅守蘇州河以北地區,直至會議召開。

 

圖為大場鎮馬橋宅戰役中,向前突進的日軍石井部隊。

 

第88師副團長謝晉元奉命率領1個營據守閘北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此時成了蘇州河以北中國軍隊唯一的據點。

 

謝晉元率領第1營400多名官兵,對外號稱800人,在10月27日進駐四行倉庫。

 

圖為大場鎮馬橋宅戰役中,深入中國軍隊戰壕的日軍。

 

四行倉庫是根據地,也可能是墳墓。

 

謝晉元率部死守四行倉庫4天4夜,斃敵數百人。

 

圖為大場鎮馬橋宅戰役中,日軍揮刀砍殺中國士兵的瞬間。

 

上海女童子軍楊慧敏與著名記者曹聚仁將一麵中國國旗送到"八百壯士"陣地上。

 

此後,上海便有了"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的歌聲。

 

圖為在上海的日軍對大場發起攻擊,調集各種火飛機狂轟濫炸。大場方圓數裏,一片焦土。

 

10月31日,謝晉元率領第一營幸存官兵撤退到法國租界。

 

圖為向中國陣地進攻的日本軍在渡河。

 

10月30日,蔣介石聽取顧祝同、陳誠、白崇禧等人建議,下達了向被稱為"東方興登堡防線"的國防工事撤退的命令。

 

圖為上海北站附近激戰中的日本士兵。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誌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麵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衝突升級為全麵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日軍在上海市內展開巡邏。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此時淞滬會戰剛剛展開,在上海日租界內,日軍士兵在街道上戒嚴。 在此後的數日之內,日軍派出大量的飛機轟炸了上海的市區,在淞滬會戰中日軍投入了約500架飛機。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日軍在前線陣地架起機槍,日軍在淞滬會戰中投入了約30萬人(9個師團和1個旅)。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日軍攻入楊樹浦,從照片中的畫麵我們可以看到,街道上的商鋪遭受轟炸,建築物遭到了大量的摧毀。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日軍部隊進攻閘北,他們利用木製長登梯翻閱一麵高牆。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日軍的裝甲部隊攻占至上海外郊,日軍士兵坐在坦克上露出了惡魔的微笑,裝甲蓋上還懸掛著一麵日軍武運長久日章旗。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進攻至上海羅店鎮的日軍部隊,在休整期間日軍士兵就地休息,站著的是負責警戒的哨兵。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日軍在吳淞虐殺被俘的中國士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