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本文轉自:儒風大家 作者:單非
自古談莊子,多談他的哲學和文學,很少談到他這個人。這次,我們偏偏要寫一寫這個人,隻因為我們相信他的思想、文辭無論多麽汪洋恣肆、波詭雲譎,都一定不如他這個人動人。因為這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他。
“知己”眼中的莊子:最是深情人,最偉大的一個情種
中國曆史上的大文人,喜歡莊子的極多,比如竹林七賢、陶淵明、李白、蘇軾等等。但直接說莊子這個人的卻很少,但總算有那麽幾個。
清代學者胡文英是一個,他整體評價莊子的一段話,是我見過的最動人的評語,沒有之一。
他說:“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未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類似的動情語,還不止這一處。他還有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莊子是最深情的一個人。人們都知道屈原的哀怨,卻不知道莊子的哀怨要遠遠大於他。因為屈原的哀怨隻在一國,莊子的哀怨卻在天下;莊子的哀怨隻在一時,莊子的哀怨卻在萬世。
這樣懂莊子的人,還有民國詩人聞一多。
聞一多說莊子的人生:“莊子隻管窮困了一生,寂寞了一生”。
對於莊子的貧窮,他說:“莊子的博學和才辯並不弱似何人,當時也不是沒人請教他,無奈他脾氣太古怪,不會和他們混,不願和他們混。”
最能表明莊子深情的,大概就是他和被他罵了一輩子的老朋友惠施的友誼。“莊子一開口便和惠子抬扛;一部《莊子》,幾乎頁頁上有直接或間接糟蹋惠子的話。說不定莊周著書的動機大部分是為反對惠施和惠施的學說,他並且有誣蔑到老朋友的人格的時候。”
可是惠施死後,莊子是什麽表現呢?有一次莊子和弟子們經過惠施的墓,他情不能自禁地悲歎道:“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自從你死了,我連個能說話的人都沒了!
寂寞了一生的莊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該有多傷心。
莊子的“逍遙”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逍遙遊》
莊子和他的老朋友惠施又在抬杠了。
惠施對莊子說:“魏王給了我一個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了後結出了一個特別大的葫蘆。但這麽大的葫蘆,用來盛水肯定承受不住那種重量,用來做瓢又太大沒地擱?所以大倒是大啊,有毛用?”
莊子聽了冷冷一笑:“你真是不會用大的東西(你腦仁太小)……這麽大的葫蘆,你幹嘛不把自己係在上麵,漂浮在江湖之上逍遙快活呢?”
惠施很是不服,又舉了個例子:“我有一棵叫做樗的大樹,樹幹上長滿了疙疙瘩瘩的瘤子,樹枝彎彎曲曲的,長在路邊木匠看都不看一眼。這棵樹大吧?但有什麽用?”
莊子微微一笑:“……你幹嘛不把它種在虛無之鄉的廣漠荒野上,自己在樹旁自由自在地溜達,躺在樹下自在地做白日夢,不是很爽嗎?”
你一定覺得莊子的回答很無厘頭,但他才懶得辯論,隻是說這兩樣東西要是給我,我會怎麽用。你在一本正經,他老人家早神遊天外了。換句話說,他給你的不是答案,是態度。
莊子的“看破”
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
——《齊物論》
請屏氣凝神,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
當人在夢中,是不知道自己在做夢的。甚至有時夢中也在做夢,醒了後才知道都是在做夢。隻有真正清醒的人才會知道,人生也是這樣一場大夢,而那些愚昧的人卻自以為清醒,自以為啥都明白。你們其實都是在做夢,我說你們做夢,其實我也是在做夢。
尼瑪!知道《盜墓空間》夢中夢的創意最早出在哪裏了吧?莊老爺子這裏!
人世間的一切,全都是在做夢,你頂多就是做個夢中夢。我說你們在做夢,其實也是在說夢話。總之,一切都是夢。莊子眼中的世界,如鏡花水月,是夢幻泡影。
莊子的“幽默”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
——《齊物論》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嚐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應帝王》
懂莊子的人,都知道莊子是非常喜歡玩幽默的,隻是他的幽默太高冷。
比如“罔兩問景”的寓言:影子的邊緣都有一圈更微弱些的淺影,有一天這個淺影不高興了,對著影子吼起來:“你一會走,一會停;一會坐,一會起;你隻知道跟你‘主人’屁股後邊,怎麽就沒有一點自己獨立的操守?!”
影子表示很無辜……
這個淺影在笑話影子依附於人,卻沒看到自己也是依附於影子的,影子依附的人也是有所依附的,萬事萬物莫不是處於相互依附之中的。但就有些傻缺,隻看到別人沒看到自己,還振振有辭大義凜然的。哎呀媽,笑死我了。
還有“混沌之死”的寓言:南海的帝王名字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名字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名字叫做混沌。倏和忽經常來混沌家串門,混沌待他們非常好。倏和忽就想啊,得報答混沌的恩德啊,怎麽報答呢?人都有七竅,所以能看能聽能吃能呼吸,如此才能體驗天下的快樂、享受美好的生活,可就混沌沒有,我們給他開鑿出來吧!於是每天開一竅,到了第七天,混沌掛了……莊哥你還能再搞笑點嗎?
這活脫脫就是一副好心不辦好事、自以為是、自作聰明、以己度人的嘴臉好不好?
但莊子所要表達的恐怕要遠遠更為深刻。南北海之帝的名字,合起來就是“倏忽”;對於道家,“混沌”就是“道”的另一種稱呼。明白了這些,你是否能體悟到更多呢?
莊子的幽默和辛辣,從來都不是表麵上那麽簡單的。
莊子的“浪漫”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齊物論》
“莊周夢蝶”的典故,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都已經成為了浪漫的代名詞之一。這裏就是其出處,是莊老爺子自己講出來的。
他說,以前我曾經有一次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翩翩飛舞,多麽悠然自在!都忘了自己是自己。等醒來了,看到還是自己。但卻有些恍惚起來,不知道是我夢見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變成了我呢?是我在做夢呢,還是蝴蝶在做夢呢?
這樣的恍惚,可能是最神妙最偉大的恍惚了,恍惚出了最高的境界,和天地間最大的浪漫。
莊子的“悲歎”
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
——《人間世》
莊子所生活的是怎樣一個時代?身處這樣的時代他心裏是怎樣的感受?借楚國狂人接輿的口,他發出了自己的悲歎:
“鳳啊!鳳啊!你的德行怎麽衰敗到如此!來世已不可期待,往世已不能追回。天下有道,聖人可以成就事業;天下無道,聖人就隻可以保全性命。如今這個時代,想免於傷害都已經這麽難!福就像羽毛那樣輕,不知道怎麽抓住;禍就像大地一樣沉重,不知道怎樣才能避開。結束了!結束了!以德行對待他人的時代。玩完了!玩完了!如果這麽一條道走下去。荊棘啊!荊棘啊!為什麽要阻擋我前行!讓我隻有轉彎繞路,才能不紮傷自己的腳。”
沉痛至斯。
莊子的“嚴厲”
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德充符》
莊子和惠施又掐起來了!
惠施問莊子:“人本來是無情的嗎?”大概他老聽莊子說無情。
莊子淡定地說:“是滴。”
惠施又不爽了:“無情那還叫人嗎!”
莊子依然平靜:“道給人外貌,天給人形體,怎麽不叫人?”
惠施依然迷瞪:“是人不就有情嗎!”
莊子難得的解釋了:“我所說的情是指是非之心,我所說的無情是人不能因為好惡而內傷身神,順其自然就好,不要為了生存而人為地去謀求什麽。”
惠施依然不依不饒:“不人為地謀求什麽,人如何生存下去?”
莊子終於炸毛了:“道給了你外貌,天給了你形體,你就要依天道而行,不要以好惡去內傷身神。可你呢?完全不顧及你的精神,隻知道勞耗你的精神,還靠在樹上瞎叫喚。老天爺給了你形體,是讓你就知道辯論的嗎?”
故事的最後,一向都是惠施被罵個狗血淋頭的。
你看明白了嗎,莊子和惠施的區別?惠施的愛好隻是在道理的辯論上,莊子則早就超越了道理,而到達了精神層次,將天道這個最大的道理內化為了修養和境界。相比起來,惠施的道理太小,也太淺,莊爺又脾氣大,所以他不挨罵才怪!
莊子的“深情”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大宗師》
這句話實在太有名、流傳太廣了,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是出自莊子之手。很多人也都以為,這是在說人與人尤其是男人和女人之間,那種情深卻不能廝守的無奈而悲傷的感情,其實全錯了。莊子要說的,也是情,卻是天地間最大的情,最深的情。
“泉水幹了,魚兒們暴露在陸地上。它們相互吹著濕氣、吐著水沫來濕潤對方。與其這麽辛苦依偎,還不如讓他們回到江河湖海中自在遊弋,彼此忘記對方。”
莊子說的辛苦依偎,大概指的就是世間吧;莊子說的相忘於江湖,大概就是通過精神的超脫和自在,來徹底出離人間的苦難艱難吧。僅僅一個寓言,就承載了多少世間的淒然和世外的企盼、現實的逼仄與理想的慕願,氤氳成了一片飄渺卻化不開的霧氣,這才是真正的用情至深。
結語:掘出莊子內心的方方麵麵,架構出一個立體生動的莊子,我們才知道這個人有多麽豐富。而掘出的這些方麵,大概還不到莊子內心世界的百分之一,他的靈魂太博大、太豐盛了。所以,誰能說莊子不是一個天大的情種呢?當道人動了情,他的情便一定是彌綸天地、獨步古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