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寒士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正文

我喜歡的當代的文學流派 _ _ _ 山藥蛋派

(2008-09-23 12:41:35) 下一個
9月23日, 公曆一年中的第266天, 離全年結束還有99天。

1970年9月23日——“山藥蛋派”鼻祖趙樹理逝世。
(1970年9月17日,趙樹理被揪到太原工農兵(即 湖濱)會堂批鬥,因病體不支,暈厥倒地。9月23日淩 晨2時45分,這位傑出的作家,辭世。)

山藥蛋派是指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個當代的文學流派。主要作家還有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人稱“西李馬胡孫”,他們都是山西農村土生土長的作家,創作的題材都是農村。他們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文學的傳統,以敘述故事為主,人物情景的描寫融化在故事敘述之中,結構順當,層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過語言和行動來展示,善於選擇和運用內涵豐富的細節描寫,語言樸素、凝煉,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

山藥蛋派的形成,是在五十年代末,他們陸續由北京等地回到了山西,以《火花》刊物為陣地,趙樹理發表了《鍛煉鍛煉》,馬烽寫出了《飼養員趙大叔》、《自古道》、《韓梅梅》、《三年早知道》,西戎寫出了《宋老大進城》、《賴大嫂》,束為寫出了《老長工》、《好人田木瓜》,孫謙發表了《傷疤的故事》,胡正寫出了《兩個巧媳婦》、《三月古廟會》等短篇小說,都取材於農村,充滿山西的鄉音土調,被文藝界目為“火花派”或“山西派”,又諧謔呼之曰“山藥蛋派”,正式形成一個獨立的流派。

這時,除了這些老“山藥蛋”,山西又湧現出了一批小“山藥蛋”:韓文洲、李逸民、宋貴生、草章、楊茂林等等,他們的創作道路和風格都比較接近老“山藥蛋”們。此後,幾經沉浮,“山藥蛋”不但沒被鏟了根,絕種,反而出觀了又一批生機勃勃的新的小“山藥蛋”。突出的有成一、張石山,韓石山、馬力、潘保安,田東照等人。

一九八O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得獎作品,以省而論,山西三人,最多。這三人中,馬烽自不用說,青年作者張石山便也是個“山藥蛋”,他那得獎作品《钁柄韓寶山》,比馬烽還“山藥蛋”,趙樹理的味兒濃極了。饒有興味的是除了山西出“山藥蛋”,河北也出了。河北有兩位青年作者:賈大山和趙新,自稱是“山藥蛋”派,他們的作品也的確有蘭股“醋味”,是“山藥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