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華論壇】清末100多年來的不平等條約是如何被廢除的?

(2012-03-28 04:08:47) 下一個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雙十節已經很陌生了,更不會知道六十六年前的那一個雙十節在中國發生了什麽,對中國人有何等的意義。然而正是在那一天,鴉片戰爭以來愛國誌士們為積弱的中國所作的百年抗爭終於有了結果。 那一天,中華民國政府莊嚴宣告自清末100多年來強加於中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除蘇俄以外)被廢除了!

 

    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尚在滿清時期就發出了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呼喊。滿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都曾作過的持續不斷的努力來修改或廢除這些不平等條約。 過去的宣傳格調多以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民間興起五四愛國運動,似乎中國參加一戰成為戰勝國後反而又丟掉了更多主權。 其實北洋政府1919年就全麵展開修約,並且獲致初步的成果。這些修約成果,既有國內外有利的背景,也有北洋政府外交部本身的努力。(這一段曆史絕非三言兩語可以概括,我將另外發表文章來闡述)。 1931年日本在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形勢驟變,迫使中國外交的重心隨之轉變。如何對付日本的侵略成為當務之急,修約之事便降到了次要的位置。

 

    全麵抗戰爆發後,作為對中國的一種道義支持和精神聲援,美英等國政府多次表示,將在適當條件下與中國政府討論廢除在華特權問題。歐戰爆發後,美英與日本關係惡化,國民政府借美英希望中國繼續抵抗日軍的有利時機,頻頻向美英當局提出重訂新約的問題。1940年10月10日,駐英大使郭泰祺在國慶演說中指出“提到中國在國際新地位,盼美英今後以平等為基礎與我合作,勿再視中國為窮親戚”。

 

    1941年4月13日,蘇聯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協定》,中國抗戰國際環境急劇惡化,蔣介石采取多項外交措施予以應對,其中之一就是盡早與美國訂立廢除美國在華特權的新約,郭泰祺奉命和美國當局商談,5月26日,郭泰祺大使與美國國務卿赫爾進行非正式換文,美方承諾“美國希望在和平條件再次具備以後,與中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盡快放棄美國和其他國家通過條約在中國長期擁有的某些特權”。5月31日,換文正式發表,6月11日,英國外交次長白特勒發表類似聲明響應美國行動。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對德日意宣戰,同時宣布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德、中日、中意關係的,一律廢止,中國與德日意之間的不平等條約即行取消。1942年元旦,以美、英、蘇、中為首的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後,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美英允諾戰後廢除在華的治外法權。但蔣介石堅持戰後廢約與中國現有國際地位不相符,美、英應當在戰時就放棄在華特權。 國民政府決定利用這個良機把廢除治外法權等問題提前解決,蔣介石接受外交部長宋子文、駐美大使胡適建議,向美英等國政府表明中國政府願意就廢除舊約簽訂新約進行談判。1942年2月,蔣介石在印度訪問期間,對英國不願意放棄在印度殖民權利表示強烈不滿,而印度國大黨領袖等也對美英等國不給中國平等地位抱不平,這些意見傳到美英等國後,在輿論界引起共鳴。3月,在蔣介石推動下,中國新聞界開始抨擊英國殖民主義運動,要求立即廢除不平等條約,蔣夫人宋美齡女士連續著文,譴責西方列強對待中國的不平等態度。

 

    1942年4月23日,蔣介石通過宋美齡女士在美國《紐約時報》發表《如是我觀》一文,將這一運動推向高潮。該文以南進的日本勢如破竹,英美軍隊被打得丟盔卸甲、逼得幾無喘息之地,而中國軍隊不久前在長沙大捷,引起國際巨大反響的事做文章, 以淞滬會戰和年初引起國際轟動的長沙大捷中王超奎營長為例,頌揚中國軍民在抗戰中表現出來的頑強的民族精神,該文曆數近代西方列強侵犯中國主權、把握中國經濟命脈等事實,對西方列強對華不平等關係進行了強烈的譴責。文章毫不客氣地譴責英國在遠東作戰不力卻繼續以帝國主義的態度對待中國,宋美齡要求那些以抗戰名義的英國駐華大使館的“大班門”滾回英國。文章措辭尖銳,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美國社會形成一股同情中國的輿論潮流,不少報刊發表文章要求美國政府立即放棄在華領事裁判權。從4月起,華盛頓和倫敦為放棄對華特權一事頻頻商議。8月27日,美國國務卿赫爾告訴英國外交部,現在是采取確切步驟的最好時機。

 

    9月2日,蔣介石為促成和華盛頓速訂新約之事,派魏道明替換胡適接任駐美大使。10月4日,蔣介石對來訪的美國共和黨領袖威爾基表示,“中國今日尚未能取得國際上平等之地位,故深盼美國民眾能了解中國,欲其援助被壓迫民族爭取平等,應先使其本身獲得平等地位始”。蔣介石親自草擬交涉要點,要求美方提前放棄不平等條約。5日,蔣致電在美國的宋子文,要他向美方表達中國希望立即廢除舊約意向,敦促美國政府“做一件能夠轉移世界視聽,彰明盟國道義權威的大事”,帶頭聲明放棄“對華條約中包含的不平等條約”。同一天,蔣授意陳布雷以新聞稿的方式表明中國政府敦促美國率先表明廢約態度。7日,宋子文複電:“關於從速取消不平等條約,原則上美方當無問題,最好俟文回國麵陳後再進行。”蔣介石不同意,迭電相催:“如美政府能提前討論取消不平等條約,則我方應立即與之開始交涉,不必待兄回國也。”

 

    10月9日上午10點,美國代理國務卿韋爾斯約請魏道明,向他宣讀了載有新約草案的政府文件,文件中說“鑒於明天是中國國慶,我們計劃今晚9時公開發表一個簡要聲明,以使關於此問題的消息在10月10日早見報”。美國同時通過駐英國大使把這個意見通知英國外交部。英國非但欣然接受,而且搶先一步,於9日發表聲明:“英國政府最近的將來與中國政府進行談判,並將立時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解決有關問題之草案提交中國政府考慮”。當晚,蔣介石在日記中無法掩飾心中的激動“接獲美英自動放棄治外法權之通告,此為總理革命以來必勝奮鬥最大之目的,而今競得由我親手達成。衷心快慰,實為平生惟一之快事”。

 

    第二天下午4時,中華民國國慶三十一周年慶祝大典上,蔣介石在重慶“精神堡壘”廣場(現在的解放碑廣場)向全國宣布了這一消息,並說:“我國百年來,所受各國不平等條約束縛,至此,可根本解除。國父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遺囑,亦完全實現。我全國同胞,自今日起,應格外奮勉,自強自立”。當天,重慶各報還出了號外,全市群情歡騰。也是在這一天,美國費城獨立廳的自由鍾敲響31下,向東方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遙致祝福。

 

    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國慶節。史學家黃仁宇當年正好目睹這一場麵,他說:“翌日為國慶日,他(指蔣介石)往重慶較場口宣布。恰巧當時我和弟妹蹀躞街頭,忽見蔣乘敞篷車至,車行極緩。雖有憲兵指揮群眾清道,但無特別戒備,車行所至,兩側群眾自動鼓掌。”

 

    美國和英國的此項舉動,給其他西方國家造成極大震動。於是,1943年,比利時、挪威、加拿大、瑞典、荷蘭、法國、瑞士、丹麥、葡萄牙等九國相繼與國民政府簽訂了相似的新條約,而日本也為了表示它的公正並不低於美國等國家,也對汪偽政權做出類似舉動。

 

    至此,騎在中國頭上的不平等條約,總算有了一個徹底的了結。為了實現這個偉大目標,中國人民和他們的忠誠兒女在國家貧弱的狀態下作了不懈的努力。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我們這些前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