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CCTV】河殤

(2013-11-09 21:30:21) 下一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隨意0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斧' 的評論 :

嗬嗬,河殤的一代本來就是激進的一代。那時的中國人已經壓抑得太久了,窮則思變啊。看見了一線變的曙光,不論如今的人們如何馬後炮般的評論他們,他們的激動是後來人無法理解的。他們本來不是要毀滅中國,他們本來也是為了中國而想提供另一個思路。如今看來,他們所想的的確是太過於激進,但是在那個年代裏,央視都播了,可想而知,多少的中國人思變心切。

他們的想法也許脫離了當時的實際,也號稱被某些人利用了,但是我覺得其中的一些東西仍然值得今天的中國人好好想想的。人無完人,如今的許多人評價那些人時,都多少的暗指他們是包藏禍心,其實是太過於敏感了。
大斧 回複 悄悄話 俄羅斯私有化運動之悲劇史詩
環球財經 2011年05月09日

回顧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私有化運動,我們會發現俄羅斯人民利益損失最大,俄羅斯綜合國力嚴重下滑,獲利最大的群體正是極力鼓吹私有化的俄羅斯“精英集團”及美國西方在俄羅斯的代理人

- 環球財經記者 徐吉軍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開始了以私有化為核心的改革,整個私有化運動貫穿了上世紀90年代。私有化運動開始時,俄羅斯民眾期待通過均分國家財富獲益,但結果卻是,普通俄羅斯人幾乎失去了一切,造就的是為數不多的財閥寡頭。

2010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60年建設的輝煌成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中國模式發展道路的優越性。然而,個別學者無視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不顧當年俄羅斯私有化運動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不斷鼓吹“均分國有企業(將國有企業以股票的形式均分給每個中國公民)”,試圖以此欺騙民眾、誘導民意、製造民意。

蘇東教訓,殷鑒不遠,讓我們一起回顧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私有化運動之悲劇史詩。

俄羅斯私有化運動悲劇之起始與終結

1991年底開始的俄羅斯私有化運動帶有很強的政治和意識形態色彩,俄羅斯自由派代表人物蓋達爾和丘拜斯認為,“無論把財產分給誰,哪怕是分給強盜,隻要把財產從國家手裏奪過來就好。如果強盜變成自己資本的有效主人,他就不會再做強盜了??”

1992年6月11日,俄羅斯私有化的標誌性文件——《俄羅斯聯邦 1992年國家企業和地方企業私有化國家綱要》公布,拉開了私有化進程的序幕。

俄羅斯的私有化,分為證券私有化和現金私有化兩個階段。

證券私有化從1992年1月至1994年6月底,以無償私有化為主。

現金私有化自1994年7月1日起,從無償轉讓過渡到按一定價格出售。

??

在經曆了上世紀90年代的私有化運動之後,到2000年3月普京總統上台時,許多大型國企已被私有化,巨額國家財產被少數寡頭瓜分,人民大量失業、極度貧困。

普京當政後,為了使俄羅斯擺脫困境,通過司法手段或市場手段,將戰略行業特別是能源領域的大型企業重新國有化,並親自確定涉及國防、石油、天然氣、運輸、電力、對外貿易、銀行、漁業、鋼鐵製造業等領域的1063家俄羅斯大中型企業為國有戰略企業,規定政府無權對這些戰略企業實行私有化。同時,加強對國有戰略企業的監管,使之忠實執行國家的經濟政策並向國庫上繳利潤。

由於此時俄羅斯政府掌握了1000多家國企、石油價格上漲,政府財政收入大增,普京毅然放棄2004年準備實施的“社會福利貨幣化”政策,將財政盈餘和能源出口收入,集中用來償還實行私有化運動時期對俄羅斯人民的欠賬,推動實現“現代化醫療、高質量教育、買得起的住房和高效益農業”,改善人民生活。

2008年普京結束總統任期,轉任總理。普京總統任期內的最後一次民調顯示,民眾支持率達到84.7%,為其8年總統任期的最高紀錄,這一結果“反映了俄羅斯民眾對普京總統的感謝之情”。

俄羅斯私有化運動之導演——激進民主派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激進民主派需要建立符合其利益的政治製度。他們認為,舊政治製度的經濟基礎是產權國有製或公有製,要摧毀舊製度,關鍵是實行產權的私有化政策。

葉利欽和蓋達爾等多次聲稱,俄羅斯的經濟改革根本任務就是使改革進程不可逆轉,完全的經濟自由化和產權私有化是改革不可逆轉的保障。“休克療法”的最終效果,正是使私有化不可逆轉,一旦股權被大規模地分配給人民,人民就會期望私有化在政治上獲得保障,這就產生了一大批擁護新製度的中產階級和私有者。

有一種觀點認為,蘇聯解體前,俄羅斯的國家經濟形勢惡化,政府無法維持龐大的國有企業正常運營,所以隻好推行私有化。事實上,“休克療法”這樣激進的私有化方案得以采用,首先是政治考量,其次才是經濟考量。激進民主派為鞏固剛剛獲得的政治權力,就自編自導了這一幕悲劇史詩。

俄羅斯私有化運動之編劇——葉戈爾·蓋達爾

葉戈爾·蓋達爾,1956年3月生於莫斯科,俄羅斯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家。35歲擔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36歲時被葉利欽任命為俄羅斯代總理(1992年6月——12月),開始推行被稱為“休克療法”的自由主義激進經濟改革。

蓋達爾於2009年12月16日去世,蓋達爾的老夥伴和朋友承認,他在俄羅斯普通民眾心目中被普遍地視為一個令人厭惡的角色,因為由他主導的經濟自由化改革讓普通俄羅斯人幾乎失去了一切。

俄羅斯私有化運動之劇本

——“休克療法”

1992年初,蓋達爾在薩克斯指導下製定了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休克療法”,並在俄羅斯全麵推行。

一,“休克療法”第一步是放開物價

俄羅斯政府規定,從1992年1月2日起,放開90%的消費品價格和80%的生產資料價格。取消對收入增長的限製,公職人員工資提高90%,退休人員補助金提高到每月900盧布,家庭補助、失業救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

放開物價頭三個月,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購物不需要排長隊了。可沒過多久,物價扶搖直上,1992年4月份,消費品價格比1991年12月上漲65倍,6月份,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14倍。高物價直接導致了消費低迷,企業紛紛壓縮生產,市場供求進入死循環。

二,“休克療法”第二步,財政、貨幣“雙緊”政策

財政貨幣“雙緊”政策,幾乎與放開物價同時出台。

財政緊縮主要是開源節流、增稅節支;貨幣緊縮是收縮銀根,抑製通脹。

但事與願違,“雙緊”政策直接導致生產萎縮、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失業人口增多、政府財政赤字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政府被迫放鬆銀根,1992年增發貨幣18萬億盧布,是1991年發行量的20倍,通貨膨脹如潮水般湧來,財政貨幣“雙緊”政策失敗。

三,“休克療法”第三步是大規模私有化

私有化開始時的操作方式是所有俄羅斯公民以證券的形式均分國有財產。國有財產總值的三分之一約1.5萬億盧布(約合當時人民幣1231.34億元),總人口是1.5億,每個俄羅斯人領到一張1萬盧布的私有化證券,可以憑證自由購股。

俄羅斯私有化運動之“路人甲”——普通民眾

俄羅斯人獲得了的私有化證券之後,本以為拿到了一筆國家財富,不成想世事難料,私有化運動開始後俄羅斯經濟持續惡化,通脹嚴重,盧布瘋狂貶值,到1992年10月私有化正式啟動時,1萬盧布隻夠買一雙高檔皮鞋。許多普通俄羅斯人認為票麵價值1萬盧布的私有化兌換券純屬垃圾,不如及時變賣成現金。某些勢力趁機勾結銀行,用銀行和國外資本的錢通過地下市場低價收購全國發行的私有化兌換券。全民均分的私有化兌換券很快就集中到了幾個寡頭手中,俄羅斯的主要經濟命脈從此被幾大寡頭控製(別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維諾格拉多夫、斯摩棱斯基、弗裏德曼、霍多爾科夫斯基、阿布拉莫維奇、馬爾金等人)。

1993年俄羅斯“社會輿論”調查機構發布的一項社會調查結果表明,有65.7%的國家杜馬議員認為“證券私有化是一場大騙局和對百姓的愚弄”。有俄羅斯學者指出,這種“平均分配”國家資產的作法實際上是一種欺騙,在政治上是有害的,經濟上也是徒勞無益的,大多數居民沒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投資者或所有者”。

1994年6月底,葉利欽宣布俄羅斯已有70%的工業企業實行了私有化,俄羅斯社會4000萬人成為股票持有者。然而,社會調查結果表明,真正在私有化中分得好處的隻有70至90萬人,最後能夠搶到最大蛋糕的隻是極少數,這就是金字塔頂尖上那不足2000人。大多數人最終分到手的國有財產,隻不過是微不足道的“補助”,一張無法產生實際財富的“彩票”。

俄羅斯國有資產均分運動,這個堪稱世界史上最大的財產分割事件,堪稱宏大的史詩劇。可令人遺憾的是,說起普通俄羅斯民眾扮演的角色,不禁讓人想起了電影中常見的人物:“路人甲”。

俄羅斯私有化運動之失敗投資人——國家

如果把俄羅斯國家作為私有化運動的發起者、投資人的話,那麽整個投資隻能說是悲劇性的失敗。

俄羅斯私有化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嚴重。私有化為少數人提供了絕好的斂財機會,無法統計的國有財產被變相轉手或侵吞,削弱了國家的總體經濟實力。俄羅斯約有500家大型企業被以72億美元的低價出售,而這些企業的實際資產要達2000多億美元。莫斯科吉爾汽車製造廠總資產約合10億美元,一家私人財團購得的價格僅為400萬美元,後經營不善、負債累累,莫斯科市政府不得不重新收歸國有。除有形資產外,無形資產和知識產權的流失更難以統計。

俄羅斯私有化嚴重損害了俄羅斯國家安全。首先損害了經濟安全。俄羅斯國家杜馬稽查委員會的特別調查報告指出,私有化非但沒能使轉軌政府的預算增加多少,反而使國家失去了對一些大型企業、甚至工業部門的控製。其次威脅了國防安全。俄羅斯安全情報部門的報告指出,在私有化過程中,外國商人直接或通過俄方公司購買軍工企業的股票,或采取建立合資企業等形式竊取尖端技術,達到進入或控製這些企業的目的。類似的現象在航空航天、導彈製造等軍工企業尤為普遍。第三危害社會穩定。俄羅斯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兩極分化嚴重,上世紀90年代中期,俄羅斯社會的緊張程度已接近社會衝突的臨界點。私有化引發了嚴重的社會犯罪。

俄羅斯曆史劇之情節曲折——否定之否定

如果把自1990年代以來的俄羅斯曆史在舞台上重現,那麽這部曆史劇一定是曲折回環出人意料:戈爾巴喬夫時期對蘇聯時代和斯大林進行全盤否定,昔日的領袖被批判指責甚至妖魔化,最終是蘇聯解體;俄羅斯轟轟烈烈地推行私有化,最終是悲劇性的結局;品味到苦果後的俄羅斯人又把改革的英雄主角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看作反派角色,昔日領袖斯大林重新成為正麵人物??

蘇聯解體的悲劇性後果刺痛了俄羅斯人,使他們一方麵深感後悔(沒有在祖國危難時挺身而出),另一方麵又充滿對導致國家解體責任者的憤恨。2001年的俄羅斯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6%以上的民眾認為戈爾巴喬夫對國家造成了危害;葉利欽則在分裂國家這條路上走得實在太遠。”

俄羅斯政界和學界在反思“民主化”的過程中指出,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戈爾巴喬夫提倡和發起的“民主化、公開性和新思維”運動,是因為對西方民主模式的盲目追求。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人借鼓吹民主模式的普世性之名,將“民主化”當作政治奪權、推動民族分裂和搞垮蘇共的工具和手段。他們認為,1985——1999年這15年是俄羅斯災難性的15年,是“大失敗”、“大混亂”的15年。

俄羅斯曆史劇之舊曲新翻——重新評價蘇聯模式

2007年,俄羅斯新出版曆史教學參考書《俄羅斯現代史1945——2006年》,2008年8月,再次出版新曆史教學參考書《俄羅斯曆史 1900——1945年》。新教科書曆史地辯證地對蘇聯體製做出評價,充分肯定在蘇聯體製下社會經濟發展的成就:

首先,充分肯定了蘇聯體製在經濟發展、社會公正、文化教育、勞動保障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材寫道:蘇聯“對全世界千百萬人們來說,是最好的和最公正社會的榜樣和方向”。據《新俄羅斯晴雨表》刊物2005年14期登載的調查表顯示:從1996年起到2005年,每年民調表明,高達70%的民眾對蘇聯體製持肯定態度。

其次,否認蘇聯解體是因為“這個體製已經喪失了發展的潛力”。

教材指出:“斷言說蘇聯體製不能改革、必須被摧毀,這種說法至少是非常幼稚的。”同時,新教材參考書沒有回避對蘇聯體製弊端的批判,如“高度集中的管理體製,一是權力的高度集中,形成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二是管理的高度集中,壓抑了地方、企業、個人的生產積極性”。

蘇共二十大以後,在學界形成一種看法:認為斯大林在經濟上違背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政治上背離了列寧的民主集中製原則,從而把斯大林時期的體製與列寧對立起來。

俄羅斯2008年版曆史教材認為列寧、斯大林執政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方法、策略上或許有所不同,但列寧-斯大林體製的實質是完全一樣的。

這兩本書的出版有俄羅斯官方背景、有俄學術界權威機構認可,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反映了近年來俄羅斯民眾對蘇聯重大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重新評價的新觀點。

俄羅斯的曆史苦果正是我們的警鍾

回顧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私有化運動,我們會發現俄羅斯人民利益損失最大,俄羅斯綜合國力嚴重下滑,獲利最大的群體正是極力鼓吹私有化的俄羅斯“精英集團”及美國西方在俄羅斯的代理人。曆史當然不是劇本,沒有假設,無法改寫,蘇聯解體以及俄羅斯私有化運動的不可逆性,使俄羅斯人民隻能品嚐曆史的苦果。

蘇聯解體、俄羅斯私有化運動的曆史並不久遠,以史為鑒,希望敲響我們的警世之鍾,撕掉荒謬理論的偽善麵具,走好中國模式發展之路。
大斧 回複 悄悄話 拉美現象——百度百科

拉丁美洲為西半球的主體。除去加、美外,從墨西哥到中美洲6國、加勒比海諸國及南美洲12國,共34個國家,大都講西班牙、葡萄牙語,故稱拉丁美洲國家。拉美總麵積兩千多萬平方公裏,比我國大一倍多,人口5.4億,不及我國一半,但自然資源卻比我國豐富多了。僅有世界8%的人口,卻擁有27%的淡水,40%的森林生物量。

1、拉美現象三個基本特征

第一、國家的財富和利益的特權由政府控製

第二、中產階級發展不起來

中產階級發展不起來,是指中產階級在10-15%之間徘徊,而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

第三、多數人不能進入現代化

多數人不能進入現代化,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經濟社會發展出現嚴重的問題,甚至還會引起社會的動蕩。

所以簡單地講,拉美現象就是一個有增長,但是沒有發展的現代化;是一個多數人不能過上幸福日子的現代化,或者說是一個少數人能過上幸福日子的現代化,這就是拉美現象。

2、拉美現象簡介

自19世紀20年代,美國發表《門羅宣言》,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後,拉美就成了美國的後院。上世紀50年代起,經濟開始發展,如巴西、墨西哥等,連續30年保持6%~7%的年均增長速度。到1980年時,人均GDP,墨西哥達1316美元,巴西1925美元,智利2057美元,阿根廷超過4000美元,各國大體上超過1000美元。但從此就一蹶不振,經濟增長乏力,其後20年中基本維持在1%~2%的低速增長,而貧困差距日益擴大,治安混亂,社會失衡,政局動蕩。

1980年到2002年的22年間,拉美貧困人口從1.35億增至2.14億,占總人口的43%,赤貧人口占到18.6%。占總人口30%的最窮人,僅占國民收入的7.5%,而占10%的最富人,卻占國民收入40%。巴西10%最富人的收入,比10%的最窮人的收入要高出65.8倍,基尼係數高達0.6,其他國家也達0.5。阿根廷爆發金融危機後,更使一半人口貧困化,連富裕的中產階層,也有300萬淪為貧困。

治安陷入混亂。巴西近20多年來,暴力增加1.3倍,每年50萬人死於凶殺。裏約熱內盧每月有500家商店遭搶劫。每年因暴力損失達400億美元。

社會誠信一落千丈。各式各樣的欺詐、造假賣假、盜版、貪汙腐敗、黑社會團夥等層出不窮。

大批破產農民湧入城市,城市人口高達78%。高樓大廈的陰影,籠罩著大片貧民窟。失業率居高不下,2002年阿根廷高達25%,其就業人口中有一半稱作“黑工”。這些人工資隻有正常的一半,沒有醫療保險,沒有退休、養老等社會保障,更沒有法定的帶薪休假日。

自然環境也日益惡化。森林每年損失740萬公頃。全球每年損失的森林生物量,一半以上在拉美。

這種經濟快速發展,在人均越過GDP1000美元後,就出現經濟與社會嚴重失衡,經濟不前,貧富分化,社會動蕩,人與自然不和諧等現象,可稱之為“拉美現象”,也有人稱“拉美化”。如今已成發展中國家的前車之鑒了。
大斧 回複 悄悄話 媒體解析美國搞垮一個國家3步驟(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
中國經濟周刊 2012年12月11日

美國是怎麽搞垮一個國家的?

美國搞垮一個國家的步驟是:1.先讓其私有化和市場化;2.引發通貨膨脹來激化這個國家的矛盾;3.讓這個國家資產價格跌得一文不值,再廉價買進其核心資產,在經濟上完全控製這個國家!

陳思進

11月份最引人注目的與中國經濟相關的消息,是匯豐10月份的中國PMI(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達到49.5,創8個月來的新高,新訂單指數也重新回到擴張收縮平衡水平50以上。這也是該指標自今年8月份觸及階段性的低點以來,連續第二個月出現反彈,因而備受投資人的關注。香港、日本、英國和德國公布的基準股指均報收益,原油價格也開始上升。

然而,也有經濟學家指出,雖然這些數據顯示了中國經濟複蘇的勢頭,但依然脆弱。最關鍵的是,這顯然是通過貨幣寬鬆的政策刺激而來的。

因此,一些分析師警告說,市場別太指望中國的經濟會強勁反彈,以此來推動全球大宗商品和其他各種商品的需求。中國經濟的複蘇很可能將是“L形”的,這意味著下降雖可能終止了,亦即所謂的“軟著陸”,但中國經濟真正改善和恢複快速增長,還有待時日。

筆者認為,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經濟模式,即使貨幣再寬鬆,經濟也不可能恢複健康!眾所周知,日本貨幣寬鬆接近30年了(包括零利率),經濟沒有因此而恢複元氣,並且已經撐不下去了,將陷入20年來的第三次衰退。這對已經脆弱的全球經濟來說,無疑將是一枚大炸彈!在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之下,中國經濟很難維持一枝獨秀。

最近,美國又開始猛逼人民幣升值了!近年來,出口業是中國的支柱產業。由於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出口美國的商品隻能用美元結算,加上定價權在美國手中,人民幣升值的顯著結果就是財富流失。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說過,美國搞垮一個國家的步驟是:

1.先讓其私有化和市場化,推動大量資本進入這個國家,然後大幅拉高樓市、股市和匯市價格;

2.引發通貨膨脹來激化這個國家的矛盾,製造危機和動蕩;

3.以此迫使資本四散而逃,讓這個國家資產價格跌得一文不值,返回頭再廉價買進其核心資產,在經濟上完全控製這個國家!

且不論斯蒂格利茨是否說得在理,不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2005年起上升了20%是不爭的事實,房價更是上漲了數倍!長三角和珠三角一帶的很多製造業企業,都因為地價過高、成本上漲而倒閉。而對中國的普通百姓而言,就在人民幣對外不斷升值的同時,人民幣國內的購買力卻在不斷地貶值。事實上,中國這些年房地產價格飛漲和人民幣匯率波動有著間接、甚至直接的關係。

如果人民幣再往上升,待到房市泡沫被無限吹大後,熱錢就會拋售在中國的資產,掠奪了巨大的利潤撤回美國,既癱瘓了中國經濟,也賴掉一部分美國欠中國的債,可謂一石多鳥!

再看當前中國股市,已經又跌回到4年來的最低點,所謂的鋼底、黃金底、鑽石底、玫瑰底等均一一告破。這一方麵說明中國經濟並不樂觀,除了企業要盡快升級,加快爭取上升到產業鏈的高端;另一方麵,在金融模式上那種粗放式的學習歐、美、日,靠貨幣寬鬆或投資來拉動經濟的模式必須改變!

全球已然同此涼熱,想徹底解決全球經濟債務問題,隻有將“借錢超前消費(Spending)思維”,恢複到過去的“存錢(Saving)思維”,隻有鼓勵儲蓄、獎賞勤儉,停止貨幣寬鬆、懲戒借債消費,回歸經濟常識才能糾正並最終避免危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