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鄧小平與毛遠新之間“矛盾”的真相

(2011-07-22 01:46:16) 下一個
鄧小平與毛遠新之間“矛盾”的真相

   1975 年,毛澤東對鄧小平產生不滿,根本原因固然是因為他與鄧小平在對“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上存在難以彌合的分歧,但毛澤東的侄子毛遠新在毛澤東麵前經常說鄧小平的壞話,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1975 年 9 月毛澤東同毛遠新的一次談話,使毛澤東對鄧小平深為不滿

  

  毛遠新是毛澤民的兒子。由於毛澤民是在新疆犧牲的,當 1975 年 9 月,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舉辦慶祝建區 20 周年的活動時,特意邀請已任遼寧省委書記、省革命委員會剮主任、沈陽軍區政委的毛遠新去新疆參加慶祝活動。 9 月 27 日 ,毛遠新從遼寧赴新疆的途中路過北京,去見毛澤東。毛澤東見到毛遠新,想起了毛澤東,對毛遠新倍感親切。毛澤東認為,毛遠新在在“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就參加造反,在“文化大革命”中“經受了鍛煉”,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發展起來的幹部,在“政治”上是很“成熟”的。毛澤東在與毛遠新的談話中果然感到,毛遠新“成熟”了。他有地方工作,“經驗”,談話中對“政治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因此,毛澤東對此很高興。毛澤東原來就比較喜歡毛遠薪,現在更加喜歡毛遠新了。毛澤東這時有一個打算,就是把毛遠新留在北京,留在他身邊,當他與政治局之聞的聯絡員。毛澤東有這種打算,是出於兩點考慮:一是毛澤東此時身體已經很不好了,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更加希望有一些親人在身邊,他希望自己很喜歡的侄子毛遠新留在他身邊,在精神上也是個安慰。二是毛澤東對已經任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所進行的整頓產生了不滿。本來,他是支持鄧小平整頓的,但當他感到鄧小平領導的整頓正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路線、方針時,他就不能容忍了,他對鄧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也不放心,留下毛遠新,就是為了使因身體原網不能主持政治局會議的自己與政治局之間保持一種聯係,自己的意見可以通過毛遠新傳達給政治局,政治局開會討論的情況,他也能通過毛遠新了解到。他認為,毛遠新是自己的侄子,忠於自己,又有實際工作經驗,是堅決貫徹自己思想觀點的,他向自己反映的情況肯定是真實可靠的。同時,毛澤東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要把毛遠新留在自己身邊,以便培養他。

  

  但是,由於毛遠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發達”起來的,思想從根子上就是極“左”的,與“四人幫”是一致的,閡此,他與鄧小平在政治上格格不入,對鄧小平領導的整頓也“看不慣”。他利用毛澤東對他的信任,表達對鄧小平的不滿。

  

   1975 年 9 月 27 日 ,毛遠新在北京去見毛澤東時,毛澤東與他進行了長談,向他了解遼寧的情況。那時,由於鄧小平領導的整頓,部分地糾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他十分關心中央和社會上的人對“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因此,毛澤東在向毛遠新了解遼寧的情況的同時,還向毛遠新了解中央和社會上對“文化大革命”的態度。毛遠新向毛澤東匯報說:“自己感到社會上有股風。就是對‘文化大革命’怎麽看,是肯定還是否定,成績是七個指頭還是錯誤是七個指頭,有分歧。”毛澤東問:“社會上有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風嗎?”毛遠新回答說,有,在 72 年批極“左”時就有,現在這股風似乎比 1972 年批極“左”還凶些。毛澤東問:這股風來自哪裏?毛遠新回答說,我認為來自中央。我很注謄小平同誌的講話,我感到一個問題,他很少講“文化大革命”的成績,很少提批判劉少奇的修正主義路線,我擔心中央,怕出反複。毛澤東問:你擔心中央出反複?毛遠新回答說 1975 年國務院開務虛會,遼寧省有兩個人參加,他們把講話稿帶回去,我看了,覺得國務院幾個副總理講話有些問題。特別是中央 1975 年 4 號文件 ( 指《中共中央批轉 1975 年國民經濟計劃的通知》,此件經過毛澤東圈閱同意後下發 ) 發下去以後,群眾反映很多。有人找我說,形勢剛好,社員積極性也起來了,看了 4 號文件不理解,有情緒,還問主席知道不知道。毛遠新的話使毛澤東陷入了深思。他認為毛遠新的話是客觀真實的。毛遠新工作在基層,了解實際情況,了解群眾情緒,而目毛遠新與鄧小平沒有任何曆史恩怨關係,對鄧小平沒有個人成見,因此,他說的話,是對的。毛澤東聽信了毛遠新的話。

  毛澤東對鄧小平的不滿通過對兩封信的處理表現出來

  

  由於毛澤東聽信了毛遠新的話,鄧小平日益產生不滿。這種不滿,通過他處理兩封信表現出來。

  

  原來,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冰在工作中與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遲群、黨委副書記謝敬宜發乍了矛盾。劉冰是老幹部,而遲群、謝敬宜是通過參加“文化大革命”起家的。劉冰對遲群、謝敬宜在清華大學搞的“左”的那一套做法十分不滿,對遲、謝二人的工作作風和思想作風也看不慣。久而久之,產生了矛盾。這些矛盾發展到了不可解決的地步。於是,劉冰直接向毛澤東寫信,反映遲、謝二人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中存在的問題。由於遲群是“四人幫”的親信,謝敬宜是毛澤東直接從身邊派出去參加“文化大革命”的,二人都是有特殊背景的人物,所以,劉冰把寫給毛澤東的反映二人問題的信,通過鄧小平轉給毛澤東。鄧小平收到劉冰的信後,認為劉冰說得有理,就把他的信轉給毛澤東了。劉冰共給毛澤東寫了兩封信,都是通過鄧小平轉的。第一封信是 1975 年 8 月間寫的,毛澤東看了劉冰的這封信,心中不悅,但沒有說什麽,指著放文件的櫃子對秘書說:“先放著。”劉冰沒有得到回音,就在 10 月間又給毛澤東寫了第二封信,這封信也是通過鄧小平轉的。毛澤東看了劉冰的第二封信,又把劉冰的第一封信找出來重新看了一遍。他對劉冰更加不滿,並由對劉冰的不滿轉而對鄧小平不滿。他對鄧小平不滿,出於兩條,一條是鄧小平轉了劉冰的信,另一條是劉冰的信中有對“文化大革命”不滿的情緒。他認為,劉冰是代表對“文化大革命”不滿意的那些人的,而鄧小平轉劉冰的信,就是表明他也是對“文化大革命”不滿的。聯係毛遠新對他說的話,他認定鄧小平確實是那些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人們在中央內部的代表。 lO 月 J9 日,毛澤東在會見外賓後,把陪同會見的李先念、汪東興留下談話,直接表示了對鄧小平的不滿。他說:“現在有一股風,說我批了江青。批是批了,但江青不覺悟。清華大學劉冰等人來信告遲群和小謝。我看信的動機不純,想打倒遲群和小謝。他們信中的矛頭是對著我的。遲群是反革命嗎 ? 有錯誤,批評是要批評的。批評就要打倒,一棍子打死 ? 小謝是帶三萬工人進清華大學的。遲群我還不認識哩。”毛澤東接著針對鄧小平說,“我在北京,寫信為什麽不直接寫給我,還要經小平轉。你們告訴小平注意,不要上當。小平偏袒劉冰。你們六人先開會研究處理。此兩封信 ( 指劉冰等同年 8 月和 10 月的兩次來信 ) 印發中央政治局在京各同誌。清華大學可以辯論,出大字報” (1975 年 10 月 19 日 毛澤東同李先念、汪東興的談話記錄 ) 。

  

  隨後,李先念、汪東興把毛澤東 19 日談話的內容向鄧小平作了傳達。鄧小平敏銳地預感到,他與毛澤東在對待“文化大革命”問題上的分歧已經不可避免,毛澤東對自己已經有了成見,他將麵臨一場新的政治風暴,而這場政治風暴,對自己是不利的。但鄧小平經過這麽多年的實踐,已經對“文化大革命”有了深刻的認識,他對這種認識是不會改變的,是要堅持到底的。為了堅持自己的認識,他不怕失去任何東西,正如他自己說的:不怕第二次被打倒。於是,他毅然決定,把毛澤東 19 日的談話,傳達給中央政治局全體成員,由政治局去討論。 23 日,鄧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達了毛澤東 19 日的談話,並決定,按毛澤東的意見,召開清華大學黨委擴大會議傳達討論。 27 日,鄧小平、李先念、吳德、汪東興聯名給毛澤東寫信提出:“傳達時,其中主席對小平、江青同誌批評的內容,建議不傳達。”毛澤東批示“同意。”

  

  毛遠新留在北京當聯絡員後,再次向毛澤東講鄧小平的壞話,使毛澤東對鄧小平更加不滿。毛澤東決定,讓毛遠新在小範圍“幫助”鄧小平

  

  毛遠新留在北京當聯絡員後,一開始還很謙虛,對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等老同誌很尊重。但是由於毛遠新的身份特殊,工作特殊 ( 當毛澤東與中央政治局之間的聯絡員 ) ,別人對他也自然高看一眼。特別他等於是代毛澤東參加政治局會議,他在政治局會議上,傳達的是毛澤東的意見,因此,他似乎是毛澤東的代言人。這樣,毛遠新逐漸自以為了不起了。加上他是靠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起家,在思想上是“左”的,與江青他們一致,與“四人幫”搞在一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毛遠新對“文化大革命”也是肯定的。在這一點上,他與鄧小平是對立的。二人之間雖然此時還沒有發生爭吵,毛遠新在政治局也沒有表決權,但毛遠新對鄧小平是有成見的。 11 月 2 日 ,毛遠新又一次向毛澤東匯報時談到,鄧小平從不談“文化大革命”,實際上是對“文化大革命”不滿意,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的路線不對。毛澤東聽後,決心把他和鄧小平之間的分歧挑開,讓毛遠新出麵“幫助”鄧小平。毛澤東在這次淡話中對毛遠新講:“有兩種態度,一是對“文化大革命”不滿意,二是要算賬,算“文化大革命”的賬。”毛澤東又一次談到劉冰的來信說:“他們信中的矛頭是對著我的。”“你們告訴小平注意,不要上當,小平偏袒劉冰。”毛澤東進一步說:“清華所涉及的問題不是孤立的,是當前兩條路線鬥爭的反映。”毛澤東還對毛遠新說:“你找小平、東興、錫聯談一下,把你的意見全講,開門見山,不要吞吞吐吐。你要幫助他提高。”

  

  毛澤東的這次談話,明顯比上次嚴厲。毛澤東說劉冰等人的來信是衝著他的。在當時,反對毛澤東,是個重大政治問題。毛澤東還說,這是當前兩條路線鬥爭的反映。把事情上升到路線問題,就意味著要搞一場大運動。而且。毛澤東對鄧小平的批評,語氣也是十分重的。

  

  在毛遠新主持的“幫助”鄧小平的小範圍會議上,鄧小平與毛遠新頂了起來。毛遠新向毛澤東匯報了鄧小平的態度後,毛澤東決定把“幫助”鄧小平的會議擴大至 8 人

  

   11 月 2 日上午 毛澤東同毛遠新談的話,當天下午,毛遠新就按照毛澤東的意見,把鄧小平、汪東興、陳錫聯召集到一起開會, “幫助”鄧小平。毛遠新倒是按照毛澤東的意見,開門見山,一開始就以很大的、居高臨下的口氣說,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這段時間的路線不正確,在各方麵都有複辟現象,是否定“文化大革命”。鄧小平一開始坐在那裏默默地聽著,他抽著煙,並不講話。當毛遠新再一次重複地說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三個多月的路線不對時,鄧小平把煙在煙缸中熄掉,沉穩而又堅決地反駁說,按你的描述,中央整個是執行了修正主義路線,而且是在所有領域都沒有執行主席的路線,這個話不好說。我主持中央工作三個多月是什麽路線,全國的形勢是好一點還是壞一點,實踐可以證明。鄧小平接著說,把生產搞上去,安定團結,是主席的指示,執行這個指示是對的。 (1975 年 11 月 2 日 毛遠新筆記 ) 毛遠新見說服不了鄧小平,而在場的汪東興、陳錫聯隻說些無關緊要的話,會沒法再開下去了,就結束了會議。

  

  第二天,也就是 11 月 3 日 ,毛遠新向毛澤東匯報了他與鄧小平、汪東興、陳錫聯開會的情況,毛澤東對鄧小平的這種態度,是有所預料的,他對毛遠新說,“你沒有精神準備,他也沒有料到, 頂了起來。你有理,順著不好,頂了他,這就叫幫助”。當毛遠新問下一步怎麽辦時,毛澤東說,再開會,“幫助”鄧小平,擴大一點人,讓李先念、紀登奎、華國鋒、張春橋也參加,你們八個人先討論,不怕吵,吵也不要緊,然後政治局再討論。毛澤東還對八人會議定了討論範圍和調子,他說,討論限於“文化大革命”問題,做個決議。“文化大革命”是幹什麽的,是階級鬥爭嘛。對“文化大革命”,總的看法,基本正確,有所不足。現在要研究的是在有所不足方麵。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你們八個人先討論,一次開不好,兩次,三次,不要著急。毛澤東此時的用意,是幫助鄧小平“轉彎子”。

  

  第二天,即 11 月 4 日 ,毛遠新召集八人開會。會上,毛遠新傳達了毛澤東的談話後首先發言。他從對毛澤東談話的理解,說到鄧小平的“問題”,他指責鄧小平否定“文化大革命”。接著,毛遠新讓參加會議的其他人發言。這些人中,除了張春橋外,大多數人的發言根本不涉及爭論的焦點問題,即肯定還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問題,而鄧小平更是不談“文化大革命”,他隻是強調現在搞生產、實現安定團結是正確的。毛遠新見在這個問題上很少有人響應他的話,會議開不下去了,便停止了開會,並向毛澤東匯報。

  

  毛遠新向毛澤東匯報八人會議情況,毛澤東對鄧小平更不滿意了,他決定再擴大幾個人開會,繼續“幫助”鄧小平,他還讓鄧小平寫檢查

  

   11 月 4 日晚 ,毛遠新向毛澤東匯報了八人會議情況。毛澤東特別注意到:參加會議的其他人也不涉及“文化大革命”問題,鄧小平更不承認“文化大革命”正確。他對此十分不滿。當毛遠新匯報到鄧小平堅持說要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實現安定團結時,毛澤東說:“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綱,其餘都是目。”毛遠新匯報道:汪東興說,主席是讓路線上團結,不是一批就打倒。毛澤東說,對。對鄧小平不是打倒,而是讓他改正錯誤,團結起來,搞好工作。我批江青也是這樣。當毛遠新請示下一步怎麽辦時,毛澤東說,會議還要開,要逐步擴大幾個人,開會就是幫助鄧小平及大家,互相幫助,搞好團結,搞好工作。

  

  毛澤東此時還是希望鄧小平能承認“文化大革命”正確,在認識上和他保持一致,這樣,既可肯定“文化大革命”,又能發揮鄧小平的才幹,讓他繼續領導國務院工作,把經濟搞上去。因此,他不采取開政治局會議的辦法,而是采取指定幾個人開會,以及逐步擴大幾個人開會的辦法, “幫助”鄧小平。毛澤東還考慮到:開政治局會議,江青等人會借機做文章,那樣的話,在政治局會議上就會發生爭吵,對鄧小平也不利,因此他指示毛遠新,開擴大的“幫助”鄧小平的會議,不要江青參加,會議的情況也不要告訴江青, “對江青,什麽也不要講”。

  

  毛遠新馬上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又擴大了幾個人來參加“幫助”鄧小平的會議。但是,開會時,鄧小平一直和毛遠新說不到一起,他堅決不承認“文化大革命”對,隻是說自己主持中央工作時,在一些具體工作中有缺點和錯誤,但在路線上沒有錯,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辦的,把生產搞上去沒有錯,安定團結沒有錯。鄧小平還表示,自己願意寫書麵檢查。會後,鄧小平寫出書麵檢查,交給毛遠新轉給毛澤東。但鄧小平的書麵檢查,也隻檢討具體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不淡“文化大革命”問題。

  

  毛澤東決定把事情拿到政治局會議上去解決,由政治局來“幫助”鄧小平,但政治局會議開得不理想

  

  “擴大”的“幫助”鄧小平的會議之後,毛遠新向毛澤東匯報會議情況時談到,鄧小平不談“文化大革命”,隻檢討具體工作上的問題,並交上了鄧小平的書麵檢查。毛澤東聽了毛遠新的匯報,又聽工作人員讀了鄧小平的書麵檢查,很不高興。

  

  這一次,毛澤東同毛遠新說了很多話,他重複前幾天說過的話:“文化大革命”是幹什麽的,是階級鬥爭嘛。現在有人就是要算賬,算“文化大革命”的賬。接著,毛澤東針對鄧小平所寫的兩份書麵檢查中的一些話,對毛遠新說,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階級鬥爭 ? 什麽“三項指示為綱”,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綱,其餘都是目。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大錯誤。列寧則不然,他說小生產每日每時都產生資本主義。列寧說建設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為了保障資產階級法權。我們自己是建設了這樣一個國家,跟舊社會差不多,分等級,有八級工資,按勞分配,等價交換。要拿錢買米、買煤、買油、買菜。八級工資,不管你人多人少。他 ( 指鄧小平 ) 的問題是自己屬於小資產階級,思想容易右,自己代表資產階級,卻說階級矛盾看不清楚了。一些同誌,主要是一些老同誌思想還停留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對社會主義不理解,有抵觸,甚至反對。對文化大革命兩種態度:一是不滿意,二是要算賬。他 ( 指鄧小平 ) 做了大官了,要保護大官們的利益。他們有了好房子,有汽車,薪水高,還有服務員,比資本家還厲害,社會主義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了,合作化時黨內就有人反對,批資產階級法權他們有反感。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裏,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毛澤東還再次談到他對“文化大革命”的看法說,對文化大革命,總的看法:基本正確,有所不足。現在要研究的是在有所不足方麵。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看法不見得一致。“文化大革命”犯了兩個錯誤:打倒一切和全麵內戰。打倒一切其中一部分打對了,如劉、林集團。一部分打錯了,如許多老同誌,這些人也有錯誤,批一下也可以。 ( 我們 ) 無戰爭經驗已經十多年了,全麵內戰,搶了槍,大多數是發的,打一下,也是個鍛煉。鄧小平這個人是不抓階級鬥爭的,曆來不提這個綱。還是“白貓、黑貓”啊,不管是帝國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在這次同毛遠新的談話中特意談到了如何看待鄧小平問題的性質,他說,對鄧小平批還是要批的,但不應一棍子打死,鄧小平“還是人民內部矛盾,引導得好,可以不走到對抗方麵去”。很明顯,毛澤東的這些話,都是針對鄧小平的。

  

  當毛遠新問道:對鄧小平要求解除他擔負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之責任如何處理時,毛澤東思考了一下,說:“小平工作問題以後再議。我意可以減少工作,但不脫離工作,即不應一棍子打死。” (1976 年 1 月 21 日 毛澤東同毛遠新的談話記錄 ) 毛澤東的這個話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同意鄧小平不再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了,這也意味著不讓鄧小平接周恩來的班,任國務院總理了,但對他的現任職務暫時不動,同時繼續批評他,“幫助”他“提高認識”,等待他“轉過來”。

  

  此時,毛澤東對鄧小平還是手下留情的。他指示毛遠新,要把問題拿到政治局會議上去解決,政治局會議由鄧小平主持。但是,這次政治局會議也沒有達到毛澤東的期望。會上,大多數人不發言,鄧小平本人更是不談“文化大革命”正確,他還是重複原來所說的,在具體工作中有缺點和錯誤,但沒有路線錯誤。鄧小平表示,還可以再寫一篇書麵檢查。鄧小平寫出的這份書麵檢查,仍然同上次的差不多。毛澤東聽毛遠新匯報了政治局會議情況,又聽工作人員讀了鄧小平的第二次書麵檢查,對鄧小平不滿。他決定,發動一場“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同時決定,在發動這場運動之前,開一次“打招呼”會議,向那些對“文化大革命”有抵觸、有“右傾翻案”問題的領導幹部“打招呼”。

  

  毛澤東讓鄧小平主持針對鄧小平的“打招呼”會議,鄧小平勉為其難,主持了“打招呼”會議。“打招呼”會議並未達到毛澤東所期望的效果,會後,鄧小平對毛澤東讓他主持政治局會議以形成一個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文件婉言拒絕

  

  毛澤東做出開“打招呼”會議的決定,是因為他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發動前沒有向廣大幹部“打招呼”以至許多領導幹部被打倒的教訓。他做出這個決定後,親筆寫了一個“關於打招呼問題”的批語,他寫道:“過去 ( “文化大革命”發動前 ) 隻有河南同百分之八十的縣委書記打了招呼,所以沒有受衝擊。在多數人身上複雜一點。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遑論魏晉。要估計這種情況。一些老同誌打了招呼,如周榮鑫、李昌、胡耀邦、胡 ( 指胡喬木 ) 、劉冰、李井泉等幾十人也要打招呼。”

  

  一開始,毛澤東還是想把事情限製在一定範圍。他提出:在開“打招呼”會議之前,讓鄧小平主持開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這次政治局會議要形成一個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文件。毛遠新向鄧小平轉達了毛澤東的意見,鄧小平接過毛澤東的話婉言拒絕說:“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遑論魏晉,由我主持開這樣的會不適宜。”毛遠新向毛澤東匯報了鄧小平說的這些話,毛澤東當然很不高興。毛澤東決定:“打招呼”會議擴大範圍,讓一百多人都有參加“打招呼”會議。他讓鄧小平擬一個參加“打招呼”會議的人員名單,並且讓鄧小平主持“打招呼”會議。這兩件事,都是鄧小平不願意做的。擬定參加“打招呼”會議的人員名單,實際上是讓鄧小平認定哪些人有“右傾翻案”問題;主持“打招呼”會議,實際上是讓鄧小平主持解決自己“問題”的會議,但在當時鄧小平已經婉言拒絕讓他主持政治局會議形成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文件的情況下,他對這兩件事不好再推辭,不得不同意做這兩件事。

  

   11 月 21 日 ,鄧小平給毛澤東寫了一個報告,由毛遠新轉交給毛澤東。報告說:“遵照主席指示,向一些同誌打個招呼,免犯錯誤。現擬了一個一百三十六人的名單,並擬了一個打招呼的談話要點,都是由政治局會議討論修改了的。現送上,請審閱批示。打招呼的方法是,把大家召集到一塊談,政治局同誌都出席。政治局商量,準備把談話要點發給各大軍區司令員和政委以及省、市委第一書記,也給他們打個招呼。此點也請主席批準。”鄧小平還在這個報告的後麵附上了“打招呼”談話要點。這個要點中,按毛澤東的意見提到:毛主席對劉冰等人的來信很重視,認為這是當前兩條路線鬥爭的反映,是一股右傾翻案風。毛澤東聽工作人員讀了鄧小平的報告和談話要點後,在鄧小平的報告上批道:“很好。但不僅隻是老同誌,要有中年、青年各一人同聽同議,如此次十七人會議那樣。即也要對青年人打招呼,否則青年人也會犯錯誤。請政治局再議一次,或者分兩次開,或者先分後合。”毛澤東的這個批示,由鄧小平在政治局會議上做了傳達。毛澤東寫完這個批示的第三天,又考慮到,有青年人參加 ( 即讓造反派參加 ) “打招呼”會議,不太合適,這些人參加會議,就會對其他人大批特批,反而會把事情搞複雜了。於是,毛澤東寫信給鄧小平說:“還是先給老同誌打招呼,青年問題暫緩。”

  

   11 月 24 日 ,中央開“打招呼”會議。鄧小平主持了“打招呼”會議,並在會上宣讀了“打招呼”的《講話要點》,餘下他再不說什麽話。參加“打招呼”會議的人大多數不表態,少數表態的人,也隻說些無關緊要的話。這種情況,與前些日子中央開的幾次會一樣,沒有出現毛澤東所期待的結果,毛澤東肯定不會滿意。由此,鄧小平預感到,一場大的政治風暴即將來臨。因此,鄧小平的這次會上表情嚴肅、堅毅,一句話也不說。參加會議的張震對他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要多保重。”鄧小平聽了,也隻是點了點頭。

  

  果然如同鄧小平所預料的,毛澤東對“打招呼”會議的結果十分不滿意。他決心在全國範圍發動一場“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 1975 年 11 月 26 日 ,中共中央下發關於在全國開展“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文件,一場政治運動又在中國大地上開展起來。

  

  正是在這場政治運動中,鄧小平成了鬥爭對象。在運動開始之後,鄧小平就不再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了,實際上是處於閑置狀態。在“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四人幫”趁機製造輿論,要重新打倒一大批老幹部,並且把攻擊的矛頭指向了周恩來和鄧小平。“四人幫”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終於,在 1976 年 4 月 5 日 ,爆發了以悼念周恩來,擁護鄧小平,反對“四人幫”為主題的群眾運動。“四五運動”發生後,毛澤東聽信了毛遠新的匯報,認為這是鄧小平從 1974 年至 1975 年長期準備的結果,據此作出決定: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後效。

  

  但曆史是公正的。當曆史的腳步邁入 1976 年 10 月 6 日時 ,中共中央決定,對毛遠新實行隔離審查。毛遠新於當日被抓。當曆史的腳步邁入 1977 年時,中共中央做出決定,恢複鄧小平黨內外職務。當曆史的腳步邁人 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已經成為黨中央的領導核心,領導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