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民黨的路軍編製

(2010-09-05 10:56:20) 下一個

第XX路軍是一種番號,位階比軍高,約與軍團相當,屬臨時性編製,故番號經常變動。

第一階段北伐:第一路軍何應欽,負責東路戰線(閩、浙、蘇)、第二路軍陳調元、第三路軍李宗仁,負責皖、蘇戰局。

第二階段北伐:第八路軍李濟琛(粵軍)。

1929年時,國民政府編有25個"路軍":
第一路軍朱培德(滇軍)、
第二路軍劉峙(中央軍)、
第三路軍韓複榘(西北軍)、
第四路軍何鍵(湘軍)、
第五路軍唐生智(湘軍)、
第六路軍方振武(西北軍)、
第七路軍劉湘(川軍)、
第八路軍陳濟棠(粵軍)、
第九路軍魯滌平(湘軍)、
第十路軍龍雲(滇軍)、
第十一路軍劉鎮華(鎮嵩軍),
以上編成均以桂係(李宗仁)為主要攻擊對象。
第十二路軍田頌堯(川軍)、
第十三路軍石友三(西北軍)、
第十四路軍鄧錫侯(川軍)、
第十五路軍馬廷驤(西北馬家軍‧甘馬,1930改任馬鴻逵,西北馬家軍‧寧馬)、
第十六路軍傅作義(晉軍,1930因反蔣番號改歸顧祝同,中央軍;不久又歸徐源泉,直魯軍)、
第十七路軍孫殿英(地方軍係,番號後改委楊虎城,西北軍),
以上編成均以西北軍(馮玉祥)為主要攻擊對象。
第十八路軍金樹仁(新疆軍)、
第十九路軍周玳(晉軍,閻錫山委任,1930蔣介石另委蔣光鼐為第十九路軍總指揮,粵軍)、
第二十路軍趙承綬(晉軍,閻錫山委任,1930蔣介石另委張鈁為第二十路軍總指揮,西北軍)、
第二十一路軍吉鴻昌(西北軍,不就任,改委夏鬥寅,鄂軍)、
第二十二路軍馮軼裴(中央軍,石友三於浦口反蔣,臨時編組,事後撤銷。1930,西北軍吉鴻昌倒戈投蔣,受委此番號)、
第二十三路軍(缺編)、
第二十四路軍孫楚(晉軍,閻錫山委任,1930蔣介石另委張自忠為第二十四路軍總指揮,西北軍)、
第二十五路軍梁冠英(西北軍)、
第二十六路軍孫連仲(西北軍)。

1931年起,為因應江西勦共編組24個"路軍":
第一路軍陳調元(中央軍)、
第二路軍劉峙(中央軍,1931改為"勦赤軍南路集團軍",番號撤銷)、
第三路軍韓複榘(西北軍)、
第四路軍何鍵(湘軍)、
第五路軍王金鈺(中央軍)、
第六路軍朱紹良(中央軍)、
第七路軍劉湘(川軍)、第八路軍陳濟棠(粵軍)、
第九路軍魯滌平(湘軍)、
第十路軍龍雲(滇軍)、
第十一路軍劉鎮華(鎮嵩軍)、
第十二路軍田頌堯(川軍)、
第十三路軍石友三(西北軍,1931起兵反蔣,番號撤銷)、
第十五路軍馬鴻逵(西北馬家軍‧寧馬)、
第十六路軍徐源泉(直魯軍)、
第十七路軍楊虎城(西北軍)、
第十八路軍毛光翔(黔軍)、
第十九路軍蔣光鼐(粵軍)、
第二十路軍張鈁(西北軍)、
第二十一路軍夏鬥寅(鄂軍)、
第二十二路軍吉鴻昌(西北軍,後李鳴鍾接任,不久辭職,番號撤銷)、
第二十五路軍梁冠英(西北軍)、
第二十六路軍孫連仲(西北軍)。

抗戰前夕:
第三路軍韓複榘(西北軍)、
第四路軍何鍵(湘軍)、
第五路軍李宗仁(桂軍)、
第六路軍劉湘(川軍)、
第八路軍陳濟棠(粵軍,1936反蔣,番號撤銷)、
第十路軍龍雲(滇軍)、第十一路軍劉鎮華(鎮嵩軍,1936劉鎮華辭職,番號撤銷)、
第十四路軍鄧錫侯(川軍)、
第十五路軍馬鴻逵(西北馬家軍‧寧馬)、
第十六路軍徐源泉(直魯軍)、
第十七路軍楊虎城(西北軍,西安事變後番號撤銷)、
第十八路軍毛光翔(黔軍)、
第十九路軍蔣光鼐(粵軍)、
第二十路軍張鈁(西北軍)、
第二十五路軍梁冠英(西北軍)、
第二十六路軍孫連仲(西北軍)、
第二十七路軍馮欽哉(西北軍)。

抗戰初期:
第三路軍韓複榘(西北軍,升編為第三集團軍)、
第八路軍朱德(共產黨,升編為第十八集團軍)、
第十路軍龍雲(滇軍)、
第十四路軍鄧錫侯(川軍,改番號為第四軍團)、
第十六路軍徐源泉(直魯軍,改番號為第二軍團)、
第二十路軍張鈁(西北軍,改番號為第十二軍團)、
第二十五路軍梁冠英(西北軍)、
第二十六路軍孫連仲(西北軍,改番號為第一軍團)、
第二十七路軍馮欽哉(西北軍,改番號為第十四軍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