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越描越黑的稿費

(2010-09-20 15:49:42) 下一個
越描越黑的稿費──評《毛澤東稿費真相》   最近在網上流傳一篇很有影響力的文章:《毛澤東稿費真相》(以下簡稱《真相》),作者陳貽林。是作者對毛身邊的工作人員汪東興、吳連登、鄭長秋三位進行的采訪修改後發表的文章。這篇文章,完全否定了關於毛有億萬稿費的觀點,並且言之鑿鑿地堅持毛死後隻留下124萬元的稿費。對於這篇文章,本人有些地方無法表示讚同。覺得這篇文章有些地方沒有真正在說明事實,有必要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分析。   關於老毛的稿費問題,可能是毛自身爭論得比較多的問題。這事起源於《毛澤東億萬稿酬的爭議》一文,載於《黨史文苑》和《黨史博采》。而有人網上考證,此文來源於海外論壇“大參考”,但究竟是不是就不知道了。為了這個問題,很多論壇進行了爭鳴和辯論。在這裏,又看到陳貽林同誌對毛的稿費進行實證,俺覺得有些地方還是有必要進行討論一下,以了解更多的真相。   這個爭論的重點雖然與錢有關,但擺在第一位的不是錢多少的問題,而在於文革時全國停止了稿費發放。而做為規則的製定者老毛是否也停止了稿費的發放呢?對於這個問題,以目前所搜得的資料來看,本人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老毛在文革期間領取了稿費,也沒有證據證明老毛沒有領取稿費。不過,依照判斷來看,老毛在文革期間領取稿費的可能性非常大。雖然一部分人極力否認毛在文革期間沒有領取稿費,但是目前來看,也沒確實的證據。所依據的無非是某某人的回憶等。但口說的能上算嗎?如果口說為憑的話,那這世界又還要契約文書幹嘛呢?吳連登等人有沒足夠的道德信任度令我們相信他們所說的話為真呢?在這裏,我們不妨利用能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以期得到更接近真實的結果。   從江青同誌談起   由於一小撮極力否定毛在文革期間有稿費,以證明毛在文革期間沒有搞特權。至於毛是否有稿費本人暫不清楚,但毛的親密戰友江青同誌是否有稿費,我們卻清楚得很。翻看紅旗出版社出版,韶山毛澤東同誌紀念館編輯的《毛澤東遺物事典》(以下簡稱《事典》)中記載得很明白。還有另一本書,即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生活檔案》。內容與《事典》有所出入,但其中“家政收支篇”則完全一樣,可互為印證。   在《事典》的527頁中,則有江青同誌稿費的收入表格,即713.14元。同時,在書正文中說明了一些情況。如果沒記錯的話,江青於文革前夕取消稿酬製,但很有意思的是,《事典》中卻列舉了他1968年的稿費收入單。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戰士在以無產階級的正義名義取消全國稿酬製後,自己卻在一邊堂而皇之地享受領取稿費,這算不算特權呢?規則是她製定的,而她卻又違反規則,如果這不叫特權的話,我簡直無語了。   江後日常生活收支報表:         時間:1968年8月2日~1968年9月23日   ┌─────┬──┬─────┬─────┬─────┬────────┐  │項  目 │單據│ 收 入 │ 支 出 │ 結 餘 │  備 考    │  ├─────┼──┼─────┼─────┼─────┼────────┤  │結轉稿費 │  │ 713.14元│     │     │        │  ├─────┼──┼─────┼─────┼─────┼────────┤  │結轉工資 │  1│ 2398.90元│     │     │68年3~9月工資 │  ├─────┼──┼─────┼─────┼─────┼────────┤  │工  資 │  1│ 342.70元│      │     │ 10月份     │  ├─────┼──┼─────┼─────┼─────┼────────┤  │黨  費 │  2│     │  20元 │     │ 8、9月份    │  ├─────┼──┼─────┼─────┼─────┼────────┤  │日用品開支│ 19│     │ 162.37元│     │        │  ├─────┼──┼─────┼─────┼─────┼────────┤  │夥食費支出│  5│     │ 136.75元│     │8月2日~9月23日│  ├─────┼──┼─────┼─────┼─────┼────────┤  │合  計 │ 73│ 3454.74元│ 319.12元 │3135.62元 │        │  └─────┴──┴─────┴─────┴─────┴────────┘   《毛澤東遺物事典》   當然,你還可以這樣說,江青拿了稿費,不等於毛也拿了稿費,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毛拿了稿費。毛和江青的關係是世人皆知的,對於這事,我看老毛要不知道,無論從哪一方麵都說不過去。而且時間這麽長,哄鬼還差不多。就是說,老毛與江青同誌一方麵取消別人的稿費,一方麵卻心安理得地自己享受拿稿費的特權,這究竟算什麽行為呢?這裏,我不妨借用雪萊一句詩句:稿費啊~~江青已經拿了,老毛還會閑著嗎?   滿嘴跑火車的陳貽林   這篇《真相》文中,陳貽林同誌引用吳連登等人的采訪對關於毛的“億萬稿費”進行了駁斥,但是這裏,他犯了些錯誤,這些錯誤與筆誤無關,而是明顯邏輯不清。比如在他的文章《毛澤東最後的管家》(以下簡稱《管家》)文中,出現一些常識性的低級錯誤。比如這段:   在這位老人的身後,除有幾套毛式中山服外,沒有一分錢的存款,沒有一套高檔服裝,沒有任何金銀珠寶,沒有給子女留下任何財產的遺囑;在這位老人的身後,隻有他終生酷愛癡迷的8萬多冊書籍!隻有海外出版他的著作所付、歸“中辦特會室”管理的稿酬120多萬元人民幣。   仔細看下,你會發現這段文字中犯有嚴重的語病。前麵剛說過“沒有一分錢的存款”,後麵就說“120多萬元人民幣”。瞧這水平,真是夠寒磣人的。若真的“沒有一分錢的存款”,難道這“120多萬元人民幣”全是冥幣不成?   而且這“沒有一分錢的存款”似乎在哪裏見,是那麽似曾相識。記起來了吧,是關於周總理的聯合國降半旗的文章。實際上,那篇文章裏的內容也是偽造的,壓根沒那事。這裏抄也抄得不高明,同一段中居然出現這種神經錯亂的情況,水平之次,千萬別讓外國人看到,會有損我國人的形象。   而且這裏還有個問題,請重點注意這一句:“隻有海外出版他的著作所付、歸“中辦特會室”管理的稿酬120多萬元人民幣。”仔細分析一下文意,似乎這120多萬人民幣全是海外版權費,國內稿費沒有一分錢。但是同時對照他的另一篇文章《真相》的話,吳連登否定了這種說法,且看這裏:   但是,在國際上還是有稿費製度的,那時的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翻譯出版了很多毛主席著作,經常給毛主席匯稿費過來。毛主席對於這些國家匯來的稿費,曾讓辦公廳匯回去,都是東興主任經辦。   這裏,吳連登很清楚地說明,毛把外國寄來的稿費全都退回去了,沒有收取一分錢的國外稿費。查下資料,我們會發現,這事吳連登說的倒是事實。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就有相關記載。即1955年毛《對陸定一關於處理保加利亞文版《毛澤東選集》稿費問題的報告的批語》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裏看來,是陳貽林同誌滿嘴跑火車,為了想說毛沒有在文革期間收取稿費,居然把所有稿費都說成國外稿費,夠牛B的!同一篇文章在同一段中犯了這種低級錯誤,相互詆牾,又在自己寫的兩篇文章中相互矛盾,一篇否定另一篇的說法,比小學生還差勁的水平居然也敢拿出來丟人現眼。有些人可能會說,寫前篇文章時,不知道事實真相,後一篇知道了,說明他實事求是。嗬嗬,既然前一篇文章不知道事實真相的話,他憑什麽把自己未經確定的謊言寫上去?一篇文章,隨便不經確定就撒謊,你說這文章還有什麽可信度?至於後一篇文章其實也算不上什麽實事求是,無非是寫後麵時,忘記了前麵不負責任的話。或者說,後麵這篇文章發表後,前麵那篇文章已經在網絡上流傳開來,改也改不掉了。   關於陳貽林同誌,其他地方就多說了。比如“主席常常捉襟見肘,入不敷出”、“讓一個大國的元首、執政黨的主席的收入入不敷出,捉襟見肘,怎麽說也不是中華文明古國的榮耀吧”。還怕效果不佳,說了好幾次。在全民皆貧的年代,擁有上百萬天文數字稿費的老毛日子何時“捉襟見肘”過?真是夠悲情的,在《事典》一書中這樣說“未經毛澤東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義動用稿費。”,這筆巨大的存款由你一個人予取予求,他人無權過問,居然還說“捉襟見肘,入不敷出”,老大,你惡心不你?你不怕惡心俺還嫌惡心呢。 1964年,吳連登當了毛主席管家後,毛主席與吳連登合影  睜眼說瞎話的吳連登   陳文中的主角吳連登也好不到哪裏去,牛皮吹得“咚咚”響,但是由於缺乏基本常識,也是睜眼說瞎話而已。且看《管家》中這一段:   說起毛澤東的大發雷霆,還有一次也讓吳連登記憶深刻。那是在前蘇聯同我國關係緊張的歲月裏,前蘇聯大兵壓向阿爾巴尼亞邊境,隨時都有出兵的危險。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後,在臥室裏好長時間一言不發。忽然,他一臉嚴肅地叫來秘書,提出:“我要馬上見蘇聯大使。”工作人員勸主席刷刷牙、洗洗臉,換身衣服,然後到會客廳。毛澤東依然一臉嚴肅,說:“就在這兒見。”既沒刷牙也沒洗臉,更沒換衣。  後來秘書偷偷告訴大家:主席這次火可發大了!指著蘇聯大使的鼻子,毫不客氣地說:“你們不是要出兵阿爾巴尼亞嗎?歐洲離我們這裏很遠,我們不會去。但是,我們跟你們有那麽多的邊界線,去哪裏都可以,戰爭真正打起來是沒有邊界的!”結果,蘇聯沒敢對阿爾巴尼亞打一槍,很快撤了兵。   吳連登同誌所述的這件事究竟有沒其他旁證就不得而知,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壓根沒這事,這是吳連登說瞎話偽造出來的。當然,你要不信,且看我分析。   這事沒有確切的時間交待,那我且理解為整個中蘇交惡期間的任何一段時間。到網上查下資料不難,在中蘇交惡期間蘇方是如何對中國的:   蘇聯在中蘇邊界陳兵百萬,並派二十萬蘇軍進駐蒙古,在遠東配備了可以進行核攻擊的數百架轟炸機,從1964年10月15日到1969年3月15日以前,蘇聯方麵挑起的邊境事件竟達4189件之多,最終導致了珍寶島事件的發生。1967年後,蘇聯邊防軍開始入侵中國領土珍寶島,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巡邏隊上島巡邏,多次製造流血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巡邏官兵多人,抓捕中國漁民。   是的,大家別忘了“珍寶島事件”,無論如何說,當時蘇方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可是人盡皆知的事。而在吳連登同誌的口裏說來,蘇方似乎很乖,很聽老毛的話,老毛一發狠,就讓蘇聯從“阿爾巴尼亞邊境”撤兵。但是這裏讓人邏輯混亂的是,中蘇自身問題上,蘇方似乎不怕老毛,而“阿爾巴尼亞問題”上,卻很“怕”老毛。這種情況,令俺無論如何想破頭也想不通。估計這種邏輯思維是從火星來的。   2、我們不妨實證一下,看蘇聯是如何“大兵壓向阿爾巴尼亞邊境”的。俺不才,查了下地圖,先看看這裏:   從這張地圖中,我們看到,當時的蘇聯與阿爾巴尼亞中間隔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希臘、南斯拉夫等國,兩國並不接壤。如果蘇聯要到阿爾巴尼亞的話,需要經過兩道防線,第一道是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等國,第二道防線為希臘和南斯拉夫。我不知道吳連登同誌口中的“大兵壓向阿爾巴尼亞邊境”究竟是個怎麽“壓法”。不會是從時空遂道裏轉移過來的吧?   3、當然,我們也許這麽說,蘇聯大軍借道東歐國家,我們知道,鐵托跟蘇聯關係並不好。雖說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六七十年代奉行不結盟,在意識形態上與蘇聯完全不同,反而與美國相對親近。要是鐵托真願意借道讓蘇聯百萬大軍通過本土,除非他瘋了。   4、蘇聯動用百萬軍隊軍事威脅阿爾巴尼亞。同誌,別搞笑了,阿爾巴尼亞那個巴掌大的地方值得麽?   5、最致命的一點:沒有史料依據。沒有看到相關記載。   瞧這瞎話說得——沒一點技術含量,吳連登的話要信得,母豬都可以上樹了。   象這種“獨家新聞”一般來說毛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有點。比如李銀橋同誌就曾在《走下神壇的毛澤東》裏說老毛不相信“畝產萬斤”,不過,那也是無法得到旁證的,除此一家,別無分店。不過李銀橋同誌說的無法證真也無法證偽,情況好點。當然,沒有旁證的話實際上也跟撒謊差不多了,如果在法庭上,這種“證據”是不能做為證據被提供的。而吳連登同誌撒謊顯然撒錯了地方,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裏撒謊,結果出了漏洞,收不了場。   還有其他方麵,老毛身邊的人總喜歡搞些與眾不同的玩意。在《事典》一書中,李銀橋說老毛不摸錢:“毛澤東遠遠比劃手勢叫李銀橋拿去。李銀橋執意不肯,毛澤東有點生氣了,說:‘怎麽,你是要讓我摸錢嗎?’……毛澤東見狀,高興地說:‘這就對了。你還記得,我不摸錢,我就討厭錢。’”看到這裏,俺有種惡心的感覺。不過問題還不在這裏,吳連登同誌似乎很羨慕李銀橋同誌,李銀橋發明這個“不摸錢”的說法讓人耳目一新,他自然也不甘人後,所以也跟風弄個江青“不摸錢”的說法,並且說得好像真的有那麽回事:   江青自己不摸錢,毫不誇張地告訴你,甚至有一次,她讓我拿三元麵值的人民幣給她。   還“三元麵值”,你幹嘛不說“百元大鈔”,帶點穿越豈不更富傳奇色彩?你說老毛“不摸錢”已經夠讓人詫異了,還不知休,又弄個江青也“不摸錢”出來,莫非這種比較獨特的風氣具有傳染性。我倒是想看看什麽時候李訥也被傳染有這種“高尚的情操”。沒估計錯的話,可能這老毛身邊的人有大躍進的傳統,類似於陳貽林把“沒有一分錢的存款”從老周身上移植到老毛身上。還有比如1993年老毛的銅像從北京運送到韶山時,全國風傳什麽韶山所有的花全部開放,整個一當代版武則天傳奇。本人曾在韶山問當地人,沒有一個說有這事。還有其他流傳諸如違背物理規律的種種神話,這些人總是發明或移植弄些莫名其妙的東東安在老毛身上以顯得老毛是多麽與眾不同,隻差沒有把老毛搞得身放五彩毫光,身披金蘭袈裟,在天安門當空顯靈了。   誰說當代沒有造神運動?   教吳連登同誌如何算帳   一個人如何要是撒謊的話,最好把謊言先編好,看有什麽漏洞,先圓好再出來撒這叫技術含量。最好象李銀橋那種死無對證的言論最好,吳連登同誌顯然也想效法李銀橋,不過,可惜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結果瞎話說得無人相信了。另外,在稿費上,我覺得他的計算方法有問題,這讓我非常懷疑吳連登同誌的文化水平。所以他的稿費結論無法說服俺。   在《管家》篇和《真相》篇中,吳連登、汪東興、鄭長秋三位同誌言之鑿鑿地說毛的稿費於1976看結帳時“隻有124萬”,而且吳連登同誌在接受各個電視台以及網絡采訪時,保持這個124萬元的一致性。可能他們覺得這124萬元數目不算大,實際上,毛時代國企職工的工資也才30~40元左右,在當時,這已經是個天文數字了。不過,俺也不管那麽多,針對吳連登同誌所提供的數據與官方書籍所提供的數據進行一翻計算,看吳連登同誌的言論是否屬實。當然,我們必須先要申明一條,陳貽林同誌寫的這兩篇文章並不代表中央政府的意見,這些言論純屬個人意見,不具備權威性。   在《事典》一書中,有這樣的述說“毛澤東的稿費由中央特別會計室管理,在50年代即達100萬元”,我覺得這本書在很多地方隱瞞了不少真相,但至少,還沒有看到明顯撒謊的地方。我們必須要分清,隱瞞真相與撒謊是兩個概念,性質有所不同。象《事典》一書中,避口不提文革時毛有沒領取稿費,這是隱瞞真相,而在《管家》一文中,吳連登同誌說蘇聯對“阿爾巴尼亞大兵壓境”則明顯是撒謊。   在《事典》一書中,列了一張毛60年稿費的收支清單,資料如下: “遺物事典”第532頁,影印了一張1960年度的“毛主席稿費清單”,共列五項:“1959年底結存款二十四萬八千六百八十九元三角;1960年共收入稿費二十三萬七千四百零四元九角三分;1960年共收入利息一萬四千九百八十六元二角四分;1960年共付出款一萬三千九百九十元零四角一分;1960年底結存款四十八萬七千零九十元一角三分。”   首先,我覺得有必要把“在50年代即達100萬元”這句話分析清楚,否則,後麵的問題就無法進行探討。這張表格裏清清楚楚裏寫明了毛59年底的結存款約24.9萬元,60年的稿費收入約21.9萬元,利息約1.49萬元,最後年底結存款約48萬元。這裏,59年底的結存為24.9萬元,似乎與《事典》中述說“在50年代即達100萬元”相衝突。但《事典》屬於官方出版物,其中顧問為汪東興、張玉鳳、徐濤、吳旭君、吳連登、周福明。這個“100萬”都通過了他們的審核,應該是可靠的。我們不難想象他們會容忍一個錯誤的、對毛不利的數據在書中出現,更何況是如此顯眼的數據。直白一點說,“在50年代即達100萬元”是得到了汪東興、吳連登等六位同誌的認可,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那麽,我們可以假設一下,毛雖然在50年代就有100萬元的稿費,但到59年年底時,僅剩下24.9萬元了。我們再看看60年的稿費收入,稿費本金約23萬元,這與59年年底結存款接近。而同時,59年也有稿費收入,其收入也應當與60年的數額接近。我們再看下這個59年年底結存款“24.9萬元”,可以推測,這應該是59年全年的稿費,否則,你無法解釋59年的稿費收入到哪裏去了。這樣,我們應該可以確認這24.9萬元為59年全年的稿費總收入。   接下來我們會發現,如果不加上“50年代即達100萬元”這句話,那截止1958年底,毛的稿費則為零了。至少而言,毛在1958年的稿費收入少說也應該有20萬元,這與推理不相吻合。   同時,我們結合《事典》502頁中這份清單看一下:   1968年1月收支情況表   收入:上月結轉14095.45元  毛澤東工資404.8元  江清工資243元  ......  在“上月結轉”一項中,數額居然有14095.45元之多。而毛的工資一個月為404.8元,而毛每個月都有開銷,《事典》同一頁說:“當生活費不足時便從稿費中列支,毛澤東每年用於自家生活的不到1萬元。”這說明“上月結轉”的數額中包括從稿費中列支出來的,但是沒有把存在銀行的稿費加在一起計算。這是每個人帳單的基本作法,你把銀行存款提出一部分作生活費,做單時,把這部分錢算在內,但不會把銀行存款也列在一起計算,這樣不但麻煩,也沒有必要。   同理,這張“59年到60年的稿費清單”自然隻包括59年和60年這兩年的稿費,並沒包括以前存入銀行的稿費總額。所以,這張清單與“50年代即達100萬元”並不相衝突,它是獨立於1959年以前的稿費另外核算的。   1959年稿費收入:248689.30元  1960年稿費收入:237404.93元  1960年利息收入:14983.24元  1960年支出:13990.41元  1959、1960年結餘款:487090.13元   從這裏,我們得到一個重要的數據,即60年的利息額。一年即可得約1.5萬的利息,這個數據很重要,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利息數據反推其他數據。跟據《曆年儲蓄存款利率表》我們可得知曆年的存款利率,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曆年存款利率的變化。首先,我們先估算一下老毛這本存折是什麽類別的。稿費需要不斷存入金額,所以不可能是整存,那麽另外就剩下兩種類別:活期和零存整取。我們看一下1959年兩種類別的年率:   活期:2.16  零存整取:1年:4.68;3年:6.12   做為理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我是不會選擇活期,那個利息最低。而老毛的生活,隻需要取點利息就足夠維持開銷,遠沒達到隨時需要取出本金的地步,所以,零存整取最合算。至於三年還是一年,我們這裏再看一下。   我們知道,利息是先存入再計算的,所以,我認為1960年的利息收入應該是1959年的稿費再加上1960年陸續存入稿費的總和。如果按三年的利率算,那光1959年的利息收入就達到15219.79元,所以應該不是存三年而是存一年。用存一年的利率計算,1959年稿費的利息收入達到11638.66元,1960年利息收入為3344.58元,這就相當合理了。   下麵,我們通過這幾個數據對老毛在六七十年代的稿費和利息收入做個不完全統計,我們來看看就算老毛文革沒有拿取稿費,他的存款究竟有多少。   我們以最保守的計算方法,在以後的稿費計算當中,取1959年和1960年的稿費的平均值為基數。那麽就是243047元。從1961年到1965年,老毛的稿費收入就是1215235元,加上1959、1960年的稿費結餘款就是:1702325元。   除了稿費,我們還有利息需要計算,雖然我們假定文革時期老毛沒有收取稿費,但是利息還是要計算的。這些年的利息究竟有多少呢?具體我無法得知,但是我們可以計算一個接近真實的大概數。根據上麵所計算,上年的利息大概是一萬多元,而本年的利息大概是三千多元,我們以這個基數開始計算。從上麵老毛的稿費收入中,我們可以看到,1960年的結餘款是計算了支出在內。   從上麵老毛每年收入的兩年利息中,我們以每年1.5萬元的利息基數再減去1.4萬元的支出,這樣可以得出每年還可以收入1千元的利息。當然,這部分利息在存入銀行後,又會生成新的利息,所謂利滾利。我粗略計算一下1966年前所得的初次總和,計算方法是,1961年1千元所得的利息,1962年為新增加的1千元和上年1千元的本金和利息,1963年再增加1千元,再加前兩年的所有金額……以此類推:   零存整取一年的各年利率:  1959年:4.68  1965年:3.96  1971年:3.24   曆年初次利息總和:   1961年:1046.80  1962年:1000+1046+(1046×4.68%)=2094  1963年:1000+2094+(2094×4.68%)=3192  1964年:1000+3192+(3192×4.68%)=4341  1965年:1000+4341+(4341×3.96%)=5513  1966年:5513+(5513×3.96%)=5731  1967年:5731+(5731×3.96%)=5958  1968年:5958+(5958×3.96%)=6194  1969年:6194+(6194×3.96%)=6439  1970年:6439+(6439×3.96%)=6694  1971年:6694+(6694×3.24%)=6911  1972年:6911+(6911×3.24%)=7135  1973年:7135+(7135×3.24%)=7366  1974年:7366+(7366×3.24%)=7605  1975年:7605+(7605×3.24%)=7851  1976年:7851+(7851×3.24%)=8105   回過頭來,我們看下《毛澤東遺物事典》裏說老毛截止1958年,老毛“在50年代即達100萬元”,這個數據是經過汪東興、吳連登等六位同誌認可的,沒有任何問題,那麽,我們再來計算一下,這100萬元存款到1976年底究竟會達到多少呢?和上麵一樣,我們從1959年底開始來做個計算。不過,在稿費尚能有足夠盈餘的情況下,做為一個管家,沒有理由會把這個選擇一種利率較低的類別,我想,選擇三年的零存整取遠比一年的零存整取利率高,劃得來得多,反正老毛從來不缺錢花,同時,雖然本金不能取出來,但是結算的利息卻不在受限之列。同時可以發現,網上流傳那篇關於老毛億元稿費所說老毛有兩本存折應該是事實。非常淺而易見的道理,兩本存折不但結算方便,同時也可以合理利用資源,做為管家的吳連登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而實際上,因為三年的零存整取利率高得多,所以,我覺得這筆不動金選擇三年的零存整取會更劃算,而三年的零存整取利率至1979年才變動,所以計算方麵容易得多:   1959年:1000000+(1000000×6.12%)=1061200  1960年:1061200+(1061200×6.12%)=1126145  1961年:1126145+(1126145×6.12%)=1195065  1962年:1195065+(1195065×6.12%)=1268203  1963年:1268203+(1268203×6.12%)=1345817  1964年:1345817+(1345817×6.12%)=1428181  1965年:1428181+(1428181×6.12%)=1515586  1966年:1515586+(1515586×6.12%)=1608339  1967年:1608339+(1608339×6.12%)=1706769  1968年:1706769+(1706769×6.12%)=1811223  1969年:1811223+(1811223×6.12%)=1922070  1970年:1922070+(1922070×6.12%)=2039700  1971年:2039700+(2039700×6.12%)=2164530  1972年:2164530+(2164530×6.12%)=2296999  1973年:2296999+(2296999×6.12%)=2437575  1974年:2437575+(2437575×6.12%)=2586754  1975年:2586754+(2586754×6.12%)=2745063  1976年:2745063+(2745063×6.12%)=2913060   算到這裏應該差不多了吧,不然,上麵每年收入的稿費本身還有沒計算第二年及以後的利息,這個數字不小,所以有必要計算一下。做為一個管家,在每年稿費本身不需要再支出的情況下,有必要把這筆不動金存入較高的類別,所以應該是每年把當年的稿費結算後,在存入一個三年期的存折,這樣才符合管家的理念,我想吳連登同誌應該也是這樣存錢的,而這筆稿費最大可能性是存入那個百萬元存折的帳號上。這裏,我們再來計算一下這筆稿費將有多少利息。   我們還是以1959年和1960年兩年的稿費平均值243047元計算,因為第一筆錢在1960年已經算了1000元,而換存折計算是第二年,所以從1961年開始計算。   1961年:243047+(243047×6.12%)=257921  1962年:243047+257921+(257921×6.12%)=516753  1963年:243047+516753+(516753×6.12%)=791425  1964年:243047+791425+(791425×6.12%)=1082907  1965年:243047+1082907+(1082907×6.12%)=1392228  1966年:1392228+(1392228×6.12%)=1477432  1967年:1477432+(1477432×6.12%)=1567851  1968年:1567851+(1567851×6.12%)=1663830  1969年:1663830+(1663830×6.12%)=1765656  1970年:1765656+(1765656×6.12%)=1873714  1971年:1873714+(1873714×6.12%)=1988385  1972年:1988385+(1988385×6.12%)=2110074  1973年:2110074+(2110074×6.12%)=2239211  1977年:2239211+(2239211×6.12%)=2376251  1975年:2376251+(2376251×6.12%)=2521678  1976年:2521678+(2521678×6.12%)=2676005   從上麵我們可以看出,1215235元的稿費加上16年的利息,最少是2676005元。而50年代的百萬元稿費經過多年的累積,最少也達到2913060元。同時,再加上8105元的初年利息累積,總金額估計最少為5597170元。之所以說最少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進,到文革前,印刷冊數就越多,所得稿費也越多。算到這裏,我們發現,就算不加上老毛文革的稿費,截止1976年,他的稿費也累積最少已經達到560萬元左右,我不知吳連登所謂124萬元的稿費是怎麽回事。   算到這裏,我想根本不需要什麽疑問了,如果吳連登等同誌還一意孤行說老毛的稿費是124萬元的話,我完全有理由懷疑吳連登、鄭長秋和汪東興等人合夥貪汙老毛的稿費。將五百多萬元的稿費貪汙隻剩下124萬元。吳連登不是信誓旦旦說要起訴“造謠汙蔑”老毛稿費的人嘛,我們歡迎他起訴,把事實真相搞個水落石出。同時,我們也可以查看一下吳連登同誌究竟貪汙了老毛的多少稿費,否則,那麽巨大的金額怎麽隻剩下一小部分。   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布吳連登、汪東興、鄭長秋等人在這裏撒謊,因為他們自己已經涉嫌造假,造出一個假數據,但是,假的畢竟是假的,經不起分析,也經不起考驗,所以,在造假過程中,免不了不能自圓其說。雖然他們合夥串供,私下商量核對口供,但是,怎麽也經不起推敲,隻要我們認真分析,馬腳總會露出來的。象陳貽林的《真相》一文中,鄭長秋就明顯語無倫次,說出這句話:   記得是到了1983年底,毛主席的全部稿費為157萬多元。原因是存款利息上調了,稿費比原來多出33萬。   象這句語無倫次的話,實在比較搞笑,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因為利息上調,稿費比原來多出33萬元”,那麽,這33萬元是因為利息上調的緣故啦。他是否說,如果利息不上調,是不是就不會多出錢呢?也許你說,如果利息不上調,多出來的錢就會少一點,我看不對。從語法上分析,這個“利息上調”是“33萬元”的必要條件。如果不是“利息上調”的原因,那麽按正常的說法應該是這樣描述:   記得是到了1983年底,毛主席的全部稿費為157萬多元。原因是這幾年的利息累積,稿費比原來多出33萬。   看到沒有,這樣說才對。多出來的“33萬元”與“利息上調”在語言的表述上根本沒有關係。如果真要與“利息上調”扯上關係,隻有這樣說才合理:   按原來的利率,原本隻有28萬元的利息,利率上調,多出來5萬元的利息。   這樣表述才是正確的。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是因為他們撒謊時心裏緊張造成的。心理有鬼,所以畫蛇添足非要把“利息上調”加進來特別強調,使得整句話不倫不類。有鑒於“國外稿費”一事,陳貽林同樣有撒謊的心理暗示,再加上他本身寫作水平太次,所以也根本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   他們口口聲聲說別人造謠,實際上自己在造謠。根據正常管家理念,老毛應該有兩本存折,這個我在上麵也闡述了。但是,他們特意隱瞞其中數額巨大的存折,隻拿出數額較小的存折。如果說你隻說這本存折(這本存折是真是假,本人也無法判斷,但在如此不能自圓其說情況下,我們有權定性為假),另外的一概不管,我們可以判定這種情況為“隱瞞真相”,但是如果你把這種隱瞞的真相信誓旦旦說成事實,那麽,這就是造謠。如果你不出示相關證據證明你所說的言論為真,那麽,就已經形成法律上的造謠、造假、誹謗等罪行。從我上麵分析的數據來看,吳連登、汪東興、鄭長秋、陳貽林等人已經涉嫌造假、造謠。空口無憑居然信誓旦旦,顯得極其可笑。   其實要戳穿他們的謠言並不困難:   1、50年代就有上百萬稿費,經過十幾年,竟然隻增加了24萬,動動腳趾頭都知道光利息就不止這個數。  2、老毛竟然隻有一本存折,你相信嗎?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我們看看吳連登等同誌的所有言論中,他們所有的“證據”都是從他的嘴裏說出來的,實際上,我們從沒看到他出示什麽過得硬的證據。他們其實也知道事實究竟是怎麽回事,如果真有過得硬的證據,早就拿出來了,犯不上空口無憑地在這裏信口雌黃。他們之所以不敢出示真正過得硬的證據,其實已經告訴我們,所謂網上的傳言實際是真的,他們青口白牙的“辯駁”顯得極其蒼白。我們非常歡迎吳連登、陳貽林等人像個男人一樣站出來起訴網上那些無恥的“謠言”,從“特別會計室”裏拿出證據讓大家都搞清楚老毛究竟有多少稿費。不要象隻叫雞公一樣除了編造些查無實據的謠言四處造謠生事,妖言蠱惑外,就不幹正經事。   資料:《曆年儲蓄存款利率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