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天涯

一些遊記, 希望大家喜歡
正文

風花雪月--大理行記(二)

(2005-03-29 04:44:38) 下一個

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哪邊?
眉眼盈盈處。


“風花雪月,鳥語花香”是大理風光的寫照。“吹麵不寒楊柳風,經夏不消蒼山雪;一季燃盡山中火,半月掩過海上藍”。點蒼山一十九峰,峰峰之間皆有清泉,呼之“錦浪十八川”。大理的山美,蒼山十九峰,有的蒼秀挺拔,有的莊嚴凝重。更有薄霧長繞峰間,有時淡如輕煙,有時濃如潑墨,長輿百裏,竟日不散,遠遠望去,如在飄渺之間;大理的水美,洱海煙波百裏,浩浩蕩蕩。獨自憑欄,迎風而立,遠眺蒼山。悠悠然,飄飄然,胸中不由得豪氣萬千,仿佛便欲乘風而去。

大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大理的少女回眸一笑間自有一種動人的風情。她們就好象是日日飄浮於山水間的雲霞,采盡了天地間的靈秀。與北國佳麗相比,她們多了一份水之溫柔,而與江南水鄉女子相比,卻似乎又多了一份山之剛毅。“眉未顰而英氣自凝,齒未露而嬌柔可見”,穿起白族特有的服裝,更是平添一份異族風情。也許是因為這群女孩子占了山水之鍾靈神秀,大理更加慷慨地把它的“風花雪月”一股腦兒的加在了她們的頭上。:她們的頭冠是月牙兒形的,用紅線係於腦後;上部飾以雪白色的毛絨。整個頭冠上都繡滿了紅花,手工精細,栩栩如生。更在左側垂一白色長絮,可以迎風飄蕩,共合成“風花雪月”之數。其中,風絮則最為重要,顯示著白族姑娘的身份。如果是一個已婚婦女,風絮就會很短甚至沒有,有著長風絮的白族姑娘都是雲英未嫁之身。而如果一個婦女的風絮隻有少女的一半長,則說明她已"召婿入門”了。據說白族姑娘的頭冠是絕對不可以隨便碰的,如果無意中碰到了,要麽娶那個姑娘為妻,要麽自帶口糧在女方家無償幹三年苦力。


如果說大理的女孩子和洱海蒼山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自然風景的話,那麽,作為著名的佛國,大理的寺院更是星羅棋布,這些寺院就構成了大理一道頗具特色的人文風景。大理國二十二代國君,倒有七人退位為僧,一人被廢為僧。這樣,大理的佛教理所當然的受到了皇室的大力支持。加上印度、吐番和唐武宗的先後滅佛,使得大量僧侶來到雲南,更使得這裏的佛學采眾家之長,在大理國時期達到了一個顛峰。“此邦之人,西去天竺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數珠。。。沿山寺廟極多,不可殫記。凡諸廟宇,皆得道者居之。。。。所居灑掃清潔,雲煙靜境,花木禪房。立其外者,使人名利心盡去。(郭鬆年<<大理行記>>)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姍處。”
世間事,大抵如此,常有聰明絕代之人,一生或欲留名千古,或欲求證得真,大凡此輩,皆堅韌不拔、百折不回。孰不知一生碌碌,歲月如梭。待到驚覺,已是白發蒼蒼。卻往往一事無成,飲恨而終。隻有那麽廖廖幾個,或峰回路轉,或突悟禪機。“出門一笑無拘礙,雲在西湖月在天”。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改,有個人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隻是山,見水隻是水。”

千尋塔,大理第一名塔,取得便是望後人千尋百訪之後能夠“驀然回首”,“悟佛家之精意,脫生死之輪回”之意。千尋塔建於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一說建於開元年間)。建築風格類似於西安的小雁塔。傳說古代大理是“澤”國,多水患。當地百姓認為是“龍”在作怪,乃建塔以鎮之。塔前照壁上書“永鎮山川”四個大字。據記載,明正德乙亥(1515)年五月六日,大理發生大地震。此塔“折裂如破竹”,然而十天之後居然又自動彌合在一起,安然無
恙。實在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讚歎“佛法無邊”!


1253年,元軍攻破大理,大理王段智興被解往大都,相國高泰詳戰死,大理宣告滅亡。為了撫慰民心,元帝封大理段氏為“大理世襲管家”,在雲南設中書省,並遣梁王永駐善闡(即昆明)。因梁王初入雲南時殺戮段氏之人甚多,兩家結下世仇。從此梁王、行省、段氏三家共掌大權,開始了長達百年的權力之爭,也就有了後來著名的悲劇<<孔雀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