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網癮是不是一種癮

(2010-02-01 19:48:15) 下一個
Linda are my friends.MS Linda is also an artist.

網癮是不是一種癮
作者:林達
來源:[url]www.infzm.com[/url]

美國第一家戒網所在上個月開張,位置差不多就是網絡大佬微軟的鄰居。

來的人都自願。一些青少年由父母領來,可是在進入計劃之前,都必須經過一兩天交談,以確認自願。計劃45天的費用是1.4萬美元,加上住宿等,總費用可能高達3萬美元,這是一個普通技術員一年的收入。假如他們自己沒有感受到生活受到無形威脅,假如他們自己有能力擺脫,他們絕不會來。

也有人爭論,說為什麽“書蟲”、“影迷”就不被看作是有害的癮,就沒有說要戒除;網癮說法可能隻是主流社會偏見,“懼網”才是需要擔心的疾病。聽上去也很有道理。我看後,心裏隻冒出一句: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當然,在後麵加個網上笑臉:)。

兩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警惕網癮的文章,我們鄉村圖書館大媽,被微軟獎勵免費到華盛頓去開微軟普及網絡交流大會,口號就是,哪怕冷落鄉村,普及網絡,“一個都不能少”。同時看到,我朋友去妹妹家,發現兩個小孩突然和父母中斷親情互動,分分鍾撲在網上,原來其樂融融的家庭關係無以逆轉。在香港遇到朋友,她原來工作壓力再大,精神狀態都好,一問,每天和女兒玩一會兒是最好的放鬆,女兒開朗活潑可愛。一段時間再遇到,母女二人都判若兩人,孩子見人匆匆打個招呼就鑽入房間進入網上世界。前不久朋友帶孩子來訪,9歲女孩幾乎一眼都不望窗外,對樹林花草大自然沒有任何興趣,她埋頭在網上的兒童樂園種“搖錢花 ”。我看她玩,卡通設計得很好,商家顯然用過心。記得是迪士尼公司收購的兒童社交網。更不要說,在中國網吧裏,幾乎百分百在飛速打遊戲,沒日沒夜,黑白不分,頂替了他們原來的人生:學習,工作,和家人互動,和朋友郊遊。當然最極端的還有輟學自殺。

這些問題沒有答案,因為世界在短短十年經曆了科技進步的加速度質變,人類來不及思索,可是千萬不要自信得連“問題”都要否定掉。在下麵,我隻想列出一點點思考方向:

1.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人類對“進步”帶來的後果,總是樂觀在前,對可能的悲劇反應慢一拍。例如人類發展和環境的關係。而人最不了解的,就是人本身——人的精神狀態、自控能力。而這是家庭、社會的基礎。

2.因此,人對仙丹和毒藥的判別能力,比自己以為的能力要差。個別自控能力很強的人有福了,但千萬不要以為大多數人(尤其是孩子)也和你一樣。你是幸運的例外,卻不是合適的思考參照基準點。

3.網絡和許多東西一樣,與人同構:天使和魔鬼集於一身。它可能最大限度地開拓人的視野,也可能最大限度地封閉、異化人。照我朋友的說法,人類已經被自己的技術F了。

4.成人就先自己去弄明白吧,希望關注網絡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影響。前不久,美國上市了新一代電腦小本本,粉紅外殼的叫“小公主”,還有銀白的“小王子”,價格便宜,裏麵附帶的軟件針對幼兒園孩子。千萬別以為商家對你家的孩子視如己出。

5.想起張海迪,她曾提出一個提案,說是要關網吧。自然,立即被一頓板磚拍死。後來看到她和朋友通信,才知道她沒有反言論自由的意思,隻是看到無數黑乎乎網吧裏打遊戲的年輕人,知道裏麵有陷阱,找不到上策中策,方出此下策。這就引出下麵可能的思考,我們的許多問題和政治議題相連。但是這些對象本身可能是複雜的,它有本身跟政治無關的那一部分。我們是否有能力不胡子眉毛一把抓,分別處理?就像“懼網”是胡子,網癮是眉毛。

最後想說,為什麽書蟲影迷不被看作要戒的“癮”,我想是因為網絡太強大太迷人。它摸清了人的一切優點和弱點,人人都在它魅力麵前繳械投降,隻是投降徹底不徹底的問題。就像煙癮是一回事,毒癮是另一回事;扔炸彈殺三個人是犯罪,殺三十個是恐怖襲擊,殺三千個是恐怖戰爭,奧巴馬宣布現在不用“戰爭”這個詞,可它還是恐怖戰爭。

(作者為旅美作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戲雨飛鷹 回複 悄悄話 good articl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