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換種活法,遠離癌症

(2009-07-03 18:25:25) 下一個
《常州日報》換種活法,遠離癌症2009-07-02 09:28:59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ca8afd80100dnuk [查看原文]《常州日報》換種活法,遠離癌症

——6月21日何裕民教授做客市民課堂

周慧





  癌症隻是一種慢性病

  首先告訴大家一個現實:癌症離你我並不遙遠。它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我們不得不麵對。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變等,人類生癌的概率還會上升。美國國家疾病控製中心,這是一個非常權威的機構,有專家預測如果美國人平均壽命活到90歲——美國人現在的平均壽命和上海差不多,80歲不到——那麽美國男性公民最終將有47%死於腫瘤——腫瘤就是癌症——女性公民最終將有32%死於腫瘤。當然,這不一定是壞事情,因為有生必有死,這是一個規律。有人預測,人的一生當中有三分之一可能會在某個階段因為癌症尋求醫學幫助。我要特別強調一點,這不需要悲觀,因為癌症就像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是早晚會出現的一種伴隨衰老所產生的慢性損傷,是一種慢性病。你們當中可能有部分人生了癌,但我坦率地說,隻不過你比我早生了幾年而已。



  “恐癌”才是症結所在

  其實,癌症和我們自己的行為有關。每個人都會生癌,為什麽有人提前生癌?這就和活法有關,需要進行調整。我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2005年是人類癌症防治史中的一個轉折年。以前我們有一個說法,叫“十個癌症九個埋,還有一個不是癌”。正是這種讓人恐懼的恐癌文化,導致中國人生癌以後的現狀非常令人不安。然而在國外,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和反思,對腫瘤的防治,特別是對腫瘤的治療已經出現了轉折,這個轉折很值得我們重視。2006年6月在美國亞特蘭大召開的全美腫瘤大會上公布了一個事實:2005年美國人因癌症死亡的人數第一次比2004年少了2000多個。請大家注意,美國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起統計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人數,每年都是上升,但是到2005年發生了轉折——盡管發病人數還在上升,但死亡人數下降了。這說明很多人生癌,但活下來了。2006年、2007年這個數字進一步減少,2008年的數據還沒有公開。我相信也減少了,就像股票市場通常所說的“觸底反彈”——有更多的人生癌,但是很多人活下來了,死的人更少了,這就促使人們開始重新認識癌症。

  由於死亡人數下降不是因為發明了新藥,也不是發明了新的醫療設備,而是觀念改變了。另有數據表明,現在美國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達到70%到75%,也就是說一個美國人生了癌,平均可以活10年以上。這就促使人們思考一個問題:明確診斷為冠心病、糖尿病的人能平均活10年嗎?不見得吧。所以,考慮到癌症患者高發年齡段在60到70歲以上,如果平均能活上10年,那人們就可以認定癌症和冠心病、糖尿病一樣,隻是一種慢性病。

  而我國在應對癌症上,各種治療手段並不輸於美國,但是輸在兩個地方:一是中國人對健康還不夠重視。有了小病先忍著,早期癌症的發現率不高,跟美國比有差距。最重要的是我們輸在對待癌症的觀念上。在中國誰都知道,生癌是非常可怕的。我們的社會存在著讓人高度恐懼的恐癌文化才是問題的症結所在。我舉個例子,去年美國大選時和奧巴馬、希拉裏共同競爭的民主黨參議員叫愛德華茲。他的資格很老,年紀比奧巴馬大,是腸癌患者。他的夫人伊麗莎白是乳腺癌肝轉移患者,還處在治療過程中。美國競選總統時,選舉人是要和選民見麵的,要舉行大會進行演講的。愛德華茲就牽著伊麗莎白上台跟大家公開宣稱:“我們倆都是癌症患者,我們願為美利堅合眾國服務”,下麵掌聲一片,這說明什麽?說明生癌就跟冠心病一樣,你還是可以競選最高公職;同時選民也認可你,你還可以為我們服務。這說明美國人不恐癌,而這在中國不可能。當然這個觀念的轉變需要時間。

  所以,我們今天首先需要觀念變革。癌症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共識,它隻是一類和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有所類似的慢性病。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些文件當中,把癌症定義為伴隨著衰老所出現的和衰老同步的一種退行性病變,和骨質疏鬆和動脈硬化、甚至和腦萎縮是有所接近但性質不完全一樣的慢性病。

  既然癌症是慢性病,那麽在治療觀念上就會發生重大變革。以前治癌主要是“尋找和破壞”,我們發明很多設備儀器用於第一時間找到癌。所謂“早發現早治療”,指標一高馬上查,查出來了就“三斧頭”——手術、化療、放療。這不能說沒效,但五年生存率在中國的比例一直徘徊在35%左右,相當於歐美80年代的水平。現在人們更強調靶向與控製,靶向就是有針對性地抑製,目標是控製它。當然能治愈最好,不能治愈就控製其發展,讓其慢慢發展或者停滯。所以,現在強調綜合調整模式,包括生活方式要調整,觀念要改變,飲食結構要改變,心態要調整,加強體能鍛煉,回歸自然等等因素。新的三大手段很受重視,一是適度治療,“三斧頭”不是沒有意義,但要適度。該用就用,不該用就不用。二是各種靶向治療,包括各種微創治療,減少創傷,把人放在第一位。三是各種非消費型療法,即自然療法。比如改變一下觀念,調整一下飲食等,都是非消費性的。

  由於癌症是慢性病,多發於中老年人,所以我們強調的是穩定,是活著。先要把生活質量提高,不一定強調短期指標怎麽樣,但更求長期穩定。就像冠心病一樣,能完全治愈嗎?不見得,但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的醫學目標是不求短期有效,更求長期穩定。特別強調生存質量,對中老年人來說,很多情況下活著就是成功,“活著就是硬道理”。所以,我們要改變思路,尋求第三條道路,讓人活著,與癌共存。



  癌症易感人群

  簡單說一下,癌症比較青睞的人群。

  鼻咽癌是男性多發,沿海地區、愛吃煙熏的人比較多,常州地區發病的不多。

  肝癌在中國是高發,多發於30歲到55歲;北方的肝癌患者往往以酗酒為主,南方則可能和飲水有關。生活沒有規律、長期過度勞累等都是誘因。

  直腸癌往往沒有特別的特點,但如果是中年人患病,多少都有過分好吃高脂飲食、喜好動物類食物的特點。

  胃癌的發病率很高,根據我們的研究,特別是40歲以上的、做事很認真的那些人多發此病。

  乳腺癌是現在上升最快的婦科腫瘤,而且很多乳腺癌患者都很年輕。

  肺癌最值得重視,肺癌的第一原因是抽煙。吸煙越多,肺癌概率上升越快,而女性肺癌患者部分也和較真有關。

  食管癌現在比例在下降,往往是因為生活沒規律,北方人比較多,尤其是習慣不好,吃得快、脾氣躁的。

  膀胱癌現在不算很多,但是膀胱癌中不少人有接觸化學物質的曆史。

  胰腺癌最近上升非常快,一般都是飲食不注意的。尤其是那些管理人員,工作壓力大,又不注意飲食。

  卵巢癌最近上升也很快,多見於40多歲的女性,往往也是認真敏感、工作壓力大,或者本身就有內分泌失調,甚至好賭的。

  特別要重視學齡兒童、青少年的腦瘤患者,他們往往生性比較內向、拘謹、聽話,部分還有自閉傾向。

  前列腺癌是老年人早晚要出現的問題。美國專家認為到了70歲以上沒有必要去檢查,早晚會出現,除非有症狀。



  少吃一口,多活一天

  防癌強調從日常小事做起。今天隻和大家談兩點,一個是從飲食角度,一個是從個性改變角度。這兩個都很重要,如果都做好了,至少可以減少促癌因素的70%左右。所以,怎麽換種活法來防癌,第一個要點是防止吃出癌。這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今天城市裏的居民,富營養化趨向非常明顯。所謂富營養化就是營養過剩,與之直接有關的就是腸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肝癌、胰腺癌,都是吃出來的。去年年底,國際抗癌聯盟發布了一個消息,說癌症患者的兩大促成因素,一個是肥胖,一個是酗酒。肥胖就是吃啊,所以管好嘴是最重要的。怎麽管?少吃一口,多活一天。四五十歲以上的人一定要少吃一口,特別是晚餐。這樣一來很舒服,二來減少心腦血管、糖尿病、代謝性疾病、高血壓的可能性,也能減少癌症。肥胖是癌症的第一元凶,一般瘦的人生癌比較少,胖的人生癌比較多,所以總量要控製,包括糖、脂肪以及蛋白。

  第二,不要吃得太好,不要吃得太精美,要吃得粗一點,特別要少吃那種精美甜食。

  第三,中國人要改變觀念,濫補無益。我明確告訴大家,蜂膠、阿膠等動物類補品要離遠一點,包括人參。我們現在是營養過剩,是血壓高、血糖高、血粘度高、血脂高、尿酸高,再去補就不得了。所以建議大家少補為妙,今天城裏人的飲食需要調整而不是補。

  第四,少應酬,不喝酒,更健康。本來一般吃飯最多15分鍾,而應酬的時候,餐桌上的東西很油膩又很好吃,坐在那裏兩個多小時,總要不斷動筷子,吃進去的肯定比平時多很多,所以盡量少應酬,才會更健康。

  所以,在飲食方麵建議大家多以粗、淡、雜、少、爛、素為主。粗糧和細糧我們建議二八分。“淡”不僅要少用鹽,包括高脂肪、高蛋白的東西都要控製。我們主張優質蛋白,以天然果蔬為主,控製好鹽的數量。“雜”就是食譜廣一點,“少”是總量要減少,“爛”是說除了水果蔬菜外,其它東西最好加工得透一點,少借助胃來加工。比如說稀粥最養胃,就是因為加工透了,胃的工作量減少了。飲食上要總體偏素,自然療法中素食很重要。烹飪以過水為主,少以油為介質。過水就是清、蒸、煮,以水為介質;過油就是烹、炸、炒,以油為介質。烹飪以過水為主,一方麵水的溫度不會很高,不會破壞營養;另一方麵這樣比較健康,而過油會有很多問題。所以,不僅動物類油要減少,植物油也要減少。核心是減少動物類食品,多吃植物類食品。我不太主張腫瘤患者喝牛奶,但可以喝酸奶,因為牛奶中至少有酪蛋白對腫瘤患者不是很有利。而青少年可以喝點牛奶,中年人最好喝點豆奶,喝點酸奶。因為酸奶裏麵酪蛋白分解了。

  研究表明,食物對癌症的啟動和促進都有影響,即使進入晚期階段,合理的膳食結構也有好處。所以請大家注意,任何時候改變膳食結構都有益。防癌的飲食和原則是以低脂肪為主體,脂肪占總熱量的30%以上;適量的優質蛋白,不是高蛋白越多越好;低糖,多纖維素,食譜宜廣,品種宜雜。蔬菜和水果越來越多地被證明是對多種癌症有保護作用,但蔬菜裏麵比較忌諱的是韭菜,水果裏麵比較忌諱的是柿子,因為柿子性寒。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越高,發生癌症的比例就越小。



  防癌先管嘴

  癌症不僅是一種慢性病,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這就和我們怎麽吃、怎麽工作、怎麽起居有很大關係。今天城市癌症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吃出來的,因為我們快速進入了小康社會,餐桌豐盛起來了,營養過剩了。腸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包括一部分肝癌,往往是營養過剩造成的,所以要管好嘴。還有就是和壞習慣有關,比如說抽煙、酗酒等。很多食道癌患者喝白酒,一天兩三斤,完全是把食道給燒壞的。所以我們要防癌,首先要管好嘴,管好壞習慣。當然還與性格、精神狀態有關,和生活方式有關,還有環境因素。自然環境的惡化會導致癌症,可喜的是政府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最後是和遺傳有關係,但遺傳在癌症發生過程中占的比例不高,僅占8%到10%。而癌症的發生是多個因素促進的,是心身相關性疾病。心理因素對癌症的發生有影響,心理因素在癌症康複過程中也有影響,因此我們要好好調整心態,改變個性,使自己更健康。

  過去認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避免發生,今天明確告訴大家,至少50%的癌症可以避免發生或者減緩發生,不讓它在50歲發生,讓它到80歲甚至90歲發生。完全避免癌症是不可能的,但減緩了危機就減少了。癌症的防範並不高深,根據上麵說的癌症特點,以下四點需要注意。第一,真正要把健康意識放到第一位。太多的人活著的時候什麽都重要,唯獨健康不重要;生了病以後什麽都不重要,唯獨健康最重要。第二,維護自身健康和維護他人健康。比如到處亂吐痰,既危害了自己的形象,也危害了別人。做到這點要學會寬容、學會包容,創造一個寬鬆的人文環境。第三,盡可能避免或減少促癌因素。癌症是很多因素促成的,不是單一因素。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很多成年人是多種因素促成的。如果減少了促癌因素,就少了一分生癌的可能性。第四,特別強調要抓住臨界點、臨界區域,及時調整身心。每個人都有一個臨界狀態,盡管這個臨界狀態比較高深,但是每個人都能夠意識到。比如有的人前段時間好好的,一場劇烈的情緒波動,三五個月以後就生癌了,這個情緒波動就是促癌因素。



  17招,換一種活法——壓力變成包袱,才會生癌

  最後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就是腫瘤的心理防範問題。特別是生癌以後,怎麽防轉移複發,主要涉及心理問題。總的原則是優化個性、走出抑鬱、防止癌症的發生和轉移複發。個性因素在癌症發生過程中是一個啟動因素,也是一個促進因素。抑鬱的人容易生癌,長期有壓力,不善於釋放就容易生癌,因此我們要換一種活法。當然,壓力和生癌沒有必然聯係,不是說工作壓力越重就一定會生癌,隻有任何事情都變成包袱背起來的人才會生癌。

  因此,我們要學會釋放或者轉化壓力。教給大家17招,讓我們在生活中釋放壓力,走出抑鬱,穩定心理,最終要達到優化個性的目的。

  首先,換一種方法思考,改變觀念。我們常說認識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不能把很多事情看得很重,其實在現實社會當中,把所有事情羅列起來一看,真正非常重要、必須立即完成、非常緊要的事情不會超過5%,還有15%到25%的事情是比較重要、比較緊迫、比較需要你認真對待的。這兩種事情你不做好,你可能被邊緣化,可能被踢出現代社會,所以你不得不去競爭。而其它70%的事情就不那麽緊要了,不需要你那麽認真。事事認真好是好,但你的心理和生理承受不了。由於你的神經始終緊繃著,會導致內分泌紊亂,新陳代謝可能出現問題,免疫功能也會失調,結果是早晚要付出生命代價。

  第二,不要去做無謂的聯想。我們很多人有這麽一個習慣,他的思維模式是:“如果這樣,結果一定那樣”。很多腫瘤病人就這樣思考,比如說我們腫瘤裏麵有一個指標叫CEA,上次查CEA是2.0,這次是3.0,下次查出來一定是5.0了,再下次就是10.0了,再上去我就複發了,一複發我就化療了,一化療我肯定受不了,那我肯定要死了,我死了我全家就沒了,就徹底完了……再比如說高考,千萬別跟孩子這樣說:“你這次考不好,你這輩子就完了。”沒這種事情,比爾·蓋茨大學沒畢業,還能當世界首富呢。所以千萬別說“如果這樣結果一定那樣”,沒有這種事情,結果有多種可能性。即使這裏麵有一個彎,這邊過不去,也許柳暗花明,也許曲徑通幽,所以我們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特別是腫瘤患者,生了癌以後,千萬不要胡思亂想。如果你永遠走不出陰影,最高興的就是癌細胞了。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很多事情並不總如你想象的那麽糟,因為世間萬物在不斷選擇,不斷變化的。

  第三,很多情況下難得糊塗更好,有很多事情需要糊塗。大家知道魯迅寫過一個著名的人物阿Q,阿Q是一個反麵教材,傻乎乎的。但是我明確告訴大家,阿Q是不會生癌的,阿Q生了癌以後也會康複得很好。所以我建議大家,特別認真的人生了癌以後不妨學學阿Q,稀裏糊塗,大智若愚,反而情況會好很多。

  第四,勇於承認和麵對現實。在生活中如果碰到坎坷,要勇於承認現實。千萬不要任何事情都較真,太一絲不苟就把自己給折騰了。要學會放鬆,承認現實,如果上帝在你前麵設了一個檻,跨過去就行了。要想好好跨過去首先得承認現實,然後麵對現實,做出改變。

  第五,活在當下。盡管這句話是小青年的時髦詞,但是用在腫瘤患者或者亞健康人群中很好。也許你碰到了一些坎坷和問題,怎麽辦?首先學會享受今天,今天要過得好。然後設定一個目標,繼續活下去,往這個目標走下去。但這個目標不要太高,要把短期目標設置好,然後不斷延伸,把目標不斷提高。否則目標太高達不到,就會心灰意冷。而一點一點不斷延伸,就會不斷成功。所以建議大家不管是什麽事情,學會活在當下,設置短期目標。

  第六,學會及時釋放壓力,學會善於表達情感,及時宣泄鬱悶。前段時間我剛剛看了一份材料,同樣是生癌,女性生存率和生存質量要超過男性40%,也就是說40%的女性活得更好,為什麽?不是基因問題,主要是女性善於宣泄。兩個女人在一起,張家長李家短的相互傾訴,而男人一般假裝正經,好像“英雄有淚不輕彈”,然而心裏慌得很,但又不願意傾訴。其實,我們每個人作為情感動物都需要宣泄,要善於宣泄。你不向人傾訴,也可以到自然界傾訴,可以通過培養各種興趣愛好來宣泄。所以我建議大家,要保持健康就要有多種宣泄途徑,學會傾訴。

  第七,多結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會支持”。當然要交真心朋友,要能夠隨時傾訴的朋友,不是酒肉朋友。社會支持度越高,心身越容易健康,患癌的可能性越低,即使出了一點問題也容易康複。

  第八,培養多種興趣愛好。特別退休以後,千萬不要老兩口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這樣早晚要鬱悶出問題的。琴棋書畫也好,種花養鳥也好,甚至打打麻將也好,隻要把握好度,都有助於你釋放壓力。

  第九,讀好書。讀一本好書有助於舒緩情緒、解除憂鬱,但是不要死讀書。比如有的人專門去看各種癌症書,越看越不懂,越不懂越著急。其實這些專業書你不用看。

  第十,學會享受生活,要放慢生活節奏。特別是城市人,到了一定年齡要放慢節奏、享受生活。

  第十一,要知道人所有的變化,包括情緒變化、體力變化都有一個周期性,就像股票有升有降一樣,一段時間你可能睡眠特別差,情緒特別不好,千萬不要自責。麵對這種周期性變化,應該理解這是過渡期,很快會過去的,要激勵自己,千萬不要心灰意冷。

  第十二,秋冬季多曬太陽,不管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今天,人類離自然界越來越遠,這不是好事情。我們應該多曬太陽,多到自然環境當中去。這不僅有助於抗憂鬱,而且還可以調節內分泌,可以改善睡眠,有很多好處。

  第十三,必要的時候可以脫離工作一段時間,換一種工作,換一種活法,甚至搬一個環境,也有好處。



  第十四,常常喝一些淡淡的綠茶或者花茶。有人說,喝中藥不能喝茶,我明確告訴你,不是這麽回事情。茶是解毒的,茶本身是中藥,不存在茶抗中藥的問題,隻要隔開點時間就可以了。同時建議大家多吃點堅果類的東西,鬆仁、南瓜子等等。

  第十五,學會給別人寬鬆,同時也給自己鬆弛。我們建立和諧社會,首先要自己和諧,心身和諧,然後和他人關係和諧,和家庭關係和諧。要學會給別人寬鬆,然後別人回報給你一個鬆弛,大家都在寬鬆環境當中,那麽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免疫係統才能穩定。最重要的還是調整活法,所以一定要學會給別人寬鬆。

  第十六,適當的戶外活動。中國有一道風景線,一早起來很多老年人活動,這非常好。年輕人更需要做到這一點,今天很多人是體力活動不夠,腦力活動緊張,所以要學會腦體結合。

  第十七,要注重寬鬆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如果做到這一點以後,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大大減緩癌症的發生,可以盡享天年。



  煙、酒、鹽、糖、油

  改變生活方式包括起居有規律、工作方式合理、張弛有度。要學會放鬆,腦體協調,還要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尤其要重視少抽煙、不抽煙。煙不是好東西,我看到太多人後悔:“我就是抽煙,我也清楚的,現在打死我也不抽了……”但是已經來不及了。為什麽不早點戒呢?1994年以前我也抽煙,而現在一支煙也不碰,因為抽煙不僅可以誘發肺癌,也可以促進食道癌、胃癌、膀胱癌、胰腺癌、鼻咽癌等等。美國控煙很成功,已經使肺癌的發病率在20多年裏下降了6%。而抽煙量和死亡率是呈直線比例,所以也送給大家一句話:戒煙越早越好,永遠不晚。

  近年來國外研究表明,凡含酒精的都對癌症有促進因素,包括啤酒。當然,中老年人聚餐的時候,偶爾喝點紅酒或啤酒不反對。但是你要意識到酒精都是有害的。以前我們還認為酒精對心血管有好處,但後來的研究非常明確地認為酒精都是有害的。長期中度飲酒和重度飲酒可以直接誘發口腔、咽喉、食管、胃、胰腺感染,可以增加患乳腺癌和腸癌的概率,而且飲酒量和危險性成正比。酒喝得越多,越早生癌。

  要減少白色“毒品”攝入,主要是鹽和糖。有一份很嚴謹的研究表明,每天成年人的鹽攝入量應在6克以下,而一份標準的披薩餅套餐,含鹽量就是12.3克,是兩天的鹽放在一天吃了。許多快餐之所以那麽受歡迎,就是因為重味,糖、鹽放得多,請大家為了健康少吃垃圾食品。臨床上,我們已經發現多例因長期食用快餐而誘發的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糖也一樣,過量攝入,有害無益。

  還有一個是油,大家都知道動物油不好,其實植物油也要控製。要求是每人每天25克以下,特別是腸癌、肝癌、胰腺癌患者,要有所控製,不是說不吃,要少放一點。因為中國菜裏麵油特別多,現在我國平均每人每天攝入量在40克以上。在植物油中橄欖油最好,棕櫚油最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