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王亞法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豬是不知道的

(2009-11-29 00:14:07) 下一個
豬是不知道的

                                                                                              ——王亞法
   
    不知什麽時候,人們(除了那些因宗教原因不吃豬肉的以外)和豬結下了不解怨仇,世世代代,食其肉,寢其皮,並且變著法子吃,吃得出神入化,津津有味。
    據考古發掘,遠在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人遺址,就發現了豬骨頭,當時的先民已經開始懂得吃豬肉了。到了商朝,紂王的酒池肉林,樹上掛的是豬肉;孔老夫子收的學費“束修”是幹肉;鴻門宴上,樊噲吃的也是豬肉 ;蘇東坡喜食豬肉,於是有了東坡肉;明朝沈萬三秘製的“萬三蹄”,在江南一帶久享盛名;毛澤東喜歡吃紅燒肉和臘肉,於是近年在坊間也開始流行“湘製毛肉”……
    吃豬肉最為講究的,要數“千古罪人”吳三桂了,他先叫士兵用酒糟喂豬,然後把它們趕得滿場跑,像運動員比賽前熱身一樣。等豬的全身血脈貫通了,最後割下豬腿的某一部分,切成肉絲,放入沸油中烹炒,現做現吃,鮮美異常。
    為了把豬肉做得可口,人們從烹調技藝到豬種研究,可謂步步精細,就拿金華火腿來說吧,其製作工藝就有幾十道之多,先是培育出舉世聞名的豬種——“金華兩頭烏”,這種豬的頭和尾巴是黑的,中間夾雜灰白色,個體不大,肉質肥瘦適當,是做火腿的好原料。對火腿的醃製也有許多講究,譬如在什麽季節,放多少豆瓣醬,硝的比例,晾幹時的溫度和濕度,考究的還要在每隻醃製的醬缸裏埋置一隻狗腿,這樣才使火腿的香味正宗。把“金華兩頭烏”製成火腿,還僅僅是第一步,到了廚師手裏,又要分成“上方”、“中方”和“下方”,切成一定形狀,與其他原料搭配,做湯或烹製……過程繁複,不是筆墨所能盡言。
    由於人們食豬成癖,於是出現了許多烹製豬肉出名的熟食店和飯店,著名的有:無錫“陸稿薦”的肉骨頭;北京“金元寶”的扒燒豬頭;上海“杜五房”的豬鼻衝;無錫“聚豐園”的糖蹄膀;杭州“知味館”的東坡肉;上海“德興館”的走油蹄;近年來,上海“翠蜓軒”飯店,有道叫“蜜汁火方”的看家菜,這原本是蘇州人考取狀元後,宴請客人的名菜,經過他們改進,做得色味俱佳,食後齒頰留香,經久不忘,這是後起之秀,筆者也添上一筆。人們除了對豬肉精心調製,對豬皮、豬肺、豬肚、豬肝、豬腰、豬腸、豬腦、豬血……也決不錯過,尤其是川菜,製作的“下水”可謂一流,其中有道叫“紅白豆腐”的砂鍋,就是用豬腦和豬血搭配而成的;至於紅燒豬腸,更是川幫廚師的拿手好菜,其味麻辣可口,鮮嫩有加,肥而不膩;廣東菜更是對豬內髒做得精細,其中“蔥薑脆腸”和“豬血肉皮”就是一絕。

    據養豬農介紹,養豬必須懂得豬的習性,對豬絕對不能贈予自由,江浙一帶人養豬,都將它關在豬圈裏,做到定時喂食,豬有了生存權,豬肉就長得快,肉質也好吃。淮北和蘇北,習慣將豬放在戶外,任其走動,豬有了自由,就到處亂跑,饑不擇食,肉質也下降了,這是豬有了自由的弊病。養豬農說,養豬主要是培養它四肢發達,控製瘦肥,提高肉質,豬腦是不在培養之列的。要豬多產肉,必須給它一個好的生存環境,要勤打掃豬圈,讓它睡好,改善飼料,讓它吃好,甚至打補針,喝補品——喝帶有檸檬香味的“瘦肉精”,還有放輕音樂給豬聽的,據說這樣能提高肉的質量……
    僅管人們挖空心思,算計豬身上的每一塊肉,甚至每一滴血,但豬是不知道的,因為它們是豬。它的腦子經過豬農的長期改良,已經不頂用了。不信你去探望豬圈裏那批打鼾的家夥,說不定它們正在夢中祈禱,感恩自己的主人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