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西方加快稀土開采 中國出口或重陷價格戰

(2009-09-29 10:50:55) 下一個
一份提前曝光的中國稀土行業整合規劃草案,令包括日本在內的很多國家企業開始感受到壓力。根據近期外媒報道,針對中國出口限製政策將收緊,一些發達國家企業積極向中國以外的地區開發新項目,而一些礦山公司也正逐步恢複並擴大旗下稀土礦的生產。


  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10日報道,為了確保生產環保汽車不可替代的稀土資源的穩定供給,近期住友商社在哈薩克斯坦參與了從鈾礦中提取稀土的商業活動。

  豐田通商聲稱,今後5年間將向稀土礦山開發投資400億日元。將在2013年之前對以稀土資源開發為中心的事業投入400億日元。除了在印尼從事從錫礦中提煉稀土資源的活動之外,還研究在蒙古、越南開發礦山。此外,丸紅株式會社中從事鐵礦渣業務的子公司丸紅鐵源公司正在參與稀土資源的回收利用事業。

  豐田汽車的一位管理人員對稀土資源的短缺表示了強烈的擔憂。據悉,豐田和通用都將在明年將推出使用稀土元素的電動馬達汽車。同時美國國防部的一位分析師表示,他收到的關於稀土資源是否會短缺的擔憂方麵的谘詢越來越多。

  在稀土資源短缺的市場預期下,也拉漲了中國以外的其他礦業公司的股價。同時,因為對後期市場供應和價格均有較高預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也正著手準備重新開采本國一些地區的稀土礦。

  據《紐約時報》近期報道,澳大利亞萊納斯礦業公司(Lynas)和ArafuraResources公司早就在著手準備開發兩個新礦,三年內其總產量將占到全世界產量的1/4。加拿大的AvalonRareMetals公司也試圖在加拿大西北部開一個新礦,美國MolycorpMinerals公司也試圖重新開采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原有稀土礦。一些加拿大公司除了加緊建設原有項目外,還正在南非,美國和巴西開發新礦。

  東方證券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國外一些稀土礦山此前曾因為價格低而關閉。而一旦價格可以支撐國外礦山開采成本和利潤,可能也會促使很多國外礦山恢複生產。同時,也會刺激其他中亞的新興國家大量開發稀土資源。

  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王新林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我國稀土生產供過於求,企業散亂競爭激烈,通過壓價來競爭已經成為行業習慣,以前,一家日本公司購買稀土礦,往往給中國的很多廠家都發布信息,哪一家價格低就下單給哪一家。”也正因為低廉的價格,使稀土探明儲量占全球一半的中國,出口量占全球需求量的90%以上。

  王新林說,我國稀土企業散亂,小作坊式礦場大量存在。同時,市場秩序非常混亂,在正常出口背後還有大量走私活動。正是基於上述原因,稀土價格上漲將會促使南非、越南、印度等其他國家開采稀土資源,同時也會刺激我國企業出口熱情,加劇我國稀土生產供過於求。這樣,一旦麵臨更多的競爭者,國內一些小的稀土開采企業將很可能最先“倒戈”,通過降價來保證自己的出口,從而使我國稀土出口重新陷入價格戰誤區,並進一步阻礙我國稀土行業整合步伐。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如果過分強調政府強製指令和壟斷價格,可能會引起其他相關國家利用WTO訴訟等對我國不利的“報複”手段。據《泰晤士報》日前表示,一旦中國的相關限製稀土出口的規劃施行,日本和美國極有可能會向WTO提起申訴。中國出口的進一步收緊可能會結束中日之間關於這一問題的禮貌磋商。

  王新林表示,具有儲量優勢的中國企業無論從保護稀土資源、還是獲得稀土定價權的角度,根本上還是要大力推進兼並重組,組建大型企業集團。這其中如何減少和控製稀土企業數量最為關鍵。

  王新林認為,稀土開采和冶煉分離都具有一定汙染性,在限製出口和生產的同時,應該從環保方麵設定更加嚴格審查標準和準入門檻,根據標準淘汰現有不合格的企業,同時控製新增企業數量。

  背景鏈接一

  不久前,有媒體提前曝光了中國相關政府部門正在草擬之中的《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草案,引起了發達國家企業和政府的不小“恐慌”。

  根據相關草案,為了加大對國內稀土深加工的重視,今後中國稀土資源將主要供應國內市場。具體目標是,從2009年-2015年,中國稀土每年的出口量將控製在3.5萬噸左右。

  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是,國家將在2009年-2015年期間,將國內礦產品年生產量控製在13萬-17萬噸,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產量控製在12萬-15萬噸。

  在出口控製的同時,還將繼續調減稀土初級產品出口數量,鼓勵稀土新材料和應用器材產品出口;限製銪、鋱、鏑、銩、鐿、鑥等高附加值稀土產品出口;禁止各類稀土礦產品、混合氯化稀土、混合碳酸稀土等稀土鹽類產品出口。

  “上述擬議中的政策,無疑讓一直以來大量依賴中國稀土資源的國家和企業感到擔心。”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王新林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實際上,為了規範稀土行業的發展,中國從1998年開始實行稀土產品出口配額許可證製度。

  2005年,中國政府取消了稀土出口退稅,壓縮了出口配額企業名額。2006年4月,中國國土資源部停止發放稀土礦開采許可證,同年11月1日起,中國政府還對稀土和矽鐵等商品加征了出口關稅。

  背景鏈接二

  原本定於9月17日給出審批結果,但澳大利亞政府再次推遲公布對中國企業收購澳稀土公司股份的審核結果。有分析指出,此舉是防止中國進一步加強對世界稀土資源的控製。

  今年5月,中國有色礦業提出以約2.10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澳大利亞萊納斯礦業公司約51%的股份。目前澳大利亞外商投資審核委員會已經要求中國有色礦業遞交了三次申請,並一再推遲了公布審核結果的時間。從這點可以看出,澳政府對於這一交易將對世界稀土資源格局產生的潛在影響十分謹慎。

  據了解,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澳大利亞萊納斯礦業公司和ArafuraResources公司在去年冬天失去了資金支持,其兩個稀土礦開發項目也麵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中國有色礦業和江蘇華東有色金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此時試圖分別收購這兩家公司51.7%和25%的股份,而這兩家澳大利亞公司也正需要資金完成新礦的建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