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淘寶實錄

介紹在美國收藏中國古玩的經曆,分享收藏的快樂。歡迎交流cnantique@gmail.com。
正文

原創:海外淘寶實錄之七-海外常見的其他類別的中國古玩(下)

(2008-10-15 08:00:59) 下一個

剔紅
剔紅是雕漆工藝的一種,就是在器物上刷上一層又一層厚厚的朱漆,等幹後再雕刻出浮雕的紋樣。這是一種曆史很悠久的工藝,在春秋戰國時的墓葬中就有出土, 但大量運用也是在明清兩代。海外常能見到的剔紅器物,基本都是清代以後的,大部分都是民國以後出口的,包括很多現代出口的工藝品。收藏價值高的是明代或清代早期的作品,尤其是出至宮廷的器物。

下麵這件剔紅蓋盒,購於中部一家拍賣行,主題紋飾是幾組文人悠遊的場景,雕工精湛老辣,底下落了“大清乾隆年製春壽寶盒”的款,是出至清代宮廷造辦處的精品。宮廷造辦處, 又稱”百工坊“, 是朝廷
集中了各地的能工巧匠,為宮廷打造各種休閑和擺設的玩物的作坊。筆者購得的這個剔紅蓋盒, 品相甚差,口沿上下多處破損,器物本身還有多處裂痕,後來以16萬人民幣售出。

下麵這對剔紅六方瓶,購於西海岸的一家古玩店,底下也有乾隆年製的款, 但卻是清代中晚期的民間擺設器物,工藝也算是同類中的精品,尤其是保存完好,還帶了原配的紅木座,以10萬人民幣的價格轉讓。

竹雕
竹雕盛於明代晚期,當時的江南一帶,大部分竹雕高士都集中在江蘇嘉定和金陵一帶,尤其以嘉定朱鶴祖孫三代最為著名, 號稱嘉定三鬆。嘉定竹刻的盛況,一直持續到清代的康雍乾嘉時期(1662—1820)。竹雕作品,尤其是富有文人韻味的竹雕筆筒,近幾年來市場表現不錯。在2005年的香港佳士得(Christies)春拍中,一件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圖筆筒以1140萬元創下竹雕筆筒的最高價。此筆筒出自清初上海嘉定著名竹刻藝人顧玨之手。

好的竹雕作品, 在海外並不多見,筆者本人也隻買到過幾件而已。下麵這件筆筒,購於南部一家拍賣行,清代中期的作品,無款,但工藝頗為精湛,人物刻畫生動自如,後來以7萬人民幣售出。

犀雕
犀牛屬稀有物種,其角又是名貴的藥材,據說能解毒。犀雕同樣盛於明清兩代,犀牛角材料極為珍貴,犀雕器物通常都身價很高。犀雕在海外並不多見,拍賣上偶有出現,通常價格都不低於數萬美元。筆者幾年來便宜買到過的犀雕一共就2次,下麵這件清早期的犀雕葫蘆洗,筆者購於一家小拍賣行,當時沒寫是犀雕,而是和一堆雜七雜八的亞洲古玩放在一起最為同一個lot拍賣的。當時目錄上隻有張小圖,但感覺不是尋常的東西,當下去問拍賣行索要了詳細的圖片,後來以不到6000美元的價格拍下。這件犀雕葫蘆洗很快被國內一個藏家以18萬人民幣買去,幾個月後,此人把這件東西送到了07年香港佳仕得(Christies)拍賣, 拍出了40多萬港幣。

牙雕
象牙雕刻曆史悠久,但大量盛行也是明代以後的事,今天國外古玩店中中國的象牙製品頗多,大多數是民國以後出口產品。象牙出口直到前些年中國加入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才終止。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新的象牙和犀角製品是不能出境的。象牙和犀角製的古董出境話都需要證明,隻有1936年代前的製品才可出境。通常拍賣行或鑒定機構都可以出具年代證明。這套八仙是清代晚期牙雕精品,人物造型生動,神態自然,更難得的是八仙成套,保存完美。筆者拍至南部一家拍賣行,後來以12萬人民幣轉讓。

下麵這個象牙同樣拍至南部一家拍賣行,也是晚清的作品。工藝在同類中也算精細的,後來以2萬人民幣轉讓。

雜項的範圍很廣,筆者這裏隻寫了些海外容易碰到的,同時市場表現還不錯的一些類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