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講述老兵的血色故事:一號警戒陣地 zt

(2009-04-30 08:12:57) 下一個
講述老兵的血色故事:一號警戒陣地
2009年04月14日 11:36:03  來源:新華網

本文原題《一號警戒陣地》,原載於《世界軍事》雜誌2009年第4期,作者金昊,編輯王立鵬。





戰爭的回憶大都是浸著血色的,所以如荼靡之後的彼岸花,粲然的殷紅令人過目難忘。老兵的故事亦是滲著血色的,因為回憶的火把也都蘸著血……

19比1的參戰機會

上前線!

三個字,千鈞重。和平了幾十年,解放軍將士已經久違了這道命令。

這3個字麵前,好漢孬種,纖毫畢現。無論中外軍隊,領受這道命令時,既有扔下遺書慨然赴戰的勇士,也不乏驚恐得抱著槍大哭的士兵。

25年前,南疆事緊。

某陸軍學校領到了90個畢業學員代職參戰的名額。那一年,有1700名畢業學員。參戰的消息宣布後,校方收到了1700份請戰書。這1700人都是步兵、炮兵和偵察分隊指揮專業的學員。每個學員都再清楚不過,自己的專業,意味著一旦參戰,將被派往最前沿,甚至是孤軍深入敵後。盡管如此,1700名畢業學員,全部遞交了請戰書。

1700名剛剛經過軍校錘煉的鐵血軍官。90個珍貴的參戰名額。入選率19∶1。選拔異常嚴格,絕對的優中選優。

平時成績不優秀者,淘汰!

軍事技能不拔尖者,淘汰!

體能素質不過硬者,淘汰!

頭腦反應欠機敏者,淘汰!

淘汰!淘汰!淘汰……

這既是為部隊負責,也是為學員本身負責。戰區位於熱帶山嶽叢林,地理環境和氣候狀況均十分惡劣,而我們的對手又久經戰爭鍛煉,不僅狡猾殘忍,而且擅長叢林作戰。

屠惡狼,需利刃。經過層層選拔,陸校選出了90名參戰學員,步兵分隊指揮專業的尖子學員老蔡(本人謙稱)名列其中。在畢業同學各奔崗位時,這90人與外單位選拔的30名軍事尖子一起,在陸校開始了臨戰訓練。

臨戰訓練的強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先是體能。有過軍校經曆的人,恐怕對體能訓練都刻骨銘心。解放軍初級指揮院校的體能訓練,其強度是任何一支外軍都難以想象的。而臨戰訓練,體能訓練的強度較之平時又拔了一個檔次。

學員們每天一睜眼,就是一個5公裏負重越野。如果19分鍾沒跑到,那你就不用跑了--因為那意味著如果在熱帶山嶽叢林的戰場上,你已經報銷了。老蔡回憶,當時戰友們全部能跑進17分半。

人們大多知道男子100米的世界紀錄在9秒多,但很少有人知道5公裏負重越野17分半是個什麽水平?記者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一些青年網友討論解放軍5公裏越野的帖子,倒是能給我們一個感性的認識。

留言一:我大學畢業體育考試的時候,1公裏跑了3分40秒,進了係裏前十,就那樣差點沒把屁股跑下來,整個人快崩潰了!!要跑5個一公裏,完了!!

留言二:我高中是體育生,專練5000米,當時19分26秒就是紀錄了。我才發現,自己差得太多了!

請注意,這裏所說的都是徒手輕裝跑的成績。翻回來再看陸校的體能訓練,真是令人肅然起敬。5公裏負重越野,每公裏的平均速度與徒手跑1公裏的大學生相同。這就是將要上戰場的解放軍的素質。

早上的5公裏過後,是各種戰術和戰鬥技能的強化訓練。經過陸校幾年的訓練,打槍、投彈對學員們早已是家常便飯了。就像考前複習之於學生一樣,臨戰訓練不僅讓學員們鞏固複習已經掌握的戰術戰鬥技能,而且還要放在實戰背景下,對各項技能進行拔高。射擊,不僅要準、要快,還要在不允許瞄準的條件下,進行相對準確的概略射擊。實戰中,很多情況下士兵是來不及仔細瞄準的,必須用準確猛烈的概略射擊壓製敵方。臨戰訓練還非常重視投彈。不僅要求遠,還要求準。此外,學員們還每周進行一次1萬米武裝越野。

臨戰訓練中,有一項學員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課目,就是熟悉對手的武器。這種訓練極具實戰色彩。自己的彈藥打光了,敵人的槍撿起來要會用,要能打得響。戰場極端情況下,這是救命的本領。由於常年作戰,敵人的武器裝備比較雜,既有蘇製、美製、法製,也有中國援助的,其中尤以地雷的型號和材質最為混亂。在工兵專家的指導下,參戰學員逐一過關,熟練掌握探雷、排雷的技術。後來的實戰證明,陸校安排的這些臨戰訓練是非常有效的。

經曆了脫胎換骨的臨戰訓練後,陸校參戰分隊登上了南下的列車。


上陣地?先過生死線!

上陣地?先過生死線!

進入戰區。學員隊拆散建製,分配到各作戰部隊。老蔡被分配到某部鋼刀英雄連。當晚,老蔡就換乘作戰部隊的帆布卡車,單車向前沿開進。

一路上,四周槍炮聲不斷,接老蔡的老兵說:蔡排長,這條路已經是戰區了,隨時可能出現敵情!老兵這話不是嚇唬人。這條路從邊陲小鎮起始,通向邊境線,中途又一分兩叉,一條通往老山,一條通往八裏河東山,是我方上前沿的必經之路,也自然成為敵軍重點盯防和襲擾的目標。

講到這兒,一個問題無法回避:敵人為什麽能跑到解放軍前沿陣地的後麵作戰呢?其實從對方的角度看,工事完備的防禦陣地就是一塊鋼,想啃但啃不動,道路不可能處處設防,相比防禦陣地,路上的目標是軟柿子。執行越境作戰的,大都是對方精銳的特工部隊。秘密滲透至邊境線中方一側,實施殘忍的特種作戰,是特工們的慣用手段。由於常年戰爭,從武裝滲透到敵後破襲,我們的對手已經在實戰中錘煉得爐火純青。就拿這條路來說,對方既可以將作戰小組隱蔽在路旁的山林中,用火力偷襲解放軍過往車輛,也可以派偵察兵潛伏在路邊,等解放軍通過時呼叫炮火打擊。

和敵人交過手後,解放軍部隊感受到對方特工的軍事素質是相當過硬的。他們藏得巧,打得狠,撤得快。我們看起來陡峭險峻的高山峭壁,特工們可以像猴子一樣靈活地攀躍。盡管上前線的解放軍部隊都經過了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但在特殊的熱帶山嶽叢林地帶,兩軍追逐時我們根本占不到什麽優勢。

卡車在山路上疾馳。行不多遠,司機突然一腳跺死了急刹車,緊接著掛上倒擋,猛轟油門。卡車瘋了一樣地向後倒去。車廂內,老兵一把把老蔡拽倒在車廂內:冷炮!幾秒鍾後,車前方一聲巨響,燃起一團火光。那位置不偏不倚,正是卡車正常行駛將要經過的位置。

這炮打得夠水平啊!老蔡很驚奇。

老兵的答話讓人感到脊背一陣發涼:不奇怪,路邊肯定藏著他們的特工。咱們讓敵人炮火盯上了。

炮彈炸響過後,司機加快了行駛速度,全神貫注地盯著前方。正如老兵所料,炮彈在潛伏特工的指引下,像長了眼睛一樣,追著卡車炸,如果不是汽車兵及時躲避,每一發都能要了這一車人的命。25年後,老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很感慨:要是咱們普通司機,那肯定就擱(炸毀)那兒了。前線的汽車兵那真是過硬!大夜裏在山路上開,眼睛得一直盯著前方。炮彈打過來會在夜空劃出火光。汽車兵能分辨出哪些炮彈是衝著自己飛過來的。一旦發現來襲炮彈,就馬上倒車,炮彈爆炸後再全力向前衝。那家夥不是開車,是拚命!

這是一場汽車兵和炮兵的較量。敵人的特工很老練。他們對卡車行駛的位置估算得很準,不斷為炮兵修正距離。於是,山路上出現了這樣一幕:炮彈一發接一發地劃破夜空,追著卡車炸。卡車時而全速開進,時而急刹車倒車,每一發炮彈的炸點,都在車前不遠處。這就是當時戰地汽車兵常要麵對的最為危險的突破生死線。

卡車艱難地開進。漸漸地,炮彈的炸點不再那麽準了。這意味著卡車已經遠離了敵特工的潛伏點。汽車兵打贏了這場對敵炮兵的不見麵的戰鬥。戰爭結束二十多年後,國內一些軍事愛好者自駕車重走過那條路,並且留下了這樣的記敘:土石路由於雨水的衝刷,路麵變得凹凸不平,車行在上猶如野馬一樣顛簸,底盤低的轎車、麵包車絕對無法適應這樣的路麵狀況,車在並不寬闊的山路上左右搖晃往前奔,車不時地向山邊傾側,順著眼睛的餘光看到的是旁邊深深的山溝,除了緊緊抓住把手以外別無他法。

讀過這些文字,回想當年的汽車兵,著實令人感慨:這樣的軍隊,必定無堅不摧。

距敵不過1000米

一路艱險,老蔡終於上了前沿。鋼刀英雄連駐守在八裏河東山某防禦陣地。提起那場戰爭,人們可能更多地會想起老山,老山英雄也成為了那個時代解放軍戰鬥英雄的代名詞。其實,八裏河東山與老山一樣,都位於邊境線上。作家薩蘇曾經這樣介紹當地的地形:張開嘴,把下巴使勁往前推,您的下頜就是一張老山的地形圖,嘴裏是中國,唇外是對方。國境線的兩處界碑,一處是您的左槽牙,一處是您的右槽牙。老山主峰呢?就是您左邊的虎牙,您右邊的虎牙是八裏河東山。

八裏河東山的防禦陣地,實際上是由沿著山勢構築的若幹個陣地組成,南北一線排開。陣地正麵寬約1300米,縱深約400米,地勢為南北低,中間高。西陡東緩。

文字的描述總顯枯燥。在接受采訪時,老蔡在筆記本電腦上點開了一幅八裏河東山陣地的地圖。整張圖布滿了彎曲的黃色等高線,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圖左側的等高線間距密集,而右側則間距較大,這就是所謂的西陡東緩--朝中國的一麵坡度陡峭,朝對方的一側坡度較緩。顯然,這種地形並不利於解放軍作戰。

因為軍事素質過硬,老蔡被連裏分配到最前沿,任2排代職排長。他的任務,是帶領一個步兵排,守衛一號警戒陣地。一號警戒陣地坐落在一個小山包緩斜麵上,對麵的山就是異國的土地了,目視可以看到敵陣地上的各種工事。敵我陣地間,是縱深大約1000米、長滿熱帶密林的窪地。所謂一號警戒陣地,就是在山坡上沿山勢構築的兩道戰壕。這個陣地雖不大,卻是主陣地伸出的觸角。敵人進攻,繞不開這裏。而一旦這裏打響,主陣地就會進入戒備,敵人的偷襲就打不成。

戰爭對基層指揮軍官的鍛煉是無可替代的。一進戰區,老蔡就入戲了,之前在連隊和軍校裏所學習的一切軍事業務,統統被戰場激活了。2排是個加強排,除了3個步兵班外,還配屬了一個高機班和一個重機班。老蔡首先調整了高機班和重機班的戰鬥位置,為高射機槍和重機槍明確了各自的射界。3個步兵班也重新進行了調整。老蔡發動老兵們展開了軍事諸葛亮會議。敵人從正前方進攻、敵人從兩翼進攻、敵人在夜間偷襲、敵炮火襲擊,老蔡為每種敵情都設置了應對方案。為了防止敵方夜間偷襲,老蔡還特別安排,每天晚上都以一個班的兵力潛伏在陣地前沿。老蔡知道,這個加強排的54名士兵,都在默默地盯著他,看這個年輕的排長能不能帶領他們打贏戰鬥。在這樣的陣地上,如果戰士對排長沒有信心,代價將是用血來計算的。

老蔡上陣地後,敵人組織過多次小規模偷襲。2排依據老蔡的作戰方案,每次都能及時發現,並成功將敵擊退。經過實戰檢驗,戰士對老蔡越發信任。也就在這時,真正考驗一號警戒陣地的時刻,來了!

意料之外的反偷襲作戰

1984年9月29日,是個星期六。那天淩晨,天上沒有月亮,陣地上一片漆黑。0時20分左右,正在夜間潛伏觀察的老蔡發現,陣地前方的草木有響動。其實,草木發出響動是很平常的事情,風吹過,野生動物經過,草木都會發出聲響,一般人很難辨別。接受采訪時,老蔡告訴記者,如果是林間的小猴跑過,草木響聲是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的一條線,並且聲音是一過性的。但那天的響聲明顯不是,響動很輕微,時響時止。一定是人!

老蔡立即組織部隊進入陣地。這時,敵人距一號警戒陣地的第一道戰壕已經很近了。就在敵人忽然出現在陣地前時,從戰壕裏飛出了數十顆手榴彈,在陣地前炸成一片。爆炸聲中夾雜著人的叫喊聲,不用問,那是敵人的動靜。

與電影電視中激烈的戰鬥場麵不同,一號警戒陣地上真正的反偷襲作戰,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刺激,這主要是實戰反偷襲中,戰士們使用的武器比較獨特。影視劇中,士兵戰鬥主要靠步槍和機槍,但在反偷襲作戰中,戰士們主要靠的是手榴彈和定向雷。夜間作戰,最忌暴露目標。槍在夜間發射時,槍口的火焰會暴露自己的位置。再者,偷襲的敵人躲在暗處,戰士們也沒法瞄準,隻能對著有可能藏敵的地方掃射,擊中敵人的概率不高。然而實戰中,隻要你的槍開火,幾秒鍾內敵人的子彈就會射過來。因此,用槍打風險太大。

手榴彈就不一樣了。手榴彈出手很難被發現,飛到敵人跟前一炸就一片。特別是戰士們根據老蔡事先製訂好的反偷襲方案,有組織地投彈,殺傷效果更好。在一個小範圍內,集群手榴彈比炮火支援的效果還好。因為手榴彈效果好,戰士們也特別偏愛這種武器。在戰壕內,戰士們挖出了一些大小不等的儲物盒,裏麵塞上幾枚已經擰開蓋的手榴彈。戰位上,也擺放著一箱箱手榴彈。在當年的一張相片中,記者發現老蔡的胸前居然也別著一顆手榴彈。這顆手榴彈的用途,人們可想而知。

打手榴彈也是很有學問的。其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防敵反投。以往投彈訓練,按要求是戰士將手榴彈擰開蓋,把拉火環鉤在小拇指上,然後投彈。由於當時使用的木柄手榴彈沒有碰炸引信,這種投彈方式往往造成手榴彈落地卻還沒有爆炸,容易被敵人反投回來。於是,前線的戰士們投彈,都是一手持彈,一手拉開拉火環,等上瞬息再出手。這樣一來,手榴彈不僅不會被反投回來,而且是往往剛飛到敵群上空就淩空爆炸,殺傷力陡增。但可想而知,這種投彈方法對心理素質和戰鬥技能的要示是很高的。木柄手榴彈標稱是拉開拉火環3.7秒後爆炸,不過實際上每顆彈時間相差甚遠,最短的拉燃後2秒就炸了。戰士們在戰鬥中發現,同一批次的手榴彈,引爆時間基本一致。於是,每一箱手榴彈運來後,戰士們投上幾顆,就可以運用自如了。

另一個法寶是定向雷。定向雷外型是一個綠色的方盒子,裏麵裝有大量鋼珠,可以絆發,也可以電控引爆。爆炸時,鋼珠向臨敵的一麵噴射,威力巨大。戰前,老蔡親自帶人將定向雷布設在敵方偷襲的必經之路上。這次反偷襲中,2排的定向雷戰果頗豐。盡管戰後敵人將屍體都搶了回去,但布雷的地方留下了大量軍裝殘片,和浸入泥土的血跡。


驚險的敵前搜繳

9月29日的反偷襲作戰,2排打得幹淨利索,斃敵多人,無一傷亡。當晚,敵軍對我多個陣地發起了偷襲。一號警戒陣地的作戰結束後,相鄰陣地都響起了劇烈的爆炸聲。特別是左鄰陣地,戰鬥尤為激烈。老蔡想組織部隊趕去支援,但根本不趕趟。一號警戒陣地距離左鄰陣地,直線距離不過1000米,但要靠步兵運動過去,至少要4個小時。事後,消息傳來,左鄰陣地傷亡了一個班的兵力。

戰後,部隊分析敵人之所以敢大規模偷襲我陣地,在陣地前的窪地密林中一定潛伏著特工,偵察我陣地的地形和部署。上級命令,副連長和2排長老蔡帶一個分隊從陣地前出,對陣地前的密林進行搜繳。

搜繳,是當時最危險的行動。搜繳意味著脫離陣地的防護,也意味著極有可能與敵方作戰能力最強的特工短兵相接。一旦遭遇,人家在暗處,我們在明處,傷亡很難避免。行動前,老蔡和副連長把十幾人的搜繳分隊分成若幹個3人小組,並且再三強調:搜繳時,組與組之間不能拉得太遠,保持目視距離。一旦遭遇敵情,方便相互增援。

在講述搜繳這一段往事時,老蔡還透露了一個關於武器選擇的細節。搜繳行動,槍一定得順手。在槍的選擇上,老蔡更偏愛國產79式衝鋒槍。這一點多少讓記者有些意外。79式衝鋒槍因為輕便,是當時解放軍偵察分隊首選的一款衝鋒槍,發射51式7.62毫米手槍彈。不過老蔡看中的,是其超過1000發/分的超高射速。然而,長期以來高射速一直被人們視為是79式衝鋒槍的缺陷。高射速下,20發的彈夾轉眼就打光了。老蔡解釋,在熱帶叢林中作戰,一旦遇敵人近距離遭遇,首先要用猛烈的火力壓製住敵人,這一點,79衝鋒槍比81步槍猛。由於是分隊作戰,當尖兵的79衝鋒槍打光子彈後,可以得到其他士兵的火力支援。看來,79式被冠以叢林衝鋒槍的綽號,並非浪得虛名。

進入密林後,戰士們果然發現了敵特工留下的痕跡。敵人真的來過!為了保障陣地安全,副連長和老蔡決定繼續前進。搜繳分隊在密林中艱難地行進。沒進過熱帶山嶽叢林的人想象不出那裏地形的艱險,其間藤蘿纏繞,林密草深,地圖上標示幾百米的距離,真走起來,得用上幾個小時。由於缺乏參照物,不知不覺中,搜繳分隊迷失了方向。

行進間,尖兵組發現前方不遠處是一個陣地,但陣地上士兵的軍服卻不是解放軍的。大家馬上意識到,這是敵軍陣地前沿了。敵哨兵看到這一隊人馬,也嚇傻了,愣在原地。副連長馬上下令:向相反的方向撤!快!快!!

那是真正的千鈞一發。在敵人陣地前,一旦交火,這十幾人的小分隊根本沒有招架之功。此時,戰士們已經在密林中跋涉了幾個小時,體力消耗極大,而敵人在山嶽叢林中的行進速度又極快,如果被追上,犧牲是幸運的,一旦被俘就萬劫不複了。那一刻,所有戰士都擰開了胸前光榮彈的蓋子。

能不能擺脫敵人,副連長和老蔡心裏也沒底。根本找不到回去的路,搜繳分隊隻能按照敵陣地的相反方向疾進。副連長在前開路,老蔡斷後。突然,一道幾十米深的地裂攔住了去路。這道溝有六七米寬,人躍不過去。如果繞,那肯定被追兵堵個正著。官兵們隱約聽到了叢林中有響動,真急得眼裏冒火。搜繳分隊沿著溝邊走了一段,發現一棵倒下的大樹正好搭在溝的兩岸。那棵樹的樹幹已經朽了,用手一戳就碎一個洞,但副連長半秒鍾都沒有猶豫:過!隨即第一個爬了過去。

誰都知道,第一個過和最後一個過,是最危險的。老蔡依然斷後,握著衝鋒槍警戒。戰友們一個個爬了過去。就在老蔡通過的時候,被十幾人踩過的樹幹承受不住了,一下子折斷。老蔡手疾眼快,抓住了崖壁的一根藤蘿。

戰士們揪著子彈袋,把老蔡拉了上來。搜繳分隊繼續拚命地回撤。終於,前方出現了解放軍的防禦陣地。但沒想到的是,又一波險情開始了。搜繳分隊前方,不是他們出發的一號警戒陣地,是團偵察排的防禦陣地。偵察排發現這一小隊人,以為是敵軍偷襲,陣地上的輕重武器一起瞄準搜繳分隊。

危急時刻,老蔡帶著大家高喊:我們是2排的!聽到漢語喊聲,陣地沒有開火。但敵特工也會用漢語使詐,偵察排陣地毫無動靜。老蔡趕緊讓戰士喊各自在偵察排的老鄉的名字。這招現在看來稀疏平常,但在當時情境下,腦子不靈活還真就一下子想不到。在陣地前僵持久了,難免造成誤傷。老蔡的果斷處置,把剛從敵前逃回來的搜繳分隊,最終送回了自己的陣地。

時光飛逝,25年光陰如白駒過隙。采訪老蔡時,正值2009年春節。窗外,時有鞭炮聲響起。

記者問:這爆竹聲和當年的槍聲像嗎?

老蔡答:戰場上,沒聽到槍聲前,先聽到子彈從耳邊飛過的呼嘯。

記者無語。臨別,老蔡對記者說:我的一位同學,就留在八裏河東山了。如果你采訪時經過,一定替我去看看那位同學,給他灑些酒。他叫王偉,在麻栗坡烈士陵園,第574號墓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