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將密集發射3艘神舟飛船和1個實驗空間站 zt

(2009-03-05 16:19:10) 下一個
中國將密集發射3艘神舟飛船和1個實驗空間站
時間:2009-3-5 13:15:18 人民網



“天宮1號”小型空間實驗室模型,結構不同於以往的三段式的神舟飛船,外形為兩段式,主體為短粗的圓柱型,直徑比神舟飛船更大。大致可分為兩艙結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資源艙內有火箭發動機、太陽能電源裝置等,可為“天宮1號”提供動力。“天宮1號”的重量和神舟七號差不多,約為8噸。

  人民網科技北京3月4日電 (記者趙竹青)“神七任務圓滿成功後,我國載人航天已經完成‘第一步’,邁入了‘第二步’。火箭隊伍正在進行新火箭的設計工作,目前進展順利。”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梁小虹向記者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天目前的進展情況。

  “為了滿足載人航天的第二步任務要求,火箭設計隊伍正在進行新火箭的‘改’和‘換’的工作,相當於在原來的火箭基礎上進行重新設計。”梁小虹指出,火箭單機有201項產品技術狀況變化:其中新增的產品有44項,全新的設計產品有56項,設計改進有87項,這些設計的工作量非常大。

  梁小虹表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計劃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期間,完成4次發射任務——三艘“神舟”飛船和一艘“天宮一號”的發射,這也是我國載人航天曆史上發射密度最高的一次,在這之前要完成火箭的設計、試驗、生產以及靶場的合練,為了發射任務能夠如期順利完成,火箭設計隊伍目前正在緊張地工作著。

  他說,2008年神舟七號飛船剛剛發射成功,火箭隊伍就不顧疲勞地立刻投入到載人航天二期的研製活動中了,“目前正在埋頭苦幹,整個隊伍狀態很好。”



按計劃,神舟9號將與神舟8號的留軌軌道艙實現無人對接,作為太空交會的第一次演練(神舟7號由於實施太空行走,軌道艙進行改造,任務完成後不留軌)。



此後,“天宮1號”將與載人的神舟10號先後發射,實現有人對接,圖為對接想象圖。






飛船與大型飛船的對接將類似於阿波羅-聯盟對接——阿波羅-聯盟對接是曆史上第一次由兩個國家合作的載人航天任務,由美國和蘇聯於1975年7月執行。美國利用登月計劃取消後剩餘的阿波羅18號飛船和蘇聯聯盟19號飛船進行了對接。自此奠定了載人航天國際合作的基礎。



中國第一代小型空間站“天宮2號”構想圖,它將在2012年左右發射,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係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未來神舟1×號飛船與“天宮2號”對接想象圖,“天宮2號”比神舟飛船更大更重,可能需要新型火箭發射。



中國部分近地軌道火箭(左起):長征一號B、長征二號C、長征二號E、長征二號E(A)。長征二號E是目前中國已有的近地軌道發射能力最強大的火箭,近地軌道發射能力9.2噸;長征二號F是發射載人飛船所專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增強型號,長征二號E(A)將換裝更為強大的助推器,近地軌道發射能力可望增加到12-14噸,它還將使用更大的5.2米整流罩。



中國火箭同比例側視圖(左起):近地軌道係列——長征一號B、長征二號C、長征二號C/SD、長征二號E、長征二號E(A),地球同步軌道係列——長征三號、長征三號A、長征三號B、長征三號C。



航展上展示的中國太空空間站模型——左側為神舟飛船,右側為中國第一代小型空間站,應為“天宮3號”。“天宮3號”將在2015年前發射,主要負責完成驗證再生生保關鍵技術試驗、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在軌試驗等,還將開展部分空間科學和航天醫學試驗。“天宮3號”體積重量比“天宮2號”更大更重,估計在13噸左右,必須使用新型火箭發射。



長征二號E(A)火箭將是長征五號係列火箭研製成功前,中國所能製造的最強大的火箭



國際空間站,由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巴西等聯合參與,是目前人類載人航天的活動中心。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俄羅斯曙光號功能貨艙進入預定軌道,同年12月,由美國製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升空並與曙光號連接,2000年7月星辰號服務艙與空間站連接。2000年11月2日首批宇航員登上國際空間站。自此之後,國際空間站上就保持至少兩名乘員,運行在近地點319.6公裏,遠地點346.9公裏,軌道周期91.20 分鍾,傾角51.63°的軌道上。國際空間站由許多個太空艙組成,骨幹功能艙的重量在22-23噸左右,由美俄分別負責發射。目前國際空間站仍在補充新的功能艙,最終總重量可望達到400-500噸。



中國未來的100噸級長期有人的大型空間站想象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