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媒體稱日本最大驅逐艦下水刺激中國建航母

(2009-03-21 17:46:39) 下一個
美國媒體稱日本最大驅逐艦下水刺激中國建航母

2009年3月22日 07: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駿 選稿:趙菊玲

  東方網3月22日消息:本月18日,被外界視作“準航母”的日本最大驅逐艦“日向”號開始服役。盡管日本軍方言辭閃爍,拒絕承認這是一艘航空母艦,但其各項技術指標不僅遠超日本現有驅逐艦,甚至超過一些國家的輕型航母。美國《僑報》21日刊文稱,對於日本此舉,周邊國家高度關注,中國軍方和民間要求建造航母的聲音也愈加強烈。文章內容摘錄如下:

  近年來,有關中國建造航母的話題,一直為西方媒體所津津樂道。隨著一波波炒作與臆測,西方一些人已經為中國“造”出了一支又一支航母戰鬥群,但中國真正自己建造的航母仍然“千呼萬喚不出來”。

  當然,造航母是一個牽扯到經濟、技術、政治等多方麵的係統工程,需要考量多個因素:

  ——首先,要不要造航母?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國擁有18000多公裏的海岸線,領海麵積473萬平方公裏,大量海域和島嶼因存在“爭議”而被“霸占”。這一片海域,不僅是中國的貿易運輸線、能源供應線,更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新邊疆。從海權戰略角度看,掌握製海權,航母是最有效的手段。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曠日持久。但無論是從戰鬥力,還是從威懾力來看,潛艇是無法望航母項背的。即使是“潛艇派”的鼻祖前蘇聯,也並不排斥航母的發展。我們看來,航母和潛艇之爭,不是誰有誰無的問題,而是誰主誰輔的問題。因此建造並擁有航母,可以說既是幾代國人的夢想,也是現實的需要。

  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劉華清在其回憶錄中曾透露,中國海軍早在1970年就已經開始論證建造航母。但隨著中國進入飛速上升時期,“中國威脅論”與中國的發展如影隨形。北京當局擔心造航母會引發過激反應,導致周邊國家的軍備競賽。因此,中國在考慮時,一度如履薄冰。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盡管中國的航母影子都還沒有,中國周邊國家卻此為口實,不斷擴張海上軍事實力:盡管日本憲法禁止向海外派駐武裝力量,但日本自20世紀90年代起,逐步為自衛隊派駐海外鬆綁,不斷擴大執行任務區域。近年來,日本更拿“中國造航母”當靶子,明造多艘“準航母”,暗組遠洋艦隊。另外,韓國的兩棲攻擊艦“獨島”號已於2007年服役。印度最近也宣布正在製造第一艘國產輕型航母……而由於遲遲未有航母,中國海軍遠洋防衛能力一直受到製約。目前,中國南海正因美國“無暇”號事件和菲律賓等國強占中國海島而極不平靜。

  “強敵環伺”,中國建造航母可謂箭在弦上。去年底,中國軍方一改昔日的低調與躲閃,以篤定從容的態度首次公開承認,將積極認真研究造航母。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為最終建造航母所發出的信號,似乎有更頻密的跡象。

  ——其次,能不能造航母?

  眾所周知,航母對設計、製造、材料等相關領域的要求很高,目前世界上隻有美國、俄羅斯、法國幾個屈指可數的國家有能力獨立製造航母。但通過長期的積累,中國裝備製造技術水平有了一定的飛躍,特別是造船業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造航母的條件已相對成熟。2007年初,國防科工委新聞發言人已明確表示“中國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而且,今天的中國國庫充盈,原先許多人擔心的經費負擔,現在看來都不是大問題。

  ——最後,何時造航母?

  在前兩個問題都解決後,隻剩下時間問題。中國到底什麽時間造航母最有利?依本報觀點,既然要造航母,當是越早越好。美國政府和軍事分析家估計,中國航母成軍不僅需要建造出艦體,還要培養成熟的指揮官,並對目前以軍區為主導的指揮框架進行大調整,中國擁有真正具備作戰能力的航母要到2020年。盡管此言論有“潑冷水”阻撓之嫌,但亦表明航母不是一天建成的,麵對複雜變幻的國際形勢,中國既然決定建造航母,越早付諸實踐就越有利。

  特別是當前尚未見底的金融危機,亦可成為中國建造航母的契機。一方麵,可有效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另一方麵也可幫助中國在未來全球戰略的變局中,擔負越來越多的責任。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被孫子視為用兵的最高境界。中國的“韜光養晦”,並不妨礙其“有所作為”。“止戈為武”——防禦性的軍事戰略與擁有航母並不矛盾。中國建造航母不是為了在海上稱霸,如同中國搞原子彈不是為了打核戰。中國擁有航母將會成為地區和世界範圍內軍事力量平衡的“製衡器”,以威懾強權、維護和平。

  有西方媒體猜測,中國將借4月在青島舉行海上閱兵之機宣布建造航母。但願這不是再一次的炒作“烏龍”,中國宜盡早用實力與行動讓世界適應中國的強大,而不再將之視為威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