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蘇聯戰略火箭發展:大半功勞應歸德國人 zt

(2009-02-07 13:51:54) 下一個
揭秘前蘇聯戰略火箭發展:大半功勞應歸德國人
時間:2009-2-6 17:42:28 軍事天地

  有俄羅斯曆史學家表示:“蘇聯引以為豪的導彈事業有一大半功勞應歸功於德國人。”最近,俄羅斯媒體發表文章,揭開了蘇聯軍備史上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944年10月,英國首相丘吉爾給斯大林發了一封私人信函。丘吉爾在信中說,納粹德國從當年9月8日起向英國發射了4300枚神秘的V-2導彈,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經皇家空軍偵察,這些導彈都是由德國佩內明德火箭中心設計開發的,該中心恰好位於蘇聯紅軍的進攻區域,丘吉爾請求蘇方允許英國專家進入紅軍進攻區域,以便搜集納粹導彈的情報。出於對英國的傳統戒心,斯大林把丘吉爾的來信視為重要情報,立即指示有關部門搶在西方盟國前獲取德國導彈。

  隨著納粹德國失敗的跡象日趨明朗,同盟國紛紛派秘密使團到前線,以求最先得到德國先進軍事技術。1945年6月1日,蘇聯專家組趕到佩內明德,但一些德國專家攜帶V-2導彈的關鍵圖紙向美軍投降,這令蘇方扼腕不已。原來美國也在進行絕密的“回形針”行動,目的是把所有德國導彈專家弄到手,並趕在紅軍到來前找到導彈技術設備並運回美國。圖林根州有德國最大的導彈工廠,美軍率先開進該州。後來根據同盟國分區占領的協定,美軍才不情願地撤離導彈工廠所在地,並拉走絕大多數有價值的設備。就在美國人撤離24小時後,蘇軍便進入圖林根州。麵對人去樓空的廠房,蘇聯專家組欲哭無淚。

  大規模召集德國工程師

  為彌補損失,朱可夫元帥決定實施“麵包換人”的計劃。朱可夫簽署命令,允許蘇占區單方麵開放邊界,開動所有宣傳機器向德國全境呼籲,隻要參與過導彈工作的德國人肯過來合作,蘇占區能提供充足口糧和優越的工作崗位。在美蘇占領區交界的小鎮卡本霍夫,蘇軍把黃油和麵包直接擺在檢查站邊上,還在一側掛出標語:“來吧,這裏有生存的希望。”這一招果然奏效,部分沒有跟美國人走的德國專家陸續匯集到蘇占區。赫爾穆特·格羅特魯普是其中最有價值的“收獲”,此人在佩內明德火箭中心專門負責製導控製係統的研究工作。

  莫斯科非常重視這批德國專家,蘇聯兵器工業部部長烏斯季諾夫專程趕到圖林根,經過調查,決定就地組建諾德豪森研究所,負責恢複V-2導彈發動機及其零部件的生產。由於蘇聯人對導彈還沒有形象的概念,諾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讓德國專家回憶整理出全套V-2導彈生產組裝流程。在克格勃軍官的監督下,格羅特魯普每天叼著煙鬥,對著掛在牆壁上的幾張導彈結構圖比比劃劃,時不時地用德語說出一些關鍵詞匯,旁邊的蘇聯專家則像學生一樣進行記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速記符號讓外人根本看不懂。很快,格羅特魯普等人就整理出了V-2導彈技術手冊和生產規範綱要。

  但諾德豪森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卻讓蘇聯領導人產生另一種憂慮。1946年初,駐德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領導人伊萬·謝羅夫上書斯大林,指責德國人參與蘇聯尖端導彈項目是一種“潛在威脅”,德國專家輕則從導彈研發上獲得經驗,也許還會幫助恢複德國軍事工業。再嚴重一些,那些德國專家中說不定有美英間諜隱藏其中,能夠很容易地了解到蘇聯導彈的研製進度。斯大林和其他蘇聯領導人經過商議,決定迅速移送3500名德國工程師、技工和他們的家屬到蘇聯境內。為了避免出現德國專家大量出逃的情況,轉移計劃在整個蘇占區同時展開。

  1946年10月22日,約一個團的蘇聯士兵出現在諾德豪森研究所的德國專家住宅門口,以命令式的口吻通知他們準備前往蘇聯

  莫斯科近郊的波得利普基車站成為德國專家的第一站,蘇聯在這裏成立了第88研究所,格羅特魯普繼續擔任德方專家組組長,後來該研究所又轉移到卡普斯京婭爾靶場。但蘇聯內地專家對德國專家的信任度更低,他們毫無表情地接收從德國運來的物資和資料,德國專家隻能從事幾項簡單的工作:協助編寫有關V-2導彈的文件,進行關於彈道導彈、地對空導彈和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前景研究等。

  1947年10月18日,蘇聯以V-2導彈為藍本設計製造的第一枚國產彈道導彈R-1實現了首次試射,10月20日又進行了第二次試射,雖然導彈都飛了起來,但試驗結果顯示導彈飛行了231公裏,卻偏離目標達180公裏,要知道導彈沒有準確度就無異於“飛在天上的瞎子”。蘇聯專家忙碌了半天,還是沒有查明原因。烏斯季諾夫隻得邀請德國專家來協助解決。德國專家很快查出有害幹擾的原因,做了必要修改後,導彈的命中誤差果然縮小,烏斯季諾夫非常高興,下令獎勵每位德國專家及其助手1.5萬盧布和一桶伏特加酒,當時一名蘇聯高級工程師的月薪也隻有1000盧布。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蘇聯人從德國專家那裏學到了豐富的試驗經驗,在導彈國產化接近尾聲的時候,德國專家又被有意無意地隔離開了。

  冷戰開始後被遣返回國

  1947年底,蘇聯政府把第88研究所的德國人送到莫斯科以北200公裏的格羅多姆利婭島上,以方便集中管理。這座小島被謝利格爾湖環繞,環境閉塞而優美,蘇聯政府在島上專門修建了貴賓樓,供德國專家居住,島上四周圍有鐵絲網並有蘇軍警衛。盡管當時蘇聯仍處於食品短缺狀態,但德國人的日子還算過得不錯,假期裏他們還可以輪流去莫斯科大劇院看芭蕾舞。

  1948年6月,第88研究所接受上級下達的G-1遠程彈道導彈研製項目,方案領導和總設計師都由格羅特魯普擔任。同年9月,格羅特魯普小組便將G-1設計方案提交研究所科技委員會審核,該方案的設想新穎而具有創造性,導彈性能將超越美國正在進行的阿特拉斯遠程導彈。如果蘇聯全力以赴的話,或許能夠先於美國得到射程覆蓋大半個地球的彈道導彈。

  但這時蘇聯政治風向卻發生巨大變化,由於東西方冷戰爆發,作為蘇聯最高科學研究機構的蘇聯科學院提出“與一切討好西方的行為作鬥爭”的口號,甚至一些科學術語也取消了拉丁字母的書寫方式。在這種環境下,由德國人主持蘇聯最尖端的導彈項目成為泡影。烏斯季諾夫曾爭取多次,但都被上級拒絕了。西方曆史學家認為,G-1導彈如果能上馬,蘇聯無疑會在冷戰最初幾年取得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核大國地位,而不是在1970年以後。鑒於美蘇兩強都在發揮德國導彈專家的餘熱,西方媒體曾編出一個流傳很廣的冷戰笑話:當美蘇導彈在空中相會時,它們都能夠用同樣的母語——德語互致問候。

  1950年,已經大體掌握了德國導彈技術的蘇聯開始遣返德國專家。1951年12月,第一批德國專家回國,最後一批於1953年回國,格羅特魯普如同沉船的船長一樣,帶領家屬最後離開了美麗的格羅多姆利婭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