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學者:中國檔案開放程度比日本高 zt

(2009-01-20 14:21:50) 下一個
美國學者:中國檔案開放程度比日本高
時間:2009-1-20 15:44:39


  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正式宣布:1961年至1965年形成的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對外開放。那麽,這批檔案的分量如何?外交部又是如何進行這項檔案解密工作的?2008年12月29日,本報記者到外交部實地調閱了這批檔案,並采訪了相關負責人。

  1.《檔案法》催生外交部解密檔案

  2008年12月29日下午北京寒風呼嘯,《青年參考》報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朝陽門南大街的外交部南配樓。顧名思義,南配樓就在外交部大樓的南邊,與醒目的外交部大樓隔著一條馬路。在南配樓入口處,記者先走進登記處。在來賓登記表上,記者看到在訪客單位一欄,填寫著廈門大學、北京大學等機構,記者心想,不愧是外交部管理檔案的地方,真是“出入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開放檔案借閱處在南配樓的7層,坐電梯上去,抬頭就看到一塊黃銅牌匾,上麵用黑字寫著:“外交部開放檔案借閱處”。

  接待《青年參考》報記者的是外交部檔案館鑒定開放處的張素林處長。張素林女士先向記者介紹了本次開放檔案的基本情況。張素林說,2008年11月12日解密的這批檔案共有41097件,形成於1961年到1965年。這批文件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各類請示、報告、談話記錄、來往電報以及照會、備忘錄等外交文書。

  公布的文件占了這個時期所有文件的70%左右,這個比例已和其他大國很接近了。例如,美國1975前的外交檔案有近95%都已開放,俄羅斯開放了外交檔案總數的80%~90%。

  記者隨即問到外交部為何要開始解密檔案這項工作。張女士說:“這是依法行政、政務公開的需要。”目前,沒解密的多是一些部裏的行政管理文件,涉及國家外交事務的很少。

  張女士解釋,這還得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下簡稱《檔案法》)說起。1987年,我國製定了《檔案法》,1988年正式實行。那時候的《檔案法》規定,涉及軍事、外交的,可以在50年後開放。

  但是,《檔案法》在1996年又有所修訂,改為一般檔案保管期滿30年後開放,但如果涉及軍事、外交的,可以另定期限。這樣一來,外交部的很多檔案就麵臨需要解密的問題了。1997年,外交部開始醞釀解密檔案,但外交檔案解密不是小事,部裏非常慎重。經過多方調研,並借鑒其他國家和國內其他部門的做法,最終確定了外交檔案的具體解密原則、操作程序等。經過一個時期的準備,外交部1999年成立“開放檔案鑒定小組”,正式啟動檔案解密工作。

  “萬事開頭難”,到了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終於開放了第一批外交檔案。文件形成時間為1949年到1955年。在2004年7月19日和2005年1月10日,外交部還兩次開放了1949年到1955年的文件。至今,1949年到1955年的文件,共有15003份解密。

  2006年5月10日,外交部1956年到1960年形成的檔案正式向社會開放。這批開放檔案共25651件,366551頁。

  2.“絕密”文件約占1/3

  由上麵的一係列數字可以看出,外交部文件解密的數量和比例都在上升。張素林處長透露,這是因為“我們最開始是手工操作,還沒用計算機係統管理,工作效率低”。

  後來,所有檔案都先掃描,生成PDF文件。專家在電腦上看完原件之後,就直接寫上審核意見。經過上報審批後,檔案就可以開放。此外,外交部還引進了專門的檔案解密軟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過,解密工作的難度確實很大,部裏具體負責檔案管理的隻有五六個人,就最近這批解密的文件,部裏從亞洲司、歐洲司等部門抽調了70多位經驗豐富的老同誌來把關,多數是參讚級的。還有一些已經退休的老大使,也被請來從事這項工作。老外交官對一些曆史問題比較熟悉,有的人甚至就是曆史事件的當事人,知道目前該問題發展到什麽程度,“能解密的、應該解密的,就解密,盡量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材料。”張素林女士說。

  當然,凡是影響到國家安全的,不開放;凡是影響到與其他國家關係的,不開放;凡是涉及個人隱私的,不開放;凡是影響到民族團結的,不開放。這是原則。

  這些負責鑒定的老外交官責任重大,不能讓不該解密的解密,影響了當前的外交工作。而且,老外交官還得給這些檔案重新起個標題,提煉出文件的“亮點”,以簡短的文字介紹文件的大概內容,並得出結論——能不能解密,理由是什麽。

  在外交部網站上的“外交部檔案解密開放工作介紹”一文中提到,“解密開放的檔案,均以原來形式對外公開。部分檔案中某些字段不宜公開的,在原位置經遮蓋處理後對外公開。為保護檔案原件,解密的檔案一律以電子瀏覽方式供公眾閱覽。”這樣一來,解密文件的比例也就更高了。張素林女士還說,雖然沒有具體統計,但“絕密”文件約占最新解密的這批文件的1/3。這也說明了這些文件的曆史價值。

  不過,記者很想知道“遮蓋處理”是否可靠,會不會被計算機高手破解,泄露機密。對此,張素林女士表示:“遮蓋不會有風險。文件掃描成電子格式後,通過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軟件把相關的字段抹黑,再鎖定圖層。生成的新畫麵是不可能再拆分開的。”

  張素林女士說,確實有人擔心解密這些檔案會泄露情報,但把整個解密的流程詳細說明後,就都放心了。

  3.細節見證周總理的細心

  最新解密的這批檔案,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故事。“中蘇關係”顯然是這批檔案的“重頭戲”,譬如,檔案中一份原本屬於“絕密級”的《中蘇兩黨會談記錄》(1963年7月),就有600頁之多。張素林處長透露,這個時期涉及中蘇關係的檔案,基本上都開放了,保密的特別少。

  “外交部開放檔案借閱處”向中外人士開放。到目前為止,共有3000多人次前往查閱,其中有700多人次來自外國,被查詢頻率最高的就是“中蘇關係”。

  由於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所以與中印關係有關的文件也備受矚目。一份標題為《中國外交部關於釋放印俘的聲明、照會和通知有關國家的請示》解密文件,其編號為“105-01849-02”。文件的簽發者為當時的外交部副部長姬鵬飛。

  文件的正式內容是外交部的請示報告:4月1日下午,廣播我國防部發言人關於釋放全部印度戰俘的聲明,4月2日見報,《人民日報》發表社論並刊登我照會印度以及我紅(十字)會通知印度紅會的消息……

  文件左上角有一位工作人員補充寫道:“3月25日總理指示,發表和通知時間,推遲一天,因為4月1日是愚人節。”

  4.達賴在流亡期間盜賣金銀財寶?

  此外,關於“達賴在流亡期間盜賣金銀財寶”的文件也值得一提。

  1960年3月29日,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發回一個報告,內容摘要如下:

  “達賴喇嘛1951年竊自西藏的一批金銀財寶,於1960年2月間由錫金(錫金當時為印度的“保護國”,現為印度的一個邦)運抵加爾各答出賣。據《閃電報》報道,負責執行這次任務的是達賴的哥哥嘉樂頓珠等人。財物價值多少,眾說不一。據負責運送的西藏人透露,這批財寶是在1951年西藏解放時,西藏上層反動分子用1000頭騾子運至錫金的,當時400頭騾子運金條,600頭馱運銀塊。另外還馱運了一批中國和西藏地方曆代金銀貨幣和珠寶。不過嘉樂頓珠否認此說,稱出售的僅是些銀塊和金條。”

  5.美學者:“開放程度比日本更高。”

  張素林女士透露,下一批解密外交檔案的形成時間,將從1965年開始,有可能一直貫穿到1978年。這個時期,我國外交工作受到“文革”的衝擊,又有尼克鬆訪華等重大曆史事件,所以下一批的檔案解密很值得期待。

  在會客室的采訪結束後,張素林女士帶我到7樓的電腦查詢室,空間很小,不到10平方米,有兩台電腦供查閱者使用。但環境不錯,靠窗的地方還有一盆常綠植物。記者在那裏查閱時,正好北京大學曆史係的一位博士生也在那裏查閱檔案。他正在寫有關中印關係的論文。他向記者介紹,查閱是免費的,但隻能看到編號、題目和時間,要看文件的具體內容,得提交申請,到隔壁的房間上機瀏覽,看一個文件花兩塊錢。這位博士生說,這個價格對他來說有點高,但他表示能理解。

  記者在查閱時,還遇到了美國學者王大衛(David Wolff)教授。王大衛是美國人,先後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目前在日本北海道大學斯拉夫研究中心任教,專攻冷戰史。

  王大衛用普通話對記者說:“這些檔案的史學價值很高,對我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可惜我的時間太緊,很快就得回去。”當記者問他中國外交檔案的開放程度比日本如何時,王大衛說:“開放程度要比日本更高。”

  研究冷戰史的國內學者沈誌華就曾這麽說:“這些檔案,有的一頁就可以寫出一篇學術論文。”

  從一個國家外交檔案的開放程度,可以看出一國政務的透明度,也可以看出一國的開放程度。外交部檔案的解密,正說明中國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大國,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心態看待自己的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