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機槍改變戰爭:兩挺機槍等於拿破侖的一個步兵團 zt

(2009-01-15 06:40:54) 下一個
機槍改變戰爭:兩挺機槍等於拿破侖的一個步兵團
時間:2009-1-15 19:03:44 軍事天地


  邊走邊端著機槍掃射基本上是拍電影,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機槍需要步兵老實地站在隊裏射擊

  美國陸軍目前正準備再次購買4600支MK19榴彈發射器和29900支12.7毫米班組支援機槍。

  12.7毫米班組支援機槍,是美國已經裝備了70多年的M2勃朗寧機槍。機槍在近代戰爭中,絕對是名留清史的“大殺器”。1893年,羅得西亞用50名步兵和4挺馬克沁機槍,輕鬆擊退了多達5000名祖魯人的進攻,戰場上留下了3000具屍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馬恩河會戰,德國人用馬克沁MG08機槍向40公裏外進攻正麵上的14個英國師瘋狂掃射,一天之內,6萬名英軍傷亡。到戰役結束時,英法聯軍陣亡61.5萬人,德軍陣亡65萬人,這樣的戰果,全拜德軍使用的機槍。

  機槍是步兵的武器之王

  在部隊裏待過的人,大多聽說過一句口頭禪:“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對步兵而言,如果聽到炮彈橫空的聲音,說明不是照著自己打的;但是聽見機槍的聲音,估計死神就在眼前。所以在步兵的武器序列裏邊,機槍絕對是王中之王。西方國家的步兵班火力核心就是班用機槍,兩個火力小組都以機槍火力支撐,其他的步槍手則負責掩護機槍手射擊。因為機槍的火力持續性好,遠程射擊更加穩定,可以射擊步槍射程之外的目標。

  拿破侖戰爭時期,傷亡率高達15%~20%;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數字變成3%~7%。機槍是改變這一死亡率的根本原因,因為兩名熟練機槍手的威力,相當於拿破侖時期的一個步兵團。機槍的強大殺傷力,導致戰爭形態發生了根本變化,軍人徹底放棄了排方隊等死的作戰形式。

  機槍之前的年代,麵對高速衝擊的騎兵,步兵幾乎隻有被挨宰的命運。成吉思汗憑借幾萬蒙古精銳騎兵就幾乎掃平了半個歐洲和大半個亞洲,而機槍的出現,直接把騎兵這種縱橫疆場千年的決勝兵種掃進曆史的垃圾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個訓練精良的法國騎兵連衝擊德軍機槍陣地,不過一分鍾就被徹底打光。在沒有裝甲防護的情況下,衝擊速度再快,也躲不開迎麵而來的子彈。

  機槍被廣泛應用後,才有了開發具有裝甲防護武器的需求動力,直接催生了陸戰之王坦克。可以說,機槍的高效殺人方式,徹底結束了以騎兵畜力為主的農業社會戰爭形態,開始了以引擎、石油為主的機械化戰爭形態。

  機槍手是個體力活

  雖然機槍威力強大,可是機槍手卻不是好幹的活兒。首先,機槍手要比一般步槍手更強健,因為機槍的重量起碼是步槍的兩倍,加上彈藥,槍械的重量會達到15~20公斤。歐美步兵背負能力較好,所以一般步兵班會裝備使用彈鏈供彈,並可以快速更換槍管的班用機槍。這種機槍特點是火力持續性好,更換槍管方便。而我國軍人由於普遍體形不如西方軍人強壯,所以更喜歡裝備步槍改良而來的班用機槍。這種機槍一般更換槍管麻煩,使用75~100發的彈鼓供彈,火力持續性不如西方的班用機槍,但是重量比較輕,適合東方人攜帶。

  一個老練的機槍手,不會像史泰龍那樣潑子彈當雨水,因為他的子彈都是自己背上戰場的,而且不知道下次補充會在什麽時候,每一發都很珍貴。一般來說,機槍手多半會選擇2到3發子彈的短點射擊敵人,有經驗的機槍手的打法是3、2、1、1、2、3(以上數字代表子彈點射數目,3就是三發點射),這樣子彈彈著點最為密集,並且一組12發,打完一組可以考慮轉換陣地,免得遭到敵人的反擊。

  事實上,戰場上所有的步兵都痛恨敵方的機槍手,所以機槍手自然是敵人“照顧”的重點。如果你不是機槍手,上了戰場最好離自家機槍手遠點。根據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經驗來看,機槍手遠比步槍手短命。在那場戰爭中,往往機槍手打不了20發子彈就會招來敵人的反擊火力。對付機槍最好的武器是迫擊炮彈,因為迫擊炮是曲射武器。也就是說,迫擊炮手可以躲在機槍手打不到的地方用炮彈砸機槍手的腦袋。所以在各國的軍事教材中一般都標注,隻要有條件的機槍陣地,必須加放迫擊炮彈的上蓋。

  在電影中,機槍總是麵對千軍萬馬;現實的防禦作戰中,機槍基本不會架設在防禦的正麵。基於機槍的強大威力,步兵戰術早就改成散兵線形式。由於步兵隻會疏鬆地排成一線正麵衝擊,而正麵射擊目標必須大幅擺動槍支角度瞄準,這樣目標轉換時間自然就會太長了。如果將機槍架設在側翼,從機槍手的射角來看,敵人往往收窄成一條相對密集的線,可以更有效的射擊。用機槍從側翼向衝鋒的敵人射擊,敵人插翅難逃。如果用兩挺機槍在左右兩個側翼射擊,形成交叉火力,那就是一道牢不可破的銅牆鐵壁。

  電影裏進攻作戰中的英雄們總是喜歡端著機槍開火,以顯示自己的彪悍。但是現實中機槍手很少會在行進中射擊,因為機槍不是衝鋒槍,也不是突擊步槍,自身重量決定了行進中開火效果不好。所以現實中的標準步兵戰術是兩個機槍小組交替掩護,一組架好機槍射擊壓製敵方火力,另外一組則迂回躍進到下一個陣地射擊。這樣交替掩護才能發揮機槍的效能。

  從1862年美國人理查德·喬丹發明加特林轉管機槍到現在已經整整155年,這種革命性的武器,深刻改變了戰爭的形態,機槍乃至迫機炮家族被廣泛應用於射擊步兵、摧毀車輛、防空,甚至反導彈。尤其在反恐戰爭中,恐怖分子多是小股出現,打完就走,機槍強大的火力和較高的精確度,是巡邏部隊遇到突然襲擊後救命的法寶。所以,至今美軍,無論是卡車還是悍馬越野車,都會裝一挺裝備了70多年的老槍,這樣心裏才算踏實。

 馬克沁機槍

  H.S.馬克沁發明的機槍。馬克沁1883年進行了原理性試驗,1884年獲得專利。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其口徑為11.43毫米,槍重27.2千克,采用槍管短後坐(19毫米)式自動方式,水冷槍管;采用容彈量為333發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速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100發/分。

  M2型12.7毫米重機槍

  戰鬥全重58千克(含三角架),口徑12.7毫米,有效射程1800米,最大射速550發/分。M2型12.7毫米大口徑機槍是美軍戰鬥序列中曆史最悠久的武器,是美軍於二戰期間開發使用的一種步兵火力支援武器係統,由於性能可靠穩定,至今仍是美軍地麵部隊不可缺少的近距離火力支援係統。M2機槍可架設在眾多的武器平台上使用,包括各類坦克、裝甲車輛、飛機、船隻。M2的威力較大,既可殺傷地麵人員,也可作為防空火力使用,同時對輕裝甲目標也有一定殺傷效果。估計可以創下百年老槍的紀錄。

  “米尼米”(Minimi)機槍

  “米尼米”(Minimi)機槍是FN公司於1970年代初研製的機槍,是FN公司開發的第二種5.56mmNATO口徑的輕武器,Minimi機槍是作為一種輕型火力支援武器而設計的,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采用了新研製的兩用供彈機。兩用供彈機作為槍的一個完整部件固定於槍上,既可用彈鏈供彈,又可使用美國M16步槍的彈匣供彈,而無須更換供彈機部件。現在廣泛裝備於北約國家各國的武裝部隊。

  M60通用機槍

  第一滴血中史泰龍最愛用的武器,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研製的,1958年開始小規模裝備美軍,在1959年正式定型為M60,並全麵投產。替換7.62mm勃朗寧M1917A1式、M1919A4式重機槍和M1919A6式輕機槍。雖然M60通用機槍是由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設計的,但美軍裝備的M60的生產商是由緬因州的薩科防禦公司(SacoDefenceInc)。

  除美軍裝備外,還有澳大利亞、韓國等30多個國家軍隊使用它。據不完全統計,至今M60式機槍已經生產了25萬多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