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活

音樂幾乎伴隨了我所有的文字,從音符中飄逸出的旋律有時比文字更能釋譯情感。
個人資料
廣陵曉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聆聽“醫生自己成為病人之後的生活”講座

(2012-10-05 20:49:02) 下一個


這個星期三中午,我參加了單位舉辦的“醫生自己成為病人之後的生活”講座。4位座談會講員是P醫師、L醫師、K醫師、和V醫師。

60多歲的P醫師是一位有40年臨床經驗的麻醉科醫師、控製疼痛(尤其是癌症相關疼痛)方麵的專家。今年3月份因為一位同事患癌症去世,P醫師決定對自己近來的腰背部疼痛做一個斷層掃描檢查,結果發現腎上腺有腫塊。經過一係列進一步檢查,最終診斷是P醫師患晚期(第IV期)肺癌伴腎上腺轉移。P醫師與我們講述了他得知診斷後的心路曆程。知道患了無法醫治的晚期肺癌,他決定放棄化療,選擇利用放射治療緩解症狀。麵對死亡,知道時日不多,他撿起了自己對音樂的愛好,組織了一個樂隊,為他人(特別是病人)演出。P醫師說音樂使他忘記疼痛、忘記疾病。他說“Music is a heavenly experience。It's in that moment when I hit that musical stride that I'm alive for ever.” P醫師,我一定會參加你和你的樂隊將在11月初舉辦的音樂會。

50多歲的L醫師是一位消化道腫瘤專科醫師,大約7年前被診斷患直腸癌。在手術後的7年中有過2次複發,現在完成了相關化療和放療,癌症被控製。有人向他詢問“生病後與配偶之間關係有沒有變化?”他的坦誠回答使我的眼睛濕潤了。其中,他講述在他做腫瘤專科醫師培訓的第2年,他的妻子被診斷患乳腺癌,那大約是30年前的事了,那時是他照顧妻子。7年前,他被診斷患直腸癌,是他妻子照顧他。L醫師說“In those difficult times, our relationship is the purest.”他的話使我想到了婚姻誓言“...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from this day forward until death do us part.”

50多歲的K醫師是一位兒童腫瘤專科醫師。今年7月份,她在家突發seizure。她立即請她的先生叫來救護車送她到我們單位的急診室。經過一係列檢查,發現她患有腦腫瘤。所幸的是手術後病理診斷是良性腫瘤,所以,她不需要進行化療和放療。K醫師講述了在手術住院過程中她更加意識到一個好醫院不僅僅是有一流頂尖的醫生,而且是因為有一流頂尖的其他衛生工作人員。她也講述了在她發病、診斷、手術、康複過程中,她給家人帶來的負擔以及她丈夫的付出。K醫師的丈夫與我們同一個單位工作,也在聽眾中。打斷K醫師的講話,他插話說“No! It is not a burden. It is a challenge, but not a burden.”他將這話重複了兩遍,有不少聽眾讚同地點頭,而K醫師則紅著臉笑了。

30多歲的V醫師是一位放射科醫師。去年底,她在做乳房自檢時發現一側乳房有腫塊。一係列進一步檢查後,診斷為乳腺癌。手術後病理診斷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附近的淋巴結,必須進一步治療。因此,手術後她選擇了進一步化療和放療。參加星期三座談會時,坐在輪椅上的V醫師完成整個化療療程不久。因為化療脫發,她的頭上裹著頭巾。她微笑著給大家解惑說:“這輪椅與我患的癌症及相關治療無關。1998年,我還在醫學院上學時,遭遇一場事故,從胸部以下全部癱瘓。從此,就使用輪椅。”V醫師講述了她是單身,她的母親因癌症去世,因此,現在是她的父親照顧她。她講述沒有醫學背景的老父親比她自己更加擔心她的康複。V醫師來自於美藉印度裔家庭。

這個座談會使聽眾了解到當醫生從治療別人的人成為接受治療的病人後的身心曆程,也使聽眾了解到怎樣做才能幫助這些患癌症的同事。當我打電話將這個講座內容告訴我的先生時,他唏籲感歎地說:“真是生命短暫,世事無常啊!”他說他敬佩這4位醫師,敬佩他們與腫瘤爭戰的毅力、麵對死亡的勇氣、對親情的感恩和珍惜。。。先生說出了我的心裏話,我與他同感。先生還說疾病和苦難能使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更加親密。在這一點,我不完全同意。這4位醫師的疾病確實使他們與所愛的人關係更加親密。然而,有一個統計報道:在有嚴重疾病或其它殘疾的配偶或孩子的家庭中,離婚率高達80%,遠超過普通人群的離婚率。

後來,先生還說生命的質量不僅在於長短,還在於內容。這一點,我也完全同意。在電話中,我們用《詩篇》第73篇的第26節共勉:“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神是我心裏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我們達成的共識就是珍惜每一個今天,過好每一個今天。




音樂《The Wonder of Life》

[後記 (1-23-2013)]:聽完講座後的日子裏,我又多次見過患晚期肺癌的P醫師。2013年1月20日,他在親人圍繞的家中安息。得知他英年早逝的消息時,除了難過、惋惜,我還感歎生命的脆弱、無奈、不可知,以及與他的惺惺相惜。“沒有人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份。海浪衝掉一塊岩石,大陸就減損。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莊園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之哀傷,因為我包孕在人類之中。所以,不要問喪鍾為誰而鳴,它為你而鳴。”(約翰•多恩),當然喪鍾也是為我而鳴,是為人類每一個成員而鳴。這些不幸的消息,讓我想到《聖經》中雅各書4章13節至15節教導我們不要為明天誇口:“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裏去,在那裏住一年,作買賣得利。’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麽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隻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先生和我再次共同認識到珍愛身邊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每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3)
評論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香草仙子的評論:

Dear香草仙子妹妹:讀了你的留言很難過,為患癌症和因為癌症失去生命的父母,為他們的孩子們,也為他們的親朋好友。15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在與乳腺癌爭戰了11年之後不幸去世,年僅41歲。那時,她留下了74歲高齡的母親(她是她寡母唯一的孩子)、深愛她的丈夫、和一位上初中的兒子。象你失去摯友一樣,我難過了很久很久,流了不少的眼淚。所幸的是那位男孩如今已經研究生畢業工作,並且結婚成家。願你朋友的女兒也能在她父親和其他親人們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我不能肯定美國癌症發病率是真得比其它國家高,還是因為美國醫療技術發達使得癌症的確診率比其它國家高。癌症是由許多不同的因素綜合作用而成,不少癌症的發病原因和機理至今也沒有完全明了。不管如何,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部分癌症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願我們大家都保重身體,平安健康!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prettymama的評論:

謝謝進一步的討論和分享。“防患於未然”,說得真好,對每個人都是忠告。
香草仙子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很感動。我女兒班上這些年先後有兩個媽媽一個爸爸患癌,手術治療期間全班送飯接小孩支援。今年有一個媽媽去世了。她是我很好的朋友。我很難過。我失去一個摯友,她12歲女兒過早失去母愛,這個世界失去一個非常好的人。我記得在中國時,很少聽說有同學家長得癌的。為什麽我女兒班這麽多家長得癌?還是個很小的班,才十幾個小孩。由此,我推測美國人患癌率可能非常高。為什麽呢?
prettymama 回複 悄悄話 所謂遺傳或是基因是說孩子承襲了父母或是祖輩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孩子的體格天生與父母相近,同樣的生活飲食習慣會使他們得與父母相似的疾病。
我並沒說有病的醫生不是優秀的醫生,我隻想說醫生Should Know a little better.防患於未然。這就是(黃帝內經)說的“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prettymama的評論:

謝謝閱讀和評論。你所言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讚同。沒錯,作為醫療衛生工作人員,應該身體力行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努力保持身體健康。然而,醫療衛生工作人員也是人,並且象大家一樣是普通的人,也難免生老病死。更何況有些疾病與遺傳有很大關係,並非他們自己能控製。另外,有病的醫生未必都不是好醫生。我就知道一位患I型糖尿病(與免疫和遺傳有關,不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醫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糖尿病專家。而在我博文中提到的這4位不幸患腫瘤/癌症的醫師都說他們的親身經曆會使他們更好地服務他們的病人。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army 的評論:

謝謝喜歡和鼓勵。除了畢業實習做過一段時間臨床工作,我一直從事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結合、研發藥物的科研。下個月P醫師和他的樂隊將舉辦一場音樂會,我計劃去聆聽,屆時與朋友們分享。
prettymama 回複 悄悄話 我同情所有生病的人。但是作為醫生,自己老病病歪歪的,不注重身體。很諷刺。
病人去醫生那看高血壓,醫生自己也是高血壓。Well, 這不是跟問Homeless怎樣做Millionaie是一樣的嗎?
jarmy 回複 悄悄話 一直很喜歡你的文章,你的快樂心境和幸福生活讓人羨慕,謝謝,還不知道你是一位醫生啊。期待下一篇。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bymyheart的評論:

心姐,見到你真高興。謝謝鼓勵。你在國內有過臨床經驗,更能了解和體會這些醫生麵臨的生活生命挑戰。謝謝姐姐的問候,祝你和全家秋安!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nightrose的評論:

謝謝夜玫瑰妹妹,你對治療決定的勸慰在原則上是對的,尤其在西方社會是如此,但因不同文化和風俗,在一些國家和地方行不通,包括中國。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病人家屬是將患癌症的診斷對患者隱瞞。

有關我的職業,你所言極是。謝謝解答。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亮亮媽媽的評論:

謝謝鼓勵。你說得真好,與你同感。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一覽青山的評論:

讀你的留言,我的眼睛濕潤了,理解你的感受。我的父親與P醫師情況非常相似,67歲時突然被診斷患晚期(第IV期)肺癌伴骨轉移,我的父親也是一位有40多年經驗的臨床醫師。從父親確診肺癌到離世的那9個多月中,我從美國回去過3次,每次一個月。在那些日子裏,從陪伴父親做第一次化療到見他最後一次的呼吸,我不知流過多少眼淚,也不知有過多少次與治療方案相關的掙紮。因為我父親是臨床醫師,所以,所有治療都是由他自己做決定。即使如此,與你一樣,我現在回想起來對治療方麵還有不少的遺憾。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昧名的評論:

很高興你提到“補充醫學”(complementary medicine)或“替代療法”(alternative medicine)。我工作單位也提供相關服務,被稱為“integrative medicine”,作為腫瘤治療的輔助治療。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頤和園的評論:

頤和園小妹妹,你說得很對,我就是那位回婆家穿著花裙子爬大石頭的中年大媽:)))。不過,我不是臨床醫生,而是從事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相結合、研發藥物的科研,所以,有不少從事臨床工作的合作者。

謝謝你的閱讀和鼓勵。“我們每人都有這麽一天,sooner or later”,智慧的感悟。
bymyheart 回複 悄悄話 問好曉陽,非常好的文章和介紹。醫生也是人,他們麵臨生活生命的挑戰有時會有更艱難的一麵,因為他們更清楚結局和走向,但他們用積極的態度使自己的生命這一階段變成人生的財富。謝謝分享,很受教益。好久不見問好全家。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頤和園的評論:我讀了一些樓住的帖,知道樓主是國內醫學院畢業,但沒有作臨床大夫就出國了,之後讀碩士博士,然後應該是走了研究這條路,而不是選擇考board行醫,所以嚴格講應該不是大夫。若是不對請糾正。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P醫生是在給自己做決定,相對容易。子女是在給父母做決定,就難一些。應該讓醫生征求父母意見,把兩種治法可能出現的結果和病人的生活質量都講清楚,讓他們自己判斷。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感動。珍惜健康,快樂每一天。
一覽青山 回複 悄悄話 很有啟發。母親腦梗後接受了近一年的痛苦治療無力回天。我一直在糾結,其實早知治愈無望就應以養為主,吃好喝好,輕鬆開心就好。但此時通常是高調的“左派”當道,很少人會讚同P醫師的觀點,弄不好還給帶上不孝的罪名,唉...
昧名 回複 悄悄話 這就是西醫遇到的瓶頸,我們補充醫學(又叫替代療法)其實是可以幫助你所說的這些醫生們的情況的。但是接受補充醫學的理念,需要一定的受教育水平,不過,眼下還比較難。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原來您就是那位回婆家穿著花裙子爬大石頭的“青年”女子!原來您是位大夫,崇敬ing!

謝謝您的分享,您記述得很動人。我們每人都有這麽一天,sooner or later。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