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ey

今天翻閱了久買的 "Writing to Heal". 所以就來這裏了.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正文

在美國生癌求醫(五)

(2008-07-13 09:21:30) 下一個

蘇醒後,我的嘴吧裏感到很痛,隻能吃流體和冰涼的食物。離開醫院已近傍晚,朋友夫婦很是周到,讓我們再住在他們家一晚,可早點休息;萬一有什麽事,距醫院也比較近。

晚飯後我就睡覺去了。可能麻醉劑還在起作用,很快就入睡了。朋友和先生開始在網上尋找有關XYZ癌中心的資料。從網上得知,XYZ癌中心是最老最大的私人醫院,很多著名的大富豪,企業總裁是它的慈善捐款者,並在董事會上。該癌中心從病人治療上年收入(Patient Care Revenue)約十幾億美元。

從網上的閱讀得到的感覺是
XYZ癌中心的最好項目是治療乳房癌。不過有“水漲船高”的想法,也就打算去那裏找“Second Opinion”了. 再瀏覽了它網站的“頭和頸部癌”部門的外科醫生,有一個華人名字,從姓的拚法上看不象是從解放後的大陸來的。查看一下該醫生的背景介紹,大學,醫學院,住院醫生,專科學習和實習都“常春藤+2”裏出來的,在該中心已工作五年左右,估計在35-40歲之間。聽說這樣的簡曆在國內都可做正教授和主任了。考慮交流上的方便,朋友說就看他吧。

回到家後先生馬上打電話去XYZ癌中心新病人預約處,詢問哪個醫生好。答曰他們的醫生都是很勝任的(Qualified). 新病人一般能預約在十個工作日內。先生按事先想好的預約了一周後去看那個華人醫生,並被告知先將以前所有檢查報告傳真給中心,看醫生那天帶上以前的病理切片以便再作檢驗。

有了以前的看病經驗和為了更好地描述,我翻閱了英文的人體解剖書,將有關術語記下,讀幾遍。再把病史有次序地用英語寫下來,並和先生從我們可能已知的信息中準備了問題,忐忑不安地一直忙碌到那天去XYZ癌中心。

走進XYZ癌中心後,第一感覺好象是有點不一樣。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很充足,微笑熱情。看有人象是在尋找,就會主動上來詢問要去哪裏。上樓找到相關科的候診區,大約可坐30-40人的候診區已幾乎滿。三位女士小姐坐在台後耐心地接待病人及其家屬。注冊,要填好幾張病史等表格。其中有一項問到講哪種母語,是否需要語言服務。我選了“否”。 填完交給接待小姐,她順手給了一張我要看的醫生的名片,上麵印著“助理主治醫生”(Assistant Attending)。我和先生都沒印象在該中心的網站上有關醫生的介紹裏列出醫生的職位。難到醫院也有象企業做市場的考量?不管再如何勝任(Qualified),高級主治(Senior Attending),主治(Attending),副主治(Associate Attending),助理主治(Assistant Attending)總還是有點區別的吧。

想著這些,從會診區出來一個穿白衣的小姐叫我,自我介紹是某醫生的護士,問我是否需要語言服務。我說不需要,並順便問她是怎樣的語言服務。答曰“
AT&T”會議式的同聲翻譯,免費的。因從來也沒用過這個服務,到底最終是否真的免費,還真不知道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