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 - 水晶蒼蠅拍 微博投資感悟 - 2020一月到六月。

(2020-07-03 11:56:17) 下一個

水晶蒼蠅拍2020年上半年投資感悟。 沒見有人貼。 2020年是個特別的年份,有人做總結,就存下來。以後看看也是好的。

總之,沒學會不死大法,就是抱著汽油桶過火場,自求多福;沒學會上車大法,沒有身家性命之憂,但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微博投資感悟(二十四)

來源:雪球App,作者: 水晶蒼蠅拍,(https://xueqiu.com/1449612549/152841814)

以下摘錄自20年1月到6月的微博:

(1月23日)沒想到開年的第一次崩盤來自疫情這個灰犀牛。但對於今年將是高波動市場,是有基本的心理預期的。也因此,今年特別強調低相關性並且均衡的投資組合,高確定性業績增長與較好賠率的對象。這次市場暴跌,要記住幾點:第一,這種波動與踩上公司黑天鵝的毀滅不同,他從中期來看隻是個波動而已。第二,買入和優化上聚焦在兩類:一個是在短期影響大但長期邏輯非常硬的對象,另一類是幾乎完全不受疫情影響而泥沙俱下的好公司。有預感,本次疫情大跌,可能對全年的收益結果構成重大影響。

(1月28日)隨著每日新增病例爆發,現在是全國上下最焦慮的階段,但其實這反而說明曙光不遠了。我個人最焦慮時候,就是差不多一周前感覺到比想象的嚴重很多,但新聞聯播卻在最後才提一句的那天。適當的恐慌是一種保護機製,現在全國成功進入草木皆兵的狀態,這預示著疫情迎來實質性的轉折將不會太久,看過一個統計SARS從第一例到新增人數高峰拐點大約用時55天,本輪差不多45天了。03年的SARS雖然親曆,但那時的我還沒有接觸證券市場。十七年後,再次親曆重大疫情,從投資的角度我想這樣來描述它:這是一次注定將風平浪靜、中長期投資影響微乎其微,但短期可能構成較大投資機會的事件。

投資是賺什麽錢?第一是公司經營的錢,這是眼力。第二是人性搖擺的錢,這個是定力。第三是複利效應的錢,那是耐力。這三股力隻看懂其中一個,也能賺錢,但容易大起大落,而且經常受到衝擊導致自我懷疑。眼力提升,最需要的是多看看書;定力加強,要多看看人,也要理解周期;耐力持久,最重要的一個是控製風險,另一個就是算清大賬。等三個方麵都想通了,矛盾散開力量擰成一股繩,那才算是腰馬合一能穩定輸出了。那時,投資依然是不容易的,但確實變得簡單了。

以前說過投資要分清能力和運氣,那麽怎麽分呢?我覺得,投資績效能多好(特別是短中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但投資績效差時的底線在哪兒真的是能力決定的。漲得好,很多時候真的是市場風格偏好的問題,風刮沒刮到你這兒影響挺大的,隻是沒幾個人承認而已。但跌得太慘,基本都是投資係統或者投資觀有巨大漏洞。還有一種情況是也不怎麽跌,但好幾年了,市場風格轉了那麽多輪卻總賺不到什麽錢,這種通常夠保守但發現價值的能力和時機出現時的執行力比較弱。所以一個投資人要想成長,首先要會提出問題,其次是敢承認問題,最後才有機會解決問題。

在經濟下行期和市場的低風險偏好期,“確定性”更容易獲得溢價,無論是資產的確定性還是盈利的長期確定性,都是如此。而在經濟上行期或者市場風險偏好提高背景下,“可能性”就更容易獲得市場的青睞,無論是資產還是盈利前景的可能性,都是如此。至於說現在,其實處於挺模糊的區間,有點蠢蠢欲動,但同時也憂心忡忡,打破平衡的清晰信號可能還得等。

好的研報看了真是賞心悅目,量、價、勢全都分析的清清楚楚。不但把最重要的事實分門別類羅列清晰,而且會先你一步把你可能的疑問提出來,再高度邏輯化的予以解釋得出觀點,並且最終給出影響觀點成立的關鍵變量因素。投資的好處就在這兒,一杯咖啡,幾份研報,用碎片化的時間把活兒幹了。 

對一個公司分析的老手來講,定性不難,定方向也不難,最難的是定節奏。定性是回答這個生意真不真、好不好和經營趨勢的問題,定方向是回答預期差程度、賠率如何、距離極值有多遠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有比較明確的變量供計算。但節奏(既包括公司經營節奏也包括市場展現的節奏)裏有太多的不可測因素,是價值和博弈甚至是隨機性的綜合。經營節奏難精準,但隻要不非合理性的脫離發展趨勢即可;市場節奏難預測,可用同樣方向演化的一批組合對衝。

市場一上漲,好像立刻沒什麽可說的了。因為一切語言在資產不斷新高麵前,都顯得那麽蒼白了。回看18年下半年,多少人曾發出“藥丸了”“這次真不一樣”“不要刻舟求劍”一類“識時務”的聲音?嗯,希望他們繼續做好屌絲級國師這份事業。而我們的追求就很樸實庸俗了,大豐收加小新高不斷交替,就這麽持續無聊的數數錢,湊合著過吧。

投顧和理財經理本質上是做銷售的,我不是反對這個職業,我隻是覺得,如果一個人自己都沒通過投資達到財務自由,那麽由他來給比他還有錢的人做所謂的資產配置或者投資顧問,多少是有點可疑的。而且由銷售成功獲得利益的商業模式,要想保持真正的客觀公正或者真的站在客戶角度負責任,對人品的要求也確實過於高了。還記得那句話嗎?做投資,千萬別屈服人性。但做生意,千萬別挑戰人性。

(1月9日)目前中證全指的等權PB值2.12,處於1994年以來16.2%的分點位。可以說,市場從整體而言離開了“最悲觀區域”,但依然處於低估區並且距離均值還有較大區間,下一個比較重要的估值區在2.4PB左右,從形態來看這裏有點像牛熊的分界線。截止19年3季度,全市場的淨利潤增速雖然相比17年和18年同期明顯下降,但還保持在8.11%的水平,全市場的ROE水平三季度在8.75%全年預計在10%左右(這個數據遠好於05年之前8%的水平)。  

中長期來看,全市場的這個估值水位毫無疑問是低位,所以全市場的利潤增速是未來A股能賺到的底線收益。現在全部大類資產都算上,能獲得10%左右的長期底線收益,又送一個估值回歸的巨大彈性潛力的大類資產,絕無僅有了。  現在明白為什麽我說,下一輪資產進階的關鍵,取決於你流動資產占全部資產的比例、和股票資產占流動資產的比例了吧?

18年下半年到19年初,至少3位朋友向我谘詢後賣出了多餘的房產加倉優質股權。1年多的時間裏,房價下降5-15%,股票增值60-100%,算是一次漂亮的大類資產調倉。當然這不是建議賭博,而是隻適用於除了自住房外,有多餘無用的房產的情況(特別是老家2線以下城市投資類房產的),那麽合理的資產再平衡就會讓你的財務前景更有利了。短期來講運氣成分會比較大,但十年後再看,一切將清晰無比,同時一切也都塵埃落定。

(1月3日)過去20年,中國一二線房產可以說是全世界表現最佳的大類資產(如果是過去10年周期看的話,除了它還有美國股市)。雖然自06年以來我的股市投資回報秒殺同期北京房產漲幅(即便算上房產杠杆也是如此),但不得不說第一這確實沒有太多代表性,第二這個過程比在房子上躺贏勞心費勁得太多了。但大類資產的表現,是有周期的,否則就不存在資產配置之說了。  

就現在中國中產階級普遍的資產結構來講,基本都在和下一個大周期的財富進階說拜拜。對幸福的追求是可以參差多態的,但對追求財務成功這個目標來講,大類資產配置是決定性的,專業能力級別是次一級的,這兩個賽場是下一個十年淘汰賽的關鍵。至於期望拚娃拚奧數來達到這個目標,那真是跑步和跑車的差別,是把娃裸裝備扔到一個未來勝負已分的戰場去了。

房產致富這事兒,對很多人其實是個幻覺,看起來千萬身家,但有多少是不敢賣,不敢辭職,不敢生病,不敢任性的?那想想看這和房價上漲前的生活質量有啥本質區別呢?真正這波周期裏敢大力投資房產實現財富自由的,其實也是很少數而已。而且,運氣的錢雖然好賺,但遠沒有能力的錢來得可持續。如果你逆風的時候都可以賺錢,那風口來的時候還擔心什麽呢?而相反,如果錢都是來自大風期,那麽別說換個方向刮了,就是風刮得小了,都會體會到什麽叫麻煩(另:我持續看好一線核心位置的稀缺豪宅)。

(2月4日)說真的,投資因為疫情受到的那點暫時影響,比起武漢那些正在麵臨生命危險還萬分無助的人,還有那些正在用生命抗擊病毒的醫護人員,真的P都不算。錢什麽時候都可以賺,何況我們完全有把握疫情過後賺到更多的錢。但此時此刻,有很多人正拚盡全力,隻是為了家人活下去。我覺得,這個時候還期盼資本市場的狂歡,既是不理智的,也缺了點兒人味兒。錢可以慢慢賺,隻希望武漢和湖北快點好起來,希望那些陷入困境的同胞們獲得應有的照料。

(2月8日)原來很多人都羨慕自由職業者,但這樣的人在家歇著很多是沒有現金流入的。別人蹲家還有公司兜底,他們一旦歇業就是徹底歇了,但外麵的店租甚至人工還得持續現金流出。好在一般都是輕資產,幾個月還是抗得過去的。但對個人和公司來說,在最好的時光是要多存點餘糧,生意模式越差的就越要考慮周期和黑天鵝的風險。

(2月12日)為什麽我對A股未來的投資有信心呢?其實三點就夠了。第一,宏觀上看現在是又一輪大類資產重新配置的起點,未來中國家庭金融類資產比重將顯著提升。第二,確實有很多非常優異的公司,雖然短期貴了,但長期來看A股絕對不缺乏好資產對象。第三,市場整體還很便宜,特別是很多70分的公司,已經很難賠錢卻很容易賺錢。所以呢,長期財富趨勢明確,中期優質資產明確,短期低風險高賠率明確。方向清楚,就是找個舒服的姿勢而已了。

(2月18日)睿遠的新基金一天認購額1200億,這說明幾點:第一,市場完全不缺錢,大量的錢還遠遠等在場外呢;第二,短期來看市場有點過熱,但中期市場的風險偏好可能會提升;第三,群眾們的現金是真沒有太多比A股更具有吸引力的去處了,整個大類資產再平衡的進程才剛剛開始。 

再融資新規顯然是引導資金進入產業,相當於定向放水。但這個放水第一定向去了創業板(而不是曆史尿壺),第二大幅降低了發行和套現的條件,對於資金參與的吸引力極高。對於已經苦楚了好幾年的中小企業也有及時雨之感。好處顯然是緩解中小特別是新興產業的資金壓力,給外延式增長加了發動機。危險在於由此會不會又引來一次狂歡?幾年後再召喚來一次商譽減值危機?

像個悲觀者那樣去研究,但像個樂觀者一樣生活。投資就是在極端情緒間做平衡,不忽視可能的風險,但也要為高概率和高賠率下注。最大的謹慎是堅守常識,最大的樂觀是相信未來。直視幽暗,但心向光明。  

一次次的案例都說明,不要和市場先生比機靈,也不要猜他的心思,你玩不過他的(偶爾贏幾次甚至更糟,和在賭場一個道理)。那怎麽辦呢?和他比耐心和理智,理解他的長期訴求和短期缺陷,與市場先生做交易而不是做朋友,與時間和複利做朋友而不是做交易。 

16年的時候說過一個觀點:投資的進階之路,講道理不如受教訓,受教訓不如勤思考,勤思考不如一個好師傅,好師傅還必須配合好品性,好品性其實也需要點兒好運氣。那麽你覺得自己被擋在哪條兒了呢? 然後下麵的評論裏,絕大多數認為沒遇到好師傅,也有覺得自己運氣不好的。但幾乎沒人覺得自己品性有待完善,或者學習思考不足的。

(2月20日)再次3000點,當然這個指數其實隻是個象征意義了。全市場來看的話,中證全指PB等權值截止昨日是2.02,分點位隻有11.78%,依然是非常低位置。但現在各個行業和板塊的市場關注度和估值水平差別太大了,冷的冷死,熱的熱死。整體估值低但冷熱不均,市場風險偏好中期趨勢較好,上市公司業績前景短中期壓力大中長期看好,綜合一下拍個腦袋:大風險基本沒有,短期出現全麵大牛市概率也很低,市場維持在非極端區域內、主題性結構性行情的概率比較大。重點是:買自己真正喜歡、市場一定會喜歡,但暫時不喜歡的對象。

正向展望,拚的是閱讀和思考,需要對所處環境有一個清晰的曆史定位,也需要對未來發展走向有一定的感知力和想象力;逆向行動,拚的是價值觀和品性,需要想清楚很多投資中的矛盾,超越階段性漲跌之外算清大賬,並且保持高度的理性以貫徹執行;從好理念到好結果,拚的是對象,時機,力度三要素的權衡拿捏,需要經驗和悟性,其實就是高適應性的方法論體係。聽著有點難是不是?那就對了,高壁壘恰恰是持續超額收益的邏輯自洽。

做研究,最重要是想清楚幾個頂級的趨勢,這是未來最有“可能性”的地方,也就是我說的“市場一定會喜歡”,要大膽展望。但在這些頂級趨勢裏找對應標的的時候,要保守,要關注牢靠的競爭優勢、低的技術不確定性、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的穩健性、經營團隊的靠譜性,小心求證尋找高的“確定性”,這就是我說的“自己真的喜歡”。然後對這幾個賽道的核心標的持續關注和耐心等待,一定會有階段性低迷或者利空打壓出現的時候,這就是我說的“暫時不喜歡”,也是最好的下手時機。最後,均衡組合,動態優化,漲跌皆從容。

對於同樣具備概率和賠率優勢的對象,在不同的幾條好賽道上均衡配置(當然肯定有動態的側重,但均衡是一種思想),你就不用太擔心市場的階段性風格偏好問題。這肯定不是彈性最高的方案,但卻具有很高的係統堅韌度、更強的中長期可預見性、同時過程中的心理舒適度也更好。賭徒永遠考慮短期利益最大化並且相信好運一直相伴,投資則永遠考慮低風險前提下複利的高可預期性,並且提前為必然的逆風期做準備。說來奇怪,做到這點的投資人,反而會一路都顯得很幸運。

每到年末,商場裏到處都放著那首“恭喜你發財,恭喜恭喜恭喜你”的歌(好像是劉德華唱的吧)。全世界把發財致富編成最高祝福,並且如此膾炙人口又毫不違和的,還有誰? 另外,看看中國的產業結構和戰略布局,哪裏是1萬美元俱樂部的水平?一方麵在補短板消除基本貧困問題,另一方麵又在很多最尖端領域和巨頭們拚刺刀。這樣的情況,在全世界裏其實是獨一份。

(2月28日)真是全球都酸爽的一天。不過越是複雜的環境背景裏,越要用最簡單的思路去解決問題。疫情的影響無非是情緒和經濟兩方麵:情緒導致的殺估值短期威力最大,但變臉快變量多,不好把握。經濟影響到公司業績,中期確定性不樂觀,長期影響不大(從公司長期現金流折現模型裏來看),這些都是短中期的主要變量。而不變的則有:清晰的長期產業趨勢,可信的壟斷性競爭優勢,安全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尋找長期邏輯最可靠的,兼顧短中期影響較少、或者能快速修複且需求持續擴張的,那麽下跌就隻是彈性很好的皮球,而不會是鉛球。

就算在全麵牛市裏,突然的暴跌也是標配,更不用提大區間震蕩行情了。但最好的依靠,還是優秀賽道裏的優秀經營團隊,麻煩都扔給這些幸運且能幹的人吧,他們大概率會穿越顛簸和動蕩,把投資人的財富扛到更高的海拔。而且坦白講,從未來的財富大機會來看,除了資本市場其實也沒有什麽更好的選擇了。所以壞消息是,隻能在這個籃子裏多放雞蛋。而好消息是,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很低。

暴跌一天,並不是世界末日。暴漲一天,也未必就是否極泰來。其實吧,現在你賺多少虧多少毫無意義,關鍵是5年後10年後你的財富會標定在哪個水平線?在這一路上,你會碰到無數突發事件和震撼世界的新聞,而每一次資本市場都必定會把它放大到讓你心驚肉跳的程度。那麽,你有沒有找到低風險又高確定性穿越這一切,並最終收獲理想投資收益率的方法論和匹配的投資體係?這才是投資的正經事兒,這個才能提供你超越外部環境的長期可控性。想清楚了這些,堅定執行。那些鬼故事回頭一看,根本不是事兒。如果沒有,即便國泰民安世界和平一路順風,投資績效依然會變數多多並最終慘淡收場。

(2月3日)有個統計說2000年以來,上證指數有12次暴跌超過7%的股災日。好吧,12次我都在場。其中有6次我是滿倉,4次是較低倉,1次接近空倉,還有一次忘了倉位了。所以,這12次暴跌我的完美逃避率隻有8.3%,完全承受率50%,有限逃避率33%。然而,啥都不影響,結果就是一直都越來越好。這次我相信也不例外。

遇到疫情導致的這波暴跌是很倒黴,但做投資的就別哭慘了。隻要你一沒上杠杆,二沒高集中度押注而是均衡配置,那麽這種波動的來去隻是時間問題,運氣好的話過程中還能明顯強化組合的質地和未來賠率。永遠為不可預知的風險提前準備,本來就是投資的基本功課,有什麽奇怪呢?你吃的就是這碗飯。真慘的還是做實業的,特別是員工數龐大、高杠杆擴張中剛性成本高的服務業企業,這波真是有點生死考驗的味道。

隻有在市場極端態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麽是投資,以及更好的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做投資。風和日麗的狀態下,有什麽致命的漏洞或者罩門都是看不太出來的,特別是市場風格和風險偏好的擺動還會階段性獎勵很多錯誤的行為。但極端態真的是對投資體係、習慣、情緒的極限壓力測試,那些錯誤的乃至致命的東西就很容易一朝爆掉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的思考不應是淨值浮動那麽淺薄的東西,而更應該從投資的最底層要素深刻審視自己。還是那句話,你要是隻玩幾年或者賭點盒飯錢,那無所謂的,怎麽爽怎麽來就好。但你要是真想用投資改命,那就要認識到這是一個持續20年甚至更久的超級長途,這麽長的時間裏什麽鬼都可能見到(想想過去的十幾年裏,已經有多少次上天台級別的驚濤駭浪了?)。那麽確保自己能安然渡過必然的危機時刻,讓時間和複利成為朋友,就是頂級重要的事了。

作為08年到今天所有暴跌都在場的見證者,我說說當遇到這種級別的下跌需要和不需要擔心的東西。最需要嚇尿的,就是杠杆玩家,真的,這種暴跌就是專門消滅杠杆愛好者的,你可能走運了很久,但總有一次歸零在等著你。這種每天團滅一批的節奏裏,害怕已經晚了,隻能隨緣。  其次需要害怕的就是重倉賭高負債複雜生意的,還有長期非理性繁榮拐點的。這種東西特別難判斷,與宏觀波動聯係特別緊密,容易出現反身性,經濟下行期特別容易出“意外”,重倉賭又難以騰挪,一旦賭錯很危險。還有就是業績真實性存疑的,下去很難再起來了,就是典型鉛球。這種要是死扛,不見得管用。

相對不太需要擔心的,第一是尋找與宏觀基本脫鉤的(絕對脫鉤不可能)景氣小環境;第二是根本繞不過去的需求,今年受損明年加倍補回來那種;第三是在前兩條之上還疊加了超強競爭壁壘的;第四是再前三條之上再疊加良好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最後一條再疊加便宜的價格。最不需要擔心的,是再這所有之上均衡的配置,保留優化的彈性。另外一個經驗,這種股災裏,其實要計提20個點左右的波動值。也就是一旦見底通常幾天就會反彈20來個點,但之後會進入新一輪分化。

(2月22日)15年創業板瘋狂漲,大家都認為隻有創業板最有前景,其它都是過時的夕陽產業再便宜也不能碰,然後咣當一聲迎來接近4年的膝蓋斬。到16年底和17年開始藍籌大龍頭來了波獨立牛市,大家發現原來他們才是真命天子啊!核心資產永遠漲有什麽問題?很多今天罵創業板都是賭徒的“價值投資人”,當時5-60倍PE的消費醫藥炒得可開心了,而那時的創業板被認為再跌一半兒也是垃圾。然後18年底至今,創業板指數漲了90%,比滬深300漲幅高了整整一倍。沒什麽別的意思,就是重複下以前的一句話:股票市場裏最可靠的,其實是人性。

(2月25日)有朋友問我港股為何死活不漲?其實你看港股的物業、科技龍頭、醫療器材和生物醫藥還有著名消費類公司,還有一些景氣獨立上行的小公司實在是漲得不遜色A股創業板,其中不乏估值貴到沒法理解的。當然另一方麵是很多港股小公司估值非常非常低,甚至還有創新低的。但其實這和A股當前也有點像,這裏也有大量的小公司和板塊甚至是龍頭被邊緣化很久了,就在曆史最低估值的10%以內,高分紅的也不少,連中證全指的等權PB也還在很低的區域。  

這說明哪怕在A股,資金瞄準的麵兒也是比較窄的,完全沒達到全麵沸騰的地步,就更不用說外溢到港股了——港股本身就是兩頭在外的特殊結構,絕大部分的普通散戶被擋在了50萬開港股通的門檻之外。基金倒是有錢,但以其規模體量,港股小公司的那點兒日常交易量實在是進不去出不來,何況港股小公司裏雷相當的多,研究報告覆蓋得也少,信息披露比A股還差,所以你要是大機構你會玩這些嗎?當然,隻要大牛市來了,放心都會漲的,這些煙蒂沒準更是漲得好得很。但問題就在於,這套策略高度依賴於大牛市來臨的假設,但什麽時候呢?這個隻有神仙知道了。

現在是牛市嗎?不知道,也不操這心。為什麽?因為牛市是最不需要你操心啊,牛市真來了享受就好了。牛市、熊市和非極端態的震蕩市,都是投資必須要麵對的一部分,有什麽大驚小怪的呢?我的投資從來是做“非牛市假設”的。就是思考的是牛市不來怎麽辦?我們如何通過出眾的公司基本麵和賠率持續驅動資產的穩健前行?這才是職業投資人的本分。

至於真正的大牛市,最關鍵的其實是倉位(比買什麽重要)和對泡沫與風險的把握度(決定你收成多少以及如何收場),其它的反而次要。做投資,是把牛市當意外禮物,而不把它作為追求目標。它來當然非常歡迎,它不來,照樣尋找低風險高概率的機會穩當賺錢。這才叫職業投資人。真以為職業投資就是窩在家不上班,每天一杯咖啡一條狗啊?靠著牛市開葷的,別說職業了,大概離投資這個詞也還差著八站地呢。

(3月2日)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市場這麽強,但我清晰的知道我沒有預測市場的能力。所以我早說過,大多數時候,不但不預測市場,而且要強烈抑製住自己想要做預測的本能。當然這不代表我們沒有做判斷的時候。市場的非極端態區域裏,價值展現的分布是高度不均勻的,絕大多數情況下隻需要做價值的搬運工就好,個體判斷遠比整體判斷重要得多。但在市場的極端態區域,全市場的價值展現高度一致,全市場的趨勢演化也高度一致,這個時候整體判斷比個體判斷重要得多。

(3月7日)2月初的時候,出口業務占比大的顯示出更高的經濟抗壓性,但1個月後的現在,內需業務占比高的反而讓人放心。但始終不變的有兩點:第一是低債務和高現金流為王,危機模式下生意模式的優劣遠比經營能力的差別明顯得多。第二是好賽道裏無可置疑的霸主,一場疫情不會對其長期預期有任何影響,而且經濟減速周期下,長期高確定性增長對象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對真正優秀的公司來講,疫情帶來的機會遠大於風險,它會讓其合作夥伴通過合作穩定性、效率和品質、誠信度以及經營可持續上,感受到選擇靠譜的夥伴哪怕貴點也是值得的。

(3月9日)熊市的底部區域是A點,牛市的泡沫區域是B點。A點是戰略布局區,B點是戰略套現區,這中間的廣闊區間則是戰略優化區。所以現在的漲跌都不能以“賺還是虧”來衡量,而是要以“資產的含金量”來衡量。盡量趁著波動聚集高含金量的資產,才是對未來的戰略套現期最負責任的行為。這絕對不是唯一賺錢的方法,但相信我,真正賺大錢的路數,其實就是這麽樸實枯燥且乏味。

(3月11日)現在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隻有2.5%左右,房子本身就還在泡沫估值區同時又有“房住不炒”,高借貸的別虧利息就不錯了。各類理財安全性高的3.5%左右,要麽P2P信托那種奔著你本金去的。未來能穩定帶來15%以上年化收益的,大概隻有優質股權了。其實曆史上A股的收益率是很不錯的(看上證指數的直接拉黑完事),但有一個大問題就是機會成本:碰上房地產黃金20年,直接完敗。現在,不太用考慮機會成本問題了,其實選擇少了,有時候未必是壞事。

(3月16日)今年的hard模式:開頭風格分化極大,然後疫情國內爆發,凡是國內需求為主的都受衝擊。現在國外又爆發,變成凡是出口占比大的都受衝擊。去年預判今年會大波動概率高,現在看不但幅度大頻率也高。確定的環境和方向下,賠率很關鍵。但越是不確定的環境和混亂的預期下,高確定性是最重要的。我又一次聞到了錢的味道。

(3月18日)給幾張圖。前三張是今年標普500,中概股和納斯達克跌幅榜前十。後三張是道瓊斯指數的年k線圖。其中最狠的就是1931年52%的跌幅,而且是從1929年連跌了2年後幹出來的,把價值投資的祖師爺也幹破產了。之後37年又一個32.8%的大跌,那些年美股真是煉獄(還好巴菲特那年才7歲,而三年後傳奇投機大師李佛摩爾自殺)。但之後一直到2008年,美股年度跌幅再無達到30%的,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越南戰爭期間。2008年搞出了33.84%的跌幅。而1987年的所謂從頂到底的最大跌幅其實年末又收回來了很多,全年是2%漲幅的陽線。好了,今年跌幅已經29%了,是1937年以來的第二次,且是過去十年來第一次碰到十年平均線了。

(3月19日)大家進股市要搞清楚一件事情,股票的投資收益是高度不均勻的。雖然最優秀的投資人看起來5年複利25%左右,但這不是說每年20%多那麽整齊,而是很差的時候比如虧幾個點,好的時候大幾十個點,平淡的時候十幾個點這麽平滑下來的結果。就說現在這種跌法,我們不預測底部是哪裏,但有一點會很確定:這麽大的下跌斜率,一旦止跌回升,不會是慢慢漲,大概率20多個點3天就漲完了。極端態裏,情緒和波動變化往往是對稱的。  

但每次危機裏,都會有倒下再也起不來或者需要極長時間回複元氣的一批。現在最需要小心的是這些東西,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長期非理性繁榮的末期甚至拐點,生意本質很差高杠杆差現金流,概念和理想支撐的高估值,被疫情切實打擊且不可逆,業績真實性存疑的,本身還算60分但管理層太爛的...能不能找到最好的另說,先躲開最要命的吧。

(3月19日)美股跌的慘絕人寰吧?感覺藥丸吧?但你看看暴風眼的中心裏,蘋果隻跌了15.8%,亞馬遜隻跌了2個點,阿裏巴巴(美股)隻跌了15.3%,微軟隻跌了10.7%,輝瑞隻跌了16.5%...跌得最多的,要麽是直接受損且生意模式差的如波音、加勒比遊輪,石油能源等,要麽是垃圾概念股或者股價中樂觀預期過多的。但好賽道裏具有統治力且生意模式好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優異的公司,即便在風暴的中心,也不過是不疼不癢的調整而已,你猜幾個月或者1年後他們會不會新高呢?現在明白,為什麽我前些天說環境變了便宜的70分已經不夠,必須90分以上的公司或者景氣度逆轉的70分了吧?

(3月23日)又暴跌。照這樣再來2下,今年的盈利就真的要抹平了。有點懊惱,因為今年布局的幾條線本來都是業績大年,結果生生被疫情折斷。但並不慌,因為第一組合已經調整到有備無患的結構,第二這個位置的賬已經很容易算明白了,第三,一些原本高冷的美人兒已經有牽上手的可能了。總體來說,按今年剩下的時間來算,謹慎樂觀。按2年或者3年來算,高度樂觀。

任何時候不上杠杆。這話你以為你現在懂了?別逗了,看著別人死在眼前那叫怕,不叫懂。真到了15年那種單邊逼空牛市,高杠杆的玩家一個月3倍的時候,你還不為所動,那才叫懂了。 

(3月25日)像今年這樣突發的大場麵,老實講應對起來真沒什麽特殊高招,我隻有最樸素的方案:挑剔一些,眼光放長遠一些,如此而已。我相信即便在最嚴苛的環境裏,高壁壘的優質成長公司在較低價格下依然具有相對更高的安全性,我也相信疫情以及經濟的影響終會淡去,全球經濟依然會在最有野心和競爭力的公司驅動下前進。以前說過投資也許沒有絕對的安全島,但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安全帶。要確保隻輸時間不輸錢,隻玩皮球不碰鉛球。狂風暴雨時不立於危牆邊,春暖花開時沐浴在陽光下。

(3月30日)市場的恐慌下行中,首先是做好防守別掉血太快太多,爭取比指數跌幅小,更要絕對避免重倉踩雷。另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讓組合的品質和賠率遠遠高於指數,很多好東西不是這種時候,真的買不到。目前的這個階段顯然不是考慮盈利的時候,但卻是決定未來盈利峰值會在什麽水平的時候。  

每次你覺得天要塌了的時候,記住一個事實:你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一個這麽想的。遠的就不說了,18年下半年特別是10月份的時候,難道不是天塌了的感覺?而且那時候的鬼故事更嚇人,是所謂“這次真不一樣”的推到重來級別的。然後呢?嗯,1年多吧我們的流動資產整體又飆了50%以上。是的是的,每次會有不一樣的細節,不一樣的故事背景,而且確實總有一次是真的天地毀滅。但是記住另一些事實:1,真毀滅級別的,你做什麽都沒啥區別,而且注意概率問題。2,隻要是階段性危機,總歸會過去,而且過去後有些人總會更成功,想想為什麽。3,雖然我們都知道會過去,但不確定性時間和進程以及瘋狂程度,所以從各個方麵保護好自己,確保勝利的那天你還在也很重要。今天的雞湯火候還行不?

雖然滿眼的爆炸性信息,但為什麽還是不要玩宏觀和猜大盤呢?因為,第一你猜不準。網上各種野生經濟學家的分析,說真的看看當個談資也就算了,真掌握了水晶球的您覺得這會兒還有功夫在微博扯淡呢?第二從宏觀到大盤走向,也完全不是一個節奏,猜對了宏觀事實卻踏錯了市場節奏,太常見了。第三你也猜對了市場節奏,但很可能還是沒卵用。隻要不是單邊大牛或者大熊,37行情28行情19行情都是可能的,同樣市場裏不同命運。有這個精力,踏踏實實找真正的好生意,真正強大的競爭優勢和管理,真正超值價格的預估,這一把利刃練到家了,比前麵三個洋氣的蠟槍頭有用多了。

不斷新高當然令人愉悅,但居安思危永遠是穩健型投資人的標配。如何化解上漲中聚集的風險?我覺得:第一,多維度證明的絕對低估依然是放心選擇,無論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第二,賠率降低下,轉換到更優的賽道和更稀缺的資產裏去。這類東西首先風險來了抗跌,其次你特別希望他跌,萬一真跌正好順勢撿起更大的機會,建立心理優勢。第三,中期特別注意今年的經濟停擺帶來的風險,從業務敏感度-資產強健度-現金流充沛度三個維度審視精選,別踩雷。短中長期都想清楚,漲跌就都堅定了。

(4月2日)雖然疫情對近期市場的影響巨大,但對我個人來講,其對未來投資判斷的影響非常非常小。我不會去考慮疫情過後整個世界會有多大變化這麽宏大的主題,疫情之前還是之後,好生意還是好生意,爛生意還是爛生意,優秀的公司會通過危機更加強大,平庸的公司因為疫情翻身的概率也很低。疫情不會對DCF三要素有任何改變,各國在不同產業上的比較優勢也很難被顛覆。總之,我個人覺得不要跟著熱門事件來回換度量價值的尺子。當然,短中期的經濟衝擊是現實的,但這個應對頂多是個中期策略而已。

經濟惡化趨勢中我是不太敢貪便宜的(上行期裏膽子可以大點),因為爛賽道裏的爛管理層是最容易在這個節點出雷的,第一是環境波及第二是正好出清。爛局麵裏更考驗打牌的能力,所以我會給優秀的管理層更高的權重,而且一貫優秀的管理早就積累在了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上,等於雙重保險。 

看到有網友問我倉位建議。倉位這個事兒唯一的建議就是讓自己舒服和不要後悔。我隻能說我自己留了2-3年的充足生活費用,其它的都在股市裏。因為第一我對股市的波動敏感性沒那麽高;第二我的投資風格導致波動率也相對比較低;第三我的持倉評估能高概率帶來較滿意的複利增值;第四,我的財富規劃周期不是以禮拜計而是3年計,目前一切都在正常的執行軌道上;第五,站在3-5年來看股市之外的機會成本很低,而優質股權的機會成本實在太高了。綜上,目前最讓我吃得香睡得安穩的,就是在高安全邊際下大把大把的撈優質股權,短期沒什麽不舒服,長期絕對不後悔,賬算清楚了就不糾結了。

(4月30日)過去一年裏,滬深300指數還是微跌的,所以我們沒賺到係統性情緒的錢。由於我們始終滿倉,所以也沒賺到波段的錢(雖然期間市場波動很大)。又由於我們分散持倉所以還沒賺到集中重倉押對的好運氣的錢。所以簡單講隻是賺到了組合持股和結構優化的錢。站在長期來看,係統性情緒也就是牛市的錢基本是跑不掉的,時間問題而已。一般波段的錢我們沒本事賺,極端態出現時的周期波段則有較大可能賺到一部分。集中押注的錢我們不打算賺,因為其負麵的風險我們不願意承擔,也不相信自己會一直好運。情況呢就是這麽個情況。

大自然就是我的辦公室,與狗狗漫步叢林山水間,電話會議,思考,交易,一機在手都不耽誤(高大上的多屏咱是一天也沒用過),自由而且便宜。投資本來就該是美好舒適、能帶來更高生活質量和情趣的。如果所謂價值投資總像個煎心熬骨的苦行僧,那好吧,我一定不是價值投資人了。

天天追著大新聞分析來分析去,或者跟著市場波動一會兒狂喜一會兒嚇尿,這既不是投資的姿勢,也不是人過的日子。股市是一個財富轉移機製,大部分的錢都會流到聰明且有耐心的人兜裏,小部分會用來開彩票。所謂投資之道,就是把好價值和高賠率搞得多多的,把大風險和不確定性搞得少少的,積必勝為常勝,累常勝為大勝。短期別把錢看得太重,長期要有賺大錢的野心,要用腦子選準方向,但最終豐收還是靠屁股。

要做好投資這件事兒,先別奔著哲學和境界這麽高的B格去,也別忙著豎大旗論證什麽才是投資正宗。咱就踏踏實實把它當成個手藝就行,老老實實把該學的都趟幾遍,好好從自己和別人的錯誤裏汲取經驗,保持理性和平常心堅持做對的事情,把這些下盤練紮實了,實踐裏取得了長周期的大勝了,咱再考慮高端的追求不遲。其實有沒有所謂境界是不是大家投票的正宗,和您賺不賺錢沒太大關係,當好投資的手藝人,已經夠絕大多數人這輩子操心和享用的了。

在一個急劇滑向不確定的世界裏,隻能更集中的擁抱那些高度確定的東西。往小了說,低估值,高壁壘,長雪道這些都提供了投資對象的確定性。低負債,均衡的資產配置,持續的現金流,則讓個人能確定性的等得起扛得住。而往大了說,東風快遞和其它平日裏似乎“浪費錢”的硬資產,則提供著這個曆史時刻宏觀上最底線的確定。這真不是一個幸運的時代,但還好,我們在一個還算幸運的地方。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判斷局勢很複雜,但不要去做具體複雜事件的預測。對於未來環境越是有複雜和動蕩的預期,就越要尋找最清晰簡單的邏輯支點,隻對“顯而易見”的事情下注。再一個就是堅守投資原則,突發性事件的衝擊多各種噪音更是多,但最簡單和最可靠的衡量尺子隻有一把,那就是“價值”。高概率是一種價值,高賠率也是一種價值,兩個價值的結合部叫投資機會。而動蕩和複雜的環境,反而容易帶來這種難得的機會。所以危機來臨時既需要我們謹慎的處理“危”,更需要我們勇敢的擁抱“機”,無論謹慎還是勇敢,其底色都是理性。

以前GDP快速增長的時候,很多人說經濟增速沒那麽重要,不如放慢點等等靈魂啥的。現在乃至於未來較長時間內,GDP增速下來了,大家慢慢會體會到“等靈魂”的真實滋味。就業,福利,債務,事業發展,這一切看著都特別俗,但又是最真切的。小清新們總不缺感動自己的素材,比如GDP快速發展中哭訴靈魂失去了重量,經濟放緩了又哭訴時代的一粒沙壓垮了生活的希望。所以吧,90%以上的人,您甭管給他投到任何年代,命格都不會有什麽改變。就像你把90%的人扔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股票市場,依然還是虧一樣。

還有人總說瞧人家日本經濟已經停滯了30年了,不照樣生活得好好的?咱先不聊日本經濟停滯期相對於自己的經濟較快增長期的各種對比,就說說人家是在什麽平台進入停滯的?1989年日本的人均GDP已經4萬多美元了(那可是30年前的4萬美元),這是啥概念?大約可以這樣比:王思聰未來30年就算財富沒有任何增長,照樣可以天天會所嫩模。小清新們先盤點一下自己的口袋,然後有底氣說出,“我也一樣”嗎?

像我這樣的職業投資人,其實是最需要和平環境的,所以我本質上絕對是一個“主和派”。但做投資的人也需要分清願望與不確定性之間的關係。比如我也希望馬上來大牛市啊,但我投資布局和策略上的準備卻是假設根本沒牛市。商業案例告訴我們,談判成功不能僅靠誠意,更不能靠卑微,當然也絕不是靠一味的強硬。妥協,謀略,韌性,強硬,交換等等,都是策略工具箱裏的必備,缺了哪個都是戰略殘疾。相反,各種工具齊備,才能在複雜的局勢下避免單方麵梭哈或者鋌而走險,和平才有更高的概率。

現在局勢非常的複雜,而且可以預見還沒有到最嚴峻的情況。但我有一個小建議,你做投資,千萬別陷入對這些複雜事件的預判和爭論裏去。說的難聽點,90%的人包括所謂大V,連判斷個行業的波動或者再簡單點兒一個公司的經營走勢都不太靠譜,你說他對更複雜十倍的事物做出的判斷能信?這種東西看起來洋洋灑灑頭頭是道,實際上和每日股評的差別並不大。我們隻需要知道,情況非常複雜,在投資上要把困難想得足些,盡量尋找這個複雜環境中對外脫敏和比較穩定的獨立小氣候,或者是在動蕩中既具有穩固經營支點又提升了戰略重要性的一些環節。

市場不是極端態的時候,主要還是關注自己持倉的風險。一種風險是持倉不夠優秀,那麽漲跌就都難以堅定,並且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尷尬感會愈發強烈。另一種風險是不夠便宜,那麽組合整體的賠率低下,預示著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回報也許會很平庸。這兩者之間看似是矛盾的,但其實可以結合起來:一部分持倉足夠優秀而忽略波動且予以較高的估值容忍度,另一部分持倉足夠便宜保持賠率上的進攻性和足夠的安全邊際。兩者雖然風格差異較大,但其本質都是保持預期回報為正且足夠高,隻不過比例則因人而異也因時而異。

好公司漲,差公司跌,原則上來講肯定沒問題,隨著時間越長這點肯定也會越容易證實。問題在於,階段性而言(比如半年甚至1年區間裏),主導股價和收益率的東西就複雜和動態得多,上述論斷就可能完全不成立。所以,一個絕對正確的結論,也需要一個準確的前提範圍。

剛看了一組數據:美股已創疫情前新高的股票中,信息技術占28%,日常消費27%,醫療保健25%。而創疫情前新高最少的行業是金融,能源,地產,公共事業。這簡直就是此刻A股的鏡像,有沒有感覺中美股市此刻心連心?有意思的是,這幾個行業屬於美國的傳統優勢產業,在全球都占有統治力,也是中國目前比較薄弱但未來又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

另外據統計,美股1973年至今年化收益率最高的幾各行業:航空和國防10.9%,軟件和計算機服務10.8%,休閑旅遊9.8%,一般零售9.8%,電子電器設備9.4%,衛生保健9.3%,食品和藥品零售9.2%,食品飲料8.9%——而美國70年代初期,人均GDP約為6000美元左右,以當時的匯率看,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萬美元以上,和目前中國所處的人均GDP水平差不多。

(6月4日)現在市場處於一個很有趣又糾結的局麵:一方麵整個市場的估值還非常低,比如代表中小公司的中證500的等權PB隻有1.58,處於曆史分點位的6.64%;代表大公司的滬深300的等權PB隻有1.55,分點位8.58%;恒生的PB是0.88,分點位5.25%。所以無論A股還是港股,都依然處於十年一遇的熊市底部區域。但另一方麵,A股和港股都出現了一批被熱烈追捧的所謂“稀缺極品”,估值幾乎已經達到有史以來的曆史最高位。  這種奇妙的現象其實具有很高的合理性:整體估值非常低,是因為企業盈利環境非常差,並且這種差會持續較長時間,而且不排除隨時出現新的不確定性衝擊。局部熱點火爆,是因為貨幣和信用環境非常寬鬆,無風險收益率極低,錢隻能買資產,而好資產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愈發的稀缺了。  

怎麽看這個問題呢?我覺得: 第一,這裏堅決不看空。因為錢多多和資產荒是一個中長期趨勢,基本麵極差是一個短期趨勢(未來的邊際改善是高確定的),而市場整體的極低估值(不要看PE,經濟處於波動周期的風暴中PE波動也大,PB比PE的參考性更好,就像周期股要看PB一樣)其實已經比較充分的反應了這個短中期的差預期。除非後麵發生遠超預期的新的基本麵跳水。此外,還有流動性和低利率的托底。  

第二,要有顆大心髒。由於目前估值、流動性、基本麵互相之間的複雜關係,再加上時不時的“突發大新聞”衝擊,這個階段注定是波動性較大的。特別是近2個多月持續的反彈消化了不少估值的優勢,中期來看圍繞這個位置上下的震蕩非常正常,突然的暴跌和暴漲都不奇怪,但都缺乏持續性。所以大跌中要樂觀些,大漲中要謹慎些。 

 第三,立足大錢不耍小聰明。這種複雜的環境裏,小聰明和杠杆是最要命的。這個階段不是兌現大錢的時候,但此刻的格局和布局會極大的影響到未來賺錢的量級。市場悲觀時不要浪費布局和優化的良機,市場熱鬧時多點平常心習慣做電梯。堅信未來真正優質的和真正便宜的終將勝出(所以要小心成長陷阱和價值陷阱),無須猜測風格的具體演化,同時配置優質和便宜為宜(其中比例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來定),避免孤注一擲(否則一旦賭錯會浪費掉整個大機會)。  總之,要有大局的樂觀,也要謹慎應對中觀,並用正確的姿勢處理好微觀。

(6月19日)過去1年多以來資本市場動作頻繁,從積極擴大外資,科創版開通,創業板注冊製,到現在連萬年不變的上證指數也要進行調整了。任何一個動作單獨來看都沒什麽,但一連串的動作肯定不是閑著無聊刷刷存在感。

看這個問題需要升級一個維度:任何大類資產大機會的背後,其實都是時代進程。過去20多年中國的曆史使命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而主要資本去向是房地產,由此也帶來了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銀行和房產公司群,連帶著房地產也成為過去20年最輝煌的大類投資品種,沒有之一。  但現在乃至於未來十幾年,時代走到了新的關口。下一個曆史使命是產業升級,是高端技術和高科技高價值產業群的崛起。由於這類產業的特殊性(要麽極輕資產要麽極重資產,前期盈利能力不佳,核心資產是無形資產,需要持續的在研發和流量燒錢,失敗率高但成功一個就是獨角獸,需要聚集並激勵最頂尖的人才),銀行係統已經完全不適應融資需求,打造多層次和強大的資本市場是時代命題,從這個維度再看問題,一切就都清晰了。  

隻有強大和活躍的資本市場,才能提供無窮盡的融資能力,才能聚集並激勵最頂尖的人才,最聰明的錢和腦袋才會聚集到高科技和高價值的產業。而同時,資本市場的強大和逐步成熟,也將逐步改變中國家庭過於扭曲的財富結構。最終,實現產業升級,資本強大,財富結構合理的新境界。  當然這個過程沒那麽平坦,但這個方向如果說2年前還需要些想象力的話,那麽現在其實已經很清楚了。未來十年的資本市場,很可能會打破絕大多數人的既有印象。

不過別指望大眾此刻就對此認同。大機會從來都是從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開始的。就像我以前說的,與房地產不同,下一個階段的財富大進階,一定是屬於少數人的,這又一從另一個層麵印證了上述邏輯的合理性(房地產再大漲實現全民皆財富升級,則是完全不符合邏輯和常識的)。最後,不管你是前浪還是後浪,最好都要重視這個曆史級別的大浪。

(6月16日)市場實在是強,其中邏輯之前的幾個粉絲可見帖裏都聊過了,邏輯的有效期比較長,沒有過幾天就修正的必要。從實盤來講,去年四季度有一次比較大的調整(一些具有長期邏輯且未來2年景氣度提升的目標當時給了好機會,因此相似賠率下調整為概率優先),今年3月有一次中等程度的調整(疫情在海外大爆發對一些中期邏輯產生了直接影響),除此之外都是穩定持倉,全程滿倉,集中在三條核心主線但個股相對分散持有(趨勢集中,個股分散),隨著賠率的變化動態小幅優化。  

總之,聚焦在持續產生堅實價值的公司本身是“道和正”,用穩健的投資體係應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是“術和奇”。以道載術,守正用奇,就是先確定和時間交上朋友,再利用市場先生時不時的臭脾氣對價值做好加法。

投資上讓人最踏實的事兒,不是自我評估已經很厲害沒有什麽弱點了。恰恰相反,應該是清楚知道哪裏還有薄弱環節,不但發現改進空間,並且明確未來進階的基本方向和路徑。無論對公司還是個人來講,長期來看最大的安全邊際,都是持續成長。 

之前和朋友交流過的“閉眼買入並長期持有偉大公司”話題,正好又有網友提問,這裏再貼一下:我們當然要基於一些長期穩定的邏輯去投資,但要意識到世界是複雜多變的,自己也是有局限和偏見的。所以我們一方麵要做長期判斷,另一方麵要對這個判斷予以安全邊際的保護,最後還要持續觀察看看邏輯支點是不是發生了變化以保持改錯的能力。找個公司一勞永逸的想法,長期來看其實是危險的。

那天和一個朋友聊天談我的經曆,我說自己屬於“被動型進取”的人。什麽意思呢?就是本質上我是個挺沒野心的人,舒服自在比成功的權重要高幾個級別。所以以往在職場,包括我改做投資,又從職業投資到現在又變了下,也包括中間寫書寫博客等,真的都是順其自然:走著走著,各方麵條件不知不覺的就湊齊了,然後挺舒服的就“轉型”了。

在這些所謂重大轉型的節點,真的都沒有一個提前預設的目標並為之奮鬥和掙紮的過程。但另一方麵呢,我骨子裏又有點好強要麵子,決定要幹的事兒是不允許自己搞砸的,覺得丟不起這人,所以每一個節點基本上還是做的交代得過去。我覺得這種狀態還行,不頹不喪但也不動輒豪情激蕩,凡事用七八分力,鬆緊適度不易折可持久,盡人事聽天命,對得起自己也不辜負人生。

投資學來學去,專業技術層麵層出不窮,但頂層其實就是兩招:第一,別死。第二,上車。

第一招在大多數時候看起來都沒什麽用,而且很多時候會影響你的短跑名次。你是穿著十幾斤的防彈衣甚至還背著口糧,能快得過裸奔的?但是,隻要一槍,裸奔的就永遠的掛了。可你不知道什麽時候搶響,而且很長很長時間好像都很安全。那這個時候,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風險係數。有的人把跑到隊伍前列作為優先級,有的人把確保最終到達作為優先級。這裏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想清楚各自的代價。

始終記得一件事兒:投資是一個能持續做20年30年的事兒,而這麽長的時間裏什麽見鬼的事兒都能碰到,那麽跑得快和跑得遠,哪個更重要?當然有人說我要又快又遠,衝擊世界級難度的勇氣是可嘉的,但聰明的自我評估很多時候比勇氣更重要。

第二招呢其實就是算清楚大賬。從長期來看現金是負資產(相對通貨膨脹),財富管理的意義就是把低價值的資產聰明的轉換到高價值資產上去。或者這樣想,長期的大幅增值與短期的浮虧或者劇烈波動,哪個能對你的人生產生實質性的意義?想清楚了這個大賬,剩下的就是兩點:選擇優質的資產,選擇合適的時機,然後上車。否則,你的資產很容易被時代拋下,因為時代發車了,而你沒有。

總之,沒學會不死大法,就是抱著汽油桶過火場,自求多福;沒學會上車大法,沒有身家性命之憂,但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作者:水晶蒼蠅拍
鏈接:https://xueqiu.com/1449612549/152841814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