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一葉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個人資料
正文

再讀《安妮日記》

(2009-05-07 09:57:08) 下一個

安妮弗蘭克 (Anne Frank)

大約初中的一個暑假,無意中讀到節選的中文版《安妮日記》,安妮真實細膩的記敘,她躲在密室,心神向往自由,迷惘的青春期困惑,都讓年少的我怦然心動。雖然沒有看過全書,但安妮的傳奇日記,不幸遭遇,一直刻在記憶深處。

兩周前我去圖書館幫女兒借書,看到英文版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想女兒也許會喜歡讀,那天下午,女兒學鋼琴,我等她,為打發時間,開始看這本書,居然放不下來。前天把書看完,這幾天腦海裏總是閃現著這個猶太小女孩。

秘室Secret Annex厚窗簾的夾縫裏,安妮和姐姐瑪格看到對麵船長一家子,汪汪亂叫的狗狗,流著鼻涕邋遢的孩子,雨中忙忙亂亂行走的男女老少。。。。。。暗室裏有滿是虱子的貓;閣樓上的老鼠窩,安妮父親奧托被老鼠咬了的手;不斷堵塞的抽水馬桶;三餐變換著花樣吃土豆;藏匿的人因精神壓抑而爭鬥;慶祝生日的禮物和父親寫給安妮的生日詩歌;收聽廣播了解外麵的戰事,為諾曼底成功登陸而興奮;槍聲響起,安妮跑躲到父親的床上;強盜來時,藏匿者一動不動地在黑暗的角落坐等一天兩夜,粗重的喘息聲,窒息的空氣。。。。。。

兩年秘室裏的日子,安妮的夢魘,祈禱,期盼,決心,對人性善惡,宗教的思考,種族問題,與母親的代溝和對困境的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躁動,對情與性,愛與欲的思索,都一並傾訴在她的日記裏。我看到了一個早熟,聰慧,樂觀活潑,獨立思考,渴求友誼,夢想自由的安妮。

還是先容輕舟向你介紹一下少女安妮的曆史背景吧:

安妮弗蘭克1929年6月12日出生於德國,她是弗蘭克家的第二個孩子,姐姐瑪格比她大三歲,瑪格安靜內向,擅長數學;安妮活潑外向,喜愛寫作。她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安妮父母是猶太裔德國人,家境富裕。希特勒上台後,排猶政策迫使弗蘭克一家遷到荷蘭,父親奧托開了一家生產香料的公司,家庭慢慢恢複了原有的安寧,但好景不長,1940年5月德軍侵略並占領了荷蘭,歧視猶太人的政策滲入文化:猶太孩子隻能去猶太學校,每個猶太人必須戴“黃星”以示區別,猶太人不可以擁有公司等限製。

1942年6月12日安妮13歲生日,她收到了一份心愛的禮物--日記本,日記本扉頁,她鄭重地寫著:“我希望我能向你吐心思,希望你能成為我安慰和支持的源泉。”42年7月5日阿姆斯特丹的猶太人收到納粹文件,要將猶太人運到德國集中營勞役。弗蘭克一家4人,和公司合夥猶太人凡普一家3人,一起藏匿到公司樓上的隱蔽儲藏室裏,後來又來了一位猶太牙醫達守,共8個人藏匿在一起。躲藏的進口是一個可轉動的書櫥,4名公司裏的荷蘭同事幫助他們,為藏匿者提供食物,日常用品和轉達外界消息。

安妮詳細記載了兩年多的日記,在日記裏她不止一次地表達自己想成為作家的願望。她想若能夠獲得自由,她要成為作家或記者,她想做荷蘭人,她愛這個國家。她要用勇氣和樂觀擁抱生活,她要做一個內心堅強的女人,因為她有目標,有見地,有信仰,有愛。若上帝讓她活下來,她要讓世界聽到她的聲音,她要為人類而工作。(I’ll make my voice heard, I’ll go out into the world and work for mankind!) 在逆境中,秘室裏,一個10幾歲的孩子的心聲讓我動容。身體被束縛了,心卻是獨立的,豐富而自由的,可以插著翅膀飛翔,多麽可貴的人格力量!

青春期孩子對身體的變化很敏感,月經如她的朋友,她盼望著月經來潮,夜晚睡覺時,她靜靜地聆聽自己陣陣心跳聲,感受身體的美好變化。13歲的她意識到自己比同齡人心智早熟,偶爾看到曆史書上的維納斯像,美好的身軀讓安妮感動而淚下,她多麽希望身邊有個同齡好友可以傾訴。

荷蘭同事將猶太人在集中營勞役,折磨迫害告訴藏匿者,安妮感覺自己已經很幸運了,有躲藏的地方,她想起從前猶太學校的同學,夢魘裏她們受盡折磨,安妮哭泣,傷心,她決定向神祈禱,願神施奇跡,救助她受難的同學。她很感謝幫助他們躲避的荷蘭基督徒們,因為若一旦被發現,幫忙的荷蘭人也同樣麵臨“死刑”威脅。

安妮也擔心這個世界不會回歸正常,她談到“戰爭結束”,但“結束”有時如空中的堡壘一般可望不可即,他們的藏匿空間之外,毒恨的烏雲密布。她和姐姐瑪格,凡普兒子彼得做功課,繼續中斷的學業,他們盼望戰爭結束,可以重返校園。

安妮發燒生病了,吃藥睡覺,最難堪的卻是牙醫達守充當醫生,將耳朵貼到安妮胸脯,聽她心跳。安妮想:“他又不是我的男朋友,他聽力本來就不好,應該先把耳朵先清洗幹淨。”在壓抑的藏匿間,安妮和彼得建立了友誼,他們喜歡到閣樓上,推心置腹地談論青春期的敏感問題,害羞的彼得喜歡看安妮微笑時迷人的酒窩。

輕舟最喜歡的是安妮寫給彼得的這段話:“當我坐在窗口,深呼吸,看到外麵神創的大自然,我心裏充滿欣悅,簡簡單單的欣悅。。。金錢,地位,任何事物都可能消失,但心裏的欣悅,也許有暗淡的時候,但隻要你活著,它能點燃你的心,讓你重新快樂。。。悲傷,孤寂的時候,試著到閣樓上,向外遠望,不是看樓房和屋頂,而是看藍天。隻要你能無懼地看天空,你就知道你的內心是純潔的,你還能再找到那份欣悅。”多麽有智慧,純良的安妮!

安妮日記從42年6月12日生日開始,到44年8月1日中斷,8月4日藏匿的人被一個仇恨猶太人的匿名者出賣,8人被捕,第二天,幫忙藏匿者的荷蘭同事秘書梅樸到暗室,看到散落一地的安妮日記,收藏起來。

那天夜晚讀完《安妮日記》,上網查了安妮的死因。8個猶太人被轉移到不同的集中營,受盡折磨,有的受毒氣刑而亡,有的勞役累死,二戰結束時,隻有安妮父親奧托一人幸存下來。

具體如下:當被捕的人被最後一次移轉,由火車送到奧斯威辛集中營去。三日後到達,以性別分開,再也無法會麵。在1019個乘客當中,549個人(包括所有15歲以下的小孩)被直接送到毒氣室殺害。安妮當時已經過了十五歲三個月,得以活命。瑪格,安妮和母親被轉移到集中營,她們被逼做奴隸式的苦工,拖拉重石塊,安妮母親活活餓死。瑪格,安妮又被運到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集中營衛生條件惡劣,沒有醫生,傷寒惡疾傳染, 1萬7千多囚犯因此死亡。瑪格和安妮先後染上傷寒,大約45年2月底3月初兩人相繼而亡,具體日期不祥,她們死亡的時間,距離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被英軍解放不到兩個月。讀到這裏,我已經讀不下去,我眼睛模糊,淚流不止。。。。。。

熱愛生活,向往自由,願為人類工作的安妮,16歲生日未到,就在花季凋謝。為她和許許多多二戰中的受害的無辜人們(東方人,西方人)的不幸遭遇而哭泣。安妮曾在日記裏寫到:“我不願像大多數人一樣徒然生活。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為所有人,甚至我從未見麵的人,帶來幸福,我要在我離開世界以後繼續活著!所以我感謝神賜給我寫作的禮物,藉著寫作,我開發自己,表述我的內心。”(I don’t want to have lived in vain like most people. I want to be useful or bring enjoyment to all people, even those I’ve never met. I want to go on living even after my death! And that’s why I’m so grateful to God for having given me this gift, which I can use to develop myself and to express all that’s inside me!” Frank, 251) 安妮的確做到了!

二戰結束後,梅樸將日記本交給奧托,奧托讀了安妮的日記,第一次真正了解到女兒的內心世界,再三斟酌,他決定按安妮的心願,將她的日記發表。《安妮日記》很快就被翻譯為50多種語言,廣為傳讀。安妮通過她的日記,讓世人了解到種族屠殺,歧視的罪惡,法西斯納粹的殘暴和無人性,所幸德國人早已正視曆史,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藏匿秘室如今是安妮弗蘭克博物館,將曆史還原於眾人,痛定思痛,不讓悲劇重演。

References 參考:

Frank, Anne.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Edited by Otto Frank and Mirjam Pressler, Translated by Susan Massoty. Published by Doubleday. 1995  

http://www.annefrank.org/splashpage.asp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