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

(2010-10-07 09:57:27) 下一個

我決心做個好媽媽,給女兒一個幸福的童年。因為我的童年對我的影響很大。 

我在5個孩子中排行第四,70年代生。 從小我就是個敏感和聰明的孩子,這在工人階級的家庭不太“入流”。父母都是工人,能有多少的文化 和理解呢?但是他們絕對是偉大的父母。把他們的處境放在現在的環境下,肯定被認為不是人能過的日子。他們的負擔太重,上有老下有小,一共8口人住在40多平米的房子裏。能吃了上頓有下頓,屁股不露在外麵就是了不得的成就。 我在家裏會有多少空間,能得到多少注意呢 ? 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能給父母分擔多少家務。

在學齡以前嘛,主要是敞養。 跟在大孩子的屁股後麵,瞎跑。一個內向的女孩子不太開腔出氣的,但是受了欺負有必要的話也可以跟一個男孩狠狠地打一架。打架是在家裏練出來的。狹處逢生的在5個孩子的家庭磕磕碰碰是家常便飯。跟比我強大的邪惡勢力作鬥爭練就了我倔強的性格。不打就不打,一旦打起來了就把對方往“死裏”打。這樣在家裏我也得了惡名,對同胞“黑心”。他們不知道其實我極其厭惡和鄙視動手,但不希望當弱者被欺負,所以要打出水平。

記憶中如果不是生病的話,我沒有在我媽身上滾過,連多叫一聲“媽”都會被大聲喝呲“鬼聲”。因為我媽除了白天上班,做家務,下班還要打零工,晚上還要踩著縫紉機把大人的衣服改成小人的衣服,或者是在有洞的衣服上繡個花呀鳥呀的掩蓋起來。字都不識幾個的媽,很會描花樣子。好強的媽不希望我們在外麵被人瞧不起,所以我們的女孩兒洗得發白的舊衣服經常會有翻新花樣兒。 40歲上下又生了妹妹。大大小小的一溜孩子都有需求,哪裏有空有閑心。

倒是我爸經常誇我, 才有今天這樣的“我”。誇我懂事(因為我比較文靜,不吵不鬧聽大人的話);誇我聰明(因為我喜歡寫寫畫畫,看不懂字的小人書翻來複去的看);誇我有規矩(吃飯時從來隻夾我麵前的菜,再想吃肉也盡量忍著不夾)。如果不是我爸對我的偏愛和肯定,我壓根兒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傻的瓜的,因為來自於上麵的哥哥姐姐們每天無時無刻的強調我就是個怪物,異類。 我的妹妹也得到了同樣的“關照”,以至於到今天還有陰影。性格有點兒扭曲。 

沒有大人的啟蒙教育。沒錢上幼兒園,在窗外旁觀過。我就是靜靜地觀察著我的周圍,沉浸在我的世界裏。畫著美女佳人,編著自己的故事,一坐可以大半天,當我的2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在外麵拉幫結派很好玩很多朋友的時候,這就是我的快樂。這樣的弱勢一直持續到我進了小學。我總是名列前茅的成績和我其他的長處才顯現出來。 我才真正的認識到我不必很粗魯的成長,不需要打架來被人認可,我可以愛看書,可以說話斯文而不必被人嘲笑。 我的不同於家裏的其他孩子的地方,是我喜歡上學而且善於讀書。 老師們很喜歡我,對我很器重。我年年當“三好”,常常當幹部,學校的各種活動呀演出呀都有我。 在學校裏我徹底的建立了自信心,無論同胞們再怎麽冷嘲熱諷,打擊挖苦,我都可以不屑一顧的一笑了之。現在我們5個兄弟姊妹很相親相愛,但是我就不知道當時的他們為什麽會對我們年小的那麽殘忍冷酷,極盡欺負之能事呢? 這些家夥現在都不認賬他們的所為。 我媽也不承認她當年疲於奔命而忽略了對我們心靈的滋養。

我很感激童年的經曆。那些愉快和不愉快的記憶,那些成長中曾經的痛苦煎熬都讓我更強,更忍,更寬容。那些曾經的貧窮讓我們姊妹對商業認識天賦異稟,雖沒有成大氣候,但小動靜足以立業成家;對父母養育我們所受的苦難感同身受,血脈相連,我們個個有孝心有愛心。

當然,我的女兒不必成長的那麽痛苦了。 我要當一個睿智的母親,牽著她的手,聆聽她的心聲,關注她的需求,尊重她的想法。 用愛引導她找到自我,創造美麗的未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menshar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煥華的評論:謝謝你訪問我的博客。
煥華 回複 悄悄話 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