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奧運金牌第一有意義嗎

(2008-08-15 13:04:29) 下一個

奧運的金牌戰略和群眾體育
    自
1984年參加奧運會以來,中國政府把體育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奧運獎牌的爭奪上,體育部門一切都圍繞“奧運戰略”,一切為奧運讓路,所有與奧運無關的體育項目和運動隊,不是被撤銷,就是被忽略,隻有象中國象棋這樣少數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在社會和企業的幫助下,還在頑強地生存著,這一戰略,正是中國古語中所說的“好鋼用在刀刃上”的鮮明寫照。

 

如果說中國在前20年的發展中,由於經濟的因素,不得已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為國爭光”的體育項目中,那麽,一旦中國成為本次奧運會的金牌大戶,中國會把體育的工作重心轉向以鍛煉群眾身體和陶冶群眾情操為目的的群眾體育中嗎?如果奧運隻是在奧運會舉辦的半個月中,舉國為幾塊金牌歡慶的一瞬,那麽,奧運會的舉辦就失去了原來的宗旨和意義,試問,當我們不止一次地向世界顯示了中國體育的強大,當我們用奧運展示了中國的崛起,當我們早已經把“東亞病夫”的帽子甩到月球上的時候,我們還要向世界展示什麽呢?我們難道還有必要把越來越多的投入,有重點地隻放到爭奪奧運金牌的少數項目上嗎?

 

上海“大鯊魚”籃球俱樂部在獲得中國籃球聯賽冠軍前,一直不同意姚明赴NBA打球,直到2001-2002賽季獲得CBA總冠軍後,姚明才得以登陸NBA。用上海人的話說:我們已經獲得了CBA總冠軍,我們還要證明什麽呢?正是這一“大度”的決定,才造就了一代籃球“巨人”姚明,才造就了籃球把足球打下擂台,重新坐上了中國第一大“貴族運動”(金錢支出)的寶座。

 

也許有人說:中國人口眾多,資源較少,開展群眾運動的時機尚不成熟,筆者不完全同意此觀點。眾所周知,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體育的政府和民間投入越來越多,本次奧運會金牌獲得者政府獎勵金額達到100萬人民幣,民間獎勵則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中國政府和社會對體育運動的喜愛和重視,也就是說,中國政府和民間已經有能力興建大量的運動場館供普通百姓健身和休閑之用了,問題是,中國政府的領導人有沒有這種“高屋建瓴”的想法和行動,從民間來說,老百姓有這個需求,君不見,每年的夏天,遊泳池等可以避暑和休閑的水上場館都有人滿為患的現象嗎?

 

筆者沒有統計,中國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運動場館麵積幾何,但如果說這個數字和中國目前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是遠遠不相稱的,估計沒有多少人反對,這其中固然有中國人多地少的原因,不過,“奧運戰略”是影響到這個數字的關鍵,如果我們不從成為“金牌大戶”的沾沾自喜中清醒過來,我們還會在這樣的環境中日複一日地循環著從“金牌大戶”到“獎牌大戶”的驚喜,還會把這份驚喜當作炫耀的談資,伴入眠時枕夢之用。

 

奧運會很快會過去,中國獲得奧運金牌總數第一隻是時間問題(在奧運賽程過半的現在,相信不會有太多的人懷疑這個結論),中國再也不會有“百年的遺憾”了,這個時候,我們能否冷靜下來,去思考,中國的體育下一步重點應該是什麽?千萬不要告訴我們,中國體育下一步的重點是: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奪奧運獎牌榜的第一。果如是,筆者隻能認為,中國體育決策人員的腦筋一定是不好使了。

 

奧運,隻有紮根在群眾中,才會煥發其真正的魅力。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在每日工作之餘,不是在酒桌上一醉方休;在休假之時,不是在景點中比肩接踵。邀一幫親朋好友,把汗水和笑聲灑在各個體育場館,把愉悅和健康留給社會各個角落。北京奧運,如果能讓決策者和老百姓達到上述的效果,應該是此次中國舉辦奧運的一個最大收獲。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zoude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