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史沒有假設,如果你抓不住機遇,機遇就不是你的。

(2008-04-13 11:28:10) 下一個

讀“專家:誰拋棄了布什? 曆史前車之轍值得思考和借鑒”
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568154


曆史沒有假設,如果你抓不住機遇,機遇就不是你的,而不是說,如果。。。

建議作者和所有愛中國的人都讀讀“ Quest for Identity. America Since 1945 ”這本書。理解一下美國人權和民主運動的曆史,我想對於每一個國人都有幫助。

我在這裏隻想說,曆史不是偶然的。

杜魯門上台及其連任是美國當時的“小氣候”和當時國際的“大氣候”造成的 -- 事實上,當時很多美國人(從美國曆次選舉總統看就會明白真的是“很多”)非常不喜歡杜魯門,杜魯門出身貧寒,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經常舉止粗魯。但是他很聰明,在羅斯福的言傳身教下很快上了路,而且比一般久在政壇混得政客都要做的好,更主要的是他沒有這些政客的陳規導矩。當時的國會非常保守,進步人士動不動就被標上共產主義的同情者予以打擊,剝奪工作權利,關押起來。工會的力量(羅斯福和杜魯門頭一任時的產物)被打擊,種種限製通過法律的形勢製定下來。另一方麵,因為在二戰中參戰,聯邦開始承認有限度的黑人權利,部分地區黑人可以有選舉權。但是在南方反對力量還是很大,參加投票的黑人被私刑處死;黑人不能參加白人的體育活動,專門有黑奴隊,等等等等。杜魯門就是在這個時候尋求二次連任,麵對強大的反對他的國會,和更受歡迎的共和黨競選人,杜魯門放手一搏,從底層尋求支持:不顧國會警告否決,強行推出提高勞工待遇改善民權的法案(當然沒有通過);否決國會的歧視性法案(當然又被國會再否決總統的否決)。。。不過杜魯門的民間支持率大幅度提高。

在美國的曆史上,杜魯門絕對是可以和林肯,羅斯福比肩的總統。對美國的進步不可言喻。如果不是為了尋求連任,而且麵對強大對手,杜魯門不一定會打出這麽一套改善民生的組合拳。但是曆史就是曆史,曆史沒有假設,曆史把杜魯門放在了那個位置,而且他也做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