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風美雨

離開生活學習多年的北京, 在海外已經幾年。 輾轉法國馬賽, 美國加州洛杉磯,學習, 工作, 對海外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經濟與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現在生活在巴黎近郊的楓丹白露, 專心於學術研究之餘, 也偶爾關心天下大事。這裏的文章,是自己對與社會,政治和經濟的一
正文

國家主義的中國不會走向軍國主義

(2008-04-11 04:32:13) 下一個
這兩天看到網友的發言, 很多人提到德國納粹的例子, 其實我想中心意思就一個,就是擔心中國會走上德國日本的不歸路,發動戰爭,最後不僅自己失敗,而且給周圍人民帶來巨大傷害。 這個顧慮,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我的感覺,日德最後的悲劇,不會發生在中國人身上。

熟悉中國曆史的人都知道, 中國的鼎盛時代是漢代,唐代。 根據美國學者肯尼迪和英國學者李約瑟的研究, 漢唐的中國在經濟軍事文化方麵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即使是不起眼的宋代, 中國的科技水平與歐洲相比也毫不遜色。 根周圍的亞洲國家相比,更是無出其右。 如果看當時皇帝的專製獨裁程度, 恐怕比今天中國政府可是厲害上了百倍。

但問題是, 為什麽強大的中國沒有像西方的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或者法蘭西帝國那樣, 向周圍國家發動大規模戰爭呢?

我的感覺,在中國社會肌體裏麵強大的儒家傳統起了關鍵的作用。 崇尚謙退,過猶不及的儒家文化, 從本質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之學,是一種眼睛向內而不是向外的思想方法, 是一種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要欺淩別人的學問。 當然, 儒學的很多思想方法, 對中國後來科技的落後,是不是有很大的影響? 這個可以討論。 但有一點肯定,儒學本身恐怕跟科技關係不大, 中國舊社會的 士農工商位階的順序,恐怕才是重要的根源。

日德倡導的國家主義信條,完全不同於英法那種靠殖民地發家的道路。 根中國一樣,他們都是曾經受欺淩, 被奴役, 而奮起直追的國家典範。 而我們不一樣的是,我們有綿延千年的儒學思想作為另外一把思想利器。 我們不會走上自我毀滅的軍國主義道路。

我的感覺是, 在未來中國三四十年裏,(我還要強調, 僅僅是未來三四十年,不是永遠),我們有必要大興國家主義和儒學思想。 中國的領導人, 一方麵要有維護國家主權, 捍衛國家尊嚴, 堅持國家路線的強硬立場和堅決態度;另一方麵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要根國際社會“和而不同”。 我們自己“君子坦蕩蕩”,就沒有必要太在意“小人常戚戚”。

隨著國家的發展, 我想就是三四十年以後, 我們也需要新的發展模式。 新加坡現在就在悄然進行著社會和政治轉型。 台灣曆經多年的社會震蕩, 在政治上也初步摸索出一個比較穩定的製度框架。 但是, 這一切都應該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而不能屈服於任何外在的強加力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