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掠影 A Glance of Myanmar (Burma)。。。(1)
Section 2 ( B & W , format in variables )
本想隻是看圖個說話,但section 1說到到後麵就有點話癆了。好吧,趁話匣子有點打開,
我們到緬甸的時候(2014年12月下旬),正是歐巴馬第二次到訪,也是第一次公開正式訪問緬甸後的一個月。從仰光機場到市中心的路上,就見到好幾處主幹道旁邊的建築圍牆上有醒目的有些歪斜的綠漆大字"Welcome Obama",一看就是非官方的。好奇問出租司機,但這位老兄英語口語有限,隻是使勁點頭 "yes! yes! Obama come, see Lady, two time! (伸出兩指頭,再使勁點點頭。)People like Obama"。再多問幾句,他便有些靦腆地笑笑 “English not good”, 然後盡可能用他所知道的單詞/短語,介紹路過的一些標誌性建築,很誠懇。的確,Obama的兩次訪問和與昂山素季的會晤,算是給緬甸長期以來的封閉狀態打開了一扇天窗,讓緬甸民眾覺得抬頭看見了藍天白雲,有重獲新生的感受。提及昂山素季,緬甸人都會用"The Lady" 尊稱她,從不直言其名諱,她與她父親的畫像也是緬甸人家牆上的常客,被鮮花環繞,崇敬愛戴之意毋庸置疑,但個人覺得有一點點被 Sanctified的感覺。
後來在仰光包出租車一天,遇到的是一位年輕善聊,英語口語還不錯的司機。年輕人的眼界和人生觀果然與他們的父輩們不同。知道我們是中國人後,一路從中國的經濟,中國的產品,中國的明星,聊到羨慕中國年輕人的生活。當知道我是從加拿大回國探親的後,這位哥們兒就一個勁兒地打聽如何移民加拿大。
"I have good English, the immigration officer will give me the visa, right?"
"May I ask your profession?" 我問道。
"I drive taxi, work so hard, and saved a lot of money. I have US$500, is it good living in Canada? How can I apply the visa? ..." 話語裏透出他對走出國門的強烈渴望。
原來他是一位經常拉外國遊客的出租司機。作為一技之長是開出租,我不知道他該申請那類移民。至於他那$500存款,當時想是不是他搞錯了,在緬甸開出租,特別是拉外國遊客,收入比起本地人因該算不菲的,該是$5000吧?但肯定不可能是$500K。可無論$500 還是$5000,我不想讓他覺得他的巨額存款對我們外人而言,隻是一筆數額不大也不小的開銷,怎夠維持生活?不想讓他繽紛如肥皂泡一般的美夢在我這兒被破滅, 隻能回答他"具體如何申請,你最好和加拿大大使館聯係,或去加拿大移民局官方網站查詢,信息最準確可靠。 另外,加拿大人的日常生活開支,每個城市每個家庭都不同,移民局網上也應該會有一些基本信息吧。" 一個長期封閉的國家一旦打開國門,對外麵世界是最向往最衝動的肯定是年輕一代。外麵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麵的世界有時也很無奈。咱風壇這兒的大都是過來人吧,相信都會理解這位哥們兒的。
第三位司機,就是我們到曼德勒後的長途包車司機(Mr. Tuesday),他是我們抵達酒店後向前台問訊"要一位服務質量好的司機",前台推薦的,價格也是前台說出,與我臨行前網上查到的range差不多,就沒多bargain。記得當時天色已開始蒙蒙擦黑,前台電話他後不多時,他便開車趕到酒店與我們碰頭。高高的個子(在緬甸男子中) 微微有些中年發福,一張一看就實誠又儒雅的麵孔,讓我這個相信"相由心生"的人頓時心裏放下50% 。 他用比較流利的英文自我介紹後,就讓我們先看看他停在門外的車,是否滿意,再商定之後2天的行程。我隨他到門外看車,借著酒店的燈光,見是一輛7成左右新的白色Van,車身應該算幹淨,走近車,他將車門及車內的車燈打開,讓我再看看車內情況(嗯,也幹淨整潔), 並主動說,空調沒問題,瓶裝礦泉水已備好在後麵,然後一起返回酒店大堂,商定後麵2天的行程,並給了一些建議。我當時告訴他,我需要早出晚歸拍照,能否接送? 他立刻回答 “沒問題”,並告訴我明早幾點來接我,去拍日出不會耽誤。臨走前,也沒提出我這額外要求需要額外加薪。實話說,第一印象很不錯。
第二天一早,準時出現在 lobby,接我去拍日出。路上說"My Burmese name is hard to pronounce for you foreigners.I was born on Tuesday,you can call me Tuesday"。原來,緬甸人有名但無姓氏,名字也大都根據出生日(周一到周日)取,很有意思。之後,我一直稱他Mr. Tueaday, 因為我是主要交流溝通的人,他一直尊稱我 Madam。 他之後的服務的確很周到細心,每天按時接送(包括我早出晚歸的拍照),有問必答,旅遊知識也算豐富,每次我們赤腳從寺廟出來,他都會及時遞上用來擦腳底的濕紙巾,座位邊的瓶裝礦泉水也會及時更新,隨時清潔車內垃圾。對一車的女人(4位大小阿姨級別的:)),也是彬彬有禮,不卑不亢,大方得體 。若是見到我一人扛著沉重的家什走在後麵,就會主動上前,幫我拿三腳架背相機包,很紳士。我們當時想邀請他一起午餐/晚餐(為他買單),他卻很避嫌地委婉謝絕,一直到後來在Bagan,也是送我們到餐廳後自己再出去覓食,估計差不多時,再回來接我們。第一天結束後大家都很滿意,就決定繼續合約,讓他開車陪我們去Bagan,全程用車都包給他,價格給的當時網上攻略裏參考價的上限,他也沒bargain。事實上,他的服務超值這個價。
一路熟悉之後,聊的話題也多了。他告訴我他是穆斯林,在作旅遊包車生意前,是學校老師。但為了培養子女上大學, 辭職改做旅遊, 自己的英語是在實踐中(接待外國遊客)鍛煉出來的,有2女1 子,兩女兒都是師範學院大學生,一個已經畢業當教師,一個在校,兒子上高中,學習成績很好,明年考大學應該沒問題,話語裏透出做父親的驕傲。當我問他有否有意讓子女出國留學?他說 “No。隻想讓他們好好讀書,畢業後服務社會。” 當聊到緬甸的改革開放,他說 “Obama來訪之前,你們中國是最大的境外投資來源,其次是日本,泰國。現在The Lady 和Obama 已經兩次會晤,緬甸一定會越來越好”。當我試探性,很謹慎地問他,作為緬甸少數派宗教的穆斯林,有否 any uncomfortable的地方,他說 Not at all, 緬甸人大都很互相尊重對方的宗教信仰,緬甸除佛教,穆斯林,還有基督教,印度教等。他自己從未經曆任何宗教上的歧視。
去年緬甸的Rohingya prsecution 事件時,讓我突然想起 Mr. Tuesday, 雖然沒可能有關聯,但想到當時看到的一片祥和安然的緬甸,還是有些小傷感。
扯遠了。。。扯回來。。。繼續看圖說話。。。:)
1. 坐在馬車上,伴著清脆的馬蹄聲,一路欣賞緬甸靜謐的田園風光,還是很愜意的。
2.渡船船老大。隆基(Longyi) 是緬甸的國服,男女都穿,但款式有別。男子的隆基叫paso, 是一塊首尾相連的長圍裙,在肚臍處打個結便了事。由於這個布結會鬆動,經常看到男人們解開布結,抖抖圍裙,再重新打結。因為這動作太頻繁,常常害怕他們的圍裙滑落:)).
3. 水邊洗濯的女人。農村的女子幾乎在江邊/河邊洗滌一切物品,包括自己沐浴也是在這水中。緬甸女子的隆基(htamain)是我一出仰光機場,看見街上緬甸美女們婀娜多姿的身影,就被迷住的,而且一買買了4條(後話:))。
4. 烏本橋上迎著夕陽,下班推車回家的女子。
5. 落日餘暉將烏本橋長長的身影投落在江邊淺灘。
6. 百舸爭流? No, 是坐船看落日的遊客。。。
7. 白色牛群過馬路。在緬甸,會經常見到白色牧牛,這和印度的holy cow應該不同。
8. 這種遮天的林蔭道在緬甸鄉下公路上很常見,很喜歡。輕騎摩托自行車也是緬甸普同人家的主要交通工具。
9. 這位長頸阿婆是被專做旅遊生意的人從北方部落"請"來,幫他招攬生意的。對外稱她是他的grandma, 但稍帶觀察,便知其中有詐。但處於對老人家的尊重,我還是捧了個場,買了她織的一塊桌布。
10. ~16. Mr. Tuesday看到我喜歡拍片,在離開曼德勒的那天清早拍完日出後,特意帶我來到農貿早市,說"I bet you would love to shoot some photos here." 啊,太解我意啦~!!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去Bagan途中休息時,公路旁的一小吃攤的年輕攤主不顧生意,專心玩手機/遊戲。
18. ~19. 途中偶遇的一群小孩在公路旁為村裏學校募捐。當時遠遠看見他們手裏拿著自己做的風箏和標語,對著路過的汽車又唱又跳。Mr. Tuesday開始減慢車速,並從glove compartment 裏取出些現金,等到他們跟前,停穩車,把錢遞給他們,並和孩子們拉拉手,說了些話,孩子們圍著他車門前開心地和他說笑著。我問他們這是慶祝什麽嗎? Tuesday說,他們為學校募捐。聽到這裏,我趕緊從口袋裏也掏出些現金,遞給其中那位年長的女孩。問Tuesday可以為孩子們拍幾張照嗎?Tuesday轉告他們後,他們非常歡快地在我鏡頭前雀躍,趕緊抓拍了幾張。童年純真的笑顏和清澈的眼神是最好的人生禮物。
18.
19.
(to be continued)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