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KidsMom

更多博文請見:美國教育-智陳博士的博客(新浪博客)。美國課外學習學校“陽光學院”副院長。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推,還是不推?- 語文、數學、體育、音樂、藝術。

(2010-07-05 19:43:06) 下一個
今天,們在新浪網博客“美國的中小學是素質教育嗎?”一文中談到美國小學生的課外活動。其中給出了我家老二今年的課外活動安排。想到這裏的媽媽,爸爸們經常討論“推,還是不推?”的問題。我想在這裏也談談我們的看法與實踐,請大家批評、指教。或許,大家也“秀一秀”自己的,然後一起討論。

我們家的老二(下半年小學五年級),在上課時,每天7:50 離家上學,下午4點到家。

每周參加的課外活動:

體育:一天1小時的遊泳(一周5-7次,真正遊泳的時間30-40分鍾,一年四季),2-3次迨拳道(45分鍾)。
音樂:一次鋼琴課(45分鍾),一次小提琴課(30分鍾),每天練琴 0 -30分鍾(我們沒有時間規定,完全由孩子自己決定,有時提醒一下)。
藝術:不定期參加音樂會、觀看芭蕾、電影(電影在家看)等。
社會:一次教會活動(1-2小時),及學校、社區不定期組織的活動。
語文:閱讀課外書1小時(幾乎每天)。加寫作,不確定,一周1-2次。再做一點文字、語法方麵的練習,超前一點。
數學:一周1-3小時額外的課程知識的學習,超前一點。

一周3-6小時(粗略估計)與鄰居小夥伴玩。每天孩子總有自己支配(玩)的時間。

假期:二次旅遊(2-3周)。參加讀書計劃,如這個暑假,計劃讀50本以上的書(每本100頁以上)。寫作。每天遊泳1公裏,訓練時遊~1.5 - 2公裏;等等。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所有課外活動都不強製。如同時學鋼琴課與小提琴課,今年我們提議可以隻上一門課,放棄一門,但孩子願意選二個(去年,鋼琴還是一周二次的課)。

我們認為,推與不推,標準是因人而異的,具體項目也是因人而異。讓小愛因斯坦多做“泥凳子”,可能就是推得過了;讓陳景潤練拳擊,更是不行。我們的回答是,推還是要推的!不過要讓孩子自己喜歡,至少是不反對,不要讓孩子有大的壓力或叫苦不斷。

另外,我們對上述項目的看法:語文、數學是將來謀生本領的基礎,體育是健身的方法,音樂、藝術是陶冶性情,身心舒暢的手段,參加教會與社會活動是認識社會、建立愛心的途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