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現代果蔬營養被稀釋 (ZT)

(2012-07-18 20:36:07) 下一個
人們老抱怨現在的蔬菜味道不如以前了。可有人想過如今蔬菜的營養也在降低嗎?近日,有研究顯示,隨著果蔬的個頭越來越大,其中的營養素正逐漸減少。

  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生化學院教授唐納德·戴維斯領導科研小組對美國農業部從1950年到1999年記錄的43種蔬菜水果的營養數據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些蔬果的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的含量平均減少5%到40%不等,其他微量元素,包括鎂、鋅、維生素B6等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例如,1999年生產的蔬果比1950年的同類蔬果蛋白質平均含量減少6%,核黃素減少38%,其中芹菜、青椒和西紅柿減少的蛋白質最多,茄子和西紅柿中的維生素C則根本無法與50年前同日而語。

  無獨有偶,美國久司道夫研究所對1975年到1997年的12種新鮮蔬菜研究表明,它們的平均鈣含量減少27%,鐵減少37%,維生素A減少21%,維生素C減少30%。英國對1930年到1980年20種蔬果的營養數據研究表明,這些蔬果的鈣含量平均減少19%,鐵減少22%,鉀減少14%。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範誌紅副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野菜、野果等人工栽培程度低的果蔬,其中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的含量要比栽培蔬菜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栽培時間久、產量高的果蔬,通常抗氧化物質含量會下降。在2010年版的中國食物成分表中,很多種類的果蔬產品的營養數據比上世紀90年代的測定數據都有所下降。

  是什麽原因讓果蔬的營養日益減少呢?戴維斯教授說,現代果蔬營養含量減少實際上是“營養被稀釋”。他稱外在影響因素為“環境稀釋效應”,包括土壤營養惡化、灌溉不當和濫施化肥農藥等;內在影響因素為“基因稀釋效應”,包括果蔬生長周期縮短和自身抗病能力減弱等。新興農業技術大多把重點放在增加農作物的單位產量、縮短生長周期和加強抗病蟲害上,而很少關心營養問題。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化肥和農藥幫助農作物抵禦病蟲害和惡劣天氣,也導致農作物不需要那麽多的營養物質來抵禦外部不利的因素,就像人類大量使用抗生素藥物而使自身抗病能力下降一樣。

  範誌紅的解釋是,品種更換是最重要的原因。農業生產中的育種和推廣,通常是以更香甜、更大個、更高產、更耐儲為標準,而不會考慮營養價值。由於抗氧化物質含量高的品種通常會有些酸、澀、苦味,消費者不喜歡,所以必然被優先淘汰。其次,栽培方式改變了。大棚種植的蔬菜因為生產環境改變,造成果蔬的營養價值也下降了。再次,土壤條件不一樣,導致果蔬的營養下降。最後,新鮮度和成熟度也不如以前。大老遠運來的果蔬,還沒等到成熟就被采摘下來,不但成熟度不夠導致營養不足,還會因為長時間運輸,造成新鮮度下降,果蔬營養流失。

  那麽,麵對果蔬的營養整體下滑,消費者該如何應對呢?“質不夠,量來補”,範誌紅說。最有效的辦法是,我們應該盡量比以前吃更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由此來彌補其中營養素的減少。其次,要多選擇營養高的果蔬品種。“就算過去的果蔬營養高,現在的營養低,可過去的黃瓜中的營養肯定也趕不上現在的莧菜。”範誌紅表示,因此要盡量多吃營養素含量高的蔬菜,比如深色蔬菜。最後,不要一味隻追求光鮮甜美的果蔬,許多有益健康的抗氧化物質味道都是酸澀的,要學會接受果蔬天然酸澀的口感。


環球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