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國後電信網絡發展雜談

(2005-03-07 20:18:14) 下一個
郵差雜記 8 -------------------------------------------------------------------------------- 作者: 郵電(馮.縣.夢.葉) [126132:20265], 18:43:48 02/21/2005: - 論劍談棋 豪傑盡聚 - 華嶽論壇 - http://washeng.net/ 建國後電信網絡發展雜談 在戰火和哨煙中,雞毛信和消息樹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山坡上的放牛娃遠遠 地看見消息樹倒了,就知道鬼子進村了,就會趕快通知鄉親們做好準備。為了能 看到消息樹,必然要把其他的樹砍掉,所以屢禁不止的濫砍濫伐其實起源於抗日 戰爭的需要。那時,電話是隻有部隊的高層領導才能使用的通信工具。建國後, 北京幹脆有一個專門為中央服務的中南海電話局,它是建國前跟隨黨中央從西柏 坡搬到香山的,建國後又從香山搬進了中南海。在沒有移動電話的情況下,中南 海局做到了“我們走到哪裏你們都找得到。” (周恩來語) 1949年秋,一群年輕人隨中共中央從西柏坡來到了香山,建起香山電話局,構通 了中共中央與前線各指揮所的通信聯係,圖為毛主席的秘書田家英(右二)同誌 在“香山總機”前與電話局部分同誌合影。 1949年當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視察新建的香山專用局時,對使用自動電話提出 了意見,認為撥號電話不如人工電話方便,於是中央辦公廳的葉子龍、汪東興立 即找到有關人士,要求馬上想辦法,限一天改完。有關人馬立即帶領機務人員進 城,從原國民黨聯勤總部拉回一台磁石交換機和若幹單機,組織機、線務員重新 裝機配線,隻用了一天多時間,及時為中央領導裝上了人工電話,周恩來表示滿 意。 1951年,為了更好地滿足中央通訊發展的需要,中央辦公廳和郵電部共同研 究決定:在中南海新建自動機房,由北京電信局負責執行。新機房於1952年6月30日 竣工,7月1日正式開通使用。這項工程除交換機和電纜係國外訂貨外,其餘材料 和施工,均由電信部門的機、線務員和技術人員自己承擔,這在中國電信建設曆 史上是第一次。    1950年12月12日,我國第一條有線國際電話電路——北京至莫斯科的電話電 路開通。經由蘇聯轉接通往東歐各國的國際電話電路也陸續開通。限於當時的曆 史條件,民用電話似乎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商用長途電話業務量也有限, 規模大一點的企事業單位都有自己的電報掛號。建國初期,我國通信網的傳輸幾 乎全部是架空明線,少數城市有自動電話,設備是老式旋轉製和步進製,多數城 市是人工交換,長途電話全部人工,網絡容量很小,組網極為簡單,所有設備均 從國外購入。解放初期,侯德原主持全國長途明線恢複工作,設計的88交叉取代 了舊中國照抄的美國K8交叉,使得一條明線杆路上有8對以上線可以開放12路載波 ,同時從國外購入了大量12路載波機用於裝備幹線。在交換技術方麵,除購入蘇 聯步進製自動交換機外,還引進了生產設備,並開始自行生產47式步進製交換機 裝備各大城市。 1958年,全國各行業開始躍進,郵電部開始自行研製開發通信裝 備,陸續成立了多座郵電設備廠,受到當時大氣候的影響,郵電設備廠的規模較 小,地點也比較分散,為後來的整合埋下了隱患。 60年代初期製出合格的12路載 波,國產化率100% ,改變了完全靠進口國外通信設備的狀況。50年代末至文革前 ,我國通信設備在傳輸方麵(包括電纜、載波和微波係統)、交換方麵(主要是 縱橫製交換機,包括市話交換和長途交換) 、電報和傳真設備等方麵相繼取得進 展,概括起來被稱為“雙60路係統“(60路電纜和60路微波)。從明線到電纜係 統,一對線路從12路增加到60路,一條幹線上從百路增加到近千路,大體上提升 了一個數量級。當時研究院、工廠、設計院、施工隊伍確實能夠協調配合,終於 在1964年實現了係統設備全部合格。趁熱好打鐵,1964年1月26日,郵電部黨組決 定進行600路載波和600路微波技術以及長途自動交換、傳真、數據通信等新技術 設備的研製和通信建設大會戰(簡稱6401會戰)。郵電部副部長鍾夫翔親自出任 郵電部“6401會戰”的總指揮,郵電部郵電科學研究院院長盧宗澄任副指揮 兼總工程師 。北京郵電學院的幾位元老級教授也都參與衝鋒陷陣。葉培大被派 到首信(當時名為電信總局506廠)參與重點課題,和郵電部第四研究所(當時還 在北京)攜手攻關,並為大家講課。蔡長年負責6401工程中的數據通信部分 ,研製出我國第一代1200/2400比特/秒的數據通信係統。該係統後期 轉至郵電部507廠生產,為我國“東方紅”衛星及以後的衛星監測作出了貢獻 。周炯槃首次把卷積碼引入無線數字通信信道的糾錯和檢錯,在"6401"的實驗樣 機中取得成功。雙600路係統(即600路微波和600路載波終端)後來又經過改進達 到960路容量,並建立了600/960路微波係統網,主要用於傳送電視,通達絕大多 數省會城市,在衛星通信 開通前發揮了重要作用。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 後,長途線路依舊緊張,當時規定,凡是軍以上首長的通信,規定首長通話代號 在省內長途電話上優先接轉。電信仍然定位於服務和保障黨政機關的通信,距離 老百姓仍然遙遠,自然也沒有適合他生長的土壤。這時接連發生了幾件影響中國 乃至世界的政治事件,也陰錯陽差地改變中國電信發展進程。珍寶島 烏蘇裏江上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島,約長二公裏。這裏本來是從中國方麵伸入烏蘇 裏江的半島,後來經過長期的水流衝擊,才成為一個小島。它就是一個幾乎引發 一場核戰爭的珍寶島。六十年代中期後,蘇聯不斷對中國實施軍事壓力和威脅, 在中蘇邊界上挑起事端,從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蘇聯軍隊在中蘇邊境地區挑 起各種邊境事件達4180餘起。1967年後,蘇聯邊防軍開始入侵中國領土珍寶島, 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巡邏隊上島巡邏,多次製造流血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 巡邏官兵多人,抓捕中國漁民。 1969年3月2日,驚天動地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終 於在這裏爆發了。戰鬥的詳情就不再描述了。這裏談一下通信保障。珍寶島地區 冬季時氣候嚴寒,最冷氣溫低至攝氏零下三十八度,平均氣溫則在零下二十度左 右。冰期很長,達五個月之久。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通信保密的需要,中央軍 委對前線的指揮依賴於架空明線,而架空明線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多次發生通 信阻斷事故。1969年1月周恩來總理對郵電通信建設作“加快建設地下電纜”和"要 大規模建設微波通信"的指示,2月7日再次指示“五萬公裏地下電纜在五年內建成 ”。通信被提到了備戰備荒的角度,郵電部第五研究所承擔電纜和同軸電纜傳輸 係統研製迅速上馬了。該項目係6401的繼續,是當時我國通信技術趕上國際水平 、實現現代化的關鍵之一。1969年立項時正值電子技術由真空管向晶體管轉變時 期,我國跳過真空管係統,直接做成晶體管係統,實現了一大飛躍。經過實驗室 的反複試驗和探索,京-滬-杭1800路中同軸電纜載波通信幹線工程1976年竣工, 70年代末全線投入運行。係統經過修改以後,又建成了京-漢-廣幹線。這兩條幹 線在我國光纜網全麵建成以前,一直擔負著全國主要幹線的通信傳輸任務到90年 代中期。模擬的同軸電纜1800路係統的研製成功時,世界通信已經開始進入數字 時代了。同樣是從備戰備荒的角度考慮,模擬微波技術由於被認為是保密性差( 同軸電纜也發生過竊密事件),沒有能夠像同軸電纜那樣在幹線上大規模采用, 留下了一些遺憾。從經濟的角度講,模擬微波的成本要低於同軸電纜。模擬微波 沿途需要架設大量的轉發站。由於經濟和技術的考慮,這些轉發站需要要人值守 ,不少轉發站設在交通不便的山頂上。而在當時,分配畢業生到轉發站更本不是 問題。80年代後,改革開放,世風一變,含銅量高的同軸電纜礦的經濟價值被不 少鄉民發現,多次傳出“要想富,割電纜”,幹線通信被阻斷的故事。 1970年, 雲南省革命委員會和雲南省軍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要大規模建設微波 通信"的指示和國家計委關於興建京昆微波幹線的安排,於同年7月在昆明組成微 波工程領導小組,開始籌建雲南境內微波電路。 1971年12月1日在昆明五華山正 式成立雲南省微波管理站,設七個微波分站。在80年代以後,國家一度開始重視 微波。1980.8.利用微波電路開始開放北京至國內其他城市的長途電話業務,但 是卻沒有大學生肯上山了。不過,經過上屆總理的努力,就業形勢不同以往,想 來又可以找到肯上山的大學生了。隻是,目前的通信已經以光纖為主了,電信部 門自然也就不再大規模地發展微波了,當年的506微波設備廠改行做了手機,一時 反倒風光無限。尼克鬆訪華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這是中美兩國關係史上開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在尼克鬆總統的先遣隊中,竟然還攜帶了衛星通信地球站設備。當時中國會唱歌 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已經上天,但是無法滿足美國人電視轉播尼克鬆活動的要求。 於是,周恩來批準美國分別在上海和北京安裝衛星通信地球站設備。當時的衛星 通信地球站設備體積龐大,同1989年,美國在北京的幾座飯店的陽台上就可以現 場轉播北京天安門的軍事演習的技術不可同日而語。那一年還有一件外交大事: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可是我們仍然隻有租用衛星地球站,才能開通到日本的 國際通信線路,向全世界轉播這一重大曆史事件。1972.7.首次租用衛星通信地 球站設備,開通至美國的話路和報路。 這些重大的外事活動讓國家領導人看到 了我國通信技術的落後和不適應性。因此,中國政府決定自主建設衛星通信地球 站,也才下決心恢複郵電部。1973年1月20日和8月1日,周恩來總理先後批示在北 京建設1、2號地球站。由此,北京長話衛星通信局開始了它肩負重任的生涯。截 至1990年年底,北京相繼建成7座國際國內衛星通信地球站。衛星通信地球站的建 成逐步取代了所有短波電台的業務,徹底改變了國際通信和邊遠地區通信的麵貌 ,使中國的國際通信迅速與國際水平接軌。北京局小湯山短波電台站隻好改成了 名字叫做培訓中心的療養院。北電網絡也在隨著尼克鬆訪華的進入了中國,並在 1982年就向蛇口工業區出售交換機產品,後來真正的突破口是1988年,此後就曾 一度占據了10%的國內市場份額。 1973年6月1日京-滬-杭,京-漢-廣960路微波通 信工程竣工,河南首次采用大通路微波通信。 此時無聲勝有聲 在電信局工作過的人都知道,網絡自動化之前,電信局最嘈雜和繁忙的地方是電 報轉報室和話務員室,還有不少報務員和話務員成為勞動模範。在80年代,網絡 自動化中她們成了下崗人員,當然都被電信局自我消化了,並不為外界所知。 1978年 7月,郵電部設備維護局組織全國六大區市局的電報技術人員匯集杭州,研製電報 自動測試儀,次年6月試製成功,使電報載波機的維護初步實現了自動化、集中化 。以杭州局為例,1979年10月在京杭微波電路上開通杭州通信設備廠生產的BL360型 60路報紙傳真機。1981年1月首先安裝開通了哈爾濱通信設備廠製造的複式100門 國際用戶電報人工交換機作為過渡,1984年6月改開郵電部數據所研製的140線布 控式國際用戶電報及低速數據全自動交換機。1983年12月,上海電報局生產的、 以DJS-131- Ⅱ型電子計算機程控的SHZB64路全自動轉報係統投入運行,實現了公眾電報全自 動轉報。1989年6月4日,從瑞士引進的哈斯拉公司生產的T203用戶電報和低速數 據交換係統割接開通,初裝容量2000線,最終容量可達32000線,形成了先進的用 戶電報和低速數據通信網。電信局最嘈雜和繁忙的地方是電報轉報室也就消失了 。同樣,隨著,人工和半自動長途電話業務的取消,話務員也逐漸成為了曆史名 詞。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人工和半自動長途電話時期,長途電路的利用率是曆史 上最高的。就像沒有乘客喜歡擁擠的公交一樣,當時長途電路的高利用率是以大 量用戶的等待為代價的,自然已成為了曆史。隻是,現在長途電路的利用率走向 了另一個極端,不到10%,不能不讓人歎息。 深圳特區的建立(全文摘錄) 此前,蛇口的通訊問題難乎其難。1979年12月12日。國務院副總理王震來蛇口考 察。因從深圳到蛇口的電話一直不通,市委隻好派員驅車前往通知。還有一個令 人哭笑不得的傳說。一家外商因為打電話太難,隻好派人去廣州打長途,而且還 進行過煞有介事的經濟核算:如果一次有3個長途電話要打,便不虧本。萬不得已 之際,袁庚以招商局名義與香港大東通訊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由對方負責供應及 安裝蛇口工業區的電話交換機,並連接蛇口與深圳兩地的微波通訊係統。此時為 1980年7月4日。結果,袁庚事先設想的最壞一種情況出現了。有關部門怒不可遏 :郵電通訊乃國家專控專管行業,豈能容忍一個企業擅自與境外聯係?於是,幾 經請示、匯報,有關部門總算有了批複:可以自辦通訊,但必須使用國產設備, 建成後由郵電部門專管。於是,再請示,再匯報,又爭得一絲亮光:同意進口設 備,但最快要3年時間。袁庚的老戰友,當年東江縱隊司令部副官,時任指揮部副 總指揮的許智明一直為此四處奔走,斯時斯刻,他再也無法繼續裝出滿臉笑容, 情不自禁地痛哭起來,繼而手指有關部門負責人破口大罵: “你們????到底還支 不支持改革開放?蛇口連電話都通不了,還怎麽改革開放!” 通訊問題,再一次 驚動了北京。 於是,幾天前才處理了超產獎金風波的江澤民匆匆飛抵蛇口。 聽取匯報後,江澤民首先肯定了蛇口的工作。他說,我今年3月和穀牧副總理來過 蛇口工業區一次,現在是第二次。在這短短的幾個月中,我認為蛇口工業區建設 速度快、有章法、效果好。聽了工業區同誌在匯報中談到關於合營工廠的建設安 排,我和秦書記(深圳市委副書記秦文俊—作者注)以及工作組成員都很受鼓舞 。對工業區遇到的幾個問題,江澤民做了明確表態:工業區同誌匯報中談到工作 中碰到的許多困難問題,綜合起來,我談幾點看法。第一,我們在四化建設中確 實碰到許多問題。我認為有些是認識問題…… 是可以原諒和可以說服的;但也有 屬於封建主義甚至是封建割據的問題,有些單位大權在手,不照他們的舊框框辦 ,怎麽說他都不同意,對這種封建割據,則要做必要的鬥爭。之後,談到通訊問 題時,江澤民說:通訊問題是個大問題,和外商合作建廠,通訊不便是不行的。 據了解,香港電話很普遍,平均4個人就有一部電話,而且電話安裝費很便宜。我 們國家落後,電話太少了,申請安裝個電話很困難,而且安裝費十分貴。蛇口工 業區為了適應和外商合營的需要,自己籌錢建設由蛇口經深圳通香港的微波電話 ,是件好事,一定要支持。微波電話建設過程中屬於要由深圳市郵電局和廣東省 郵電局幫助解決的問題,請秦書記回去跟他們談;屬於郵電部解決的問題,請秦 書記打電話告訴我,我找朱部長(疑有誤,此時郵電部長不是朱學範,此時郵電 部副部長唯一在職的朱姓副部長朱春和分管郵政,那五注)幫助解決。 9月12日, 江澤民在北京召集會議,會同郵電部等部門研究解決“蛇口工業區建設中碰到的 幾個‘卡脖子’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通訊問題。江澤民在會上多次講到,請 大家支持工業區,開點綠燈。會議最後決定:在深圳市的通訊設備解決之前,蛇 口工業區先安裝一台進口的專用交換機,可直撥香港,由招商局自己管理(不能 讓外商參加管理)。 1981年8月13日,袁庚在香港招商局大樓接到了第一個直接由 蛇口撥來的電話:蛇口微波通訊站落成了。盡管交換機容量僅有600門,但畢竟邁 出了第一步。   此後,電話需求量不斷增長,電話交換機的容量亦不斷翻番。12年一個輪回 過去。蛇口通訊公司於1993年開始進行第8次電話擴容工程。至此,蛇口擁有4.4萬 門電話,人均數居全國第一。據悉,到本世紀末,蛇口的電話容量將達到10萬門 。 1983年,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套大容量4380路載波電話係統在杭州—湖州間 開通使用。1986年9月鄭州-西安1800路中同軸電纜載波通信工程峻工。同軸電纜 工程已經接近尾聲了。4380路載波沒有大規模的采用,萬路載波的項目最後胎死 腹中。京漢廣中同軸電纜載波工程曆時十年之久的才在武漢通過國家驗收,顯示 了幹線設備和建設維護方麵仍然不能適應新時期的要求。世界通信已經進入光纖 時代了,洋商們在不停地叩門,恨鐵不成鋼之餘,中國電信業也要改頭換麵了。 二十年洋務,市場換技術,師夷人之長以製夷 郵電部內部幾乎並沒有引進還是國產的分歧,主要的爭議在於引進哪一國,哪一 套設備。主張引進的院士部長自有一番理論:“網絡規劃和設計、工程設計施工 和網絡設備的運行維護等技術,與裝備係統的開發同樣對整個通信過程有著重要 的意義,不能將通信技術隻局限於產品開發技術上。”換言之,中國的網絡技術 可以上溯到民國,乃至清王朝;反正中國現有的通信衛星主要是進口的,當年兩 彈一星的研究即使有必要,也是大有局限的。國務院的錢都投給寶鋼了,郵電部 上上下下周遊列國。郵電部上上下下出國出到不想出。兩岸一直在進行文攻,大 陸指責對岸銀彈外交,大陸自己是合同外交。中高端交換機市場上的“七國八製 ”主要包括,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國的朗訊、瑞典的愛立信、德國的西門子、 比利時的BTM公司和法國的阿爾卡特,七個國家,八種製式(其中日本的NEC和富士 通分別占據了兩種製式)。在韓流席卷中國之前,韓國的交換機也擠進來了,因此 還有一說是“八國九製”。所以,當舉國上下高喊入世狼來了的時刻,高瞻遠矚 的郵電部門自是巍然不動,應為郵電部早就提前入世了。這些廠商的許多產品今 天依然如雷貫耳:北電DMS100;愛立信AXE10;富士通FETEX150;AT&T 5ESS2000等 。“七國八製”在北京最為典型,什麽型號的交換機都有。 1986年4月,國家對通 信技術設備的進口實行減免關稅政策,這在當時對通信業的發展起到了扶持和推 動的作用;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物價局和郵電部聯合發出關於固定電話收 初裝費3000-5000元的決定,允許郵電部門征收電話初裝費和附加費,放鬆對電信 業的價格管理; 1987年,中國引進的第一套移動通信設備就是通過無息貸款從愛 立信獲得的,當時愛立信在廣東惠州和河北秦皇島都安裝了設備。不過這些設備 都是特殊使用的,比如秦皇島的設備就是僅供中央領導到北戴河開會使用的。不 得不提起當時對中國經濟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政府低息貸款,提到一個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無息或者低息國家貸款,在1988年,加拿大給予了中國數億美元的20年 低息貸款。其它國家也大致是這些情況,由於可以節省資金馬上建設,因而在引 進這些交換機設備的時候當然是“來者不拘”了。很難統計全國用於引進國外交 換機到底花費了多少,一份由國家科委、國家經貿委、電子工業部和郵電部聯合 上報的材料中顯示:1993年,全國用於引進國外交換機的軟貸款達7.6億元,1994年 利用軟貸款直接進口的交換機約400萬線。保守地估計,進口的交換機約10000萬 線,每線100美元,100億美元就沒有了。實際加上其它設備,當然遠遠不止此數 目。寶鋼一期工程投資為128億元人民幣。沒有人來算這個帳了。在國務院的 產業政策和郵電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領導下,“巨大中華”橫空出世絕地大反擊 是1995年以後的事了。 遺憾至今 20年後,當時的傳輸和交換設備幾乎全部更新了,八國九製也罷,早晚也可以更 新。但是引發爭議的長途區號不等位編號製卻不得不沿用下來。熟悉中國行政區 劃的人士最容易理解長途區號的不等位編號,北京是首都,當然是01(一度為010) ;當年全國分為幾個大區,於是幾個大區局為兩位02x,從020至029都給了直轄市 和中心城市等,到目前隻剩下026,然後是省會市,地級市,縣。但是盡管行政 級別相同,網絡容量卻不見得一致,既然長途區號已經不等位了,郵電部也就沒 有硬性規定本地的電話號碼位數。80年代初,比較普遍的情況是根據當時交換機 容量定,地級市4位數到5位數,北京為6位數。於是全國各地的電話號碼位數各不 一致。 80年代後期以來,各地網絡又紛紛擴容,原有的本地電話位數就不夠了, 由於區號已經固定以後,隻好升位本地電話。有不少城市在過去十年,本地電話 升位兩次,由就是說所有的電話號碼至少變更了兩次。深圳的例子特殊,深圳已 經經曆了從1982年四位升五位、1988年五位升六位到1993年六位升七位的三次升 位, 2002年又第四次升位。電話號碼的每次變動都需要修改交換機軟件,不少 升位工程總投資近億元,這部分開銷可以算郵電部門自作自受。但是老百姓們也 要跟著重新背電話號碼,所有的商業單位的聯絡電話又必須重新廣而告之。雖然 每次升位電信部門可以采用呼叫攔截,播放升位通知音,輔導用戶撥打等技術手 段,但是隻是短期有效。電話號碼真是長也不是,短也不是,怎樣才好呢?國際 電聯建議電話號碼加上區位號不要超過12位,中國的國際區號是86,留給國內編 號就剩下10位了(也就是原來手機的號碼數)。10位夠不夠用呢?11位0-9,999, 999,999的理論最大值是100億。中國人口目前是13 億,應該是足夠了。問題就 出在畫地為牢的長途區號不等位編號製上。網絡規模和中國相當的北美網絡是采 取等位編號的。Xxx-xxx-xxxx。頭三位是區位號,後七位是本地號碼。由於中國 沒有遵守, ITU修改了建議,從1997年開始,國際電話用戶號碼的最大位長為15位 ,我國國內有效電話用戶號碼的最大位長可為13位,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目前 我國實際采用了最大為11位的編號計劃。根據去年10月的調查統計,目前我國341個 本地網中,8位位長的本地網有7個,7位位長的本地網有321個,6位位長的城市有 13個。在上報調查材料的337個本地網中,全國使用的本地網局號共有6.5萬個左 右,短號碼共有2.4萬餘個;其中,1字頭短號碼近500個,2-8字頭短號碼近1000個 ,9字頭短號碼2.2萬多個,其中,被各地以不等位長違規使用的1字頭、95字頭短 號碼各有3000起左右。由此可見,下一階段碼號資源管理工作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如果各地區可以有多個長途區號編號,一旦網絡擴容,隻需要多分配一個長途 區號,現有的電話號碼都可以保持不變。而查詢和記憶一個城市的區位號顯然比 背誦本地電話號碼容易多了,以深圳市為例, 2002年無論如何也打不通1982年的 號碼了。當然,1982年深圳市是難於規劃出xxx-xxxx的號碼的,但是20年後,我 們仍然被網絡增長的話務牽著鼻子走,一方麵中國擁有全世界壟斷性最強的本地 網,一方麵又采用各自為政的網絡管理模式。目前,深圳電話7位數的碼號資源理 論上是1000萬號,但除去0(用於長途字冠)、1和9(用於查號、報障、火警、匪 警、聲訊、信息台等特服業務)字頭外,實際可用號碼僅為700萬個。其中有50萬 備用,35萬用作新業務號碼、15萬用作專網接入號碼,再剔除200、300、800等類 似的特種業務號碼後,隻剩下600萬號碼可供電話用戶使用,目前已啟動500多萬 ,占號碼資源的84%。根據預測,2010年全市人口將達到700萬,所需電話號碼1294萬 。現在7位的本地電話號碼長度顯然不能適應通信市場的發展要求。升8位後,理 論上可新增近10倍的號碼資源。現在的升位方式,每次網絡新增近10倍的容量在 短期內是放不完的,實際上又造成號碼資源的低利用率。事實上現在所有的8位城 市號碼都不合理。8位數的碼號資源理論上是1億號,至少6000萬號碼可供電話用 戶使用。試問中國的哪一個城市能會需要6000萬號碼?況且,中國的移動電話是 單獨編號的。且不說8位號碼難於記憶,由於號碼過長還會影響網絡性能。大家都 有撥錯電話號碼的經曆,一般說來,區位號由於比較固定,不太容易出錯,但多 數誤撥發生在本地號碼。而8位號碼撥錯的概率至少是7位號碼的十倍。雖然,撥 通的錯誤電話號碼可以給郵電部門帶來一點點效益,但是平心而論,郵電部門是 無論如何不歡迎撥錯電話號碼。因為大多數撥錯電話號碼都在接通前掛斷了(特 別是使用帶號碼顯示的電話),平白占用網絡資源。後來,郵電部自己意識到電 話不等位編號的不便,既然固定網電話號碼木已成舟,幹脆統一規定數字移動電 話號碼的長度,這下子,中國的電話號碼數種類就更多了。規定固定網電話號碼 時是60年代,現在總應該考慮到網絡的發展了吧!但是沒想到不到兩年,郵電部 又把數字移動電話號碼升位到不能再升。現在,小孩子們從小就開始記憶長達11位 的電話號碼,一定有助於智力的培養。長大了,可以製定種類更加繁多的編號方 案。 國門洞開後,眼花繚亂。曾幾何時,被認為是十分簡單的電話又被有意無意地蒙 上了神秘的麵紗,比如說,不隻一位訪問歸來的專家曾經慨歎,從國外打回國的 電話比在國內的市內電話還清晰。其實如果該國際長途通話質量確實很清晰的話 ,那末至少說明該市的部分市內電話線路也不錯,因為除了點到點的無線專用電 話之外(他們的電話當然不是),國際長途最終是進入市話網到達用戶的。同樣 道理,似乎程控才能直播長途,光纖必然代表著高的通話質量,更有甚者,幹脆 拿出CDMA來鼓吹所謂高端服務。事實上,世界上最早的直撥網是由布進製電話交 換機和縱橫製交換機完成的。在中國推廣長途業務時,布進製電話交換機和縱橫 製交換機已經退出了曆史舞台,所以網路一步到位。就像廉價彩電已經比比皆是 ,就很少會有人用黑白電視機來看VCD一樣。通信傳輸網是由各種傳輸手段構成 的,即使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衛星和微波也不會退出,也許碰巧一次長途電話完 全由光纖接續,而撥打該長途電話的用戶是無法選擇網上的路由的。如果使用的 是IP電話,那末不管是不是光纖,其通話質量都可能不如普通的非光纖電話。誠 然,積極采用高新技術是符合網路發展潮流的,但是對用戶來說,更重要的是服 務質量。用戶去餐館吃飯,追求的是飯菜的可口和價格的公道,並沒有必要知道 是否有高科技炊具來烹調。CDMA隻是移動的終端組網技術,就像沒有一個可以不 通過國內網絡的國際電話一樣,CDMA通話的質量還是同樣取決於整個網絡的交換 ,傳輸和控製。如果就事論事地講,僅就語音一項來說,所有的CDMA都采用了語 音編碼壓縮,當然不如不壓縮的語音清晰。美國是CDMA技術的發源地,無線電話 的廣告鋪天蓋地,但是根本不提CDMA不CDMA,都是在強調自己的質優價廉。最後 再說一句,今天中國的網絡上的技術已經不比美國差了,即使當年AT&T以相對落 後的技術壟斷全網的時代,也沒有像中國電信那樣被消費者大量投訴 *** 回應主帖 *** 返回論壇 -------------------------------------------------------------------------------- 跟帖目錄: -------------------------------------------------------------------------------- - 論劍談棋 豪傑盡聚 - 華嶽論壇 - http://washeng.net/ -------------------------------------------------------------------------------- 聲 明: 文 責 自 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