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地產時空

多倫多房地產投資家園。人生如夢,歲月如流, 世事如棋,地產如磐。堅定不移地走穩健投資房地產致富之路。 :)
正文

首位華人總督林思齊房地產經紀商 (ZT)

(2008-03-31 10:51:56) 下一個

利義兼顧,最終創造極大的財富,這在加拿大商人林思齊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當今的加拿大華人,與歐美其他國家及東南亞地區的華人一樣,已走出了餐館、洗衣店的圈圈局限,有不少人當上了大學教授、企業的工程師、科學部門的專家學者、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律師,還有會計師、音樂家、藝術家、商人、高級管理人員、大財團的總裁乃至政府官員、部長等等,幾乎遍及各行各業。

加拿大有位叫林思齊的華人,他是近20年來華人中頗有名氣的一位。林思齊博士原來定居溫哥華。1988727日他接到加拿大聯邦政府的通知,被馬爾羅尼總理任命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總督,任期為5年。198899日,林先生在該省的省會維多利亞市的總督府內宣誓就職,成為加拿大立國以來首位華人總督。林思齊祖籍廣東省揭陽市,1924年出生於香港。他的祖父林紹勳是牧師,父親林子豐是香港教育家和金融家,也是香港培正中學、浸會學院和嘉華銀行的創辦人。

林思齊先後在香港和廣州市的培正學校讀完了小學和中學,1947年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1948年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坦普爾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取得了學位後,他又到紐約大學研究經濟學,1950年返回香港,從事教育、工商、金融事業,曾任嘉華銀行總經理。

林思齊在香港生活到1967年,當時他已44歲。他想利用50萬加元現款及同等價值的嘉華銀行股票,收購一家瀕臨倒閉的信托公司,但遭到家族成員的反對,他隻好自行創業。此時他隻有4萬加元的資產,帶著妻子和3個女兒移居到陌生地溫哥華,準備創一番事業。豈知天涯處處都有不盡人意的事情,他到達溫哥華後很久都找不到工作,一家5口人很快就把帶來的錢花去一大半。有常識和有誌氣的林思齊不因身處逆境而氣餒,他在找工作的同時,進入了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夜校攻讀房地產估值課程。作為一位年近半百的人,在生活重壓之下還堅持讀夜校,可見他的決心和毅力確實過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林思齊掌握了一定的房地產業務知識後,果然在溫哥華找到了一份經紀工作。他就任後,盡管極為努力工作,但工資微薄,家庭生活仍較為艱難。然而,機會總會降臨到有準備的人的頭上。林思齊在香港嘉華銀行工作時,與香港不少客戶有接觸。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出現一種移民加拿大的熱潮,其中有位老朋友找到林思齊請他幫助在加拿大買地產。這位老朋友出自對林思齊的信任和了解,願借錢給他合作經營房地產買賣。他們的合作方式是各出資一半,林思齊的資金由那位朋友先借給他。這樣,林思齊獲得了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於1973年創立加拿大國際房地產公司。

林思齊運用自己在美國讀書及在加拿大夜校時學習到的知識,再加上在香港從事金融業務的經驗,發揮合作者的資金作用,不斷把握時機,吸納地皮,然後與人合作,建成物業。在短短10年多時間內,林思齊春風得意,如魚得水,他擁有的20多處物業價值達5億多美元,在房地產經營中名利雙收。

1981年起,加拿大房地產業步人發展高峰期。林思齊的地產多在溫哥華豪華住宅區WestEnd,他迅速出售其中的大部分,把贏得的資金擴展到加拿大其他省市,甚至延伸到國外。那時,林思齊的財產估計已超過10億美元。

隨著名聲的鵲起,實力的增強,加上淵博的知識,林思齊於1987年榮獲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頒發的名譽博士學位,一年後又成為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代表。

林思齊在經濟事業成功後,一直熱心慈善公益活動。從1983年起,他每年捐贈超過100萬美元的資金給各項慈善事業。他積極為加拿大華人服務,捐獻大量錢財給有困難的華人及興辦圖書館。因此,19877月他又獲得加拿大三級勳章,被譽為傑出的華人慈善家

林思齊創業的成功,驗證了當今工商界的兩句名言,這就是“OPE”“OPM”“OPE”全稱是other people’s experience,意思為別人的經驗;“OPM”全稱是other people’s money,意思為別人的金錢。這兩句話的中心意思是說,當今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注意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和善於利用別人的金錢,在借助外來力量的同時,使自己的力量發揮得更充分,更有成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