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縈 “閑閑”, 神繞 “山莊”

(2009-05-26 23:26:08) 下一個

        我讀到的所有介紹我的曾祖父高燮(吹萬)的文字裏,無一例外地提到他的閑閑山莊。1916年,曾祖父年屆四十歲時,在上海金山的秦山北麓,距老宅約200多米處,建築了新宅: "閑閑山莊",山莊名取自《詩經》“桑者閑閑兮”之意。 

                                        《詩經• 魏風• 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 
                                                  桑者閑閑兮。
                                                  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 
                                                  桑者泄泄兮。 
                                                  行,與子逝兮。

        我的曾祖母顧保瑢在《閑閑山莊記》裏描述道:“山莊地越十畝,麵山結屋劃水成堤,渡以小橋,雜蒔桃柳,危樓開朗,撲而不華。憑欄南望則山之蒼翠盡覽無遺。朝爽夕曛,風致清雅。莊之四圍,環繞竹籬,藤蘿低垂,紅白相間。更外則水田阡陌,滿種梗稻,池塘三數,植蓮 魚。每當夏秋之交,田父負鋤,牧童牽犢,田歌緩緩,鳥語嚶嚶,真山居之樂也。…..”怎樣的一幅田園牧歌生活圖景啊!

         據我三公公高君湘和堂叔高式玉回憶:整個建築采取當時頗屬新穎的圖樣:正屋坐北朝南,並排七間;前後二進, 前進為本屋,後進係二層樓,計三十餘間,又造側舍十楹,共有四十間。有長長的陽台,貫以廣大天井;兩旁有回廊曲欄,花榭荷池……門臨廣場,秦山在其東,咫尺可望。六弓灣,又名綠水灣,在宅之右方。湖光山色,足以飽覽無遺。又有“十畝橋”及“歲寒橋”,雕欄石砌,掩映於水木清華之際……。記得小時候還聽爸爸講過:進山莊,最後一程必是水路,船一直可以撐到 “客廳”(堂屋)跟前。為此,我還想象著畫過可以撐船進入的客廳呢。

        我讀到過曾祖父當年為閑閑山莊新屋上樑寫下的上樑文:
 
              兒郎偉,拋樑東。秦崖拱立萬象雄,雨暘應時宅麟鳳,文章結氣蟠蛇龍。
              兒郎偉,拋樑南。金風迎浥高秋涵,或耘或耔歲其有,如鬆如竹樂且耽。
              兒郎偉,拋樑西。風雨攸敘雲山齊,六弓灣水淸如許,來源曲折路不迷。
              兒郎偉,拋樑北。雁行兄弟嚴以翼,先疇畎畝惟儉勤,式好無尤賴祖德。
              兒郎偉,拋樑上。門臨曠野何森爽,百年老屋咫尺間,早晩頻經共來往。
              兒郎偉,拋樑下。杜陵宏願開廣廈,書生無力能庇寒,聊築吟窠羞大雅。

除了祈福、感激和慶賀, 曾祖父還在上梁文開頭記述了興建閑閑山莊的原因:歸隱,耕讀,憂國憂民:

        “夫諸葛一廬,全性命於亂世。河汾片席,傳教學於名山。聿稽君子之居,每恨古人之遠。希心往哲,抗誌潛輝。而乃生遇時衰,家逢人滿。師擇鄰之孟母,仍傍故居。效移宅之晏嬰,無取近市。爰於秦山西北,老屋東南,在水一方,拓基十畝。國危政亂,樂桑者之閑閑。味淡聲希,期窮年而矻矻。敢取斯義,小築山莊。茲屆上樑,庸申善頌。”

更在結尾處對閑閑山莊建成後的景觀、環境以及功用有一個規劃:
 
       “伏原上梁之後,九柯十匠與作無愆。西舍東鄰歡娛有慶,魚鳥也忘機而依就。雲霞常蔚,起其光華突兀數椽。人仰集賢之裏,紆回一徑,群推歸厚之門。鬆菊荒蕪,應略加點綴。池亭位置宜靜,事乎經營。他日者風雨雪深之際,不免來問字之車。槐柳桐蔭之中,最好著著書之地。”
 
        閑閑山莊有八景: 迴廊玩月,高閣看雲,柳岸鶯啼,荷池魚躍,碧山暮靄,綠灣晴波,槐蔭迎風,梅林賞雪。曾祖父邀請過八位畫家為山莊的每個景觀作畫:沈鴻卿的“迴廊玩月”,湯啟賢的“高閣看雲”,尤嘉瑩的“柳岸鶯啼”,任鬆年的“河池魚躍”,範雲樓的“碧山春靄”,朱滋侯的“綠灣晴波”,張白英的“槐蔭迎風”和徐百梅的“梅林賞雪”。

        曾祖父還親手在山莊周圍植樹上千棵, 有榆樹、槐樹、桐樹、梓樹等, 老宅與新宅閑閑山莊之間,則是一片竹林相連……在山莊裏,曾祖父建有吹萬樓,有袖海堂、葩廬室、慈竹長春室等等, 吹萬樓藏書有包括1000多種《詩經》珍本在內的三十多萬冊,名動一時,曾祖父集著名書法家、藏書家、詩家、詞家、文學家於一身,與武進錢名山和昆山胡石予共稱為 “江南三大儒”。

        這樣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與一體的私人莊園,加上曾祖父人品高尚,待人謙和、低調而又好客,閑閑山莊落成後就成為海內聞名的雅處。當年的景象是:“求書畫者應接不瑕,四方文人雅士往來無數”。南社社員經常在閑閑山莊聚會,後來曾祖父與我舅公姚光和李叔同等人發起的“國學商兌會”的會址也設在閑閑山莊。試想當年,一幹學者精英、革命誌士們,在林木回廊、柳岸鶯啼、綠灣清波的景致裏,詩畫唱和,切磋學問,複興國學,以詩文為劍,亮出反封建,提倡民主製度的真知灼見,繪寫著心中的理想國度的情景。

        然而,在1937年11月,日軍從金山衛登陸,張堰鎮首當其衝,曾祖父苦心經營了20年的田園別墅---閑閑山莊,也葬身日寇鐵蹄之下。曾祖父的書畫大半被毀,僅隨身攜帶《詩經》珍本等十數箱,率全家逃難到上海, 劫後的藏書都由我的祖父高君賓和尹石公先生搬運到海格路之格簃保存,曾祖父曾經為此痛哭三日,將每本書加蓋“劫後藏書“印。解放後,曾祖父將劫後餘存的《詩經》珍本千餘種捐贈複旦大學圖書館收藏,並將一萬九千冊藏書悉數捐獻上海文管會。在抗日戰爭後多年的動蕩局勢中,閑閑山莊藏書還遭人(此人有名有姓) “盡數掠走,裝滿了七艘大船” 。最終,一代名園:閑閑山莊,在大躍進和文革運動中徹底淪為廢墟。

        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閑閑山莊曾經是曾祖父的精神家園,曾經是致力反封建、倡導民主國家和國學傳承的特殊地標。我急於去尋訪、憑吊和了解更多……從小生長在北京,現居海外的我,搜遍記憶的每一個角落,隻記得:小時候,爸爸給我展示過一幅“小小”的畫: 傳統的中國山水,傳統的格局,傳統的色彩…… 總之,我覺得一點也“不起眼”,都沒有仔細看,依稀有印象,爸爸當時提到了黃賓虹和三公公(高君湘 )。 後來才知道,那幅“小小”的畫,就是黃賓虹大師為曾祖父的閑閑山莊所畫“閑閑山莊圖”的影印件, 原件曾經一直收藏在香港三公公處。

         2007年,我終於有機會首次踏上張偃老家的土地。在舅公姚光故居暨南社紀念館初步恢複、落成之後, 我特地趕回國,與父母和紀伯伯(姚昆田---- 姚光之子)一道回了一趟張堰老家。自然,除了舅公姚光故居,我最想尋訪的就是“閑閑山莊”的遺址/遺跡了。回國後,我想盡一切辦法尋訪“知情人”,搜索介紹文字和圖片,我還特地在“金山論壇”上開了一條線:“閑閑山莊”,讓所有聽到過閑閑山莊故事的人分享,了解民間流傳的逸聞、趣事和故事。我還欣喜地結識了金山的一群非常有“心”的年輕人:文藝委員(高文斌)、藍格(雨墨)、小趙……他們活躍在網路論壇上,熱衷於了解、挖掘和整理本地的曆史、文化, 定期組織讀書會,我們還相約了一起去尋訪閑閑山莊遺跡。

        在網上,我收集到“閑閑山莊故事”中有一個是:“一日,有人慕名尋訪閑閑山莊,走到張堰鄉下,向一位頭戴鬥笠,著布衣、布鞋的拾柴老者,打聽山莊的位置,老者頭也不抬,就那麽隨便一指。尋訪者不解, 這可是一方名園呀,老者何以如此不當回事!?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位老者便是閑閑山莊莊主高吹萬。”看到此段,我會心一笑,這很符合我曾祖父的性格和理想,他在一首《望江南》詞裏就稱自己是“識字老農夫”。曾祖父對歸隱耕讀的熱愛,對田園和諧生活的向往,雖然學術成就了得,卻始終低調為人的品格,一生為人所讚譽,有人曾贈他一聯:“平生無踐勾欄跡,至死不聞綺羅香。”是證。還有鄉親網友從自己祖母那裏聽到的故事:“每年繳租糧的時候, 運糧的船隊在閑閑山莊前的水道上排得望不到頭,高家也會用大鍋連續煮三天三夜紅燒肉,款待鄉親。”另外,曾祖父還十分關心家鄉建設,民國7年(1918年),擔任《重修金山縣誌》總纂。民國12年(1923年)任張涇河工局長,主持疏浚縣境內重要骨幹河道張涇河,工成之後見原有木橋大多年久失修,遂改建石橋16座,曾祖父並獨力承擔其中8座的經費,其餘動員高家的親屬集資建成。民國15年(1926年)又浚沈涇和丙寅港,造福鄉裏,為家鄉父老所稱頌。

          姚昆渝(我的一個遠房表叔)還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文革中,造反派要收集以前“地主”的“黑材料”,寫大字報,然後把那些現在已不住在本地的地主抓回來批鬥。昆渝叔叔當時20多歲,是“骨幹”,被指派收集我曾祖父高吹萬的“黑材料”,他在鄉間收集材料時,鄉親們對我祖父的記憶都是:捐資公益,減租甚至不收租(年景不好時),幫助鄉親,人品高尚,造福鄉裏……結果,昆渝一條“黑材料”也沒有收集到,反而是一堆“紅材料”沒法完成任務,最後,領導不得不授意他寫了一篇“識破地主的偽善麵目” 大字報交差。

        有點扯遠了,不過,這些都是我在尋訪“閑閑山莊”舊事時的意外收獲。 

        2007年5月,春末夏初,我與父母以及那群金山的年輕網友們,一同走在張堰的田間小路上,年輕人們已經事先“踏勘”過,所以我們很快地就找到了“老宅”的舊址,我還看到了幾棟現為倉庫的高家老房子。三公公高君湘在《閑閑山莊雜記》裏有過這樣的描述:“當時汽車公路未通,必須由滬坐火車至浙江,再坐船而到山莊,需時五六句鍾,經過一段汪洋浩瀚的黃浦江,折入海港交錯的河流,所謂江南水鄉是也。一舟容與,靜聽 乃之聲,但見兩岸阡陌縱橫,鶯飛草長,雑花生樹,呈現著鄉村秀麗景象。繼而河愈窄,水愈清,小橋流水之間,紅樓一角,則閑閑山莊在望矣。……” 由於石化工業征用了金山的大片土地,很多當年的河道都被填平了,我們再也看不到河網縱橫的江南水鄉景象了。曾祖父出資為張堰鄉親修建的24座橋也大都不見了蹤影,不過,我們找到了一座“貞節橋”,是僅存的一座當年修建的橋,雖然年久失修, 但仍然可以看到橋頭碑文上記載的修橋曆史。我按曾祖父日記所記的方向望去,閑閑山莊和老宅之間的那片竹林就在眼前,可是閑閑山莊的遺址現在已經是一片林立的工廠區了……. 這時有一位老者走過來,他告訴我們,他是原村黨支部書記,他帶我們去了竹林深處,指著幾條數米長,一米見方的大石條說:這是閑閑山莊的遺物…….撫摸著這些石條,我試著想象當年的勝景,竹林一片清幽環繞著我…….驀地,眼前的一叢“白花”騰空飛起!定睛一看,原來是停在一叢綠色植物上的數以百計的白色小蝴蝶!我走過來時,完全以為那是一叢野花呢!那麽多純白色的小蝴蝶,象一片雲似的,一起飛起來,再一起落到另一株相同的植物上,煞是神奇,我從來沒有見過,趕緊拍下來……問老鄉,答曰:是專門在這種植物上傳花粉的…… 我忽然想到傳說中的:這也許是曾祖父知道我來了,跟我打招呼呢!

         回到美國,我夜以繼日地在網上查詢有關閑閑山莊的畫作,當年的很多畫作,可能大部分都在數次劫難中毀壞、遺失了。目前可能僅存的兩張比較著名的畫,一張是:黃賓虹先生在1944年畫的“閑閑山莊圖”,另一張是鄭午昌先生畫的長卷:“閑閑山莊秦山圖”。再進一步查找這些圖的下落時,我遺憾地發現:2006年4月17日在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黃賓虹“閑閑山莊圖”被以954,000 港元拍出。 我找到了當天的拍賣紀錄,可是沒有圖片資料;鄭先生的“閑閑山莊秦山圖”也已在2003年4月9日在香港藝品拍賣會上以3,3000港元拍出, 也是沒有照片資料。我悲哀地想: 這些畫現在都可能不在高家人手上了。我打了很多電話,找到拍賣公司,看看是否可以聯絡上買主,隻是想看一眼,拍個照……但是拍賣的行規是不許透露買主資料的。我也托了幾個業內的朋友幫我“盯”著這兩幅畫的拍賣消息,心想,要是有機會可以聯合高家人一同把它們買回來就好了。張堰老家回來後,閑閑山莊和曾祖父都會時常來到到我的夢中,也不時聽待國內的消息稱:重建閑閑山莊,再繪閑閑山莊……可是對我來說,我最想的是“看”到原來的那個,曾祖父的閑閑山莊。

        今年是南社成立100周年,距上次回老家整兩年了,我在策劃回國參加活動,同時,也再一次 “大海撈針”,試圖在網上找找這些圖的蹤跡…….結果我找到了它們!兩年裏,網路技術的進步,人們對網上工具的認知提高和收藏業在中國的悄然紅火,我終於見到了夢縈神繞的閑閑山莊!雖然圖裏描畫的與實際有出入, 可是終於可以慰籍我那個在家鄉的竹林、阡陌和小河上徘徊、縈繞了兩年,卻找不到地方落腳的魂魄了。我分明聽到曾祖父高吹萬對我說:走吧,一道返家來。 

                                              《詩經• 魏風• 十畝之間》 
                                                      ----我的白話譯文 

                                                     青青桑田十畝間, 
                                                     采桑人兒悠悠然。 
                                                     走吧,與你把家還。 

                                                      青青桑田十畝外, 
                                                      采桑人兒 眾手快。 
                                                      走吧,一道返家來。

圖一:黃賓虹“閑閑山莊圖” (1944)
圖二:鄭午昌“閑閑山莊秦山圖”(1935) 

                                                                                  

 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淩晨完成於美國西雅圖楓樹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