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宵枚: 紐約地鐵如是說

(2016-02-08 14:56:45) 下一個

四通八達的地鐵(1)

我到紐約,最喜歡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鐵。買上一張一周通用的地鐵卡,付一次價錢, 就不用再操心掏腰包了。接下來,想到哪到哪。走錯了路,也不怕,反正我是度假,再走回來就是了。周日家裏人忙,朋友沒法陪,那我們自己就可以出行。在大一點兒的紐約地鐵站,都設有工作人員的窗口,在那兒可以要到一張免費的地鐵圖。那張地鐵圖設計得非常精美細致,它告訴你到什麽地方乘哪條線,到什麽站,這條線是快線還是慢線,哪條線可以接上哪條線。不同的地鐵線,會用不同的顏色標識出來,紅、藍、黃、綠、紫,一眼就可以順著這條線從站頭,看到站尾,而不會看錯了線。看到這張精美的地圖,我不得不佩服老美對顏色的實際運用。我們拿著那張薄薄的地鐵卡,帶著這張地圖,就可以在紐約自由自在地到處跑了。去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劃卡。去美國科學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劃卡。去時代廣場(The Time Square)的四十二街,還是劃了卡進了站,就可以搭上地鐵到達目的地。我們還用地鐵卡去過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的分館---克樓思特思博物館(The Cloisters),聖約翰大教堂(St. John Cathedral church),中央公園(Central Park),第五大道(5th Avenue),林肯藝術中心 (Lincoln Center),高線公園 (Highline),9/11紀念館(9/11 Memorial Museum),華爾街(Wall Street),布魯克林植物園(Brooklyn Botanic Garden)。這些都是我多年向往的地方,看不夠,歎不盡,美不勝收啊。一張卡在手,想去哪去哪。

乘地鐵到紐約的三家中國城(2)

這張地鐵卡還帶我們去了紐約的三家中國城:曼哈頓下城是最老的中國城---那裏有全美國最大的點心包子店:金豐。如果說金豐可容納上千人用餐,一點兒也不過分。而且,金豐總是人聲鼎沸,總是滿座,總是有各色人等在排隊;最新的中國城在布魯克林區的第八大道。在那兒, 簡直就是把上海的黃埔區直接搬到了紐約城---一大片街區都是中國商鋪,那兒的飯店、菜場數量多,質量好,上海小籠包、廣東早飯粥,小點大餐,應有盡有。新鮮綠菜、白色蓮藕、肉排龍骨,另人目不暇給。肉類的價錢不僅比上海便宜,在美國也首屈一指。可惜的是這兒有些街區每天都有垃圾飄搖,小吃城的廁所間,經常沒有手紙。另外一個中國城,就是鼎鼎大名的皇後區的法拉盛。不過,從我們落腳的曼哈頓區或布魯克林區,到法拉盛要坐將近一小時的地鐵。下了地鐵後,還滿眼荒涼,還要再走上幾段街區,才看得到燈紅酒綠,聽得到人聲鼎沸。所以我隻去了兩次,一次是陪朋友在一家叫“江南水鄉”的餐館吃飯。“江南水鄉”的性、價、比不錯,是淮揚口味的飯菜,環境幹幹淨淨,沒有嘩眾取寵的噱頭,沒有美麗姑娘拉門陪笑,是個中國人吃飯的地方。我真心地希望他們生意興隆,繼續發揚他們性、價、比優質的傳統。美國人很重視他們的品牌,他們常常無條件地同意退貨,並不停地改進他們的產品。美國人這樣做是為了保住他們的品牌,對自己的產品保質保量,他們害怕顧客失望,不再回頭,而並不是老美傻包,不知道一百元錢沒有兩百元多,害怕數錢麻煩。真心希望中國人做生意也能達到這個水平,而不要一出名,就提價,以次充好。希望“江南水鄉”永遠維持著他們的性、價、比的優質,我們下次去法拉盛還可以去那兒吃飯。

常住紐約的人都知道,用這張通用的地鐵卡,還可以乘坐同是大都會交通局管理的公共汽車,公共汽車可以四通八達地到曼哈頓區、布魯克林區、皇後區、布朗克斯區各個街區。許多中國人喜歡住在皇後區森林小丘,新鮮草原,而把法拉盛留給打工、做生意的人。臨時訪問的遊客,隻要有時間,拿著這張薄薄的地鐵卡,帶著地圖,自己就可以坐公交車找到他們想去的地方。

紐約地鐵的文化藝術元素(3)

紐約是藝術家遍地的城市,紐約地鐵的文化藝術元素也比比皆是。我覺著文化藝術元素可以是撼山動地的視覺衝擊,也可以是百老匯音樂劇的完滿絕倫,更可以是林肯音樂會的天籟之音。而紐約地鐵的文化藝術元素則是老百姓天天在意的和協, “Match”, “Fit”和獨特。紐約地鐵站的牆壁全用瓷磚貼成,取它的防潮、經久耐用和容易清潔。但是,每一站的瓷磚都會鑲嵌不同的飾畫,而這飾畫竟是和地麵的人文景物相協調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曼哈頓下城運河街(Canal street)的地鐵站,在大片的白色瓷磚上,鑲嵌著一溜一個個黑色的小人兒。仔細一看,這些小人兒生動活潑,很有動感,竟是紐約廣大藍領、白領的勞動人民的寫照:有拎著箱子出差的生意人,有打掃衛生的清潔工。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精致細節,人物和人物的間距也不密不疏,看上去很舒服,無可挑剔。

進了地鐵車廂,環顧四周,常常看到的是擠得滿當當的人,大都是匆匆忙忙的上班族。這些紐約客,沒有一個人穿一樣的鞋子,沒有一個人穿一樣的衣服,即使是鞋子衣服顏色類似,式樣也不同,或者小的細節不同。大多數的年輕人,穿著打扮都超有風格。我說他們是紐約客,是因為紐約從建市開始,就有一半以上住在那兒的人,不是紐約出生的人。現在還是這樣,一半以上的紐約居民,是從全美、乃至於全世界來到這裏。隻要到了紐約,願意住下來,他們就以紐約人自居。紐約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城市。

2016年2月,一個朋友送來微信,她引用了大陸留學生貶紐約的一句話, “紐約也不怎麽樣啊, 地鐵那麽破, 比上海差遠了。”我的這位朋友在紐約住了幾十年了,紐約現在有她的家,有她的工作,有她的愛恨情愁,有她的成熟智慧,有中西文化在她身上的碰撞交溶。她在紐約生兒育女,她在紐約讀書做事。現在,她聽到有人用地鐵貶紐約,做了如是說,“在這裏,每一個人都以生命最舒展的狀態綻放。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所以這座城市能夠吸引完全不同類型的人群,讓他們看似矛盾卻和諧地共處。”“這樣的環境,讓身處其中的人能夠感受到一種真正的心靈的自由。這種心靈的自由,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借用她的話來結束這一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