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林黛:祈禱

(2012-06-27 14:09:13) 下一個


曾經有一首歌非常好聽的歌,其中的副歌部分非常上口,因而我時常在嘴裏哼吟唱著那段不羈的旋律,那就是我心裏明白,我心裏知道,我知道…...”。後來知道歌的名字是《祈禱》,歌中唱道:我祈禱那沒有痛苦的愛,卻難止住淚流多少;我祈禱忘記已離去的你,卻又唱起你教的歌謠…..”,那時沒有看歌詞,所以對於這一段隻是跟著瞎哼哼,也就對歌中的痛苦和愛和淚都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但記住了兩個字,那就是祈禱。

祈禱,是一個神秘的字眼,電影中偶然見到的神父修女在胸前畫十字,小說裏也有同樣場景的介紹,臨結束時是阿門。那時,有一次去一個很小的圖書館,在一個架子的底層看到了一本很厚的書,抽出來看時知道是《聖經》,手貿然中抖了一下。小心翼翼地翻開就見到晦澀難懂的語句,趕緊合上書,把書放回原處。以後再去那裏時,盡然刻意回避去那個書架,即便到了那個書架前,也本能地不去看那底層的那一格。

來到美國後,接觸到了基督教,教會中兄弟姊妹們對我的熱心幫助,讓我在初來美國的生活不那麽艱難;而基督教教義中的謙卑友善不論斷別人等也是我所尊崇的;同時也知道了祈禱是和神的交流,把難的事情述說給他。教會的姊妹在發郵件時落款會是以他的名義,這裏的他是耶穌基督。

我生長在大陸,在那裏完成了所有的教育,也許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我習慣了對於一件事或者一個人,不去預先下定義,不去對不了解的事務做主觀的評價,喜歡抱著加以了解的心態去接觸,當接觸了解後認可,就繼續深入了解;當接觸了解後不認可,就離開遠去。但即便是不認可的東西,我也不喜歡去論斷。因為人是不同的,不可強求一致;事務更是不同的,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基督教也一樣,它存在了上千年,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所以當我有機會了解時,我以很愉悅的心情心情去走近它,當我感覺到它內在的很多教義和我的有些價值觀很相符時,我就認同它了。

我開始祈禱了,把自己的難處說給他聽,偶然也為別人的事情祈禱。但說實話,我又不是老去教會和神親近的人,但是我又是一個把他放在心裏不敢讓自己對他有所不敬的人。日子平平凡凡地過,有高興有不高興,有輕鬆的時候也有煩惱的時候,平凡的人體驗著平凡的經曆。這種相對的平凡終於有一天被一件不平凡的事情打破,那就是晴天霹靂地聽到一個朋友的孩子得了重病。

那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孩。我把她的病情告訴自己認識的醫生並請教治愈的方法,醫生聽完後長歎一口氣,然後扼腕地搖搖頭,建議我告訴朋友開始接受心理治療。有人把消息放到了網上,呼籲網友們為這個可愛的孩子祝福,其中有的網友讓大家在晚上九點鍾一起為孩子禱告。看到那則呼籲的那天晚上,我在家收拾衣櫥,猛然間我忽然問自己是不是要到九點了,趕緊看時間,發現差一分多一點就到九點了。我放下手中的活兒,雙手合十坐在了沙發上,低下頭闔上眼,開始了我的祈禱,就在這個時候,我感到我的周身被澎湃的的暖流包圍,就像身處在溫暖的海洋裏。這是一種我從未有過的感覺。我試著想把握著的兩手打開,可是我卻不能,兩隻手就像是被巨大的力量壓在了一起。那個時候,溫暖的我卻哆嗦起來,因為我感覺到了他的真實的存在。我繼續我的祈禱,為了可愛的孩子,希望她能夠康複,人的盡頭就是神做工的開始,把她交在神的手中。為孩子的祈禱快要結束後,我開始為別的事情祈禱,那股暖流漸漸消散......

我抬起頭睜開眼,看看打開的我的手,懵懂恍然中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我知道自己的渺小和視野的有限,所以遠遠不敢對諸多事務加以解釋,可是這次我覺著那個時候肯定有許許多多象我一樣的人在為這個可愛的孩子祈禱,也許正是那種精神能量的匯聚在空間形成了一張溫暖的網呢。我覺得自己好幸運,就這樣在為小女孩祈禱的時候真真實實地經曆了神。

孩子,你會好的,那麽多的人在為你祈禱,他一定會保佑你的。我們大家都在陪著你一起往前走。

我祈禱,那無邊無際的愛;我祈禱,那無邊無際的愛保佑我們每一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含嫣 回複 悄悄話 林黛寫得很動人。一起祈禱那無邊無際的愛保佑我們每一個人。
玉舟 回複 悄悄話 美好的分享。 同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