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劉愛德:美國人的寵物與中國人的狗

(2010-07-13 10:50:22) 下一個


在美國,每天清早,你出門散步,必定會看到一些人,牽著一條、兩條或三條狗在馬路上走,有的是狗在前,人在後,行色匆匆,步履忙忙;有的是人在前,狗在後,那狗時而嗅氣,時而撒尿,人怎麽拉也拉不動。這是美國人每天必不可少的節目,名之曰:“遛狗”。其實,不過是清早牽狗出去拉屎拉尿,看那狗急切的樣子,倒不知是人遛狗,還是“狗遛人”。

狗,在我們中國自然也不少。不過,我們卻很少上演這種遛狗的節目。美國人遛狗,是把他作為寵物養護。在美國,無論城鄉,幾乎家家愛養寵物,無論男女,也幾乎人人愛玩寵物。從城市的超級市場到鄉間的小食品店,幾乎店店都有琳琅滿目的寵物食品,衣物、用品,有的還設有寵物美容店,一些大城市竟辦有寵物訓練學校、寵物托養中心、寵物醫院等等。更有大富豪為寵物舉辦婚禮、做壽、授獎儀式乃至舉行葬禮的。真是無奇不有,無處不見。二〇〇八年統計,美國人有寵物貓八千萬隻,寵物狗七千五百多萬隻,還有養兔、豬、鼠、牛,乃至蛇蠍的。平均每戶達兩隻。

中國人很少養寵物,自然近來也增加了不少。但就傳統看,這不等於說咱們就不愛動物了。相反,中國人養動物的曆史早著呢。三皇五帝時,我們就把野生動物馴服成家畜家禽了。“馬牛羊,雞犬塚,此六畜,人所飼。”(《三字經》)中國農村家庭,可以說是雞鴨成群,牛羊滿山了,一戶何止兩隻,平均每戶上個兩位數不過分吧?不過考察起來,中國人喂養家畜家禽多為實用,養馬得騎,養牛得耕,養羊得穿,養雞鴨得食,養狗看守門戶,養豬吃肉等等,這與美國人之作為寵物,似乎明顯不同。

美國人愛寵物,不在這實用方麵。朋友、同事見了麵,一聊起天來,總不免要誇讚誇讚他的寵物:“我那可愛的家夥”。回到家總是先得抱抱他的寵物:“啊,我的寶貝!”真是,比誇他兒子、先生、太太還親切。在美國,狗,是不準打的,當然更不準吃。誰要是打死了狗,或吃狗肉,那是要吃官司的。老年人養狗,說是它可以消愁解悶,排除孤獨。年輕人養狗,說是喜歡它既憨厚,又聰敏,既勇敢,又柔順,可以激發生活情趣,乃至提高工作效率。紈絝豪門子弟養狗當然是為著擺闊施威,賣弄驕侈;而小孩子們則純粹是為著好玩。以致不少老年人願與狗共度晚年,而不想同兒孫共享天倫。不少孩子願把零花錢花在狗身上,而寧願不買玩具。為了養寵物,有錢人可以花五十美元買兩個豬耳朵為狗磨牙,可以在狗屋裏裝電扇為狗消暑,可以買個狗被褥為狗驅寒,乃至為狗化妝、上學。即使是經濟拮據的窮人吧,也寧願緊縮自己開支,而不敢稍減愛犬的消費。我見過兩位老人從海邊洗浴上岸,他們不是先為自己換下濕衣,而是先給愛犬散發食物,以致自己凍得發抖也不在乎。有位朋友說他在街上看見一條金絲小狗孤獨地站在路邊,仿佛在急切地尋找他的主人,不一會,一位老人蹣跚走來,朋友問他這狗是你的嗎?老人牽著小狗搖頭du,“no,no,不是它屬於我,應當是我屬於它。”你是不是覺得這不可理解?馬裏蘭州有位老婦收養了三條流浪狗,不久她辭世了,留下八十萬美元遺產,於是三條流浪狗一躍而為三條富翁狗,從此,這個村裏的人們對他們都另眼相看,有人專門為它們看護照料,還有人專門為它理財管帳。有條狗不慎被汽車撞傷,有人專門送它去醫院診治,它們過著生活不能自理的富翁生活。其實,這還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紐約有隻寵物狗叫馬凡,得到一千二百萬美元的遺產,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寵物狗了。馬凡的主人雖有孫子、孫女,但她在遺囑中說:孫子、孫女由於他們自己知道的原因而不會繼承任何遺產。然而後來馬凡的監護人認為:馬凡一生的生活費二百萬美元已足夠了,便將那一千萬美元捐為慈善基金,而被法院判定。雖然如些,馬凡仍不失為世界上最富的寵物狗。隻是這樣做,是不是經狗同意了?算不算侵犯狗權?叫不叫剝奪了狗的所有權,就有待人權鬥士們去研究、論證了。  

狗在美國的這種受寵情況,中國人看來似乎過分。狗,不過是條狗,何需如此厚待!雖然“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其忠義可嘉;看門狩獵,其勇猛可敬;但從曆史上說,狗在中國人中的形象曆來就是不怎麽好的。天狗吃月,那狗妄圖奪取人間光明,這第一印象就令人仇恨。於是,古人鳴鑼放炮,驅狗救月。春秋晏子使楚,楚王令晏子從狗門入,晏子堅決拒絕,認為是汙辱齊國,從狗門進就是低人一等。從此,就沒有狗的好果子吃了。凡是可惡、可恨的人和事,隻要冠以“狗”聲“狗”字,就令人生厭、生怨了。狗東西、狗雜種、臭狗屎、走狗……,這就算是給最可惡、最可恨的人的最痛快、最稱心的回敬了。本來,國人一聲國罵就夠人傷心的了,要是再和狗連起來,“狗娘養的”,“狗入的”,就比“他媽的”還賤三分。就這樣,經過人們想像、創造、積累、總結,這狗身上竟沒有一處是不可咒的了。頭,狗頭軍師;嘴,狗嘴裏吐不出象牙;眼,狗眼不識泰山;心,狼心狗肺;膽,狗膽包天;手是狗爪子;腳是狗腿子;皮,狗皮膏藥;血,狗血淋頭;肉,掛羊頭賣狗肉;翹狗尾巴是狂妄自大;夾起狗尾巴又是灰溜溜心虛膽怯。真是,沒有你狗的好生處就是了。你說,文章寫不好關狗什麽事,硬要批個“狗屁不通”。事情沒辦好,後來改正做好了,又說是狗尾續貂;有人巴結上司,就算是諂媚,人格低下,又與狗何幹,偏偏我們就抬舉馬,捧為“拍馬屁”,而罵作“走狗”、“狗奴才相“。依杖主人權勢作了點威,得了點福,也牽扯到狗—狗仗人勢;固執一點是狗改不了吃屎;缺乏主見就是狗跟屁走;急得沒辦法又是狗急跳牆;管管閑事卻是狗咬耗子;一句話,凡做人和辦事最好離狗遠一點,一沾邊,必定倒黴、下賤,甚至卑鄙下流。罵者稱心如意,痛快淋漓,被罵者則傷心痛苦,如喪考妣。到了近代,魯迅一篇痛打落水狗,竟叫那叭兒狗之類永世不得翻身。嗚呼,“哀哉,狗也”。

那麽,我們對狗就真的永遠那麽疾惡如仇嗎?其實也不見得,民間誇狗的話也不少。“狗通人性”,“狗有義氣”,“狗多不怕狼”“狗鼻子好靈喲”,傳說中義犬救主的故事,那是叫人學習的榜樣,現代軍中養的軍犬,那是破疑難案的裏手。不過依我看,國人最愛狗之處,多半是在把狗殺了之後,做成佳肴端上桌的時候,那時候,一桌人喜氣洋洋,高舉筷子,對著那狗肉盆大喊:“來!來!來!地羊肉地羊肉,大補大補。”大家然後就屏聲靜氣,一頓子大嚼,“嗯,好吃!”再也聽不到誰罵狗了。隻是我想,明明的狗肉,為什麽說是地羊,是啦,祖宗有話,“狗肉上不得筵席”,“狗肉不能登大雅之堂”,要不,成了“打狗散場”多倒黴,所以隻能掛羊頭賣狗肉,鳴呼,“冤哉,狗也!” 

不過這種情況,在美國倒確乎相反。美國人養了那麽多的狗,卻至今不知狗肉味。超市上,食品店裏,宴席桌上,有的是牛肉、羊肉、豬肉,唯獨不見狗肉。一隻愛犬,無論老死、病死,通通掩埋。闊人家還得為之舉行葬禮或火化。據說,美國人的寵物死後,主人還要在家裏或工作地點舉辦一個其遺物和照片展覽,以示懷念。有的還要花數百美元,為狗修墓立碑。

這麽說起來,美國是狗的天堂了?其實,同人一樣,即使是最受寵的狗,總難免有倒運、背時,或因主人倒黴而遭厄運的時候。這就難免或不幸而成為無家可歸者,而被主人拋棄而驅之荒野,成了無人問津的野狗。雖然有的地方建起了收容遺棄寵物的場所和機構,但隨處可見的流浪狗、野狗仍舊成了美國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養狗的現象似乎也日漸多起來。尤其是大城市的城鄉結合部,這裏聚集著各種人群,城市的、農村的、大款的、中款的、小款的,要養隻狗,當然不差錢。不過,我看這些地方缺的還是養寵物的文化修養。比如,這些人養狗,依然是傳統的放養,不象美國人養狗,每條狗必得有條狗鏈,而且隨時牽著。這樣,狗拉糞,就可以用紙包著,用塑料袋裝著帶回家,丟進垃圾桶。放養,不僅隨地拉糞不好收拾,而且難免傷人,甚或到處亂跑,擾亂城市秩序。還有,美國城市到處有狗食品店、狗食品櫃,沒有見狗吃屎的,中國城市裏,大多還沒有狗食品店,隨意讓狗覓食,甚至吃屎?此外,現在養狗也教育它不亂叫,不咬人了。總之,我們現在養寵物,還有許多待提高的方麵。至於農村養狗,依舊是老傳統,多養家畜家禽,還是為解決經濟拮據的實用目的。不過目前不少市民對養寵物還是不以為然,他們遍數養狗的罪狀:一是隨處拉糞,汙染環境,妨礙衛生;二是到處亂吠,增加噪音,影響人們休息;三是有的狗咬人,擾亂治安,如遇瘋狗咬傷,還導致性命危險。四是狗要吃喝,浪費糧食。有人估算一條成年狗每天耗糧約一兩斤,如果家家養寵物,等於增加一兩億人口,無端增重社會、國家負擔。因此,不少城區至今明令禁止養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daili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鮑鳴的評論: 好好,不提了。
鮑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土豆沙拉的評論:
過去的事就別提了吧,在這個愛狗如子的地方講吃香肉,自己也覺得自己像個野蠻人了,還是入鄉隨俗吧。
土豆沙拉 回複 悄悄話 悄悄問一句:老鮑一定吃過狗肉了,在廣州惠福路的那一家?嗬嗬。
玉舟 回複 悄悄話 歡迎劉教授的好文,不僅觀察細致深入,材料更是豐富紮實,又有些幽默的口吻,成就好文章,深感敬佩。
岑嵐 回複 悄悄話 劉教授的文章,體現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中西文化比較分析的功力。歡迎劉教授!
鮑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ailin的評論:
林黛,關於吃狗肉,中國人裏大概是咱們老廣最熱衷吧,廣州惠福路有一家,馳名省港澳。但是咱們東邊鄰居韓國人,又比老廣更勝一籌,那還是他們的國菜。
鮑鳴 回複 悄悄話 這個題目很有意思。在咱們中國人的文化裏,狗的形象的確很糟糕,有關狗的負麵成語/習語/俗語是多不勝數,而褒揚的確是很少,但也有“願效犬馬”一說,說明古人也知道狗對主人忠誠的習性,這習性據說遺傳自狼。
dailin 回複 悄悄話 剛剛花時間讀完劉老先生的文章,詳實的資料造就了洋洋灑灑一大篇,讓我對中國和美國的文化從一個方麵有了較為全麵的了解,謝謝劉先生。

剛來美國時有美國人問起中國人是不是吃狗,我說是啊。在這裏久了,現在再讓我想象,怕是很難了。而且從剛開始的怕狗變得也敢去摸了。這大概也是地域文化的熏陶改變了人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