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亮通訊

本博客匯集了喬亮近年來為報刊寫的新聞報道和時事綜述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山雨欲來風滿樓 -- 華爾街八月風暴與中美商貿談判

(2008-02-18 23:33:56) 下一個

山雨欲來風滿樓

-- 華爾街八月風暴與中美商貿談判

七月十九號,道瓊斯工業指數,經過幾天的掙紮,終於收盤於一萬四千點以上,歡欣鼓舞的華爾街當時並沒有想到,三個星期之後,華爾街會遭遇到自 2001 年“ 9.11 ”以來最大的危機。

八月九日早上,市場上就紛紛揚揚地流傳著有兩個基金,因為屬下次級貸款破產緣故,被銀行關閉的謠言。稍晚一些,確認的消息終於出來了: BNP Paribas, 一個法國銀行,宣布他們暫時關閉了三個有資產支持的股票基金,原因是他們已經不能準確地計算該三個基金的價值。

消息傳來,歐洲各國股市紛紛下跌,法國股市一度下跌了 3% ,後來又回彈到隻跌 2.17% ;英國和德國股市都跌了 2% 左右。歐洲聯盟銀行( ECB )馬上采取行動,入市救股。他們拿出九百四十八億歐元,相當於一千三百億美元的儲備資金,以 4% 的利率讓銀行借走,改善市場資金流動性。天上掉下了這麽大的餡餅,歐洲各銀行就像一群餓狼發現了一塊麵包,連哄帶搶,不一會兒就把一千三百億資金瓜分一空。

與此同時,在太平洋的這邊,美國聯邦銀行還堅持“一切照常”。 8 月 8 號,在聯邦銀行的聯席會議上,各聯邦分行一致堅持“目前最大的問題仍是通貨膨脹問題”。這些分行的行長先生們,自然不想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僅過一天就改說辭。但是,為保險起見,聯邦銀行還是讓二百四十億美元儲備流入銀行係統,以保證係統資金流通得順暢。

不知是被歐洲的情形嚇著了,還是嫌美國聯邦銀行做得不夠,投資者們反而驚慌起來,開始拋售手中的股票。在 8 月 9 日的最後一個交易小時內,道瓊斯指數急轉直下,一下子跌了 387 點,收盤的時候,幾乎全紅。第二天一開始,道瓊斯指數一下又跌了 200 點。聯邦銀行短期利率,兩天前才被定為 5.25% 不變,現在在逐漸喪失信心的投資者中突然變得搶手起來,利率一度達到 6% ,眼見得一場股市風暴就要形成。

就在這時,美國聯邦銀行行動了,他們分三次向市場注入了總數達三百八十億美元的資金,堅決地將聯邦銀行短期利率從 6% 降到了原來製定的 5.25% 。聯邦銀行要麽不動,動起來就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麵對這個事實,很多做空的玩家們馬上收手,股市立刻回彈,道瓊斯指數一度回正,但馬上又落回到負值。最後收盤在下跌 31 個點,而 S&P500 居然上漲了 0.55 個百分點。

末了塵埃落定一結算,雖然一周間股市大幅震蕩,道瓊斯指數居然在八月 5 日至 11 日這一周上漲了 0.44% ;而 S&P500 更好,漲了 1.44% 。

問題的症結:信用危機

全球的財經市場為什麽如此動蕩不安呢?一句話:就是錢可能不夠了。

為什麽錢不夠?這要從科技大泡沫破滅後,美國經濟的複蘇談起。科技大泡沫破滅後,美國經濟的主要動力 --- 高科技產業已經基本上破產,所以美國經濟的發展要由一般消費者的消費來支持。為了刺激消費和生意,聯邦儲蓄銀行拚命向銀行係統放錢,短期利率一降再降,最後降到 1% ,終於把美國從經濟蕭條的邊緣拉了回來。

這種刺激消費的做法帶來了一個負產品,那就是借款條件的放寬。曾幾何時,借個房屋貸款是件很嚴肅的事,有的人一生隻借一次貸款。可是在錢與想借錢的人增多時,貸款變成了一場遊戲。貸款的種類五花八門,有一般性貸款,還有不查收入的貸款、不查身份的貸款、不交本金的貸款等等。房屋貸款業的競爭如此之大,以至於無論是誰,隻要他(她)銀行裏有一定的資產,就能貸款。如果銀行裏沒錢,那他們隻要有身份,有個固定的工作,也一定能貸得到款。

對於銀行來說,他們之所以敢那樣做,是因為他們不再需要將自己的錢拿出來 30 年借給別人,而是將一些質量高的貸款和一些質量低的貸款捆紮在一起,變成一個平均起來風險係數拿得出手的貸款組,賣給一些大型共同基金或者是投機基金。而那些全球性的大型對衝基金,為了減少風險,就用數學模式來做對衝搭配。沒有人在中間監測,使得一些對衝基金買入了許多不規則貸款。後來,大家都稱這些不規則貸款為次級貸款。

如果一個家庭買一間屋,這個貸款再次級,大家還是會盡全力還的。因為一旦不還,銀行就會沒收這幢房子、家庭就會無家可歸。但是,隻要借錢容易,就有人會用借來的錢去賺更大的錢,最典型的是炒樓花。

炒樓花可以是炒樓宇,也可以是炒房子炒地。反正這些人借錢容易,隻要不查其收入,他們就將一定的前期投資放在銀行裏當首付資金,然後借最低的利率、隻付利息的貸款,在手上放一陣,等房價漲了,再出手賣掉,從中賺一筆。在 2004-2005 年利息又低、房價又漲的時候,特別是在矽穀、波士頓、紐約市、拉斯韋加斯這樣的熱點,房屋在僅僅幾個月內上升達 50% 。這些人狠狠地賺了一筆。可是,後來的人就不那麽幸運了。房子再漲價,至少在短期內,總有個限度;利息也隨著經濟的好轉而不斷升高,到了一定程度,房產開始玩不轉了。很多後來人,因為房價不升反跌,使得投資壓在手中賣不出去。因為這些人大多都借可調性貸款,一來二去期限到了,利息大漲。他們付不起貸款的分期款,隻好讓銀行把手裏的房子拿去抵債。而銀行的錢收不回來,回來的房子一時又脫不了手,造成了流通資金短缺。反映到市場上就是信用危機。

除了次級貸款外,對衝基金的冒險也是信用危機的一個來源。這些對衝基金,依仗著這些所謂低風險的投資(之所以被認為是低風險,是他們認為這些投資至少還有房屋作抵押,不像很多股票,說穿了就是賣給你一個夢、一個概念),以 10:1 的比率來對衝風險更高的像期權或期貨合同一類的投資。當次級貸款變糟時,這個“ 1 ”也不成其為“ 1 ”,而是 0.5 、 0.3 甚至更少時,對衝基金的風險係數成十成百倍地往上漲。為了重新平衡風險指數,這些對衝擊資金就得被迫賣掉手上的期權和股票,造成股市下跌,進而又影響了一大群借錢買股票的人,使得銀根發緊,出現信用危機。

地平線上的黑雲:中美商戰又一輪?

最近關心新聞的人都會發現,在美國的主流媒體裏,充斥著對中國不太友好的言論。以電視新聞台 CNN 為例,主持人一提到中國,總是冠之以“共產黨中國”的稱號,這在幾個月前是不多見的。他們說“共產黨中國”要賣掉美國國家債券。向美國經濟發動進攻;他們說“共產黨中國”把有毒的食物和玩具送來美國賣;他們還說,“共產黨中國”有意控製貨幣兌換率,偷掉了美國的工作,等等。如果說“共產黨”,十八年前“六四”時的中國,比現在不知“共產黨”多少倍,可是那時的 CNN 提到中國時,並沒有一口一個“共產黨中國”的。

原因無他,是因為中美正在舉行新一輪的商貿會談。這次談判,據報道,雙方都不願意讓步太多。在美國看來,如果人民幣不升值,美國市場會充斥更多的中國貨,美國很多民族工業都會垮台,因為慢慢地在質量問題上許多美國產品已不如中國貨。在中國看來,人民幣一升值,會影響中國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不但如此,中國在美國國債上的投資也會貶值。所以中國反對人民幣漲得太快,甚至放出風聲說,如果一定要人民幣升值,拿中國隻好賣掉美國的債券,這會引起美元狂跌。

如果在地平線上有什麽財經風暴的話,那這就會是未來幾個月的風暴。人民幣和美元的兌換問題,就像是懸在華爾街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劍,隨時都可能掉下來將目前的牛市徹底結束。(文:艾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