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十月份計劃去危地馬拉(Guatemala)繼續我們的瑪雅文化之旅,就在訂機票的早晨,聽到收音機裏傳來危地馬拉總統的紅色警報令,當地雨季的泥石流衝毀了通往Tikal的公路,致死四十多人。想想帶著兩個幼童實在不可以冒這個險,隻好和老公商量將這個危地馬拉改到明年複活節,而我們的旅行則臨時改成了古巴。
這次古巴之行七晚八日是全包的跟團旅行,省卻了辦旅遊簽證卡(tourist card),保險,住宿,導遊,吃飯的麻煩,可以專心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所以我玩得非常輕鬆。我們的旅行從哈瓦那一日開始,然後前往切 格瓦拉的革命之地 Santa Clara深入古巴的鄉村,之後參觀被UNESCO定為人類文化遺產保護的殖民小城Trinidad,最後直奔度假者的天堂Varadero享受兩天的陽光沙灘。
1.旅行線路
2.去古巴要這麽一張一式兩份的旅行卡,隻需填寫姓名,出生年月日,護照號碼以及國籍四項就可以了,入境時候古巴邊境拿走右邊那張ENTRADA,左邊那張則要一直保留到出境,古巴隻在這兩份旅行卡上麵蓋章,而不是遊客的護照上蓋章,那麽隻要不在古巴境內使用信用卡,CIA是拿不到遊客去古巴的證據的了。
走之前網友說“聽說古巴人民在獨裁中生活得有滋有味無憂無慮的”,“我也聽說古巴人民很滋潤,你要好好考察,多回報”。“我表弟去古巴學西班牙語已經三年了。剛去的時候,給他媽發的第一個郵件就是:"媽, 這兒,風景很美,夥食很差!!!"
本來他是個小胖蹲兒,這一去古巴一年回來一回,整個變一黑瘦子了。” 看來我這一趟旅行要把真相帶回來啊。
我身邊倒是接觸了好幾個從古巴出來的人,我的充滿霸氣,渾身bling,bling的前房東;
女兒同學的父母,他們是八十年代坐小船偷渡出來的(當時她隻有10歲),回去幾次都要帶很多錢和衣物給平窮的家人,她很討厭每次回去都要被家人乞討的感覺,她說卡斯特羅不死,
她就不回去,但是她老公很想回古巴安度晚年;
我在俱樂部認識的一個60多歲的美國老師,她的老公是古巴人,她跟著回去幾次,感覺和上麵講的女兒同學的父母一樣,為那裏平窮落後的局麵而吃驚,尤其是那裏還是糧食配給製,她用的是portion這個詞,那應該和中國以前的糧油證,憑票買油的情形差不多。
而以上三個古巴人的相同之處是,他們現在都非常的富有,很會賺錢。。。。
臨行前的一周,把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拿出來溫習了一遍,臨走前一晚把史蒂文索德柏的6個小時的電影《切》租來看了一個通晚(本來以為想從中看到一些斐戴爾的事跡和影子,誰知卻深深的被切吸引,於是從以前看過關於他的《Motocycle Diaries》,《The Bolivian Diary》得來的靈感,我這個古巴係列就叫 《The Cuba Diary》吧)
還是開始我們的古巴日記。
2010.10.17
哈瓦那的機場比我想象得要寬敞高大,唯一讓我奇怪的是二十個過入境通道都有一扇緊閉的大門,讓人感到一絲封鎖禁錮的意味,而且我們一家四口還不允許同時麵試,非讓老公帶著兩個孩子麵試,照相,開門通過,關門,再讓我麵試。所以當我通過那扇門,真的感覺是進入了一個不同的世界似的。(而出境的時候,正是這扇門,這樣的方式,一個意外把我和家人生生分割了漫長的30分鍾)
古巴的頭兩個晚上是在哈瓦那附近海邊的 Occidental Miramar入住的,從機場過去半個小時。到達時已經是當地深夜,接機導遊試圖把所有的注意事項在一股腦倒給我們,什麽護照要留在酒店,不要隨身攜帶;自來水不可以喝,買瓶裝礦泉水飲用;最好在酒店兌換好貨幣CUC(pesos convertibles),不要到外麵大街上兌換,而且盡量換一些零散錢幣。。。結果我們在酒店的大堂美金兌換CUC,100美金隻能換回80CUC,我記得臨走前網上的兌換率是1:0.91,沒想到加上手續費損失了這麽多。沒辦法,這裏就指望旅遊業帶給國家收入了。。
3. 古巴50年代的老車已經是這個國家的代名詞,唯一先進的則是中國生產的旅遊大巴,不知用多少古巴蔗糖換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