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世界

“蟋蟀哥周遊列國記”是自己寫的旅遊“報告”。裏麵是蟋蟀旅遊過的二十幾個國家的遊記,介紹了各國的風土人情,曆史也展示了大量的照片。
正文

瑞典

(2004-10-10 14:54:18) 下一個

瑞典

 

從丹麥乘車過跨海大橋前往瑞典,第一站是哈爾姆斯塔特(Halmstad),在這裏將度過我北歐四國行的第一夜。飯店是Eurostop,飯店很高,內部打扮的象個船艙。在北歐國家中隻有芬蘭使用歐元,那天突然需要現金,於是到飯店前台兌換。結果怎一個“黑”字了得,本來匯率是1:11,拿到手裏的卻隻剩下一半了。沒辦法,捏著手裏的瑞典克朗搖晃著腦袋屁顛屁顛兒地回房間了...這就是瑞典給我的第一感覺,這裏的手續費不僅貴,物價也比德國貴。

當夜無話,第二天進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斯德哥爾摩是北歐各國首都中最大,最氣派,最壯觀的城市。人口超過兩百萬的斯德哥爾摩在整個歐洲都算出類拔萃的經典城市了。下麵我們就走進瑞典,一睹她的芳容。

 

瑞典皇室成員

左起:馬德蘭娜公主,維多利亞公主,國王卡羅16世古斯塔夫,王後西爾維亞,卡羅菲利普王子

 

進入斯德哥爾摩城市觀光前,我們最好還是了解一下瑞典的簡史。大約公元前8000年時,瑞典地區的冰川開始融化,從這個時期開始便有了最早的居民。到了公元前2500年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裏有了固定的居民。大約公元前1500年時,進入了青銅時代,出現了岩石壁畫。公元後500年,現在的瑞典被北日耳曼國王統治,老阿普薩拉(Uppsala) 是瑞典的中心。公元500年到1050 年是維京時代,梅蘭湖(Malar)比甬克島(Bjorko)成為了北方商業重鎮。1050年到1250年,阿普薩拉成為天主教大主教所在地,斯德哥爾摩就是在1250年時建立的。1397年,開始了北歐三國的卡爾馬聯盟,瑞典,挪威受丹麥帝國統治。1433年到1471年,瑞典起義,並戰勝了丹麥軍隊。1523年到1560年,古斯塔夫.瓦薩在擺脫了丹麥統治後加冕為瑞典國王,開始了瑞典王朝。1611年到1718年是瑞典最具霸權時代,在對丹麥的戰爭中攻占了許多地區。在北方戰爭中與丹麥,波蘭,俄國作戰。1814年-1905年,瑞典簽訂了基爾和平條約,不再發動戰爭,並與挪威聯盟。1932年,建立社會民主製度,成為了福利國家。1952年,北方理事會成立,致力於瑞典,挪威,丹麥和冰島合作。1971年,瑞典實行一院製。1975年,新憲法頒布,確定了國王的地位,國王隻作為一種代表形式存在。1986年,首相Olof Palme在斯德哥爾摩遇刺。

 

北方的威尼斯

 

斯德哥爾摩有北方威尼斯之稱,這在剛進入這個首都城市時就體會到了。史書上第一次提到斯德哥爾摩是1552年,當時那還隻是一個設防的城堡,由地方行政長官伯格嘉爾建造。後來城堡周圍不斷擴建,最終形成了城市,她就是斯德哥爾摩,即“島嶼上的城市”,如今被瑞典人稱為老城。Stockholm的意思就是Stock+Holm,瑞典語最接近德語,德語中的Stock的意思為“木棍”,Holm瑞典語的意思為島嶼,這與意大利威尼斯的建城如出一轍。斯德哥爾摩是由十五個島嶼組成的,美麗的梅蘭湖把這些島嶼點綴的如同鏡中畫一般,那麽寧靜,那麽的詩情畫意。

慢慢的斯德哥爾摩成為了重要的商業中心,也是因為她的地理位置所決定。斯德哥爾摩位於梅蘭湖與波羅的海的交界處。同時從陸地上來講,隻要我們看看地圖就會發現,從挪威奧斯陸到俄國聖彼得堡所經過的斯德哥爾摩,赫爾辛基基本上在一條緯線上。這條線也被稱為國王道,是中世紀重要的官道和商道。因此這更體現出斯德哥爾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

 

梅蘭湖上的白帆,右邊的塔樓是市政廳塔樓

 

也許公元1520年是瑞典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殘暴的丹麥國王克裏斯狄二世攻占了這裏,並在廣場上處決了所有反對他的人,這個日子不會被瑞典人忘記,他們稱這一天為“喋血日”。丹麥國王的暴行激怒了瑞典人,古斯塔夫.瓦薩率領瑞典人揭竿而起,後來他成為了瑞典國王,即古斯塔夫一世。在他的領導下,斯德哥爾摩的到了大規模重建。在後來十八世紀古斯塔夫三世的治理下,斯德哥爾摩在文化方麵占據了重要地位,及時到了今天我們仍能從各種宏偉的紀念性建築中體會到當時文藝的氣息。

瑞典人非常自豪地說:“我們是世界最美麗的國家”。是不是最美麗我們暫且不評,不過斯德哥爾摩倒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在任何地方隨意遊泳和捕魚的城市。當我在梅蘭湖眾島觀光時,看到湖岸的草地上躺滿了人。人們甚至不需要出門度假,就在自己的家門口便可以體會寧靜,碧波,森林和陽光。斯德哥爾摩的森林覆蓋麵積超過50%,這裏的湖水沒有一點汙染,蕩舟在梅蘭湖中不能不說是一種仙境般的享受,這裏幾乎每3戶居民就擁有自己的小艇,生活質量是世界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

 

十八世紀建造的四方形皇宮

 

記得中學時期瑞典給我的印象僅僅是諾貝爾,斯德哥爾摩和凶殘的維京人。這次終於可以親自走進這個美麗的國度去看看她的現在,了解她的過去。在本頁接下來的篇幅中蟋蟀將要給大家展示的是自己拍攝的照片,並且將途中的景點和故事向大家介紹。在斯德哥爾摩我們不僅要作城市觀光,還將去參觀著名的瓦薩博物館,那裏可以了解到曾經震驚世界的打撈瓦薩號戰艦的故事,相信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告別了丹麥,通過跨海大橋蟋蟀來到了瑞典地界。在去斯德哥爾摩的路上,到處是森林和湖泊。途中休息時,大家競先奔進森林,到湖中暢遊一會兒。同行的許多德國老太太也不例外,一個一個撲通撲通跳下水。因為瑞典到處都是湖泊,因此許多地方顯得十分空曠,沒有人煙。森林裏,碧湖中隻有和同行的德國老太太和老頭們的歡笑聲。森林中生長著許多野梅,於是大家在沐浴以後,將泳裝掛在大巴的刮雨器上,又一頭紮進森林采野梅去了。

 

瑞典不僅以IKEA的家具出名,玻璃器皿也稱的上一絕。在參觀一個玻璃藝術品公司時,一位從事此行業近半個世紀的老藝術家為我們做了精湛的表演。他讓大家點譜,於是有的人要馴鹿,有的人要大象。老者就用他身邊的幾個大鐵鉗,三弄兩弄就做好,真是匪夷所思。表演結束後,老藝術家要選一位特別出眾的觀眾,看看他有沒有這方麵的天賦。德國人肯定是不行的,一個個呆頭呆腦的,最後還是隻能我來“搞一搞”。老者托腮沉思片刻,出了一道題:“就來一隻貓吧。” 於是,我把老者剛才做好的貓擺在麵前。將鐵棍從爐子裏取出熔化的玻璃,一手滾動著鐵棍,一手用鐵鉗開始製作。因為玻璃在熔化狀態下會下流,因此左手得不斷地轉動,來控製熔化玻璃的形狀。而且所有動作必須很快完成,不然融化狀態下的玻璃很快就變硬了。後來蟋蟀在怎麽也拉不動玻璃的情況下,放棄了作業。大家看著蟋蟀做的貓狂笑不止,蟋蟀很嚴肅的告訴大家:“藝術一般都是看不懂的,我做的這隻貓是原子彈後的貓,以此告誡世人要珍惜和平。”話音未落,廳內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後來蟋蟀又自己吹了一個瓶子,瓶子吹起來容易多了,一看就知道是和平時代的瓶子。這個瓶子我帶回了德國,裏麵放了花石子現在就放在書房內。

 

 

如果你在瑞典一定就能看到一種糖果,長條狀,紅白相間的薄荷糖。糖有大有小,大的有擀麵杖那麽大,我買了一根,結果吃到回德國。說來也巧,剛買了這種糖,蟋蟀就有機會參觀製作這種薄荷糖的“原裝”工廠。發明這種薄荷糖的是一位瑞典“嬸嬸”,大家叫她阿瑪麗亞嬸嬸(左上圖,她生於1825年,卒於1923年)。是阿瑪麗亞嬸嬸發明的這種薄荷糖的配方和製作方法,深得瑞典人的喜愛。

在前往斯德哥爾摩的途中,蟋蟀來到瑞典著名的哥特運河。這個運河當然不能和我們的蘇杭大運河比,它很狹窄。可是這條運河在曆史上起到的作用卻是很大的,成千上萬的工人開鑿了22年,將挪威的貝爾格和斯德哥爾摩連通了。由於落差很大,因此運河有很多的船閘,限製了航船的速度。盡管對現代人來說這種形式的運河已經沒有實在的意義了,但是在上麵依然行駛著私家帆船和豪華客帆,費用異常昂貴。運河兩岸風景優美,許多瑞典人在這裏建造自己的房子,於是這裏既成了風景怡人的別墅區,也成了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斯德哥爾摩的晨曦

迦姆拉斯坦(Gamla Stan)是斯德哥爾摩眾島嶼中最古老的部分,也是斯德哥爾摩的心髒,人們把它稱為老城。我們知道斯德哥爾摩是由大約十五個大小不同的島嶼組成的,島與島之間是由大橋相連,其中老城就有五座橋梁連接鄰島諾馬爾姆(Norrmalm)。

斯德哥爾摩的老城區始建於十三世紀,因為地處梅蘭河和波羅的海之間,地理條件異常理想因而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貿易樞紐。所以在老城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紀念性建築。在老城行走放眼望去,到處都能看到十七和十八世紀修建的房屋。那些色澤斑斕的銅頂建築配著藍色的梅蘭湖水達到了自然和藝術和諧的最高境界。

梅蘭湖

市政廳前

市政廳前的紀念柱

市政廳前的雕塑

值得一提的是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從曆史意義上來說,它可能是歐洲最年輕的市政廳建築,但從建築的設計構思來說卻是建築史上值得矚目的一節。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無疑是首都標誌建築之一,它是用紅磚砌成。在市政廳的鍾樓上頂著三個巨大的皇冠標誌,每個皇冠都有大眾的甲克蟲轎車大小。那是對當時丹麥,瑞典和挪威三權統一時代的紀念。

紀念柱邊

市政廳前階梯

市政廳內院

Birger墓葬紀念建築

每天中午12點和下午6點的時候,市政廳鍾樓上的大鍾敲響時,兩側的鍍金聖喬治和惡龍的雕像就會動起來。如果你蹬上這座106米高的鍾樓俯瞰斯德哥爾摩,你會陶醉在眼前的壯觀景色之中,這裏是觀賞斯德哥爾摩的最佳處之一。鍾樓內部有博物館,遊人可觀賞到各個不同時期引人入勝的藝術作品。在市政廳的東邊有一個華蓋,下麵躺著的是斯德哥爾摩的創建人伯格吉爾(Birger)的塑像,它是一個鍍金的石棺狀塑像。

藍廳

設計師的紀念雕像

藍廳內的文藝複興式樓梯

麵對梅蘭湖的過廊

這座市政廳是瑞典人民征集所有瑞典的建築家選出一個建築師來設計修建的,參選者必須是瑞典人,建築風格不限。最後瑞典的浪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熱納奧斯伯技壓群芳,由他在1911-1923年間設計修建了這座宏偉的市政廳。當時建築所需資金是由瑞典人民募捐而來。1923年6月,正當瑞典人在慶祝他們的第一任國王古斯塔夫瓦薩就任四百年之際,市政廳的落成典禮也在歡呼聲中進行。

藍廳是一個很大的廳堂,為市政廳第一層。我們從圖片看上去找不到半點藍色,和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藍色清真寺相比,似乎這個藍廳的命名不是很恰如其分。原來設計師熱納奧斯伯本打算將這個廳的四壁用藍色馬賽克裝飾,但當藍廳竣工時,他看到紅磚和四周的陽光形成的鮮亮對比時,他馬上決定不再采用藍色馬賽克,可這個廳的名字卻沒有改變。每年的12月10日是藍廳最忙碌的時候,這一天是頒布諾貝爾獎的日子,來自世界的名流都躋身於此,可謂一大觀。

諾貝爾木雕像

金廳

頒獎儀式晚餐用具

議會廳

在整個市政廳內人們找不到諾貝爾的雕像,他的唯一雕像是一個很小的木刻雕像。雕像是雕在一個木質屏風上的,屏風上還有很多其他著名人物。屏風位於金廳大門的右側,在那裏本來是個通風孔,人們見它不雅觀,於是做此屏風遮掩。

金廳是市政廳中最華麗的大廳,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廳盡頭的金馬賽克壁畫。那是用了兩千萬塊金色馬賽克鑲嵌而成的梅蘭河女王的畫像,她是個傳說中的人物,保佑著斯德哥爾摩。壁畫中盡顯了古老城市的曆史。金廳的地麵有多色大理石鋪成,放眼看去果真是金碧輝煌,這金廳的取名卻真是名副其實了。

市政廳內的議會廳顯得就古色古香了,屋頂和四周均由木質裝飾。屋內色澤暗淡,也許是這裏討論的議題沉悶的原因,人入室內感覺比較壓抑,走出議會廳頓感豁然開朗。在議會廳一側有休息廳供議員會間休息,其中一間隻有幾個平方米,那是以前供女議員休息的房間。如今的瑞典是女人掌政,女議員多於男議員,估計那間屋子慢慢會供男人使用了。

Grand Hotel

歌劇院

議會大廈

議會大廈近景

走出市政廳隨處都是迷人的景致,梅蘭河邊到處是綠樹和精美的建築。Grand Hotel可以說是斯德哥爾摩最著名的酒店了,雖然它不一定能與世界其他最高檔的酒店比。但每年諾貝爾頒獎儀式上請來的世界各地的名人都下榻在此,Grand Hotel就坐落在市政廳對岸。

歌劇院也是不能錯過的地方,這座新巴洛克式的建築修建於1890年。雖然它不比歐洲內陸國家中的許多著名歌劇院,然而這裏的烹調卻是一絕。歌劇院的餐廳也是斯德哥爾摩最著名的餐廳,如果你到斯德哥爾摩可千萬別錯過了這裏的美味佳肴。

與Grand Hotel和歌劇院隔岸相應的是議會大廈和皇宮。議會大廈是幢十九世紀的紀念性建築,坐落在老城和諾馬爾姆島(Norrmalm)之間的小島上。這裏曾經是老議會的所在地,它是由阿龍.簡森(Aron Johansson)設計的,於1888年開始建造,建造這座議會大廈耗時長達18年之久。最初這裏是兩院會址,後為單議院所在地,如今經常舉辦藝術展覽,免費為遊人參觀。

連接諾馬爾姆島的石橋

歌劇院

街景

皇宮

既然瑞典有國王,當然也就有皇宮了。坐落在議會大廈一側的巨型建築物便是皇宮了。它是一個四方形的建築物,是十八世紀時在古老的中世紀宮殿“三王冠”的廢墟上修建起來的。1697年的一場大火將老皇宮毀滅,國王卡羅12世著手重建,到1754年新王宮才竣工。王宮也是城堡,其建築風格集巴洛克,洛可可和建築師自己的風格為一身,不僅沒有顯的雜亂無章,反而錯落有致,各種建築風格搭配的驚人的和諧和完美。如今的皇宮內並不是皇室人員的居住地,國王和王後居住在離斯德哥爾摩不遠的德羅特寧哥爾摩王宮(Drottningholm)。

王宮內部取料精製,並用無數的花毯,掛毯,瓷器以及富麗堂皇的陳設品和引人入勝的油畫作裝飾。皇宮中的圓柱廳,王後廳,衛士廳,畫廊,洛可可風格的奧斯卡二世王套房,典禮套房以及禦座廳和珍寶廳無一不具皇家風範。到處都體現出高貴,王權和對完美藝術追求的氣息。

這座王宮是世界至今還起王宮作用的最大王宮。瑞典國王和王後的辦公室也設在這裏,高貴的來賓將在這裏受到皇家接待,並下榻在王宮內的貴賓套房。在皇宮南側寬闊的Slottsbacken光場上樹立著古斯塔夫三世的雕像和一個紀念抵抗芬蘭戰爭中公民對古斯塔夫三世忠誠的方尖碑。

皇宮內院每天中午要舉行皇家衛隊換崗儀式,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古斯塔夫在位時的1523年。皇家衛兵換崗儀式每天吸引了眾多遊客,換崗儀式要持續一個小時。首先鳴禮炮,步兵換崗。然後騎兵隊入內院,馬隊中有號手和鼓手。在軍樂聲中步兵列隊交接瑞典國旗,騎兵將在院內編隊,其陣容和氣勢是馬術中盛裝舞步所不能及。皇家衛隊士兵身著藍色製服,頭戴銀盔,腳踏皮靴。當馬蹄和軍靴聲和著軍樂響起時,真是氣勢如虹震撼人心。

看完皇家衛隊換崗儀式,蟋蟀來到老城,要逛逛這裏的大街小巷。斯德哥爾摩不愧是歐洲的大城市,這裏能讓人感到生活的朝氣和自然的靈氣。既有寬闊的街道,也有狹窄的巷道。老城的路如同其他歐洲老城一樣,是石頭鋪路,幹淨整潔。許多房屋經曆了曆史的風霜,卻保持完好。房屋的色彩搭配很協調,這些可愛的房子把人們的生活點綴的五彩斑斕。在街心廣場小坐是一種享受,和所有歐洲城市一樣,小廣場中間都有噴泉,旁邊自然有咖啡館。如果天氣好,廣場上,窄巷裏都飄逸著咖啡的濃香和路邊吹奏者獻上的美麗樂章,這種魅力是無法阻擋的,人們隻能小坐,拋開世間瑣碎,去真正享受一下人間天堂。

在斯德哥爾摩有一條很著名的商業大道,就是國王大道。國王大道在歐洲很多大城市中都有,給我印象最深的當然是德國斯圖加特的國王大道。以前每個寒暑假都在斯圖加特打工,每天都要經過那裏。如今來到了斯德哥爾摩的國王大道,自然要好好看看。

國王大道非常氣派,入口是兩道巨大的石拱門,這石門已經說明了這條街不是普通街道。大道上空彩旗飄揚,兩邊各是名店,遊客和購物者人山人海,頗似成都以前的春熙路。精美的櫥窗和個式的商品暫且不說,道路兩旁也有很多好看的東西。有的北非人在路邊非法擺設地攤,兜售埃及的紙莎草畫,當然也有合法擺攤的,比如給遊客做肖像畫的,甚至還有按摩的。一看到按摩的,我就想起了國內到處都是按摩房,連茶館都是。可是象斯德哥爾摩這樣的在路邊擺攤的按摩點,還是第一次見。這裏20分鍾好像是10歐元,也就是一小時三百多人民幣,的確是個好買賣,投資也不大,就是一個小凳子:)

聖喬治屠惡龍

騎士島教堂

德意誌教堂前的小銅人

Globen Arena

騎士島教堂也許應該提一提,騎士島(Riddarholmen)是老城西麵的一個小島,島上有個騎士島教堂。在騎士島教堂裏安放了許多國王和王後的遺體。教堂位於伯格吉爾廣場的一側,伯格吉爾就是斯德哥爾摩的創建人。廣場中央樹立的雕像就是他的,這是弗格伯1854年的作品。看到這個教堂讓我一下子聯想起波蘭克拉科夫華威城堡上的大教堂,教堂的古老結構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紀,當時國王馬妞一世要為方濟事會修建一座修道院。當時沒有鍾樓,規模也沒有這麽大。如今教堂有三個中殿,現在這裏已經成為了博物館,人們可以買票進入參觀。

Globen Arena是世界上最大的球形建築,被認為是斯德哥爾摩的象征,就好比悉尼的歌劇院。高水品的文化,音樂和體育活動都在這裏舉行。

如果問斯德哥爾摩有什麽世界之最,它的城市地鐵就是其中之一。進入地鐵站時,人們要乘浮梯入地很深,突然會變的很冷,有種入地獄的感覺,這讓我想起了在莫斯科的日子,莫斯科的地鐵也獨具風格。而斯德哥爾摩的地鐵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長的藝術博物館,這個全長為108公裏的地鐵網是世界最長的地鐵網,在一百多個地鐵站內人們都能欣賞到不同藝術家的作品。斯德哥爾摩的地鐵修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當時人們構思著如何去裝飾每個地鐵站,後來決定讓一百多位藝術家分別用自己的風格和藝術構思來裝點一個站台。於是一個世界最長的地鐵網變成了一個世界最長的藝術長廊,在一百多個地鐵站內人們可以欣賞到格式風格的繪畫,壁畫,雕塑以及各式各樣的藝術表現手法,真實妙不可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