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上)

(2012-01-08 11:20:25) 下一個
作為出生在上海並在上海度過童年,卻在北京長大成人的我來說,京滬兩地都接觸過不少女孩子,有的還曾經發展成為閨密或者叫做手帕交呢。

印象裏上海美眉和北京姑娘都是一樣的清純可愛,但風情卻有絕大的區別,上海美眉嬌俏可人,北京姑娘豪爽大方,上海美眉講話不經意間就流露出鶯聲燕語,北京姑娘則有意無意間學著男人粗聲粗氣,上海美眉每人必備一隻小坤包,裏頭必有一條疊得整整齊齊撒了花露水的花手絹,一把小小的檀香扇,北京姑娘則必備一條五彩尼龍紗巾,春天風沙大的時候蒙在頭上,上海美眉小學一年級就玩刻花紙頭(剪紙),三四年級就學結花邊,再大了則學著結絨線,踩縫紉機,學裁剪,北京姑娘跟男孩子一樣天天在外頭瘋跑,玩兒踢包砍包,打乒乓球,跳皮筋,打籃球排球,練長跑短跑,遊泳滑冰。

上海美眉不怎麽化妝,偶爾化妝也盡量不讓人看出來,但衣裳鞋子坤包的搭配是煞費心思的,北京美眉也不怎麽化妝,偶爾化個妝那是會嚇死個人的,腮紅眼影睫毛膏口紅唇線眼線那是一樣都不能少的,燙個頭發也必然是最誇張的發型,衣服上下搭配也不是太在意----------姑奶奶就這樣,你們愛誰誰吧!

由此可見,上海美眉更像個女人,更有女人味兒,但不等於說北京姑娘就得自歎不如,就我接觸過的京滬兩地女孩而言,北京姑娘的文化修養遠高於上海美眉,一張嘴就是漢魏六朝樂府,脂硯齋,諸子百家,巴馬修道院,達爾達尼揚如何去撿貴婦丟下的手絹,於連如何爬上侯爵小姐的窗戶,但丁和貝阿特麗絲,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有郭文子爵(歐,郭文子爵!)。。。

我並不是說上海美眉就不看這些名著,而是至少跟我從不談論這些,也談論小說電影,但貌似腦子裏有個篩子,思想性藝術性都被篩掉了,剩下的隻有哪個明星最帥最漂亮,哪個發型今年最時髦,衣服又怎樣,,,這個地方我得解釋一下,上海話說穿了就是種市井語言,如果要用上海話談論比較嚴肅比較文藝的話題恐怕就會感覺詞匯不足,講話的人和聽話的人都會感覺萬分難受,不自覺地就會轉成普通話,而普通話對上海人而言又過於嚴肅和正經,談話的雙方都會糾結徘徊在上海話和普通話之間(啊,這種語言的糾結貌似也存在於十九世紀的俄國貴族之間,他們痛苦地徘徊於“文雅的”法語和“粗俗的”俄語之間),所以為了避免這種尷尬場麵,大家都自覺不自覺地回避著比較嚴肅的文藝話題。

關於北京姑娘我過去已經說過很多了,今天說說兩位上海美眉。

這一位就叫她琴琴吧,琴琴家就住我外婆家的樓底下,比我小半歲,跟我一樣是個獨生女,也跟我一樣沒上幼兒園由奶奶帶著,跟我不一樣的是,她的父母都在身邊。

聽外婆講,琴琴的媽媽是從楊樹浦棚戶區“下隻角”嫁進這高知教授之家來的,本身也是大學生,跟琴琴爸爸是同學,性格非常非常地要強,對琴琴管教得也非常嚴厲,其中一條就是不許女兒隨便跑到院子裏跟小朋友玩兒,怕工友們的孩子會把女兒帶壞,隻對我算是網開一麵,因為我家條件算是跟她家門當戶對。

當時我們倆都是五六歲,一個樓上一個樓下經常趴窗戶上聊天----我也不自由,外婆每天都要給我布置功課,包括做十道算術題,寫大楷小楷,還要記一篇日記,做完功課才能跟琴琴出去玩兒。

印象裏琴琴長得非常漂亮,眉眼五官很象孫儷,她的照片還被照相館放在櫥窗裏過呢,說起話來也嗲聲嗲氣,但身體很單薄,頭發也稀疏發黃,象隻小貓一樣惹人憐愛,照外婆講話,就是讓她媽媽管得太嚴太緊鬧得。

後來我轉學到了北京,聽說琴琴也上了學,而且在她媽媽的管教下學起了彈琵琶,暑假回上海跟外婆聊起了她,外婆說其實琴琴是不喜歡彈琵琶的,所以經常聽見樓下媽媽和女兒為練琴而爭吵,最後總是以媽媽的高聲叫罵和女兒的哭泣完結。

我自己下樓去找她玩兒,當時她已經上了高中,而且是據說上海最好的上海中學,她看見我來非常開心,因為她還是被禁止隨便出去找同學朋友玩兒,我見沙發上放著她的琵琶,茶幾邊上則豎著樂譜架還有樂譜放在上頭,就求她彈一支曲子,琴琴扭捏了半天還是沒彈,我因聽外婆說她不喜歡琵琶所以也沒太強求,她家裏還擺著一架鋼琴,罩著絲絨的套子,從來沒聽她彈過也沒聽說她學過,就這麽擺著。

再後來外婆去世了,我也沒有再回上海,不知琴琴如今怎麽樣了,是不是徹底擺脫了媽媽的控製,有了交友的自由,終於可以不用彈琵琶了?還是長大成人之後明白了家長的苦心,而又撿起了琵琶?亦或是她有了自己的女兒,又像當年母親管教自己一樣逼迫女兒學鋼琴學琵琶?

另一位是我表姐朋友程作家的女兒,我們叫她潔潔好了,潔潔比我小三歲,除了皮膚好,又白又光滑之外,五官身材都不算出眾,小眼睛小嘴巴,笑起來像個小耗子,據說功課也不算出色,大學考沒考還值得懷疑,可這些一點兒不妨礙她天生的樂觀性情,印象裏她總是不笑不開口,而且跟你在一起總是嘰嘰喳喳說笑個不停,真不知道她哪兒來的這麽多的笑話,跟她在一起除了快樂還是快樂。

我大一放暑假回上海玩兒,她陪我逛華亭路,淮海路,走累了就上天鵝閣吃中午飯,兩個小姑娘煞有介事地坐在閣樓上裝腔作勢地看菜單,還是她比我懂,要了沙拉,匹薩餅,冰琪淋聖代還有咖啡,這還是我第一次吃匹薩呢!她教我匹薩分厚薄兩種,不能用刀叉切,要用手拿著咬來吃,否則恐怕我又要當鄉巴佬了!

下午她又領我到她家玩兒,她家住在愚園路,是一棟獨立的花園洋房,裏頭的家具沒有一件是新的,統統地都是解放前留下來的西式古典雕花古董(程作家老公雖說當時隻是個中學老師,但出身大資本家家庭),有些陳設我這鄉巴佬都不懂是幹嘛用的,潔潔特熱情地用車花玻璃杯給我倒桔子汁喝,然後兩人斜靠在古老的沙發上聊天,沒的聊了她又在那家古老的鋼琴上為我彈《水邊的阿德利娜》,我則為她彈貝多芬的《小步舞曲》,反正我們倆水平差不多,誰都不會笑話誰。

說了一堆各自鋼琴老師的壞話之後,又開聊瓊瑤,,,可憐我沒看過,她馬上送我兩本,一本是《聚散兩依依》,一本是《匆匆太匆匆》,厄,瓊大娘的書好像我就看過這兩本。

回北京之後我們倆還書信不斷,她來信的內容就是吃喝玩樂,今天香港來了哪個親戚又帶著上哪家飯店吃飯,明天哪家親戚的兒子請她看吃飯看電影,貌似她在親戚朋友們的男孩子中間還挺受歡迎的,接長不短總有男孩子請吃飯送花送巧克力。

通信至少兩三年,從未見有一個字提到將來的打算,未來的前程,也不知道她父母是咋想的,可能是鐵定了心地想把她培養成無憂公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