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端大事不糊塗
——總結2007,開啟2008
以此為題的文章想寫了很久,但一直沒想好怎麽下筆,加上最近一段時間忙於處理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就耽擱下了。再不想想寫寫,恐怕會陷入“事務主義”的洞洞裏,這是我所恐懼的。
上個周日把鳳凰衛視為紀念葉劍英誕辰100周年的專題節目《滿目青山夕照明》又看了一遍,裏麵講到《薄一波回憶錄》寫到毛在一次內部會議中對葉劍英說,“劍英,我送你兩句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50年過去了,這些人都已蓋棺定論,現在看來,“諸葛一生唯謹慎”用來描述周總理更合適些,用“呂端大事不糊塗”來評價葉劍英是再合適不過。
葉劍英為人所稱道的,是在三次關鍵時刻做出的明智選擇。27年的放棄國民黨高官厚祿,加入共產黨;長征途中密報毛;76年抓捕四人幫。從事後來看,三件事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都無比重大,而葉劍英當時的選擇都十分正確。
我想,這種大事麵前的睿智或者是我還有很多人所缺乏的,探究當代呂端——葉劍英的生存方式,會是有意思的事情。
葉劍英長期從事參謀工作,戰功並不彪炳,也不像周恩來那般勤勤勉勉,事必躬親。他閑時喜歡釣釣魚,與家人享享天倫之樂,他也不喜歡做太多大會發言、高呼萬歲之類的前台工作,他長期看似處於閑職的角色。
葉的養女戴晴在《我的父親》裏麵是這樣描述的,
“他不是個憨人,他非常聰明,什麽都看得清清楚楚。政壇惡濁如此,生逢一連串詭詐矯情的“路線鬥爭”,他隻是不做幫凶,努力不廁身其間而已。”
然而,到了文革後期還是被推上了前台,成了毛之下主持軍委工作的實際負責人。四人幫倒台後,葉可以說處於諸葛亮輔佐幼主的角色。不過,他終究不是權力欲很強之人,自覺不自覺的,他的人馬逐漸換成了鄧的人馬,黨內首席元老的地位也讓與了鄧。
“他晚年非常寂寞。隨著地位增高,他變得越來越傷感,越來越脆弱。在一步步走向人生的盡頭的那幾年,似乎是,他漫長生命當中每一個片段,都在他的記憶裏活了起來,彈撥起當年壯懷激烈戎馬倥傯而來不及體味的一切。到這時候,已經沒有人為了“謀”個什麽巴巴地去看他了,他終於得以隻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裏。”
所以,說是“不爭”也好,“相忍為黨”也好,第二代核心得以確立有葉的功勞。現在那段曆史或許因為核心的需要已被掩蓋,其實,從78年到86年葉離去那一天,葉的排名是在鄧之前的。耀邦在86年下台時曾感歎說道,“假如葉帥還在就好了。”
睿智如斯,換來的不僅僅是黨的長治久安,國家的長治久安,還蔭澤了自己的後人。一個副總理(鄒家華),一個南天王(葉選平),一個身家幾十億的上市公司主席(葉選廉?),即使在高幹子弟中也是首屈一指。
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對得起同誌,對得起後代,全黨唯此葉劍英。周總理前三點做得最好,但太大公無私,做不到第四點,成了道德上的楷模。
中國曆史上不乏這樣的人,他們不是前台上的一哥,平時也並不是總是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但卻在關鍵時刻寫下濃重的一筆,而且進退有度,懂得放棄,懂得保身,熟讀史書的毛澤東概括之為“呂端大事不糊塗”。單純的積極進取有可能象劉少奇、彭德懷一樣粉身碎骨,單純的明哲保身也許會一輩子碌碌無為,能在之間行雲流水般轉換的就是進退有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正確認識自己及他人的可謂明智;會工作,能工作,但又不是事務主義者,就有比一般人高的層次;有時是形勢比人強,有時卻是咬緊牙關也要上,能正確判斷的才是帥才;能堅持理想,不為一時利益所迷惑;可謂心如明鏡台;能功成身退,保留晚節,安享晚年,可謂身是菩提樹。要做到呂端大事不糊塗,不容易。
很多人都希望能在年輕時候轟轟烈烈,去完成學業、追逐所愛、提升事業。我也一樣。然而,2007年對我而言卻是靜寂的一年。除了吃飯,睡覺,上班外,沒有太多的交際活動,和從前朋友的聯係逐漸少了,仿佛過著隱士般的生活,剛來到喜歡去逛街的習慣也慢慢去掉了,周末反而喜歡在旁邊中文大學靜謐的校園裏走走坐坐,從科學園遠眺望去對麵海的馬鞍山,從新亞書院走到逸夫書院,坐在遊泳池旁一邊聽歌一邊看人遊泳。有點想法就記錄下來,便成了博客上的文字。工作上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之外再無他求,事業上毫無長進。我想,2007一點一滴的積累會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財富,尤其是文字上的,生活上的。但是,隱士般的生活不能一直下去,人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蟄伏已久,終要蘇醒,三十而立,二八已到,我希望做些30年後、40年後看來依然有價值、依然正確的事情。麵臨人生的重大抉擇,我是個有七情六欲的人,既不想做也做不了道德楷模;我是個有個人思想的人,不象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老黃牛;我不善言辭,有點抗拒八麵玲瓏,麵麵俱到;我隻希望在關鍵時刻能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因此,“呂端大事不糊塗”,對今年的我來說顯得尤其重要。當然,“東風要與孟郎便”,更是重要,任何事情,都需要運氣,一輩子的運氣就是所謂的“命”。
博客開了有將近一年了,近來不斷聽到有人說我“文筆還算流暢”,“看不出你還能寫一寫”,“不象讀工科反倒象讀文科的”,得此評價,我心甚慰。其實我也是半路出家,沒有多少積累,讀書時候很少寫文章,甚至有點討厭寫文章,但經過將近一年的默默耕耘,還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說明,任何事情,隻要用心,還是能夠做好的。
如果要我將去年寫的文字按自己的喜好程度來排個序,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1.《讀書·婚宴·感悟三聯》
將很多人生感悟穿插於一天的進程中,還有一首應景的祝辭,標題也借用得不錯。
2.《人生,詩意還是失意》
高考命題作文。單從文字來說,這應該是今年寫得最好的一篇。通篇都是排比、對偶,受篇幅所限,並沒有展開來論述,所以和上一篇比起來,單薄了些。
3.《舊文重貼》
主要部分是兩年前寫的。單獨來看那篇致謝仍然比今年所有寫的都要好,用典用了很多。但由於是舊作,所以放在第三。
4.《不單為了紀念逝去的》
分成三部分來寫。第一部分層層遞進,還是很有氣勢的。不過虎頭蛇尾,而且文字比較粗糙。
5.《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
這篇說是仿社論,看上去象模象樣,但也是隻是臨摹而已,畫虎隻得皮似,細看理論功底還是不足。脫離組織多年,能寫成這樣也算對得起黨了。況且,裏麵的內容是很多黨內理論家都不敢寫的,但從組織性來說又是正確的。
6.《仙境富豪榜》
比喻用得很好,用衛生巾的廣告來比喻didadi的收入,但通篇並沒有多少文學性,鑒於人氣高,放在第六。
其他的,例如《一雙鞋,加一雙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賽先生》等等,回頭看,寫得都不怎麽樣,但也算是一時心境之記錄,。將來如果有可能的話,把這些文章列印出來還是不錯的。
一共寫了也有20篇,曾經一度想模仿那種淡淡的、卻很有味道的怡情散文,卻最後總是走了樣,我想我還是不要勉強自己了,維持原樣吧,我就是適合寫有氣勢的、雜糅對曆史、社會看法的文章,味道雖濃,但才是我的本來麵目。有人問我近代文人的人生軌跡之中我最喜歡哪個?首選胡喬木,其次金庸。胡喬木是中共一支筆,毛澤東到了後期的文件很多都是胡起草,例如《別了,司徒雷登》,《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毛隻是畫龍點睛改一下。毛在思想上很強勢,而且本人文字功底就很強,不能90%領會他意圖的稿子估計會被扔一邊去,可見胡的揣摩能力應該是當年的黨內第一。金庸排在第二,金庸在傳統文化上的修養很好,並不是象孔乙己那樣掉書袋那種,而是一點點滲透在他的小說裏,而且稍作改動便有所創新,成為萬人傳頌。雖然同時期還有幾個武俠作家,但還是數他成就最大。金是個逍遙者,不喜歡事人的,這點和胡喬木有很大不同。文字上的高下姑且不論,從人生態度來說,目前我還是稍微傾向於胡多一些。
這兩天天氣開始回暖,隻好把大衣掛上,重新又換上薄薄的單衣。春天就要來了。萬泉河的河水開始解凍了吧,玉泉山上的柳樹不知道發新芽沒有,期待著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