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細看公民社會的細節

(2010-06-09 14:45:48) 下一個




謝盛友:細看公民社會的細節

作者:謝盛友

妻子在自己任教的中學的停車場倒退停車,不慎將自己的車子撞到旁邊同事的車子,妻子把車子停好後,出來看一下,對方的車子沒有什麽損壞,停留了一會兒,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時間到了,她先去上課,下課後她就開車回家了。按照德國法律,妻子應該等對方車主出現,或者報警。

第二天早上警察到我們家,要求妻子到警察局匯報事故的實況。警察說,妻子沒有及時給警察報案,而是“鄰居” (居住在學校停車場旁邊的一戶人家,看到現場。)給警察打了電話,警察才獲知這個小事故已經發生了。警察認為,妻子的這種做法,是想逃避事故責任。

一個月後,地方檢察院來信:擅自逃離肇事現場,違反德國交通法和刑法,處罰一千歐元,禁止開車一月。

妻子不服,提出抗訴。再過一個月後,地方法院來信:某月某日將開庭審理您的抗訴。

我讓妻子立刻撤回抗訴,要求法院取消開庭。如果開庭,妻子這個官司是輸定的,從而產生的費用可能要五千歐元左右,因為對方車子沒有被撞壞的事實,不能掩蓋她逃離肇事現場的犯罪事實;因為對方車子沒有被撞壞,不是妻子說了算,而是一個官方認可的鑒定機構說了算。檢定機構經過鑒定後,車子確實沒有損壞,鑒定費用五百歐元。地方檢察院控告的是,擅自逃離肇事現場刑事罪,而不是其他。

這樣的事要是發生在國內,我肯定破口大罵:那“鄰居”吃飽飯撐著,多管閑事。然而,在德國我是另外一個看法。我認為,德國人的公民意識很高。

德意誌給人的印象是很死板,我認為,德國人非常嚴謹。德意誌有兩樣東西是世界任何民族無法超越的,一個是哲學,一個是音樂。德意誌這個民族,遵守紀律是世界聞名的,其哲學思維非常嚴謹,但是並非死板。自由是建立在一個律的基礎上,而不是雜亂無章的自由。德國人嚴謹的哲學思維,帶來了一套“音樂般”的整體協調的秩序教育,這種教育的特點就是,讓你從小分清楚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我一個朋友當全職母親,她兒子三歲,上幼兒園,她就訓練孩子係鞋帶。

上小學的小孩,德國家長都會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洗碗,垃圾分類,扔垃圾等。讓小孩懂得有吃飯的權利,也有扔垃圾的義務。

德國小學的地理課本是從家門口開始,我兒子不像我,先學習祖國的大好河山,而他先學習本地有哪些教堂,哪些河流,多少博物館,多少麵包店, ……盡量讓小孩熟悉自己的家園,熟悉了才有感情,對家園有了感情才會熱愛。


從小學開始,常識課的內容涵蓋如何做飯如何吃飯、交通安全知識等,三年級的學生都必須通過警察局規定的騎自行車考試。警察和有關部門會定時到中小學講課,比如消防課,遇到危險如何找緊急出口,等等等等。說來,你也許不相信,德國各個城市的消防隊,百分之九十的工作人員是義務的、自願的。當他們把居住地視為自己的家園以後,他們會熱愛自己的家園,所以成立各種各樣的互益性社團組織,比如動物保護協會、老城區保護協會,來維護自己的家園。

六年級的學生義務輪流值勤,當“替代交通警察”,早上七點至八點在主要路口指揮交通,以保障上學的小孩能夠安全到達學校,這時的學生“交通警”比真正的交通警察權力還要大。德國很多十字路口,在交通燈下麵都寫著“(不要闖紅燈)給孩子作榜樣!”難怪你在德國會看到,深夜裏下大雨,哪怕沒有車輛來往,有些德國人還在那裏等到紅燈變綠,才過馬路。這就是德國人的“死板”。

德國人“死板”的教育,培育出的公民意識是,這樣的事今天發生在你身上,明天可能發生在我的身上,維護你的權益就是維護我的權益,維護權益從自己身邊最具體的事情做起。

那天,國內一位著名畫家到寒舍雅會,他說,其實,我們中國人教育小孩都很“公”呀,可是血液中又引導孩子 “私”。他還說,他在家裏教自己的兒子《論語》和《道德經》,教育小孩做好人、要有承擔、要有正義感,但是,放下課本,他們父子倆走到南京路,看到有人在打架,父子倆下意識地命令自己,立刻遠離那“是非”場所。

德國人讓小孩自己係鞋帶,中國人幫小孩係鞋帶,甚至送小孩上大學,對小孩的事情,能包攬的盡量包攬下來。

以上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德國人和我們中國人對待公民意識教育的不同態度。
什麽叫作公民意識呢?雖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但是,至少我認為,公民意識就是公民懂得作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一個國家的公民知道,他們作為公民應該擁有哪些權利,應該盡哪些義務。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這個社會就是一個整體。這個社會的每個成員,除了擁有社會給他的權利外,還應該維護這個社會的整體利益。人一旦隻知道自己的權利,而不履行自己的義務時,整體利益就會受到破壞,而最終也會危及自己的個人利益。

西方“魔鬼在細節”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這句諺語,形容做任何事的關鍵在於做好那些可能不起眼、微不足道的細節,其實我們中國人也一樣,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於細。”

我們中國人知道,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公民意識是什麽?公民社會是如何建成的?就是每個具體的公民,每天麵對自己的要做的事情或必須放棄的事情,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先來一個價值判斷,然後決定做還是不做,做或者不做,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但是,做或者不做,每個公民都得對自己的後果負責。

德國把抽象的嚴謹的哲學思維,轉化成具體的公民意識,就是體現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在於做與不做。把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細化到身邊具體的事情上,所以,多年的建設和教育,把人已經帶入一個高層次的公民社會。撞車沒損壞與撞死人,程度不同、性質一樣,擅自逃離肇事現場,這樣的刑事犯罪應該受到懲罰。

中國本來是禮儀之邦,本來應該很容易建設公民社會,但是,《論語》和《道德經》是一種“指導思想”,現時的公民需要一個鏈接,那就是公民權利和義務教育的具體化。要有這個鏈接,你首先要承認,人是自私的,人性是罪惡的。然後就是權利和義務的具體化,落實到每件具體的事情上。我們年輕讀大學的時候,喊的口號是“建設四化,從我做起!”當時我認為已經很具體了,現在想起來,還是“假大空”,因為“建設四化”是一個整體概念,“從我做起”雖然具體,但是,當中需要一個鏈接,那就是我今天明天具體做什麽或不做什麽,我對自己的決定要負責。

寫於2010年5月30日,德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