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今天思考死亡

(2008-06-16 02:24:06) 下一個




今天思考死亡


作者:謝盛友


上個世紀我就開始思考死亡的問題,今天我要認真地思考死亡的問題。死亡是一個問題,應該你不會反對,人活著好好的,就思考死亡的問題,可能你不高興聽,或許會反對。反對吧,我今天還是認真地思考死亡的問題。

死亡的宣布是一個法律文字和行為,有時候也用來表達人們對於某人或某物的情感拒斥。20年前我剛到德國的時候,德國老太婆竟然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叫做中國,但是,她知道香港。德國人見麵總問:你是日本人?現在,德國還是很多人不知道卡爾•馬克思,甚至有的德國人說過,馬克思是俄國人。北京要舉辦奧運了,很多德國人才知道中國有個北京,一般德國大學裏的文科教授,他們不一定知道中國有個“五四”運動,德國的普通老百姓更不知道青島曾經是德國的殖民地。

海德格爾指出,人性的養護有賴於對於人類局限性的認識。思想家不相信人類能夠獲得對世界的整體認識,因而他都對科技持有警覺。
不是嗎?美國人的哲學就是實用主義,杜威是它的傑出代表。杜威死後,羅蒂就成了實用主義的主要闡釋者。美國人文化底子薄,原創性思想家不多,但是如同在經濟上一樣,美國是一個超級文化市場,歐陸思想隻有被這一市場所接受才能傳遍全球,過去一百年如此,現在在一個全球化即是美國化的時代恐怕更是如此。所以,跟我同年齡的德國人,他們年輕時候的追求就是,掙錢掙錢,再掙錢,下班以後有可口可樂喝。現在多出一個麥當勞。

《倫敦書評》第29卷第22期(2007年11月15日)發表了斯拉沃熱•齊澤克的文章《抵製就是投降》,對西蒙•克裏奇利(Simon Critchley)的新書《無止境要求》(Indefinitely Demangding)提出了批評,認為它所提倡的不觸及國家權力的新的抵抗政治其實陷入了與第三條道路相同的危險之中。過去幾十年一個最明顯的教訓就是資本主義堅不可摧。馬克思把它比作吸血鬼,現在看來這個比喻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吸血鬼在被刺死之後總會再次站立起來。
 
英國哲學家西蒙•克裏奇利在廣播裏談論他的新著《哲學家死亡錄》(The Book of Dead Philosophers)。西蒙•克裏奇利的《哲學家死亡錄》羅列了東西方諸多哲學家的死法,也介紹了他們的相關理論。

法國啟蒙年代的自然哲學家盧梭(1712-1778,Jean-Jacques Rousseau)則似乎是因為在街頭被一條大丹犬撞傷所遺留下來的症狀而死去的。

克裏奇利說,他講這些故事的動機,就是要推敲、見證蒙田關於“探討哲學,就是學會如何死亡”的那句話。他說,蘇格拉底被法庭判處死刑,但死前他早就在《斐多》(Phaedo)裏說過,要做哲學家,就要認同死亡,而且應該已經處於半死的狀態。蘇格拉底的意思就是,哲學家必須要能克服對死亡的畏懼,從而無須依賴來世還能複生所給予的慰籍。
進入這樣的境界,就擺脫了奴役自己心靈的恐懼感,讓人能夠盡情地享受此生此世,自由地生活。


小的時候,我看見我父親為我奶奶準備的棺材,就放置在奶奶睡覺的房間,爸爸說,這是奶奶的“新屋”。我還看見我村前村後,有很多準備好的墓石墓碑,對待死亡,在家鄉是很正常的事情,難怪我家鄉人生活不可思議地愉快。人,逃脫了對死亡的懼怕,也就不再被死亡奴役,而成了自由人。


以下跟本文主題無關,純屬逗樂:
我們中國人是最不怕死的,那不?“今天高興死了!”“今天激動死了!”……
如今網絡變成“今天高興s了!”



寫於2008年6月16日,德國班貝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