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家信:漫談聰明與對子女的愛

(2008-05-09 00:25:24) 下一個



家信:漫談聰明與對子女的愛

作者: 謝盛良

今天談兩個問題,第一,做人可以麻木一點、糊塗一點;第二,一代人過一代人日子(海南話:一代人做一代人侃食)。

關於第一個問題,從蘇東坡的一首打油詩說起,詩雲:“人人都說聰明好,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蠢如豬,無災無難到公卿”。蘇東坡是中國宋代的大文豪和政治家,他的聰明才智是舉世公認的,他為什麽要寫這樣一首詩,因為他一生坎坷,曆盡磨難。他 20 歲時,就考中進士,朝廷為官,才華橫溢,然而,他的仕途卻步步走下坡路,先後被貶杭州、徐州、湖州、惠州,直至瓊州(現海口府城)、儋州(現海南儋縣),離朝廷、離家鄉越來越遠,最後老死在常州。客觀來說,蘇東坡是個好人,他在各個地方為官時,了解百姓疾苦,做了很多有利於百姓的事,深得百姓民心,特別是在海南儋州的文化啟蒙教育,給海南百姓傳播了中原文化,至今還被海南人所傳誦、所歌頌。但從個人主觀方麵來說,他卻是很不幸的,因此,才寫了這麽一首有關聰明的詩,來抒發他的感慨。站在我今天的角度,蘇東坡在這首詩中表達的內容,也有不對的一麵。因為他被聰明所誤,所以他鞭撻聰明,痛恨聰明,以至於走向了極端,竟然希求自己的兒子蠢如豬,無災無難到公卿。試想,一個蠢如豬的人,怎麽能夠做朝廷的大官呢,這樣的人倘若做了朝廷大官,豈不是貽害地方鄉裏嗎。由此可見,人是需要聰明的,聰明是人生與俱來所孜孜以求的。但蘇東坡一生被聰明所誤,他在詩中所反映對聰明的痛恨並非沒有一點道理。這是一個相當矛盾的現象,人們往往在追求聰明的同時又被聰明所誤,所以,便有千古名言:“聰明難,糊塗亦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也可以說,由聰明轉入糊塗是人生的高境界。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察見淵者不祥”。淵就是很深的地方,如萬丈深淵。做人的道理也是這樣,不要太聰明、太精明,有時候對一些小事情,要馬虎一點、麻木一點,開隻眼閉隻眼,受受氣就算了,不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如果總想洞察先機、明察秋毫、總想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勢必要用第三隻眼——心眼來盡力思考、揣度,勢必要時時繃緊思考的神經,換來的結果不外有:一是心力交瘁、腦髓用盡、神經質似的、精神恍惚,體質日漸衰弱;二是就算一切看得明白了、看得清楚了,那做人也沒有意思了,不好玩了,好比說預測明天出門會摔一跤,就不敢出門了,呆在家裏動都不敢動,多無聊。“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祥”。人生的魅力就是因為有許多未知因素在前麵等待著,有自己的未知因素、也有他人的未知因素、還有社會的未知因素;三是把別人看太明白了,會有禍殃,比如說,你看出這個人是個賊(確實是個賊),忍不住到處說,不免會招來報複。俗話說“知道得太多,不吉利的”,便是這個意思。

中國也有句老話,叫做“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思考的意思。前年,我寄給弟弟一本書,書名就叫做《思考與成功》,是一本很有名的書。《論語》也有名言:學而不思則罔。罔就是疑惑不解的意思。可見,思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事業成功最要緊的功夫。人不能不思考,但凡事都不能過了頭,要把握好一個“度”。

第二個問題,一代人過一代人日子(海南話:一代人做一代人侃食)。這個道理許多人都懂,但做起來就難了。說個實例,我單位頭兒某先生,有個兒子,夫婦倆寶貝得不得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傷了,對兒子的事情全麵包辦,大學一年級送去西方留學,由於兒子不在跟前,心揪揪的,不到一年就叫兒子回來,在海南大學繼續讀英語,有個女孩子跟他兒子好上,他以為人家是貪其錢財,擔心兒子受騙上當,立即叫兒子扯斷與姑娘的情絲。從此,他的兒子不再讀書,出門有人陪,上街有人陪,後來安排個工作,僅僅上幾個月的班,也因為不放心,幹脆不上班了,反正有錢養,整天關在家裏。如今,他的兒子一見外人就緊張、就害怕,什麽事情都做不了,簡直廢人一個。照說他們夫婦是夠愛兒子的了,但愛得太過分了,什麽都想為兒子安排得好好的,以致於愛成了廢人一個。文學上把這種過分的愛現象稱為“寵愛”,寵愛就是害啊。當然,這是一個很極端的實例,但也很生動地說明了父母對子女的愛要適可而止,對子女的事情要有所放手的道理。話說回來,“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不對自己的子女關愛備至、嗬護備至呢,問題是千萬不要過了頭,千萬不能寵愛,千萬不要對子女的事情大包大攬、全部包辦,千萬不要把對子女的期望變成包袱,壓得自個兒喘不過氣來,也千萬不要對子女的發展加以束縛,例如我現在住的這棟樓,四樓一個住戶,他兒子大學畢業時,本可以到深圳等地工作,專業對口,業務上有發展前途,工資有 3000 多,但他卻要求兒子回到身邊,理由是因為現在房改了,兒子不回來,買這房子還有啥意思,非要兒子回來,當然,兒子也很聽話,乖乖回來了,爾後經過千難萬苦,講了多少人情,才在關係單位謀個 1000 多元的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沒有對口,可以說是混日子,得過且過罷了。這兩個實例,分別說明了“一代人過一代人日子”的重要性,為人父母者,必須有這樣的胸襟,必須有這樣的思想認識,這對自己、對子女都是有利的。海南話“子孫自有子孫福,父母不用多掛心”,就是這個道理。

清朝有個曆史學家叫趙翼,晚年寫有一首詩:“少年學語苦難圓,隻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我對西方文化不熟悉,不知道西方是否有這種說法,但這種說法、這種現象在中國文化中比比皆是。承認這種說法,是否就要無所作為,坐等天上掉餡餅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天機不可泄露,天書不可解讀,天意不可事先知道。趙翼也是到了晚年才感悟三分人事七分天的道理。不論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子女,都必須努力,必須盡最大的努力,隻有盡了最大努力,在回首往事之時,才會問心無愧。需要認識的是,在盡了最大努力後,並沒有取得所期望的結果,是失意忘形、自艾自怨、自暴自棄,還是從容麵對、心裏坦蕩、順其自然,這就是一個人的智慧和修養問題了,我認為,一個有智慧、有修養的人,應該選擇後者,這就是盡人事而安天命。隻有這樣,才有利於身心健康,才可以冷靜分析,重新探尋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家庭的新門路。走過去,前麵是個天。

以上我之所談,不一定都正確,但確實都說明了一定的道理,希望這些道理,對你的人生有所教益。

順祝

闔家平安

2004 年 9 月 9 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