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網絡新聞學(5):媒介

(2008-04-21 11:52:10) 下一個



網絡新聞學(5):媒介


作者:謝盛友


傳播媒介是傳播過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傳播行為得以實現的物質手段。媒介即中介或中介物,存在於事物的運動過程中。傳播意義上的媒介是指傳播信息符號的物質實體。
威爾伯•施拉姆(Wilbur Lang Schramm,1907—1987) 是傳播學科的集大成者和創始人。人們稱他為“傳播學鼻祖”、“傳播學之父”。他建立了第一個大學的傳播學研究機構。威爾伯•施拉姆在其經典著作《傳播學概論》中提到:“媒介就是插入傳播過程之中,用以擴大並延伸信息傳送的工具……”。麵向大眾傳播信息符號的物質實體,我們可以稱之為大眾傳播媒介,它包括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電影、書籍、網絡等。以傳播新聞信息符號為主的物質實體是新聞媒介,它包括報紙、新聞性雜誌、廣播、電視、網絡等。

在傳統的傳播學研究領域中,對大眾傳播媒介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
(1)媒介的傳播手段:是指媒介是用什麽來傳播信息的,即用什麽傳播符號。這是區別媒介的根本,也是認識媒介特點的出發點。比如是紙媒還是網絡。
(2)媒介的時效性:不同的傳播媒介在其信息傳播速度上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月刊慢,講求背景分析。網絡快,強調信息傳播速度。
(3)媒介的持久性:是指媒介保存信息以足夠時間與受眾接觸的特性,與時效性成反比,同時也因不同媒介而各不相同。不是任何媒體的信息都有持久性,一天的報紙有一篇持久性的作品,就非常了不起了。
(4)受眾參與媒介的程度:受眾是帶有目的和參與意識主動使用媒介的。受眾對媒介的參與主要指受眾在接觸和使用媒介的介入程度。受眾參與程度不同,媒介也會有所不同。 這在網絡論壇和博客最為明顯。

信息發送者的對方就是接受者,又稱受眾,是主動的信息接收者、信息再加工的傳播者和傳播活動的反饋源,是傳播活動產生的動因之一和中心環節之一,在傳播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中,傳播者和受傳者相對存在,一定條件下,二者的位置可以互換,且二者主要在麵對麵的環境下完成傳播行為,可以及時反饋並調整傳播內容和方式;而在大眾傳播過程中的受眾即受傳者或閱聽者,是對社會總媒介信息接受者的總稱。具體可以包括報刊書籍的作者、廣播的聽眾、電影戲劇的觀眾、網絡的讀者。他們能夠決定一個傳播內容、一個傳播媒介,甚至傳播者本身的生存前景。

網絡論壇和博客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意義上傳播者與受眾的角色定位和相互關係。傳播者和接受者在網絡裏,有時候是一個人。有時候是無意的有時候是有意的。有意的是指一個人用不同筆名(假名)自貼自評。這在紙媒那裏是不可思議的。

一個媒體人,他要出版什麽,首先對受眾進行研究分析,主要圍繞與受眾的特點、受眾的行為動機、受眾的價值及其社會意義這幾個方麵入手而展開。也就是說,你的讀者群是誰。
網絡的確改變了傳統的傳授關係,圍繞這一問題,傳播模式也在不斷調整。以前是先有報紙後有網絡,現在,恐怕網絡也有容報紙、雜誌、電視、廣播一身的,統統被網絡網起來。

寫於2008年4月20日,德國班貝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